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部分参战学员重上老山活动之二 重登“八十年代上甘岭”

乐影

<h3><font color="#010101">1985年8月,我丈夫宋建国和他的战友们奔赴云南老山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2016年4月,部分参战老兵组织了重上老山活动,我有幸跟随前往。用我手中的镜头记录了这一幕幕感人的瞬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八十年代上甘岭”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那拉口子东侧,是我军八里河东山方向重点扼守的高地之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当年作战中,山高路险,缺粮断水,被前线官兵称为“八十年代上甘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4月21日,参战老兵重登“八十年代上甘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烟雨茫茫,浓雾蒙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边境上多年不见硝烟,不闻炮声,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行驶到边防部队营区门口,营长、连长带队,同我们一起登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路途多次受阻,清理路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汽车无法前行了。穿上边防连队战友们备好的防雨服,拄着竹拐杖,步行上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据当年老兵说,刚才行进的水泥路和现在行走的山路,都是战后修建的,当时根本就没有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山的路越来越陡,路边雷区标志越来越多。战士们用不锈钢管警示我们:此地危险!我多么希望老山的战争创伤早日康复,人类远离战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林深茂密径小苔滑,塹壕猫洞错落相连。山风拂过,枪炮声嘶喊声恍如在耳,硝烟味血汗气犹如鼻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1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岁月:<br>当年的路,不堪回首。战士们头顶炮弹,脚踏雷区。上山背物资,下山送伤员。<br>  战地重游,思绪万千。就在脚下这条路上,当年勇猛冲上去的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军人,抬下来的却是血肉模糊的烈士尸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的阵地,滴水如油,滴水如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的战斗,激烈残酷。参战官兵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着阵地,给后方人民赢得安宁祥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战争就会有牺牲,我们不会愚昧地迷恋战争,但是我们要崇敬当年战争中的英雄,因为他们把鲜血洒在这里,把生命留在这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要等到战火纷飞才想起当兵的伟大;不要等到灾难肆虐才想起当兵的可爱;更不要等到流离失所才想起当兵的崇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上要从峰顶返回。<br>“战友们,这块阵地交给你们了!”<br>“请首长放心,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你们好好休息,祖国南疆由我们坚守!”<br>两代军人的阵地交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无论岁月更替,世事变迁,当年石高参战学员的心灵,其实从来没有远离热血和忠诚浸润的这片热土。<br>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br>让我们铭记“八十年代上甘岭”这座英雄的山,铭记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战友,铭记为坚守这个高地而牺牲的英烈。</font></h3>

上甘岭

八十年代

当年

阵地

老山

参战

战友

铭记

英雄

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