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徐金凤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国培纪实

亦真亦幻

<h3>  2019年12月9日,第六师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徐金凤名师工作室成员李明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新疆师范大学,参加新疆国培语文研修班。</h3><h3> 乌鲁木齐已进入和寒冬,路上的行人都裹紧了羽绒服,在寒风的催促下加快了脚步,当我们一行人到达我们的报到地点,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新师大的温暖与热情,班主任老师一直在门口等着我们,热情的为我们安排了住宿,并交代了我们一些注意事项。 </h3><h3>12月10日,我们有幸聆听了新师大硕士生导师程良宏教授"从立德树人角度理解教师的政治身份"的讲座,程教授分别从作为政治实践的教学及其历史传统、教育学作为政治实践的当下表征、教学作为政治实践在当下体认深化的路径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h3> <p class="ql-block">  12月10下午,我们的首席专家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赵新华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未来十五天的课程设置,以及我们此次学习将要完成的目标,从课程设置上,我们感受到了赵教授的良苦用心,深深的被他们的专业和细心而感动。</p> <h3>  破冰之旅,全班共分成了五个小组,大家积极参与设计组徽,想组名,人人参与其中,当那张大白纸描绘完每一组的愿望时,也是小组成员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时,今天一天的活动非常充实,期待明天的课程!</h3> <p class="ql-block">  今天为我们做讲座的是两位风格各异的老师,早上的老师是新疆师大附中的丁旭平老师,他是陕师大的硕士生,比我还小一岁呢,可他在教学方面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了,让我自愧不如,丁老师今天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是未来以来-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思考和探索,丁老师准备的非常充分,他来自教学一线,结合他们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讲解了跨媒介的阅读和交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自己做的微电影校本课程,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专家是新师大的博士生导师李志忠教授,李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是"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任务群研讨,李教授学富五车,风趣幽默,把很多平时在我看来有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讲的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尤其是李教授对经典文章大段的背诵而且是声情并茂的让我非常佩服。</p> <p class="ql-block"> 师大的博士生导师栾老师以主“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反思”为主题为我们上了一节课,栾老师风趣幽默,首先从《菜根谭》和《道德经》的区别讲起,栾老师虽然讲的是传统文化,但她用到了很多现代语言,比如她称《菜根谭》为古代的网红作品,就像现在的段子,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道德经》和《菜根谭》的区别,栾老师从传统文化社会教化的领域、传统文化的合理内容及方式、道德说教几个方面阐述了今天的课题,老师还准备了精美的课件,让传统文化更形象的展示在我们面前,栾老师在讲到传统教化的合理内容及方式时还很贴心的为我们介绍了好几本启蒙儿童的书,特别适合我们这些新手妈妈,《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栾老师还根据自己的形势讲了百家姓,《千字文》只用一千个字,基本上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还要押韵,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还贴心的给我们讲了千字文的小故事,虽然今天栾老师只给我们上了一上午的课,但我已深深的被栾老师的才华折服了。</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14日,我们国培班的同学有幸参加了来自北京的小轩窗综合性学习工作室的王暄睿老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那天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之前只是听说过新课改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相应的活动,但自己对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该如何开展这样的课程,听了王老师讲座,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p><p class="ql-block">早上十一点半,我们到达文庙,在这之前我并不知道乌鲁木齐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地方,王老师来之前,我们几个人已先行参观了一下,文庙不大,我只用了不到半小时就整个参观完了,心里想这有什么可讲的呢?很快王老师就告诉了我们文庙有太多可讲的东西了,那天我们上的是一节室外课,那天的乌鲁木齐格外的寒冷,可谁都不愿意提前结束课程,为什么呢?知识渊博的王老师彻底吸引了我们,她从文庙的历史讲起,讲到中国建筑的特征,讲到三国演义,讲到论语,讲到史记,讲到新课改,讲到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我茅塞顿开。知识渊博的人果然走到哪里都是最有魅力,最受人最近的。</p> <p class="ql-block">  通过十五天的学习,我认识到要想学生愿意学习知识,愿意听你的课首先自己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还有实践性课程的研究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要能够结合自己的地方实际,开展课程。</p> <h3>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颖又严谨的,是充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h3> 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

老师

课程

师大

新课改

王老师

实践

文庙

传统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