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队的炊烟 作者:庞继承

庞继承

<p class="ql-block">青年队的炊烟 作者:继承</p><p class="ql-block"> 光阴茬苒,四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模糊的没有棱角,然而,从青年队伙房飘出来袅袅如纱的炊烟还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每当老知青们聚在一起,谈论的最多的话题还是当年的知青生活,而且有声有色,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青年队司务长也是个官,管几十张嘴,是个恶水缸,没钱,没粮,还想吃饱,吃好,除非天上掉馅饼,可能吗?这差使都不愿意干,记得在我经历二年中,走马灯似的换了四任司务长。第一个是王国进,接着是贾振海,程祁修,贾栋。</p><p class="ql-block"> 那时间每月一次公布账目,遇到下雨下雪不能出工就集合坐在一起,开会公布账目,一张张念发票,最后有民主理财小组一张张盖章,水太清,想沾点油水就看不见油花。我记得有一次公布账目王国进念虾片二袋,每袋一毛七,两袋三毛四,下边乱成一片,纷纷举手说没有吃虾片,怀疑司务长偷吃了,叫司务长说清楚,王国进左右为难,这时炊事员老焕升发话了,“虾片确实是买了,也吃了,放菜里煮化了”。我说:“你怎么不用油炸”,老焕升说:没有油,用啥炸。老焕升算是替王国进解围了。</p><p class="ql-block"> 为这事王国进说啥也不干司务长了,这时贾振海(贾褔振)自报奋勇挑起了司务长的担子,你别说,自从贾振海当司务长后伙食大有改善,玉米面馒头也改成白面馍,馒头个头也大了,菜里也漂起了油花,时常还能见二片肥膘肉,大家都说老贾有办法,谁知一算账,四个月把半年的粮食吃完了,油也见了缸底,老贾把挑子一扔,管他三七二十一,老子不干了,只好又换司务长,队长和带队干部一商量,青黄不接,只好动储备粮,开仓放粮。</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间,三个季度吃粗粮,(玉米),一个季度吃细粮(小麦)干活吃细粮,闲时吃粗粮,到了冬季基本上没有活干,就吃粗粮。后来,种子改良,杂交出了白玉米,队里种一点白玉米留着自己吃,黄面窝窝也变成了“白面”馒头,尽管说味道一个样,但自我感觉好像不一样,天天能吃上“白面”馒头,真有点像鲁迅笔下的阿Q。</p><p class="ql-block"> 无论当年环境多么艰苦,每天只有一毛多钱伙食,但在驻队老农的关照下,司务长把伙食调剂的津津有味,不能说吃好,但可以吃饱,真馋的狠了,就去搞点野味,去村里逮只狗,去隔壁小学摸只兔子,买瓶“一毛辣”过过神仙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现在时代变了,生活好了,每天大鱼大肉的吃,也不觉得有多香,那时间吃什么都是香的,最让我忘不掉的是那玉米面窝窝头配着老咸菜,那味道真可以说是“黄金搭档”,绝配。</p><p class="ql-block"> 2020年元旦作於北京</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庞继承,男,65岁,1974年下乡博爱县南西尚青年队知青,1976年入伍离开南西尚。现为焦作市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