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长征是一个传奇:为什么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时有8.6万之众,到达延安时只有约七千余人?为什么弱小的红军能在强大敌军的重重围堵中化险为夷,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h3><h3> 多少年来都想到长征路上走一走看一看。从2013年10月赴陕北奔延安,到2019年11月上井冈山走赣州,分六次自驾爱车行驶两万余公里,亲眼目睹了万里长征若干重要的关节点及途径点,深切感到长征既是中华民族一部悲壮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的艰难选择,同时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奋力拼搏的英雄史诗。</h3><h3> 现如今,长征之路已成为若干红色旅游线路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育和激励着后来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 <h3> 长征记载了一段苦难辉煌。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h3><h3>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征就是一部斗争史:与敌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h3><h3><br></h3> <h1><b><font color="#010101">一、毛泽东与蒋介石博弈,历史造就了毛泽东</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征就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斗争史。蒋介石五次围剿江西中央苏区,企图消灭朱毛红军没成,长征途中蒋介石派重兵重重围堵中央红军还是让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北,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军围剿陕北根据地还是让毛泽东跳出包围圈并最终打败蒋介石赢得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h3><h3> 1947年8月蒋介石曾偷偷的视察延安,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抗战胜利重庆谈判,蒋介石依然没有把土里土气的毛泽东放在眼里,但是仅仅时隔不到两年,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不得不让狂妄自大的蒋介石低下头,放下架子秘密来到延安,他以一种自嘲的语气说 “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到了重庆,今天我来到延安回访,可惜的是毛泽东没有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h3><h3> 蒋介石在寻找他失败的原因!</h3> <h3>答案也许就在这些照片中: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服务!</h3> <h3>何等从容</h3> <h3>不知蒋公也讲课吗?能自己动手写文章吗?</h3> <h3> 不知道蒋介石的床头上有这样的吗?毛泽东博览群书,亲自写电报写文章!这也许就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差别吧!</h3><h3><br></h3> <h3>当年奔向延安的热血青年</h3> <h3> 到陕北去,到延安去,抗战时期是奔革命而去;解放后是受教育而去,感受革命圣地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h3><h3> 2013年国庆节期间,本人自驾宝座经十堰、西安赴陕北,到达革命圣地延安。</h3> <h3>到处可见全国各地到延安参观的人们</h3> <h3>宝塔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h3> <h3>从宝塔山俯视延安城,寻找当年革命的足迹</h3> <h1><font color="#010101">二、红军与国民党军较量,毛泽东用兵真如神</font></h1> <h3> 2019年11月下旬,自驾经衡山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再到共和国摇篮的于都、瑞金、长汀等地,到处都是前去受教育的人们。</h3> <h3>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队伍不断壮大,根据地不断扩大,星星之火燎原中央苏区,只可惜当时的中央高层排挤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长征。</h3> <h3>大井毛泽东旧居</h3> <h3> 2016年习主席专程到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走访,三年大变样,这是习主席到过的地方。</h3> <h3> 国民党飞机投下的炸弹直辟大树挂在树上哑了,毛泽东就在这间房子里,天佑中华!</h3> <h3> 无线电台在当时可是红军的宝贝,被毛泽东誉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现如今己变成了现实,手机普及到平民百姓老幼皆有,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手机了。</h3> <h3>老本行,不能忘,情有独钟。</h3> <h3>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h3> <h3> 这口井的水依旧很甜,大家都抢着喝,喝了这口井的水,毛主席在天之灵会保佑的,听说很灵的哟。</h3> <h3>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长征从这里出发”,这是中央苏区革命教育基地常见的两句话。</h3> <h3>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h3><h3> 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br></h3> <h3>红军长征出发地:汀州</h3> <h3> 红一方面军从于都、汀州出发,八万之众,遭国民党军队层层围剿,湘江战役后伤亡过半,让不懂军事的博古和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李德指挥红军作战不失败才怪,全军将士急盼毛泽东重回领导岗位,但谈何容易?党内斗争也是十分激烈的,没有血的教训,那能唤醒盲从。遵义会议扭转军事指挥权,毛泽东又回来了!从此留下了四渡赤水、调虎离山袭金沙、飞夺庐定桥等许多精典战役。</h3> <h3>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h3> <h3>遵义会议旧址</h3> <h3>在遵义会议旧址旁新修建的大型纪念馆</h3> <h3>横断山,路难行,</h3><h3>敌重兵,压黔境。</h3><h3>战士双脚走天下,</h3><h3>四渡赤水出奇兵。</h3><h3>乌江天险重飞渡,</h3><h3>兵临贵阳逼昆明。</h3><h3>敌人弃甲丢烟枪,</h3><h3>我军乘胜赶路程。</h3><h3>调虎离山袭金沙,</h3><h3>毛主席用兵真如神。</h3><h3> 长征组歌,写出了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转战的真实情况。</h3> <h3> 红军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的神来之笔,是战争史上的奇迹。</h3><h3> 2019年8月下旬,我们从赤水市沿赤水河到遵义,花了四天时间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h3><h3> 这里是川贵滇渝四省市交界处,身处大山,远离省会大城市,敌军薄弱,可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军从四面八方压过来,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牵着国民党军队转大山,弄得蒋介石晕头转向,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h3><h3> 神奇的赤水河演绎了一段传奇的故事,现如今神奇的赤水河也许是世界上产值和价值最高的一条河,亦称美酒河!</h3> <h3>土城渡口</h3> <h3>行走在长征路上</h3> <h3>丙安渡口</h3> <h3>茅台渡口</h3> <h3>大山铭刻美酒河</h3> <h3> 赤水河演绎了红军传奇,赤水河酿造了美酒,赤水河现如今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酒河名扬天下,郎酒、习酒两大名酒企业隔河相望。</h3> <h3>赤水河上新建的数十公里长的人行观光桥</h3> <h3>当然最著名还数茅台酒</h3> <h3>男人喜欢酒,伟人也如此</h3> <h3> 茅台镇全镇到处都是做酒的和卖酒的,当年为了救治伤员,用茅台酒当酒精使用,茅台镇为红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据说现在茅台集团的年产值可供我国一年的国防开支,这样的酒、这样的集团多多益善啊!</h3> <h3> 中国革命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有伟人毛泽东,有围绕其左右的忠臣和得力战将,首数周恩来和朱德。</h3> <h3> 智者周恩来,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h3><h3> 据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宋美龄在回南京的飞机上认真地问:国民党内为什么没有周恩来这样的人?</h3><h3> 看过收藏在美国的蒋介石日记,人们发现,蒋介石几乎骂遍了所有人,甚至包括他的夫人,唯独对周公保持了风度。</h3><h3> 周恩来一直处于中共最高领导层,他虽然不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但绝对是毛泽东的好帮手。</h3> <h3> 朱毛红军,不得不说朱德,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人民的总司令,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与世无争,默默奉献。</h3> <h3> 好的战略得有得力干将去实现,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客观讲,彭德怀和林彪的历史功绩难以抹去。</h3> <h3> 彭德怀,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难仗。毛泽东曾为他写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h3><h3> 长征途中,他率部勇往直前,连续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后率3军团积极执行新的作战方针,北渡赤水,回师攻占娄山关,再克遵义城,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掩护中央及军委纵队一路向前。抗日战场,他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他指挥西北野战军浴血奋战,粉碎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进攻,保卫了党中央和陕北的安全,在不到3年时间内解放了整个大西北五省。</h3> <h3>红3军团司令员和三位政治委员合影。左起李富春、彭德怀、杨尚昆、滕代远。</h3> <h3> </h3><h3> 林彪被誉为战神级的军事指挥员。在井冈山斗争中,林彪任红军第4军第28团2营营长。不久就被任命为主力团第28团的团长。到1929年春,红四军主力转战于赣南、闽西时,他升任第一纵队司令员,时年22岁。1930年6月又升任红军第4军军长,时年才23岁。长征时率红一军团打头阵,当先锋,妙渡金沙江,飞夺庐定桥,攻占腊子口等都是红一军团的杰作。</h3> <h3> 林彪的最爱就是在地图前“发呆”,他其实并不是真的发呆,而是在大脑里飞快“上演”各种军事行动和战术运用。抗日战争的平型关作战,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和平津两大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在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h3> <h3><b>三、与天斗与地斗,天佑毛泽东</b></h3> <h3> 2019年7、8月间,笔者分两次赴川贵高原,先后到达了泸定桥、磨西会议旧址、两河口会议旧址、爬雪山过草地等革命旧址,全都在偏远的大山深处和缺氧的高原,想当年红军是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及枪林弹雨中徒步丈量的。</h3> <h3> 当年红军战士是飞夺庐定桥,是日我们一行从成都金长城出发,驱车三百多公里,飞奔庐定桥。</h3><h3> 必经二郎山隧道,党旗国旗耀眼夺目,据说没有隧道时汽车翻越二郎山需要一天时间且十分危险,红军徒步翻越难以想象。</h3> <h3>祖国在我心中</h3> <h3>党在我心中</h3> <h3> 对岸是敌人的枪林弹雨,桥面木板全无,桥下汹湧的急流,红军战士以何等英勇的牺牲精神,杀到对岸,占领庐定桥!</h3> <h3> 磨西会议旧址的磨西古镇,現如今已成海螺沟景区的集散中心。</h3> <h3> 两河口会议,毛泽东与张国涛在此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张国涛企图分裂党中央,毛泽东毅然决断率右路军北上,踏上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行程。</h3> <h3>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右路军历尽千辛万苦,通过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h3> <h3>过雪山草地</h3><h3>雪皑皑,野茫茫,</h3><h3>高原寒,炊断粮。</h3><h3>红军都是钢铁汉,</h3><h3>千锤百炼不怕难。</h3><h3>雪山低头迎远客,</h3><h3>草毯泥毡扎营盘。</h3><h3>风雨侵衣骨更硬,</h3><h3>野菜充饥志越坚。</h3><h3>官兵一致同甘苦,</h3><h3>革命理想高于天。</h3><h3>这是雪山红路,当年红军爬雪山的起点</h3> <h3> 红军爬过的大雪山:梦笔山,海拔4114米,当年红军为什么要在大雪封山时前行呢?不走不行呀!</h3> <h3>过荒芜人烟的草地、沼泽地</h3> <h3>九大元帅都曾走过这里的大草原</h3> <h3>沿当年元帅们的足迹永往直前</h3> <h3> 人迹罕至,一望无际的红原大草原、若尔盖大草原、松潘大草原,现如今都成了红色旅游线路。</h3> <h3>遍地马儿和牛羊</h3> <h3> 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秋毫不犯,赢得少数民族的支持。</h3> <h3>少数民族居住地</h3> <h3>少数民族的城堡是很有门道易守难攻的</h3> <h3> 2016年8月,从武汉自驾到青海湖及河西走廊,返回途中走甘南,参观了腊子口,那一路还真不好走。如同当年勇夺腊子口一样险。</h3> <h3>国民党军队的雕堡仍在</h3> <h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h3> <h3>附近还建有腊子口纪念馆</h3> <h3>长征路上的红石头,就象是红军烈士鲜血染红的。</h3> <h3> 行走在长征路上,感受当年红军的艰辛苦难,饱览大山深处和雪域草地的风光美景,淘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和美好的心灵!</h3> <h3>九曲黄河第一湾,就象中国革命道路是不平坦的</h3> <h3>黄河也有怒吼的时候</h3> <h3>一览众山小</h3> <h3>西部山沟,只要有水,哪就是景啦</h3> <h3>多彩的大自然</h3> <h3>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红色基因世代永相传!</h3> <h3>穿上红军装,重走长征路,接受再教育,砥砺永向前!</h3> <h3> 战时的万里长征路难行,和平时期的长征行也不易。花了六年时间先后六次自驾行走长征路总算得以完成,翻图片,查记录,找资料,理思路,排照片,写注记,花费了不少时间,总算汇集在一起,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谨此献给国庆70周年:发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