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2月27日隆冬的上海阳光明媚。我与战友及好友李万钧与夫人携孙子,在陕西北路的荣宅,参观了李万钧的儿子——中国年轻的艺术家——李青个人画展——《后窗》。其异样的艺术作品,异样的艺术风格,异样的展出场所,异样的叙事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打开的百宝箱内,淋漓尽致地享受这文化大餐。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艺术家李青与央视新闻主播董丽萍曾是初中的同班同学。</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李青将“后窗”构思为一个特定场域的沉浸式装置,深入探索Prada荣宅的历史与空间,于往昔韶华与摩登都市间建立一种联系。虚实之间,展览引领观众穿越宅邸不同空间,置身于内外每一个角落。</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荣宗敬先生是清末年初的中国实业家、名族资本家。当时荣宗敬与他的父亲和兄弟在中国建立了一个面粉加工和纺织帝国,雇佣了数万名工人,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他于1918年购买了荣宅,作为他在上海的宅邸。李青选择利用粉红色的滤镜重现这幅肖像照,赋予其流行文化的幽灵形象。粘印前的荣宗敬肖像画照片被放置在312房间壁炉上方展出。</h3> <h3>艺术家李青,1981年生于湖州,中国美院教师,是中国最年轻的最有趣的艺术家之一。他以绘画、装置、音频、视频和摄影等多种形式聚焦大众消费主义与社会对美的虚伪态度。他借助各种形式的媒介,专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面临的一些难题,以及艺术家在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焦虑感。</h3> <h3>Prada荣宅坐落于上海市陕西北路,荣宅的历史就是上海百年历史的缩影。过去的几十年,这幢落成于1918年的官邸一直是一位名族资本家的私宅,之后被列为社会文化遗产,现经修缮成为艺术场所。</h3> <h3>随着时间的流逝,荣宅依然记载着不同社会背景条件下的专属符号,依然承载着接触过它的不同的人与物的精神。</h3> <h3>百年荣宅,百年沧桑,就连巨树也是老态龙钟。</h3> <h3>巨树陪同荣宅同生,但已经是风烛残年,需要外来力量的支撑才能共荣。</h3> <h3>荣宅正是艺术家李青探索当今世界矛盾,思索其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理想之地。</h3> <h3>因此,艺术家的灵感源于同名电影的展览“后窗”体现了希区柯克式的概念,聚焦外部世界的演变,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h3> <h3>房间内的陈设被构思为高潮场景,体验观看、被观看或被观察的行为。</h3> <h3>室内顶层装饰和灯光设计简洁大气、别具一格</h3> <h3>《楼上的新主人》是专为此次画展打造的声音装置,用于在走廊制造人的脚步声。这一声音装置在荣宅的微妙氛围中,营造出有人在楼上走动的感觉,如幽灵一般存在,观众并非孤身一人,而是逐渐成为故事中的角色。</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艺术家李青将荣宅想象为一个仍有人或居住者幽影居住的空间,他重塑舞厅、卧室、浴室和练歌房等重要房间,以艺术手法体现过去居住者的存在。</h3> <h3>未来的艺术家将会超过其父亲。</h3> <h3>《迷窗》将绘画与真实的窗框结合,打造虚拟的视角,表达出更为强烈的真实感和戏剧性。</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迷窗》绘画的虚构性,以及临窗彼此相望的错觉,营造了观众与窗外景色之间的心理和文化距离。</h3></h3> <h3>《杭州房子系列》基于杭州郊区一系列住宅建筑照片创作而成。其初衷是邀请访客前来探索这些奇异房屋,感受其主人的乐观与激情。</h3> <h3>本人与艺术家李青的父母亲一起观看画展,特为艺术家的母亲留影。</h3> <h3>一些摄影师也在荣宅进行摄影创作,我蹭拍。</h3> <h3>《作家的墙》讲述了作家在虚拟的一段旅途,有从国际杂志和报纸上剪下来的照片、有明信片、地图和票据等。世界各地的人物肖像出现在这些拼贴中,它们被一些吸油面纸覆盖,成为一种通过人体生理物质来诠释人物形象的媒介。</h3> <h3>《洛丽塔》是流亡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著名的作品。李青被纳博科夫创作的《洛丽塔》的独特氛围所吸引,他的作品超越了国界,采用纯碎的个性化和审美风格。</h3> <h3>你能理解吗?为什么作品画像里的人物面部都被用其他遮挡物盖住呢?这就是艺术家思维的独特之处……</h3> <h3>美丽的姑娘也来荣宅留下靓影。</h3> <h3>百年老宅的墙砖还是如此完好如初,作品犹如好马配好鞍。</h3> <h3>一些参观者纷纷用手机相机留下这高水平的画展作品。</h3> <h3>独特的布展,听美女解说员来讲解,简直就是穿越时空、身临百年老宅的一种享受。</h3> <h3>《大家来找茬·衣店》是李青重启了观众与绘画之间的互动模式。</h3> <h3>《互毁而同一的像》让观众看到了绘画中两个形象在相互诋毁的同时又相互融合的过程,瓦解和重塑伴随着发生。艺术家的父亲、湖州摄影师也在寻找最佳摄影角度及构图。</h3> <h3>艺术家的儿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绘画艺术的熏陶,这次也陪爷爷奶奶一起参观《后窗》画展。</h3> <h3>《大家来找茬·楼姐》双联画吸引了美女留影。</h3> <h3>《表层学1号、2号、3号、4号》这几件作品由黑板和黑板上的一些物品、绘画、雕塑及风景图片组成。</h3> <h3>这些拼贴画混合了多层现实和时间,将与学校有关的物品、来自过去的图像以及有关现在的素材交织在一起。</h3> <h3>艺术家的儿子也要学学父亲的《表层学》。</h3> <h3>《上海外滩壁纸》被放置在一个贴着暗色壁纸的房间里展出,壁纸的图案是上海外滩织锦图案。</h3><h3><br></h3> <h3>织锦上再现的无数个外滩形象被定格为一个不断重复的背景,好像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与中国通过“西化”取得的现代化成就的辩论。</h3> <h3>上海外滩有很多个20世纪30年代的欧式建筑,当时的殖民地银行及各大企业就汇集于此。</h3> <h3>《邻窗》是李青的重要作品系列。他选择汉子“荣发”和其他霓虹灯作为窗外的景色,这些汉字和霓虹灯在中国城市街道上很常见,是民众对香港或上海的典型印象。</h3> <h3>艺术家将实体窗框与窗外风景绘画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观众与风景之间的虚拟互动。</h3> <h3>从现代角度重新审视这些元素,它们的功能、性质和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似乎很熟悉,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它们已经变得不那么醒目了。</h3> <h3>未来的艺术家也许会超越他父亲的艺术水平。</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互毁而同一的像·爱》是李青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电影中不同国籍和种族的女演员在亲密关系和性行为中的各种面部表情,作为“互毁而同一的像”系列的图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然后他选出几对表情,将其调整为类似的角度,单独绘制在两幅画布上,再在颜料干燥之前将两幅画压制在一起,最终得到两幅肖像画模糊但极为相似。</h3> <h3>抓拍观众的表情瞬间</h3> <h3>《互毁而同一的像·幽影4号》这幅肖像画融合了荣宅前主人荣先生和想象中的其孙女的图像。李青绘制出两幅肖像,然后把它们相互摩擦粘印,直至彼此融合。</h3> <h3>压合后的两幅图像体现了记忆的模糊,所以它在不同情形下亦会有不同的含义。</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除了呈现模糊的肖像,这幅作品还唤起了家族历史和谱系概念。</h3> <h3>荣宅室内的楼梯窗右结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荣宅室内的楼梯窗左结构</h3> <h3>展厅内的灯光设计</h3> <h3>笔者<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也趁机让摄影师李万钧兄长在荣宅</span>与艺术家的儿子一起<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留影。</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家来找茬·衣店》是李青重启了观众与绘画之间的互动模式。</h3> <h3>笔者也趁机让摄影师李万钧兄长在荣宅留影。</h3> <h3>难怪《后窗》个人画展如此别具一格,原来创始人、学术指导、策展人制作经理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不一般的人担任。</h3> <h3>观看后进入深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