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西兰自驾游 - 淘金小镇、碧玉小镇和瓦纳卡

冰城-枫国(加拿大🇨🇦)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本人出去旅游有一个不算好的习惯,就是按快门的时候收不住手。2016年地中海邮轮停靠摩纳哥的蒙特卡洛时,禁不住美景的诱惑,一天之内竟然拍了一千多张照片,回来后简直无法下手整理。</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景色太美是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就是对自己的拍摄水平心知肚明,面对可能一生只会遇到一次的美景,照片数量越多安全感越强。殊不知同样的参数和同样的构图,一张与十张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这二年逐渐学习手动调焦和不是总用自动档,但是投放的时间远远不够。</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次回来写游记的时候逐渐发现这个习惯还是有一些积极的效果。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Shantytown 即是一例。几乎每个建筑都有一张照片,为后来补课和写游记作了铺垫。</h3> <h3>在Greymounth格雷茅斯住下已经很晚,根据店主人的介绍,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这个淘金小镇Shantytown探路,可是要到十点钟才开放,四下无人的时候索性放一把无人机看个大概……</h3> <h3>行前没有注意到这个小镇,英文名字的由来也不清楚。写作这篇游记之前去了这个淘金历史小镇的网站,竟然找到了一份中文解说词。下载后一边听小镇的故事,一边浏览小镇的照片(此时竟然觉得照片数量还不够多,还有几个解说词中提到的景点没拍到),突然觉得那些年代已久的建筑在眼前变得鲜活起来,那些一百多年前的各色人物仿佛又在那里进进出出……</h3><h3>第一段故事就是关于这个鲁宾维特啇店Reuben Waite's Store。1864年这里发现金矿之后,蜂拥而至的不仅仅是淘金人,还有那些认定这是商机的投机者,鲁宾维特跋山涉水很快来到这里向矿工们出售工具和设备。当年向矿工出售酒品的帐篷或小木屋就称为shanty,这就是这个镇名的由来。</h3><h3>不料首轮开发并不顺利,自认投资倒霉的矿工集结到他的店门前要对他施以私刑,因为他被认为是找不到金矿的祸首。商人的智慧在这生死悠关之时救了他的性命,他以全价买下了矿工被所有工具设备从而使他们息怒,而在不久之后真地发现了金矿可供开采时候以二倍的价格又卖给了他们……</h3> <h3>当年的淘金设备是水力驱动大木轮,带动一个大锤砸碎矿石,以使金矿粒散落出来。</h3> <h3>当年随着淘金潮涌向这里还有银行家。不过他们远没有现在银行职员的舒适,要爬山涉水上门收购金子,还要冒着被专取不义之财的歹徒抢劫甚至结果性命的危险。解说词提到一位其它行业的商人也被当作银行家抢刼并抛尸大海……</h3> <h3>邮局的出现满足了背景离乡的淘金者与家人联系以及商家之间的通讯需求。</h3> <h3>矿工们吃够了干面包和风干肉,新鲜牲畜肉铺老板赚得盆满钵满……</h3> <h3>咖啡厅</h3> <h3>微型教堂</h3> <h3>剧院</h3> <h3>会议厅</h3> <h3>后期又建起了旅馆。</h3> <h3>由于环境恶劣,采矿者的靴子磨损很快,商人的商机……</h3> <h3>后来报社也出现了。</h3> <h3>木匠师傅作坊</h3> <h3>早期的学校</h3> <h3>矿工的木屋极易引发火灾,人手传递水桶灭火的方式己无法及时扑灭火灾,消防队成立了。</h3> <h3>消防车可是马拉的……</h3> <h3>后来小火车成了主要的运输工具。</h3> 现在仍然在作为观光列车运行。<br><h3><br></h3> <h3>马厩,马是当时矿工的得力助手,不光是驮运工具设备,可以帮忙拉河里的船,遇到不知水深的河流还可以让马儿下去探底……</h3> <h3>袖珍医院</h3> <h3>电话亭</h3> <h3>老爷车俱乐部</h3> <h3>最抢眼的是这个微型监狱,地上有拴有大铁球的脚镣,那个木台好像是把犯人示众的木枷吗?</h3> <h3>盛开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鲜花……</h3> <h3>此地除金矿之外还盛产各种玉石,我们参观的时候里面空无一人,领导不由得感叹他们的革命警惕性太弱了……</h3> <h3>走过世界上不少城市的中国城,包括古巴首都哈瓦那没有中国人的中国城,这一个足以让我跌破眼镜。华工在1864年发现金矿二年后即来到这里,并没有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和尊重,他们认为黄金随着华工的到来而流失,当地的孩子虽然对中国人有些惧怕,但一些大胆的还会打赌在华工身上搞恶作剧,像堵塞烟囱等等……</h3> <p>叶落归根是中国人延续千年的传统,采矿的华工亦有如此心愿。曾经有一次把华人矿工的尸骨从坟墓里取出装船运回中国,不幸船只在新西兰北岛附近失事,那些尸骨随即海葬在异国他乡的汪洋大海……</p> <h3>Greymouth 是去参观千层岩,淘金小镇和玉石小镇Hokitika的中转城市。</h3> <h3>居然投宿在名为“诺亚方舟”的旅馆,老板总是在接待台温柔地轻声弹着吉他……</h3> <h3>挺有特色的是,每个房间都以动物的名字来命名,配用的相应床具也都有动物的图案。</h3> <h3>一进入碧玉小镇Hokitika就遇见这座令我一见锺情的钟楼……</h3> <h3>开拓者纪念碑</h3> <h3>卡耐基捐建的遍布世界各地的上百个图书馆之一……</h3> <h3>加工玉石的车间 。</h3><h3><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学习那位商人鲁宾维特的头脑灵活,到了世界知名的玉石小镇,不能错过向领导行贿的时机,一掷几百大洋……</h3>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和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摄影爱好者一样被那张《瓦纳卡孤独的树》照片迷住,终得如愿,虽然天公并不作美。住的湖景旅馆在半山坡上,那棵树在湖的对岸水边,飞起无人机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找到了这棵树,拍下一张水上留影……</h3></h3><h3>这棵树的奇特之处不仅仅是孤独,而且生长于湖中几十年仍然生机旺盛……</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是在岸上通常机位拍摄的。</h3> <h3>这张照片是网上下载的。</h3> <h3>这个不许摸树的提示应该是湖水水位下降到游人可以走到树跟前时用的。</h3> <h3>无人机航拍将瓦纳卡镇美景尽收眼底……</h3> <h3>这二棵树的树型也很漂亮……</h3> <h3>夜色下浪漫的长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