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8 我的追梦之旅—雪域走笔(一)

一佳

<h3>文: 一佳 图 : 一佳</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多少年来,这首甜美动听的、震撼人心的、始终萦绕在我耳边的、令我热血沸腾的《青藏高原》赞颂的地方,一直是我朝思暮想的最遥远、最神圣的地方,我真怀疑这生是否能去?然而,机遇果真降临了!我终于踏上了这片我梦寐以求的神秘的圣洁的土地――世界屋脊西藏。感悟着你那无垠的高远的旷野、感悟着你那碧蓝的水晶般纯洁的天空、感悟着你那灿烂的阳光、领略你那雄伟的一座座高原山川、一条条川流不息的圣河、倾听着藏胞们一首首用那嘹亮的“高原嗓音”唱出的悦耳动听的藏族歌谣、还有那无数支亮闪闪的转经筒下虔诚的藏民们的身影不断从我身边走过…,我像真的来到了仙境。离开西藏10多年了,终日生活在这喧嚣的城市,心中却对那魂牵梦绕的雪域高原深深眷恋,常梦见又到了西藏。西藏之行是我平生难以忘怀、最伟大的一次旅程,它将使我永生铭刻在心。</p><p class="ql-block">初识拉萨</p><p class="ql-block"> 8月中旬,在炎炎酷暑中,我与考察团20余人一起踏上了前往拉萨的旅途。从成都转机到拉萨,我们乘坐的是空中客车A340,我是第一次乘坐如此豪华宽敞的飞机,国航的空姐给我的印象最深,她们既美丽又温柔、服务态度又很好,别的航空公司也许无法比拟吧。飞机满载着400多向往高原的各路人直插蓝天。隔着机窗,我贪婪地俯瞰着“白雪皑皑”的像大草原上成群的绵羊般的美丽的云朵,巍巍昆仑山、横断山、滔滔长江、雅鲁藏布江等名山大川瞬间掠过,“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亚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此时此刻,韩红那高亢甜美的歌回荡在耳边,青藏高原!在万米高空上他们依然显得是那么巍峨壮观,那么气势磅礴。近两小时的飞行,飞机开始减速下降,啊!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立刻呈现在我眼帘,我好像触手可及,太激动人心了!那一排排雪山在太阳的映衬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美丽极了!我赶紧按动快门记录下这壮美的画面…“贡嘎机场到了!”身边的藏族小伙扎西用他那一口娴熟的汉语提醒我,顿时,我像从梦中惊醒赶紧整理行装。走出飞机。高原的风很大很凉爽,阳光也很刺眼,带上墨镜举目四望,天是那么湛蓝清澈明亮,云朵是那么白,离我们是那么近,许多穿着藏族服装的男女老少都捧着雪白的哈达迎接远方的客人,啊!神秘的西藏,我――来――了!我们的导游来了,他虽然是重庆人,但也被高原的紫外线晒得黝黑,他按照西藏的习俗为我们每一位客人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并高喊“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不知情的真以为他是藏族人呢),我们都非常感动。在开往拉萨的旅行大巴上,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西藏的简况,西藏有200多万人口,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其中87%是藏族,还有汉族、回族、门巴人、珞巴人等等,我们汉族人在那还算少数民族呢。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等。贡嘎机场离拉萨有90多公里,我们一路上经过了雅鲁藏布江上的曲水大桥、拉萨河大桥(这座桥是新建的,据说是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献礼建造的),这座桥非常漂亮,整个桥梁呈白色,有着三道彩虹般的桥拱梁,就像藏族人民捧着雪白的哈达,因拉萨河大桥是进拉萨的必经之路,所以到拉萨的客人都要受到这些美丽的“哈达”的迎接,多么有意义啊!在公路的两旁,新建了一排排的有着典型藏族色彩的民居,这些房子都是红门、白墙、黑色窗框,房顶和附近的山头都插着五色经幡(藏族人民叫风马旗,据说在藏区,不论是狭长的山口、广阔的平原、还是藏民们的房屋院落都插满了),它有五种颜色的布,上面写着代表吉祥平安祝福的经文,经幡舞动的声音像诵经者在祈求,他们期望将这些祝福传送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祈祷世间的人民健康、和平、幸福。这五种颜色(红、黄、蓝、白、绿)分别代表着五种自然的元素:红色:火焰、黄色:土地、蓝色:天空、白色:天上的云、绿色:河流。藏族人民真是纯洁朴实、有着美好理想的民族啊。进入拉萨市区,满眼望去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原来,在拉萨有个规定,任何建筑都不可以高过布达拉宫,这是权利的象征。一般的建筑最高的就是西藏经贸大厦它只有15层高。中午12点到了宾馆,导游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好好休息,如何对待高原反应,千万不要到处乱跑,必须休息大半天,到第二天才能出门等。虽然壮丽的布达拉宫后墙就矗立在我们的右前方,但一想后果只好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只能远远眺望她那美丽的身影。果然,中饭一过,高原反应像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袭来,一行16人就有10人病倒,其他6人也有轻微的反应。我也不例外,午睡不到一小时,头就开始剧烈地疼痛,好像要炸裂一样,心脏扑扑地跳得很快,呼吸急促,浑身无力,虽然在来藏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在成都吃了高原红景天,以防高原反应,可那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后听医生说是稀薄的氧气使得我们的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气喘、心跳快、呕吐等。据介绍,海拔高度为零时,空气密度每立方米为1292克,而拉萨海拔3650米,空气密度只有810克;平原地区空气中含氧量每立方米为250克左右,拉萨只有150克。因缺氧而引起恶心、呕吐、头晕和乏力等高原反应是拉萨迎接内地客人的第一件“礼物”。非怪我们难受的不得了。我同房间的小周 比我发作晚1小时左右,她的反应更厉害,头痛胸闷加上又吐又泻,隔壁的小皮母女俩更有甚之,整个像大病了一场,差点没去住院,宾馆的工作人员请来了专治高原反应的3个医生,给我们吃药,打吊针,输氧气。折腾了一个通宵,大家才好一些。第二天一早,我的头不痛了,可脸、腿却肿得像个大馒头,眼皮肿得睁开都吃力,但走路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家以为高原反应从此消失,异常兴高采烈,谁知到藏的第1-3天里,各种反应不同程度地向每个人袭来,只要走路快一点,多上几层楼,我们的头、心脏和呼吸就受不了(在家里我从没有吃过速效救心丸,可到了西藏,我近乎吃掉一瓶,治头痛的阿司匹林也是每天当饭吃)。小皮母女可说是重伤不下火线,忍着病痛跟着大家行动。直到第四天,我们的高原反应才基本消失,但是归程又临近了。最令人羡慕的是身体好的小李、小雷以及年逾60的金老,他们不但没反应,反而比在平原更有活力,每天傍晚,大家伙都不敢出去,养精蓄锐,生怕多动消耗体力,甚至诱发高原反应,可他们却每晚出去逛街,购物,生生比我们多游了一倍的景点(拉萨比北京要晚2小时多才看到太阳,拉萨的人们每天早上9点才开始一天的活动,因此,夏季晚上8点多与我们东部的6点一样,天大亮,可以玩很长时间),真是遗憾极了!早饭后,我们全副武装后(涂抹防晒霜、戴墨镜、太阳帽、阳伞、带上各种药品、饮用水)前往拉萨参观。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拉萨河的北岸,海拔365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年最高气温28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4摄氏度。空气稀薄,日温差大,冬季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为100-120天。它自古代藏王松赞干布定都拉萨起,就成为西藏政治、文化、宗教和经济的中心,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拉萨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在现代高楼林立的今天,拉萨特有的古典与淳朴所透露出的田园般宁静的氛围仍能给予人们快慰与欢愉。拉萨,在藏语里,“拉”是神,萨是“土地”,“拉萨”就是神地或圣地(佛地)。市区名胜古迹繁多,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罗布林卡等藏传佛教的圣地。站在拉萨的大街上,恍若隔世的感觉。湛蓝的天空,好像水洗过一般;洁白的云朵,离我们是那么的近,好像随时可以摘到它;大街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背着大包、挂着相机、穿着运动服的中外游客摩肩接踵,随处可见,满街流动的藏红、藏黄僧袍把大街装扮得格外美丽;丰富的物资、安详的市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来藏前的悲壮与苍凉,立刻被惊喜与快乐所替代。</p> <h3>雄伟的布达拉宫</h3> <h3>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h3> <h3>金光灿灿的转经筒</h3> <h3>藏族人民的宝贝-----转经筒</h3> <h3>藏族人民顶礼膜拜的圣寺----大昭寺</h3> <h3>香火袅绕的大昭寺</h3> <h3>日喀则著名的扎什伦布寺</h3> <h3>扎什伦布寺</h3> <h3>藏族人民的母亲河---蜿蜒曲折、风光秀丽的雅鲁藏布江</h3> <h3>风光秀丽的雅鲁藏布江</h3> <h3>藏传佛教的象征之一----五彩斑斓的经幡</h3> <h3>雾霭笼罩的羊卓雍错</h3> <h3>梦境中的羊卓雍错</h3> <h3>藏家做客</h3> <h3>可爱大牦牛----藏族人一天也离不开的好朋友</h3> <h3>一杯清凉的青稞酒,一碗香喷喷的酥油茶,藏民家中来做客</h3> <h3>藏汉一家亲</h3> <h3>可爱的藏家孩子</h3> <h3>看看!原汁原味的藏族姑娘</h3> <h3>汉藏友谊的见证----公主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