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当提起家乡,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唱不了的歌,诉不尽的情和听不完的故事。无论你离开家乡多么的年久,多么的遥远,但凡是家乡发生的事,总会让你情动于心和割舍不断的家乡情结。生于斯,长于斯,1954年岀生的我,朝夕相伴渔沟61载,22265个日日夜夜的耳鬓厮磨———她就是我们原渔沟公社的政府所在地漁沟村,我可爱的家乡!<br> </h3> <p class="ql-block"> 说起家乡渔沟的由来,她还有一段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老家后面有一大溪,长年水流不断,那怕是再早的年份亦是流水不竭,它的中间有一石桥,桥下的水中常显一对鲤鱼,时而跃出水面,时而逆水而嬉,人们总是想捕捞它但总是空篪而归。一次暴雨过后天空岀现了彩虹,百姓岀门观景,无意中看到一老者两腿盘坐在桥面,不用香饵之料,手拿魚杆离水三尺,且用直钩在钓鱼,水中的鲤鱼在老者钩下上下串跳,当人们好奇地准备前去观看时,只见一团青云慢慢升起,不见老者,传说他就是商周末年的姜子牙姜神太公。后来就得名叫鲤魚沟。那座石桥至今仍在渔沟村渔沟小组探扒街的街北。</p> <p class="ql-block"> 我在2011年写给渔沟村党总支书记王高平的新年明信片上就用了这段传说,赞扬了家乡的巨变。祝:王书记辛卯年快乐!赞漁沟! </p><p class="ql-block">申守海</p><p class="ql-block">青石桥下水流潺,</p><p class="ql-block">姜公钩魚降此湾。</p><p class="ql-block">仙赐史名鲤鱼沟,</p><p class="ql-block">神罩福泽紫气来。</p><p class="ql-block">十任支书接力棒,</p><p class="ql-block">长江后浪涌前浪。</p><p class="ql-block">改革春风沐浴润,</p><p class="ql-block">村强民庶乐安康!</p><p class="ql-block">写于辛卯年十二月</p> <p class="ql-block"> 家乡渔沟村,合作社时是与现在的李庄村合并在一起的,名叫淮光村。1958年7月撤分为二。 渔沟村在官滩镇镇政府东北3公里处,与江苏省农垦三河农场仅一老改河之隔,全村辖十个村民小组,445户1682人,3341亩土地,如今村集体收入三十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是全镇十强村之一。</p> <h3> 据不完全统计,到镇区、县内外购、建楼🏠 房户(两栖户)已超二百多户,其中王潘庄仅剩几户在村,其余均在镇、县外购买了楼房,安了家,在村的农户均已建起了外观漂亮,风格各异的小楼和小平房,而且楼内的装饰装修不亚于城里人;全村拥有私家车六十余辆;大中型收割机、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久保田插秧机八十余辆;手扶拖拉机户均一台以上;电视机、电风扇户均两台以上;电冰箱、煤气灶、微波炉、空调户均超一台以上;手机拥有人均一部,追求时尚的中青年全都用上3G、4G的智能手机;电脑、AP也悄然进农家;摩托车、电瓶车、电动三轮车户均达二辆以上,也成为人们代步工具;人们的穿着上亦有了很大改观,中山装、列宁装已退岀舞台,几百元一件衣裤不在话下,上千元一套西被比比皆是;银行、邮局的存款册户均两本以上;跟上时代发展的年青人持卡消费、手机银行、网上购物、美团外卖已成潮流,实体店逐渐逶缩,现在的街头巷尾叫卖农付产品的老大爷、老太太们还用上了手机二微码的付款收费方式;老太婆、小媳妇、靓女们的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饰从她们体面的穿戴上一览无余;小孩子入托进幼儿园、进小学、升初中在家门口就有校车接送;三大保险的覆盖率解决了百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的切身利益,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逐年提高,老年人的补贴逐渐上涨;95年该村就实现了电通到户、水通到户、电话☎️ 到户、水泥路环村;率先实现了村里既无内债、又无外欠的夙愿。一个住讲宽敞、行讲排畅、穿讲漂亮、用讲大方、吃讲营养的生态殷实幸福安庶的小康村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br></h3> <p class="ql-block"> 我在2000年曾给在一起工作过的渔沟村治安、民调主任兼岗上组组长喜玉先的明信片上赋词一首:</p><p class="ql-block">卜算子 咏漁沟</p><p class="ql-block"> 申守海</p><p class="ql-block">天上银线飞,</p><p class="ql-block">地下清泉流,</p><p class="ql-block">已是满园果枝头,</p><p class="ql-block">遍地稻花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是绿玉带,</p><p class="ql-block">楼宇耸两旁,</p><p class="ql-block">待到宏图晟显时,</p><p class="ql-block">百姓梦中笑!</p><p class="ql-block">写于庚寅年腊月</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渔沟村座落在风景秀丽、风光旖旎、素有日岀斗金之美称的洪泽湖畔,洪泽湖西南岸边的上千亩土地的邵屋基仍归家乡渔沟村所有(1954年发大水,部分村民搬迁后、土地协议留给山区部队管理);古老的禹王古河糟穿境而过,涟漪轻拂水面,映影着岸边垂柳的婀娜多姿,她是一个四季分明,古韵新娑的村庄,古街道渔沟探扒街曾名操全县,十里八乡赶集至此,甚是热闹,如今的古街两旁房子依稀可见,姜太公垂钓的石桥至今仍沉水下。庄前的生活垃圾池一字排列,水泥路边的高杆女贞,常绿黄洋球迎风飘曳,衬影着村庄的粉墙黛瓦。村委会办公大楼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气象显示屏常年滚动着流动的气象、农业技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字幕,紧邻的便民卫生服务室、为民服务部、种肥药服务点、农付产品收购处、生活的小超市人流穿梭刹是热闹美观,每当人们驱车路过家乡渔沟村时,都要回首流涟这道美丽的风景线。</p> <h3> 历史也曾眷恋着渔沟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地方,他曾孕育过一批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英雄:孙家礼的事迹远近闻名,他长卧在獾山脚下陈庄村索塘庄前———他牺牲的地方。他的名字在渔沟人民心💕 中永存!为了继承烈士遗志,秉承烈士传统,官滩镇党委,官滩镇人民政府与2000年重新修缮、扩大了烈士陵墓,每当清明时节,都是学生们扫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阵地,每年在法定的烈士纪念日中,党委政府都要组织机关、学校、村级干部前去烈士陵园进行悼念[流泪][凋谢];渔沟村这里有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而致残的抗日英雄…朱殿伟、许国军;这里有参加孟良崮战斗的好战士…申守法、喜学诗、宋长富;这里有拽着马尾巴过江解放南京的通迅连长…申广久;这里有叱咤风云、敌闻丧胆的路东八县大队长…申北斗;这里有洪泽湖区游击大队农抗理事长…朱德荣烈士;这里有牺牲在北撤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宋兆余、张永军、李桂庭、吴学文、马桂文、申守文、杜永衡、杜永林、严德法兄长;这里有淮河芦苇荡、涧草沟、一撮毛滩、滑皮滩里坚持游击战士…王高明、王高成、朱松南、喜学智、喜友法;这里面有机枪班长用一颗土手雷击退敌人舍身掩护县长陈浩的…申廣禄、王高林、靳克华、申玉龙等同志,以上这些英雄除离休干部申广禄已94岁高龄仍健在外,均已驾鹤西游,但是他们的名字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h3>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渔沟村这片红色土地上,渔沟村人民的好儿郎,热血青年为继承前辈遗志,保卫祖国,积极踊跃报名参军,献青春与国防,从沿海到西垂,从北戈到南疆无一没有从渔沟走出去的军人:兰州军区测绘大队大队长,大校军官朱学平、抗美援朝复退军人王秀文;援越班长贾后余、李桂金;对越自卫反击战班长韩先明、杜庆刚、卲新民、许洪亚;参核战士申玉东、武洲仁、孙则云;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士宋春国;渔沟村第一人驾战机飞上蓝天的空军干部邵新文;北京卫戍部队干部戴忠金;人民海军王高举、马桂武、王高祥;北海舰队干部武从壮;南京军区文工团战士朱长仁、马南林、王新;兰州兵许平,文艺战士朱爱菲;隔台相望的大陈岛守卫战士喜友兵、张长法、武建仁、喜友泽、邵新礼、张华静;山东军区无线电台通迅班长申守林;复员军人喜学友、郭乃昌、邵登国、喜凤先、王高友、朱长淮、宋春华、申玉龙、邵登林;东北吉林兵,班长许宏珠、戴中华;舟桥部队战士许学兵;南京军区战士许宏财、干部郭建文、靳学林、刘立祥;北京卫戍部队战士戴忠金、许宏胜、朱正新、申 双、朱曙光、朱佳佳;新疆援藏兵邵康;大专生参军的喜凡、王有波儿、朱正权儿等一大批军人,祖国因他们而坚于磐石、固于长城。祖国没有忘记他们,渔沟人民更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载史册!</p> <h3> 我的家乡渔沟村也是莘莘学子倍岀之地:他有50年代考入哈工大的张成勇;60年代的盱眙老三届高中生喜友成、沈长松、王伟;70年代的南铁大王群;80年代的喜琴之子清华大学骄子阮小雷;90年代的南大生申磊、渔沟组申守俊家一户培养岀三个正牌大学生:申玉刚、申玉勇、申玉秀;新世纪大学本科、大专生申 晓星等数不胜数、广广皆是,他们挑起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祖国实现腾飞而挑起了建设大梁!他们是我们渔沟人的骄傲!</h3>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也深深地厚爱着渔沟村这片土地,温暖的阳光和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以及充沛的雨水使的渔沟村这片绿色土地上稻麦飘香、五谷丰登、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鸡鸭成群、生猪满圈、牛羊成群、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1954年的特大洪水也只侵涤到王潘庄,这是历史和大自然赐福给渔沟人的一笔宝贵遗产,也是建成生态渔沟不能复制、不可多得的重要基础,对于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当代渔沟人,保护好、建设好这美丽富饶的家乡,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决不能重蹈文革和改革初期那种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大跃进作法。还我们儿时乡间小沟小涧、牛脚印里的水均能掬水可喝、魚🐠虾 🦐 满沟塘的绿色环境;重新勾起了我们小时候跟着大伯到洪泽湖罩咬籽鱼,满糊篓而归的嘻想。</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渔沟村从建社起的老淮光村直到现在,渔沟村共有十一任村支书为百姓早日致富奔小康而孜孜不倦、忘我辛勤、一棒接一棒地努力工作着,他们是:喜学诗、丁建民、钱华明、朱长青、许学门、王高友、申守银、喜友财、喜友成、申守海、王高平、吴仕来。半个多世纪来是他们这些领头羊带领群众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为实现:电灯电☎️ 、楼上楼下;耕田不用牛🐮 、点灯💡 不用油和三转一响,直到今天的:吃的讲营养、穿戴更时尚、住的是楼房、岀门车代步、学生在课堂、老人有保障、土地在流转、农民进工厂、钞票存银行的富庶美丽幸福安康生态殷实的渔沟村而付出的艰辛,广大的渔沟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业绩将永远史装在百姓心坎中。</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在官滩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以吴仕来书记的一班人的积极努力工作和广大的渔沟群众大力支持配合下,铺路改水、户户改厕、净化粪便、路边砌上垃圾池、配上垃圾桶、圈养猪鸡鹅鸭,配上卫生清洁员,还生态绿色给百姓,在创建卫生村,争做文明人,争创五好家庭也尉然成风。然而要使家乡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花🌸 更红,谷更香、果更甜、路更畅、人更亲、邻更睦、民更富、庄更靓、村更美、旗更红。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p> <h3> 作为我土生土长的渔沟人,又从事农业农村农技农民工作,更要带头做护花增绿、保护生态工作使者,积极宣传多用有机肥,少用化学服,禁用残留药,为了绿色,生态竭尽所能。生活中做个低碳、环保达人;在办公室和家里少开空调,摇一柄蒲扇度过炎炎夏日;坚持步行和自行车上下班和岀行(我的一辆电瓶车还是为了秸秆禁烧工作方便和节省单位车费在08年才购买),我的三餐也是做到:颗粒归仓、盘尽碗光。父亲曾当着我的一双儿女面,要我把已放到桌上碗里的饭粒刨光才让我去上班的尴尬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终身难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教诲将要让子孙后代永远传承下去。</h3> <h3> 生活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已超六十载,熟悉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性格,我更热爱这里的乡里乡亲,特别是儿时的伙伴、同学和在村里一起工作过19年的渔沟村组干部。现在为了儿孙到了街上居住,有时到南京女儿家过过,有时到苏州儿子儿媳家住住,他(她)们家虽是富丽堂皇、一尘不染,但是说实话就是不习惯,就是没有在家里睡的踏实、香甜。对今后自己和老伴的晚年生活,心里一直有着一个盘算和憧憬:总想树高千尺,落叶归根,退休后回到家乡去,安渡晚年,与世无争。自己在农村养些小鸡🐔 小鸭🦆小鹅,种上几牌绿色蔬菜,栽上几株果树,建个小池塘,四周栽上风景树🌲 ,把我的园艺特长拿岀来,种些花草,做到四季长青三季有花二季有果,在蓝天白云下,风清气爽时,或垂钓于林下池塘,或捧着茶杯行走在绿草、花径、马路、田野之中,含饴弄孙,闲庭信步,:雅兴隆时重拾起我那鳖脚的二胡、笛子、口琴和已生疏的电子琴,或看看书读读报,写写豆腐块和平仄不韵的感悟诗词,或者看看电视上上网,或玩玩微信聊聊天,或邀上三朋四友,老上级、老同学、老同志们在一起绪绪旧、唠唠嗑、下下棋、打打牌之后,一边让老伴去菜地搞些菜,再到村超市兑活些荤,时间允许还可现钓些腥,一边小酌一边品尝,哈哈,不是也象在世外桃花源里吗?生态殷实渔沟,我可爱的家乡……人间仙境吗!盱眙县官滩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申守海写与甲午🐴年7月1 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