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小喜欢读书,印象深刻的翻的最多的就是天方夜谭,固执的认为在印度就能找到些许痕迹。从台湾回来,紧锣密鼓的把印度列入目标。终于在2019年12月15日成行。虽然时间不长,仅在新德里、斋普尔与阿格拉三地游览,但也缓解了我焦渴的期盼。</p><p>从成都出发,仅需5个半小时即可抵达德里。一直以为出团通知漏掉一个字,到印度后,才知道印度分为新德里和旧德里,在我旅行期间,旧德里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也引得家人无比担心,好在我们一直在新德里区域活动。</p><p>与我国的大一统相比,印度在历史上始终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由各地的土著封建王公管辖自己的领地,这些邦国即被称为土邦。实际上,将这种各自为政的邦国称为“土”邦多少带有歧视的意味,若翻译为“自治领”则更为贴切。</p><p>游览回来,补充历史,知道莫卧儿王朝在英国人的蚕食下逐渐土崩瓦解,到了英属印度时期,除印度总督直接管辖的地区外,其余未被纳入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区域在英国授权下继续由本地统治者管理——这些区域就被称为“土邦”,而土王就是土邦的君主(或称为大君、王公、土邦主)。这种情况与我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多少有点相像。</p><p>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p><p>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p> <h3>我们的签证是电子签,无法在这个美丽的关口入境。但另一个关口也让我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回忆,海关官员极其极其友好,是我入境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次,他们不仅用生疏的中文问候聊天,还碎碎念的说,你爱人是郭勇,你是编辑,忽的明白了,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入境时,人家低头看的是你的个人履历。</h3> <h3>出机场,上旅行车,透过车窗,便是一派无序的世界。</h3> <h3>印度最具代表的交通工具,突突车</h3> <p>印度导游,中文名字小虎,曾经自费在沈阳学习中文两年,基本能与我们顺畅沟通。回国后,因月亮水井那里厕所我未付小费,良心不安,加他微信请他转交。他诧异于我的善良。</p> <p>到达德里后,第一站是灵曦堂又被称为莲花寺,是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教庙。它由伊朗人Fariborz Sahba设计并于1986年竣工,是巴哈伊教在印度次大陆的母堂。它由27瓣彼此独立的大理石花瓣构成,内外三层,每层九瓣,因独特的设计赢得多项建筑大奖。</p> <h3><font color="#010101">甘地陵园位于新德里东郊的朱木拿河畔,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息,这是 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font></h3> <h3>印度门是印度新德里一个突出的地标,位于新德里心脏,许多重要的道路从这里向外放射出去。印度门建于1921年,高42米,最初称为全印战争纪念馆,以此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为英属印度而丧生的9万名不列颠印度军队士兵。</h3> <h3>新德里中心的总统府</h3> <h3>12月18号一早出发去斋普尔,开始粉色之城的旅行。从德里到斋普尔257公里,但行进了大约6小时。斋普尔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土邦,它的首都位于现今拉贾斯坦邦的斋普尔;大约公元9世纪起拉杰普特人建立的王朝开始统治印度北部,12世纪时他们建立了斋普尔土邦;从1818年起,东印度公司逐渐控制了斋普尔土邦,随后其从属于英属印度;1947年8月,斋普尔王公获得独立;1949年4月,斋普尔末代王公曼·辛格二世与印度签订协议,宣告退位,自此斋普尔土邦正式并入印度。</h3> <h3>比拉庙的全称为比拉•拉克希米•纳拉扬庙,它是一座宏伟的大理石建筑,由印度富商比拉家族于1986年出资修建,是印度首批没有种姓限制的庙宇之一。这座庙宇的主供神为象头神甘尼许,内部的墙壁上的绘画讲述的是《摩诃婆罗多》和与罗摩衍那》中的故事。</h3> <h3>湿婆神。在东南亚,拜谒所有寺庙均需要脱鞋进入,因此异常整洁干净,令人耳目一新。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信仰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贫穷落后的国度谈信仰,常让整个社会裹足不前,无望无序;在富裕先进的国家谈信仰,则让人觉得那是带来心灵温暖与宁静的滴滴甘露。</h3> <h3>有一个慈祥的老妈妈要与我合影</h3> <h3>还有一个腼腆的小伙子,等了许久要与我合影</h3> <h3>博物馆前的广场</h3> <p>在城市皇宫一共参观了两处博物馆。第一处博物馆原本是斋普尔王公接待英国人的别墅,如今陈列着旧时皇室服装。第二个博物馆则陈列着皇室使用过的刀剑、枪支等武器,虽说奢华无比,但对我们而言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个热闹而已,并无太多感怀。</p> <h3>风之宫殿位于斋普尔老城区,是当地极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它由马哈拉贾·萨瓦伊·普拉塔普·辛格下令于1799年建造,设计师则是由拉尔·昌德·乌斯塔德。</h3><h3>风之宫殿临街的粉红色墙面上镶嵌着呈蜂窝状的953扇窗户,其目的是让王室中的女性成员可以居高临下窥见斋普尔的市井风情。如此说来幽居深宫,即使享尽荣华终是无聊之事。<br></h3> <h3>不少资料描述风之宫殿实则一堵布满窗户的“墙”,且墙后没有房间,又说“若有狂风来袭,只要把窗户都打开,大风就会吹过前后窗户而不会把宫殿吹倒。”经过我的观察这是荒诞不经的说法而已,风之宫殿一共有五层,第一层至第四层均为后方建筑物的墙体,只有第五层是耸立的单墙,有楼梯通达并透窗俯视街区。</h3> <h3>斋浦尔城市皇宫由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 )下令于1727年修建,并把宫室从琥珀堡搬至这里。这座皇宫由多个融合拉贾斯坦邦与莫卧儿建筑风格的宫殿院落组成,是当今印度保存最完好的古迹之一。</h3> <h3>斋普尔国王的居所。虽然印度如今已经不存在君主制,但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人们依然尊敬旧时王室的后裔。如今斋普尔王室已传至第41代,由前文所述黛丽王后的外孙帕德马纳布•辛格(Sawai Padmanabh Singh)继承。据说这是一位帅气又富有教养的公子,读书时主修艺术专业,业余生活里又对棒球、足球、马球、高尔夫、赛车等项目样样精通,更是把王室豪宅改为酒店对外出租并把经营所得捐给以其母亲名字命名的基金会。</h3> <h3>后边又有爱之庭院,院中有四门,分别以孔雀、菊花、莲花、蔷薇为主题装饰门楣,极其精美。</h3> <h3>琥珀堡位于斋普尔城北约10公里处。抵达琥珀堡停车场后,既可以乘坐吉普车到东侧月亮门附近步行进入,也可以骑大象至西侧太阳门进入,我们选择乘坐吉普车前往琥珀堡。</h3><h3>琥珀堡是拉贾斯坦邦最著名地观光地之一。自公元967年起,米纳·拉贾·阿兰·辛格在此筑城定居;公元1037年,拉杰普特人卡赫瓦·库尔攻取此地;1592年拉贾·曼·辛格一世(Raja Man Singh I)修筑琥珀堡作为都城所在地;135年后——1727年都城从琥珀堡迁至斋普尔,它的历史使命终归落幕。<br></h3> <h3>国王的后宫(Zenana Deori)。据说国王一共有12位妻妾,为防止她们彼此产生妒意,国王给她们修了12间套房,且国王可以从相互独立的通道进入这些套房。这些套房围拢的中央是一处供聚会消遣的庭院。站在廊道上远望,围墙高高,庭院深深。昔日的儿女情长与一腔幽怨,终归都化作历史的尘埃。</h3> <h3>在琥珀堡西侧有一片湖泊名唤莫萨湖,它承接了四周落下的雨水。湖中有一座孤岛般的花园,据说是当时的皇后极爱藏红花且欲种植于此,因此花园取名Kesar Kyari Garden。只可惜藏红花适宜培植在阳光充足又干爽的高海拔地区,皇后的想法落空了,于是只留下常见的植物与花卉而已。</h3> <h3>象神门(Ganesh Pol )是皇宫的主入口,当年只有重要人士才可以受邀由此进入。之所以成为象神门,是由于门口上方安放有一尊印度教象神的雕像,它的用意是阻挡一切妖魔鬼怪,不让它们进入皇宫。</h3> <h3>传说甘尼许(Ganesa)是印度教三大神祗之一破坏神湿婆(Shiva)与其妻帕瓦蒂(Parvati)的儿子,有次帕瓦蒂正在沐浴,她让甘尼许守护在屋外,恰巧湿婆远游多年后回家,他与甘尼许互相认不出对方,于是甘尼许不准湿婆进门,帕瓦蒂以为这年轻的后生与帕瓦蒂有苟且之事,盛怒之下拔刀砍下甘尼许的头颅,待帕瓦蒂澄清后湿婆才知道自己错杀了儿子。为拯救儿子,湿婆许诺他向北方走并把遇见的第一个动物的头颅砍下并装在甘尼许的头上令其复活。结果湿婆在北边遇见的第一个动物是大象,于是砍下象头并装在甘尼许的身上,从此甘尼许成了象头人身的形象。</h3><h3>湿婆赐予甘尼许力量,使其可以清除一切障碍,并管理制造障碍的小鬼嘎纳。象神甘尼许通常被描绘为矮胖大肚的形象,四臂,独牙,手持斧头、糖果、念珠、莲花,坐骑为一只老鼠。<br></h3> <h3>与我同居四晚的沈阳姐姐张文跃</h3> <h3>琥珀堡最靓丽的地方当属由有无数瓣镜子镶嵌而成的镜宫(Sheesh Mahal),它被称为皇冠上的珠宝,是国王私下会见重要人物的场所。</h3><h3>夜间点燃蜡烛后,这些镜子会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光芒,看起来就像夜空里的繁星,如梦似幻。在莫卧儿帝国尤其是沙贾汗统治时期,在建筑内部镶嵌镜子的工艺盛行一时,因此在阿格拉堡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建筑。<br></h3> <h3>前往琥珀堡的途中经过曼萨加尔湖,湖中有著名的建筑水之宫殿,这是一座融合了拉杰普特与莫卧儿风格的优美建筑。</h3><h3>1596年,斋普尔地区大旱,由此造成严重饥荒,阿杰梅尔的统治者决定在山谷间修筑一道大坝以解决缺水问题。大坝完工后,便有了曼萨加尔湖。18世纪中期,当时的君主为狩猎和休息之用别出心裁地在湖上修建宫殿,后来成为皇室成员夏季避暑和聚会的行宫。宫殿共有5层,其中3层淹没在水下。从湖畔远望,整座宫殿梦幻般地漂浮在水面上。<br></h3> <h3>官兵集合广场(Jaleb Chowk)。从太阳门或月亮门进入即是这个广场,平日里抵达琥珀堡的马匹与大象就栓在这里,而军队也在此集结训练;若有战事发生,战争结束后也会在这里对将士进行奖励——而皇室女眷们会透过象神门上的镂花窗户观赏这一切。</h3><h3><br></h3><h3><br></h3> <h3>在琥珀堡的后山上,高高矗立着斋格尔堡。这一组建筑群分为两部分,左侧是堡垒,右侧是炮台。</h3><h3>斋格尔堡(Jaigarh Fort)也称为老虎堡,在当地语言里是“胜利之堡”的意思。它位于阿拉瓦利山脉(Aravalli Hill Ranges),为加强斋普尔地区的防御,1726年萨维·杰·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下令修筑此堡垒,由军队驻扎守卫。<br></h3><h3>在琥珀堡与斋格尔堡之间有密道相连,若遇危机时刻皇室成员可从琥珀堡经密道转移至斋格尔堡。<br></h3> <h3>琥珀堡被长达12公里随山势起伏的高大城墙包围着,导游说这是印度版的长城。虽形态颇具长城之神韵,但终究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琥珀堡及下方的城镇在古代属于该地区的都城所在地,因此它应当属于城墙。</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PingFang SC";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2px; white-space: normal;">简塔曼塔天文台于1901年彻底重建,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天文台。它主要由14个几何仪器组成,分别用于测量时间、预测日食、跟踪轨道上的星体、测量行星的偏转角、确定天体的高度以及相关的数据。</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PingFang SC";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2px; white-space: normal;">简塔曼塔天文台修建于1728-1734年,是斋普尔城建造者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的杰作,用于供星象家观测天象和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span><br></h3> <h3>巨型日晷,它有一个成27度角、高27米的晷针,而斋普尔的纬度正是北纬27度。晷针投下的阴影每小时会移动4米,可据此计算当地时间与子午线时间。</h3> <h3><font color="#010101">12月19号早餐后离开酒店,去阿格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去泰姬陵途中,经过月亮水井。</font>公元10世纪时,印度夏特王为了保存珍贵雨水,在沙漠中兴建了这座当地人口中的月亮水井,地面部份最宽,随着向下往内束起,整座建筑宛如倒三角形的金字塔,精细设计令人惊艳,<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与印度的标志性建筑泰姬陵齐名。由</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500个狭窄的对称阶梯构成,深入地下,</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仿佛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从高空往下看,13层楼</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高</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度</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井</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深</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达</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0</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米</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3> <h3>月亮水井旁边的长长回廊,像时光穿梭机般的将我带入遥远的年代</h3> <h3>虽然看过许多次图片,见到泰姬陵的刹那,依旧使我汗毛倒立,惊诧于它的美轮美奂。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他故去的皇后慕塔兹·玛哈(Mumtaz Mahal)所修筑的陵墓。由此可以看出泰姬陵并非是皇后的名字。原来,“泰姬陵”中的“泰姬”二字是“Taj”的音译,意为皇冠,而已葬于此陵的慕塔兹·玛哈名字无关。</h3><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51, 51, 51); letter-spacing: 0.60928px; white-space: normal;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font-size:="" 16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span style="max-width: 100%; letter-spacing: 2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慕塔兹·玛哈是沙贾汗之父贾汉吉尔第20个妻子茉荷茹妮莎的侄女,1612年她与沙贾汗(当时身为库拉穆王子)结婚,随后的19年里为其生育8男6女共14个子女。1630年慕塔兹·玛哈在第14个孩子出生时感染产褥热而死。</span></h3><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51, 51, 51); letter-spacing: 0.60928px; white-space: normal;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font-size:="" 16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2px;">传</span><span style="letter-spacing: 2px;">说慕塔兹·玛哈临死前向沙贾汗提出3个遗愿,第1个遗愿是善待她所生养的子女们,第2个遗愿是沙贾汗不要再婚,第3个遗愿是为她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的陵墓。</span><br></h3><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51, 51, 51); letter-spacing: 0.60928px; white-space: normal;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font-size:="" 16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2px;">怀着对亡妻的深深眷恋,沙贾汗将泰姬陵的建造委托给由乌斯塔德·艾哈迈德·拉合里、阿卜杜尔·卡里姆米尔与马克拉马特·汗等人组成的建筑师团队,其中波斯建筑师拉合里担任首席设计师。工程从1632年开始建造,至1653年完工,耗资巨大。</span><br></h3> <h3>建造泰姬陵使用了来自印度本国和亚洲各地的材料,譬如来自拉贾斯坦邦的白色大理石、 旁遮普邦的碧玉、中国的玉石、绿松石及水晶、阿富汗的青金石、斯里兰卡的蓝宝石、阿拉伯的红玉髓,共计28种宝石和矿物被镶嵌在白色大理石中——而为运输这些建筑建材则使用了超过1000头大象。</h3><h3>泰姬陵建筑群由主殿、大门、庭院、清真寺与答辩厅等多个部分构成。陵寝的基座和陵墓主体花费了约12年才建成,此后陵墓四周宣礼塔、清真寺、答辩厅和大门的修筑又花了约10年时光。<br></h3><h3>在泰姬陵竣工后不久,沙贾汗的第三个儿子奥朗则布篡位,废黜并囚禁了它。沙贾汗死后,奥朗则布将他葬于泰姬陵中慕塔兹·玛哈的旁侧。<br></h3> <h3>泰姬陵西侧的一个局部,泰姬陵最大特色是对称</h3> <h3>泰姬陵外的回廊</h3> <h3>小虎说的天花乱坠的歌舞剧,还动用关系给留了第二排,但演技我就不评价了,内容是泰姬陵的故事,我的注意力都在全场的舞台布景上,穿越到小时候读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里了,多少有些满意感。</h3> <h3>12月20号,参观阿格拉堡,阿格拉堡又名阿格拉红堡,它历经莫卧儿王朝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与奥朗则布等多位皇帝,在地理位置上与东南方向2.5公里处的泰姬陵遥遥相望。</h3><h3>1562年,阿克巴大帝把首都从德里迁至阿格拉,驻阿格拉堡。期间因各种考量又移都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与拉合尔,但于1601年再度迁回阿格拉。</h3> <h3>途中,遇到一位女性,想与我合影,不由浮想联翩,难道我前世是她们中的一员?才有如此莫名的亲近感和我对印度莫名的渴望?</h3> <h3>堡内房间的墙壁,都是美轮美奂的雕刻,我会时常想到,如果我们的先祖掌握了巨石的属性并用之于建筑,那各个朝代不知又会遗留下多少让后人赞叹的建筑?</h3> <h3>哈斯玛哈勒宫前的葡萄园。据说皇帝喜饮葡萄酒,因而在此园栽种葡萄用以酿酒,平日里也是皇室成员放松身心的地方。如今以难觅葡萄园的踪影,而是被改建成被几何图案分割的花园。</h3> <h3>哈斯玛哈勒宫(Khas mahal)。1637年,沙贾汗下令使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此宫殿,包括沙贾汗居中的私人宫室和两个爱女Roshanara 、Jahanara两侧 的闺房。宫室内的拱廊形态雅致,墙壁则用黄金与宝石嵌饰,显得富丽堂皇;两侧闺房的屋顶造型为帐篷,不知是否在怀念先祖游牧的生活方式?</h3> <h3>如今阿格拉堡只开放了约1/4的面积供游人参观,其余为军事机构办公所用。就整体观感而言还是颇为震撼,旧时的设计师与建造者将巨石建筑的工艺推向了巅峰,为后世留下有遗存物承载的文化瑰宝。</h3><h3><br></h3> <h3>哈斯玛哈勒宫的北侧是著名的八角亭(Musamman Burj)。晚年的沙贾汗被其子奥朗则布幽禁于此,在孤寂与伤感中每天默默地遥望东南方的泰姬陵,思念他早逝的爱妻。8年后,沙贾汗离世,遗体被运往泰姬陵安葬——为后世留下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h3> <h3>左右对称是莫卧儿王朝建筑的特征,贾汗吉尔宫亦不例外;只是门口用于沐浴的大石缸让人意外,不知是否一直放置于此。走过贾汗吉尔宫便是沙贾汗宫,可以看到从红色砂岩向白色大理石的过渡,这是由于沙贾汗偏爱大理石的缘故,他甚至把原有红色砂岩的表面涂上白色。</h3><h3><br></h3><h3><br></h3> <h3>公众大厅,1631-1640年,沙贾汗下令建造了这座恢弘的建筑,用以接待普通民众并聆听处理他们的疾苦。这座大厅的连拱廊内竖立着63根柱子,象征国王在战场上取得的63场胜利。</h3> <h3>关于食品,水果市场丝毫不比国内差,但不知价格如何,由于来前旅行社的告诫,除了酒店,没敢打微服私访的主意。</h3> <h3>自助餐裹腹而已</h3> <h3>早餐还是能吃饱的</h3> <h3>街头,随处都可见到太多流浪的穷人——我多想谈谈贫穷这个话题,但仔细回想这是一个多么宏观的社会问题,它关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教育与宗教等诸多方面,似乎我也谈不出所以然来,因此只好作罢。但是每当我回想起那些乞讨的聪明伶俐的孩子们,每当我想起在垃圾堆边露宿的人们,每当我想起蹲在街边捧起水洗头的女子……我都感到一阵心酸。当然,为了减少被尾随的麻烦,每当遇见这些贫穷的人们时我都表现得冷漠,“看都不看他们一眼”。</h3> <h3>这张,是盗用了我们团付涛老师的,我们去印度门时,他抓拍的,被耍蛇人发现,追着要小费,他很愉快付钱。不得不说的是,我很尊敬他们夫妇,素质极高,先上车也不抢座位,坐到最后一排,并礼貌的按照当地风俗给司机服务生小费,如果出国的游客都如他们一般,我想不会有人小觑我大汉民族吧?</h3> <h3>旅行社的出团通知说有赠莎丽,但行程都快结束了也不见踪影,跑到市场,穿起来,但咋看咋滑稽,还让闺蜜华笑出了腹肌。</h3> <h3>印度,来去匆匆,但民间的友好和散漫自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尤其这发自内心的笑容。</h3> <h3>你看你看,他们的笑容就是笑容,这就是典型的印度笑,虽没有锦衣玉食,但是充溢着满足感和祥和。再见,印度,祈祷你的黎民百姓无病无灾,安享主赐予的一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