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后,我退群了”成年人的友谊里,几乎每个都带着面纱!

保温管科技

<h3>又快过年了,有没有准备回老家看望父母,那些久违了的老同学、老朋友,有没有想过约着一起聚一下,聊聊这些年来发生的故事。</h3><h3>同学聚会,大概是许多身在远方的人们很想参加的,因为通过这一场的相聚,可以了解到旧时的同窗、甚至青涩年华时的恋人,如今过得可好。<br></h3> <h3>毕竟那些青葱岁月的少年时光,是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h3><h3>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带着亲切之情的同学会却逐年在改变着味道。<br></h3> <h3>有些人渐渐厌恶了这样的聚会形式,有些人正在逃离着老同学的朋友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h3><h3>作为连续同学会的组织者,李爽讲了自己对于聚会的看法。<br></h3> <h3>1.经济层次的不同,是很多人不愿参加同学的原因之一<br></h3> <h3>李爽组织同学会时,考虑到各位同学的经济状况不同,所以常会选择价位适中的饭店。</h3><h3>然而同学会当天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钱的同学认为在这样的饭店里聚会过于寒碜,感觉配不上自己的身份。<br></h3> <h3>条件稍差的同学认为参加这样的花费两三百元,都抵得上一周的生活费了,无非是同学见个面,没必要承受经济上的损失。</h3><h3>甚至有些没钱的同学觉得同学会可以让有钱的同学承包费用。然而谁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作为同学会的组织者,李爽真的左右为难。<br></h3> <h3>这几年同学会组织下来,他往里面贴补就有好几次,有的同学嘴上说的好好好,可是到了给钱的时候,却一直不见动静。</h3><h3>而这部分不给钱的同学,其中有的确实条件困难,但也不乏有的揣着明白装糊涂。<br></h3> <h3>2.同学会成了变相的产品推销会<br></h3> <h3>如今微商横行,同学之中总有几个人整天在朋友圈里刷屏,靠自己能力赚钱本来没什么不好。</h3><h3>然而同学会,正是这类同学加好友的机会,并且都是老同学,谁也不好意拒绝不支持一把。<br></h3> <h3>所以很多同学在参加同学会后,临走时手里都会提着一些同学推销的各类产品。</h3><h3>说实在话,这些商品良莠不齐,即便拿到家中也未必真的会使用。<br></h3> <h3>但很多人碍于面子,不想因为这点儿钱得罪了旧时的同学。但也因为此,在同学会之后,很多人选择退群,或者拉黑一些同学的朋友圈。</h3><h3>因为带着明显推销目的的同学会,真的让他们再提不起参加的兴趣。<br></h3> <h3>3.同学会成为寻找“初恋”,追求异情的地方<br></h3> <h3>每个青葱的少年,或许都曾经有过对美好恋情的向往,记忆中梳着小辫的天真少女,成为一生中抹不去的回忆。</h3><h3>如果大家都是未婚,说不定同学会反而会促进两人恋情的发展,倒也是件很好的事情。<br></h3> <h3>然而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还有人总惦念着初恋时的美好时光,对初恋难以忘怀。</h3><h3>倘若同学会上再次重逢,有人依然会再次碰撞出火花,而同学会之后的频繁交集,对于难以把控自己情绪或者责任心不强的同学,最终玩火自焚,做出背叛各自家庭的事情。<br></h3> <h3>李爽说,有人把同学会调侃为“拆散一对是一对”。而事实上真的在他们班上就发生过类似的几桩。</h3><h3>这几位同学的家属还曾经打过李爽的电话,骂他别有用心。</h3><h3>他真的感觉自己蛮冤的,这和他有什么关系呢。<br></h3> <h3>4.同学会成为利益场<br></h3> <h3>一起长大的同学,少时并不觉得有多大区别。然而走进社会后,各人能力的不同便彰显出来。</h3><h3>同学会上,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手握实权,于是成为别的同学攀附的对象。<br></h3> <h3>李爽在他们当地就是职能部门的小领导,虽说官职不大,但确实掌握了一些实权。</h3><h3>往往同学会之后,各种电话都会打给他,无非就是各种说情办事的。然而法制社会,靠走后门不正之风,这对于李爽的职业生涯其实是很冒险的一种行为。<br></h3> <h3>况且有时候同学的那些事情根本无需说情,就是该花的钱要花,该负的责任要承担。</h3><h3>因为怕得罪同学,李爽觉得总是拒绝也不太好,有几次都是他自己给同学垫付的钱,却还不能告诉同学自己买单这件事,真的有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的感受。<br></h3> <h3>5.同学会上共同语言越来越少<br></h3> <h3>如今的同学会,攀比之风非常严重。</h3><h3>同学之间聚会,不是聊聊现在的生活和回忆过去的美好,而是盯着班里哪个同学有资源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哪个同学能够赚钱,哪个同学住上了大屋别墅。<br></h3> <h3>往往同学会上,所谓有能力的那部分身边围满了人,谦卑地听着他们夸夸其谈、指点江山。<br></h3> <h3>而有一部分同学却始终处于冷场的境界。</h3><h3>所以慢慢地有些同学就不愿意再参加进来了。<br></h3> <h3>同学聚会,原本是件美好的事情,可是经历了时代变迁,成为一个带着各种自我利益的盛会。<br></h3> <h3>有些人觉得这是展示自己的舞台;</h3><h3>有些人觉着给自己心中萌动不安的那部分小情绪寻找到了发泄口,让自己的感情有了可以寄托的地方;</h3> <h3>有些人觉着参加同学会要有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自己所拥有的太拿不出手;<br></h3> <h3>有些人觉着同学会纯粹成为了炫耀场,名利场,再没有值得自己向往的理由......<br></h3> <h3>不管同学会上每个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很显然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参加同学会了。<br></h3> <h3>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退出了同学群,因为那里除了东拉西扯,或者带有明显利益的话题之外,除此再也没有了吸引力。<br></h3> <h3>快过年了,我不会再去参加同学聚会了!<br></h3> <h3>人活于世,谁都无法脱离社会这个整体,活成完全独立的个体。不可避免地,我们会和身边的人,以及这个社会搭建或多或少的联系。正是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构成了我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命。</h3><h3>只不过,很多人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因为太过执着于他人和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而忘记了本身的追逐和人生的初衷。</h3><h3>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又要过年了。</h3><h3>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可能只有过年才能回到老家,见到父母,见到昔日的老同学。而和过年“相伴相生”的,还有相亲、婚礼和同学聚会。</h3><h3>相亲和婚礼的存在,对于特定人群而言无法避免,但同学聚会是个人选择,你可以选择是否参加。</h3><h3>很多人可能会想问,那么多年没有见的朋友,趁着春节大家都有空,聚一聚怎么了?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纠结的?</h3><h3>但你如果认真观察过如今同学聚会的普遍风气,可能就不会这样问了。</h3><h3>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如今的同学聚会,几乎可以说是面子、虚荣和炫耀的结合体。</h3><h3>曾经你们是同窗,拉开你们之间差距的只是学习成绩。可等到十多年后的同学聚会,就是另一种光景了。<br></h3> <h3>这时候,谁买单,谁有钱,才是大多数人追捧的对象。</h3><h3>很多人甚至还想通过同学聚会结识一些有权有势的老同学,这就难免开始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把同学聚会从联络感情变成了社交活动。</h3><h3>而那些平凡的人,在同学聚会就和透明人一般,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h3><h3>每一次的买单就是一场关于金钱的较量,最后买单者不仅在同学中赚足了面子,也证明了自己的事业有成,极大了满足了自己虚荣心。</h3><h3>对于他们而言,同学聚会就是一次光明正大炫耀的平台。</h3><h3>亦舒曾说:“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h3><h3>说实话,如果要靠这些外在的虚无以及别人的评价,来证明自己,那只能说明这个人的内心,并非那么有自信。更何况,金钱一旦成为聚会的主旨,感情也就变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h3><h3>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样的同学聚会又有什么意思呢?抱着和昔日老同学叙旧的态度,结果却见识了世态炎凉,颇为讽刺。<br></h3> <h3>梁琦就是如此,他参加过不少同学会,初中、高中,乃至大家叫不出对方名字的小学同学聚会。但每一次的聚会,都毫无例外地让他觉得,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作用。</h3><h3>梁琦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没什么事业心,所以混了好几年,都还是公司里的一个普通职员。结婚生子之后,更是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家庭。</h3><h3>他不想给孩子过多压力,所以孩子和他一样,不出众,但是性格开朗。但对他来说,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已经很好了。</h3><h3>总之,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缩影。</h3><h3>最开始的同学聚会,他的确是期待的,那么多年的老朋友,也就逢年过节才有机会见上一面。</h3><h3>当初读书的时候,大家一起抄作业、逃课那些傻事还历历在目。最重要的是,梁琦是同学里为数不多大学毕业后在老家发展的人。</h3><h3>梁琦不愿意去大城市,虽然他的老家只是一个小县城,但他还是更愿意陪在父母身边。<br></h3> <h3>梁琦的人缘不错,初高中也有不少谈得来的朋友,只不过后来大家都有了事业家庭,又在不同的城市,所以联系就少了。同学聚会也就成了为数不多重拾感情的机会,梁琦自然不会放弃。</h3><h3>因此,昔日高中班长组织同学聚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h3><h3>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h3><h3>来参加同学聚会的人不少,整整排满了五大桌。原本和梁琦坐同一桌的昔日好友,得知了梁琦如今发展的一般,都表现得兴趣缺缺,不愿意再深聊。</h3><h3>饭没吃几口,他们就开始拿着酒杯到处敬酒,说一些恭维的场面话,对象自然是那些一看就是成功人士的同学。</h3><h3>见到如此场景,梁琦的心一点一点沉下去,对于他而言,同学聚会只是联络感情,怀念过去,而不是社交,他也没有必要社交。</h3><h3>可是他想聊聊真心话,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奉陪的人。<br></h3> <h3>吃完饭之后,自然是壮烈的买单环节。那些成功人士出尽了风头,也非常满意,大手一挥,提议再去ktv唱歌,他买单。</h3><h3>梁琦觉得无聊透顶,没有再跟去了,他不想再见识一次这个社会所谓的生存法则,更不想旁观那些他觉得根本无用的社交。</h3><h3>后来,他又怀揣着一丝侥幸参加初中聚会,小学聚会,而得到的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h3><h3>他永远是被忽视的那个人,大多数人都是和他简单聊了一句就不再言语。<br></h3> <h3>其实也很好理解,真正要好的朋友,其实并不会因为毕业而断了联系,也不需要靠同学聚会来联络感情。只有同学聚会才能见面的那些人,不过是带有目的的社交罢了。</h3><h3>从那之后,梁琦每年都要被迫参加几次同学聚会。因为他本就在老家,很多时候找不到理由拒绝,考虑到旧情,梁琦只能委屈自己。</h3><h3>但是慢慢地,梁琦也终于认清了,没有必要因为念及旧情而勉强自己融入无用社交之中。年纪大了,就更该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h3><h3>所以今年,梁琦说,快过年了,马上又要到一年一次的同学聚会,但他不会再参加了。</h3><h3>人生苦短,没必要压抑自己去成全别人,懂得断舍离才能收获幸福。既然他们觉得乐在其中,就把舞台留给他们吧。</h3><h3>对于梁琦而言,留在家里陪孩子玩,陪妻子说说话,不是更好吗?<br></h3> <h3>其实,从前的同学聚会不是这样的。</h3><h3>刚毕业那会,大家没有这么多利益存在,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浮于表面的虚伪。那个时候,即使很久没见,大家依然是可以交心的朋友,不止于表面的寒暄。</h3><h3>可随着毕业时间越来越长,同学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h3><h3>有的人想在同学聚会上找面子找虚荣,有的人想要在同学聚会上找权势找关系。奉承的,被奉承的,大家各取所需,倒也显得和谐。</h3><h3>反而是梁琦这样无所求的人,和同学聚会的氛围格格不入。但不得不说,其实社会上,最多的可能还是像梁琦这样的人。</h3><h3>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其实没有必要勉强自己。同学聚会不是非去不可,既然不开心,就索性放弃。</h3><h3>和无用社交说再见,活成自己,才是最重要的。</h3><h3>等你到了某一个年龄段,迟早会明白:学会断舍离,是一件足以使我们的人生,豁然开朗的事情。<br></h3> <h3>同学聚会,让我明白10年拉开同学差距的4个根本原因!</h3> <h3>这一年工作非常不顺,老板天天高压管理,销售指标难以完成,眼看着年终奖是要泡汤了。</h3><h3>班长邀我参加毕业10年同学聚会,一开始很抗拒,人生半坡,混得并不如意,难免自惭形秽。</h3><h3>但,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要走出去,接触不同的人,也许会给自己新的启发。</h3><h3>庆幸我选择了参加同学聚会,当我跳出自己的圈子,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优秀同学,我发现同学聚会才是一本优质的职场教科书。</h3><h3>毕业十年,是什么拉开了同学间的差距?决胜千里的,从来不是学校里考试的能力;决定人生幸福的,也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br></h3> <h3>1.强大的学习能力,才是人生逆袭的捷径<br></h3> <h3>当年班里有一位学霸,出身贫困,生活支出只能靠奖学金,为省钱每天只吃白米饭和豆芽。</h3><h3>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因为家庭条件自卑,他在我们面前从不流露,但他一直是班干部,主动与同学接触,和大家交流学习。</h3><h3>我本科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同学聚会时再见这位男生,他已经是浙大博士,刚刚攻克了一个难点,成功推进了实验室项目,导师现在经常派他出国学习交流。</h3><h3>很多人都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在“读书无用论”、“阶层固化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身边依然有出身寒门的同学,靠学习改变命运。</h3><h3>记得一次年终总结会议上,老板说了一句话:员工常常不明白,为什么企业把大学本科作为招聘的学历底线,很多工作明明不需要本科学历也能做好。其实, 我们看中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这是一种终身习惯。</h3><h3>当时的我并不以为然,只觉得老板就是想尽办法让员工拼命干活。</h3><h3>参加同学聚会后,我才发现现实是残酷的。优秀的确是一种习惯,学生时代就拥有强大学习内驱力的人,往往进入职场也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从而更容易脱颖而出。</h3><h3>陷入工作瓶颈的我,以往只是抱怨经济环境,感叹运气不佳,其实能够让自己突破困境的最好途径,不也是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吗?</h3><h3>区别在于,读书时大部分是横面学习,学习的内容宽泛,工作后变成了深度切入一个纵向方向,更加需要刻意练习。<br></h3> <h3>2.善于抓住机遇,才能在职场弯道超车<br></h3> <h3>当然,同学聚会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同学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毕业后却慢慢变得平庸;有些同学在学校里成绩一般,毕业后却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的成就。</h3><h3>所以有人认为同学会是大型炫富现场,不想去参加。其实,不是对方炫富,而是我们的内心的平庸感作祟。一个人学习能力很强又愿意拼搏,却职场发展不顺,郁郁不得志,难免感叹怀才不遇。</h3><h3>然而,职场不同于考场,埋头努力不管用,还要善于抓住机遇。</h3><h3>所谓机遇,在职场中常见的表现形式,莫过于选对行业与工作岗位。</h3><h3>有的同学在私营企业就职,有的同学在国有企业就职,有的同学在研究机构就职,有的同学留在大学里成为老师。</h3><h3>每个工作岗位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工作岗位不断对我们的能力提出挑战,那么我们的提升速度就会比别的同学更快。</h3><h3>俞敏洪曾经说过自己的故事,他本来在表达能力上没有优势,上大学的时候不怎么爱说话,但因为在北大任职期间,需要和学生打交道以及公开授课,不得不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渐渐地在同学中成为佼佼者。</h3><h3>人人都知道机遇的重要性,但却常常错失,原因有两点:</h3><h3>其一,机遇常常隐藏在困难之中,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才能抓住。等到大多数人都发现了它的价值,也就没什么机会留给你了。</h3><h3>其二,机遇只属于有能力的人,而获取能力往往意味着挑战,逃避挑战是人之常情。</h3><h3>前几年,我在职场发展颇为顺利,既不去关心周围更多的机遇,也不关注自己是否具备转型的能力,以致现在年纪渐长,新人辈出,工作到了瓶颈,迷茫又无奈。</h3><h3>现在我意识到,在选择工作时,除了薪资待遇,更应该考虑这份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正在工作的我们,也应该考虑是否还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得完美,把这份岗位应该具备的能力修炼成个人优势。</h3><h3>只有这样,才能在机遇来时抓住它,实现职场弯道超车。<br></h3> <h3>3.优质的人际关系,决定了职场发展的格局<br></h3> <h3>“大家好,我是波波,在广州生活,现在国内A公司工作,搞原材料批发,销售压力大,在座各位要是有金主爸爸,欢迎带带小弟……”</h3><h3>同学聚会上,波波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没想到真的有同学考虑后续合作,波波开玩笑,事成给组织者提成。</h3><h3>想起我的朋友小明,决定跳槽到一家世界500强公司,面试时竞争非常激烈,于是她联系了一位老同学,这位老同学与招聘公司的大区经理关系不错,老同学的推荐在关键时刻帮小明拿到了offer。<br></h3> <h3>有人十分不屑于在同学聚会链接牛人,觉得过于功利。其实,讲利益,才是成年人最成熟的交往方式。</h3><h3>全球最优秀的领导力教练之一,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在其著作中总结,人际交往应遵循“杠杆原则”,作为一个有需求的人,要先发挥力量给对方提供具体的、可衡量的帮助,也给予对方回报的机会。</h3><h3>也就是说,真正成功的社交是互相成就的。如果你帮了我,那我一定也会帮你,在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直接亮出你可以兑现的价值;而平时主动帮助他人,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价值。<br></h3> <h3>人脉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资源和格局,反过来这些眼界、资源和格局又会给他带来更多的人脉,这也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h3> <h3>4.平衡职业生涯维度,让工作和人生更幸福<br></h3> <h3>如果你认为参加同学聚会让我学会了”成功学“,那就大错特错了,同学聚会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重新思考了职业生涯的意义。</h3><h3>班里有个女孩叫敏敏,在学生时代几乎没有被关注过,这次聚会却得到了所有同学的赞赏。因为她做了一件特别的事,给每个人都设计了专属的文化衫,要知道,其他班级的文化衫都是找淘宝店家随便买的。<br></h3> <h3>直到现场看见衣服,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敏敏找自己聊天,问喜欢的颜色,有什么梦想,说是要做同学录,其实是要给大家惊喜,将我们每个人喜欢的颜色、梦想记录在这件文化衫上。</h3><h3>有人在享受聚会,有人却为了给同学们留下难忘的回忆而劳心劳力,他们并不图什么。逝去的青春太美好,相处的时光太可贵,这个瞬间,职业背景,职位高低,都统统不再重要。</h3><h3>资深生涯规划师古典提出了著名的生涯四度理论:一个人的生涯可以有四个维度——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br></h3> <h3>从我个人的经验理解——</h3><h3>如果你是生涯高度的追寻者,可能成为公司的高管、负责人,或者创业,做投资人,甚至毕生致力于改变一个行业,一个时代。</h3><h3>你是生涯深度的追寻者,就会按捺寂寞,穷尽一生去琢磨一件事,专业主义、工匠精神、科学精神,都是这个生命维度的体现。</h3><h3>如果你追求生涯的宽度,那你会在意自己多重角色的平衡,你是职场人,也是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哥们或闺蜜,是父母的孩子,是社会的公民。</h3><h3>高度由权力来评定,深度有学术头衔,宽度也有身边人的反馈。</h3><h3>而如果你追求的是生涯的温度,则只有你自己才可以评定了。人生温度背后的价值观是自由和精彩,你的内心有多认同和热爱自己的生活呢?</h3><h3>这四个维度不是单一的,没有人可以单向发展,也一定不会平均分布。而大多数人对职业产生焦虑,则因为只看到了高度,而忽略了平衡。</h3><h3>这世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做一个有温度的人。<br></h3> <h3>写在最后:</h3><h3>毕业十年,人生半坡,同学间的差距渐渐拉大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却并非当年考场上的成绩。</h3><h3>同学聚会,让我重新思考了职场的底层能力,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维度。</h3><h3>如果你也收到了同学聚会的邀请,不妨去看一看,你将收获的肯定不仅仅是青春的回忆,还有一本优质的职场教科书。<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