原创<文史>《历史的脚步声》(第五十二)

枫叶

<p>  张学良(生于一九0一年一一卒于二00一年),辽宁马鞍市人,字汉卿,乳名小六子,双喜。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出任东北军总司令。</p><p> 由于东三省被日寇侵占,基本上成为沦陷区,张率部内迁,溶入西北军。张被国民政府授于一级陆军上将。张在民国时期称得上美男之一,著名的赵四小姐姻缘传为佳话,张年少气盛,刚烈,人又美貌,故称少帅。</p> <h3>  西安市长安区王曲建有官邸,房屋建筑为欧式H形小楼,青砖土坯砌成。是张议事和休息之地。张杨策划了震惊中外“西安事变”,著名中共周恩来,国民党中许多要员都来此地议事,促成了国共两党的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后,张被蒋长期软禁,流落异国,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在多伦多走完了最后旅途,享年一百岁。杨虎城也不例外,难逃蒋介石魔掌,重庆解放前夕,蒋指示特工毛人风将杨虎城全家同秘书引诱全部暗杀,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事件中,将给后者留下诸多思考!</h3><h3> 到了一九三九年,东三省被日寇蹂躏,落为伪满,其政府成为傀儡。浙江沿线省份也都被日侵占,彼于这种情形,设在浙江的国民党第七分校,迁址到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北堡寨村,城隍庙东段。</h3><h3> 学校为土木结构,蓝砖青瓦。校园早已拆除,现由解放军通讯学院接管,外围部分建有民宅。</h3><h3> 图中校旗,校徽。胸章。学校从三九年迁址筹办到四五年撤消合并。共办七期,毕业学员二万五千多人,主要以炮兵学科为主兼学其它,毕业后开赴抗日前线,多半壮烈牺牲,为国捐躯。身为校长的蒋介石,胡宗南为主任,亲临视察训话,并题字等。</h3><h3> 周围几十里建有营房,皇甫村,曹村,留村。远致几百里的风翔也有训练基地,七分校当时也称得上有影响的学校之一。</h3><h3> </h3><h3> </h3><h3> 七分校和张学良官邸相隔约一公里。日机曾多次袭扰轰炸此处,但都落空,官邸下方有文太师洞,洞中为机要部,并和官邸有秘道连接。</h3><h3> 如今的张学良官邸,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焕然一新,南面十亩地的跑马场,两边高大的皂角树,仍在焕发昔日之风彩。</h3> <h3>蒋介石视察七分校</h3> <h3>胡宗南检阅七分校学生</h3> <h3>当时学校</h3> <h3>七分校旗</h3> <h3>校章</h3> <h3>毕业徽章</h3> <h3>蒋介石和十九期毕业生合影</h3> <h3>蒋介石题记</h3> <h3>林森题写学生录</h3> <h3>胡宗南视察学员</h3> <h3>蒋介石向学员致意</h3> <h3>蒋介石题字</h3> <h3>  当时学生用餐都很粗糙,多以包米,小米杂粮为主。穿着粗布,到了冬天,棉衣迟迟穿不上身,给养跟不上。</h3> <h3>  学员们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被输送到抗日前线。有的途经印度,开赴缅甸对日作战。</h3><h3> 历史是一面镜子,其功于过后者自有解析。</h3> <h3>人物附记:</h3><h3>林森(生于一八六八一一卒于一九四三),福建闽侯人。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字超。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野,担任国民政府主席。</h3><h3>胡宗南(生于一八九六一一卒于一九六二),浙江镇海人。字寿山,原名胡琴斋。中华民国一级上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蒋介石主要战将,曾率几十万大军围攻红色延安,号称“西北王”。蒋介石溃败后去了台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