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悦”启美 寄情家乡——2019年市南区“聚力悦动课堂推进质量提升”教学工作会

🐰Lin·D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深入落实市南区“悦动课堂”重点项目,展示市南区悦动课堂推动质量成果,2019年12月30日,在青岛嘉峪关学校举行2019年市南区“聚力悦动课堂 推进质量提升”教学工作会。美术组林晶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人美版六年级《家乡的艺术》一课。</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贝壳可以说是大自然对青岛的馈赠,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我们有闻名全国的精美贝雕艺术,也有街边琳琅满目的贝壳小工艺品,贝壳艺术可以说是我们家乡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之一林晶老师这节《家乡的艺术——新意“贝”出》旨在通过家乡的艺术——贝雕,感受贝雕传统工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感受贝雕的魅力,了解家乡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并尝试体验基本的贝雕的制作过程,感受装饰生活的美感。老师从身边信手拈来的贝壳作品入手,层层深入到更具艺术美感的贝壳工艺品,从画面题材、形色灵活应用上帮助学生打开开拓视野,让学生站在艺术的高点上有方向、有目标来修改、美化自己的作品,让“润美”在美术作品得到充分体现。</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感受贝壳与日用品组合。通过观察、体验、想象中积极思考,做到“眼动”、“手动”,使学生对将要表现的物象有直观了解。同时,在分享想法中敢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口动”。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来拓展探究不同的制作技巧,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研究方法的欲望,自主发现、构建知识,再通过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们共享制作的方法,理性分析,不断反思总结,生成美术技巧,从而做到“脑动”,实现深度学习。</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本课设计立足学生实际,使之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实现课内外联动,联系生活。《家乡的艺术》这课本身就带着浓浓的乡情。林老师把常见的贝壳,精美的贝壳工艺品以及具有艺术代表性青岛贝雕博物馆一一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触景生情。感受到了小贝壳给我们带来的艺术震撼,让学生在对贝壳的情感上得到了升华,再回观自己的作品,不仅是一件普通的课堂作业,而是注入了自己喜爱家乡情感的美术作品,让作品变得有生命更具价值。一次达成本课的德育目标。</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围绕“悦动课堂”的主旨,经过几番磨课,将“悦心、悦动、悦情”贯穿本课始终。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求知欲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引导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我想学”,使学生因“动”而“悦”了起来,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