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的美篇

大雄

<h1><b>  俄罗斯之行眨眼间巳经远去两个多月了,那趟旅途的景物也渐巳模糊,如今再去搜寻那曾经的足迹巳然有点失序了,只好靠着照片的帮助吃力地拼凑回那些欢愉的点滴陶醉的片刻……</b></h1><p><br></p> <h1><b>  从那片冰天雪地归来后朋友们常问我:俄罗斯好玩吗?我常答:"好玩"。</b></h1><h1><b> 其实俄罗斯不算好玩,但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虽然它没有多少名山大川,但却有恢宏的建筑,有许多风格迥异的楼房。不少人深刻于其"洋葱头"的印象,而我却震撼于莫斯科那气势磅礴的城堡式的楼群一一粗犷而不失精致,大气、沉实。我陶醉于圣彼得堡那掖满故事的民舍、教堂、宫殿。每一件都仿似工艺品般精细、古董般的令人伫立、耐人寻味……我陶醉、忘形于那几场不期而遇的"雪" : 对于我这个生长于南方之南的人而言,莫斯科那场蝇头之雪,已让我兴奋得找不着北,所以圣彼得堡"金顶教堂"外的那场铺天盖地而来的雪,令我痴醉如呆,圣彼得堡"彼得保罗要塞″里相遇的那场″夜雪"更是让我疯狂至忘乎所以,手舞足蹈、我仰着脸、张大口,希望母指头大的雪花能落入口里……</b></h1><h1><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是的,以七天的怱怱行色去谈对这两座城市的认知未免太肤浅、可笑。所以在此不敢多加妄论、只分享游乐。当然也免不了夹带一些我的主观。😃</b></h1><p><br></p> <h1><b>  此行是从深圳机场直飞俄罗斯圣彼得堡机场,然后立即转机飞莫斯科。</b></h1><h1><b> 所以11月26日晚上7点半在广州连新路乘坐网约车(600元\辆、刚可乘坐6人)出发。个把小时车程便到达深圳机场。本是凌晨起飞的,但不知是否天气问题令我们在深圳机场无奈地苦苦守侯至凌晨4点多才起飞。😂</b></h1><h1><b> 百无聊赖中只好自拍自娱,到处溜达……</b></h1><h1><b> 感觉这机场虽宽敞大气,但缺櫈少椅,真有点小家小气了。</b></h1><p><br></p> <h1><b>  凌晨四点多终于等到上机。</b></h1><h1><b> 这回又长见识了:原来机上未必都是空姐,还有"空大叔″。</b></h1><p><br></p> <h1><b>  也许太困了,所以当飞机拉升后我便睡着了。不知飞了多久,隐约听到同伴说"天快亮了" 我睡眼惺忪地瞄向窗外,只见天地间仿佛裂开了一条金灿灿的缝隙,一道金光正将夜幕徐徐地掀开,夜与日正静静的交替着。壮观!壮阔!壮丽!</b></h1><p><br></p> <h1><b>  当我仍在细味着刚才窗外那一幕壮美绝倫的景色时,空姐、空叔们便忙碌起来了:正将吃的、喝的有条不紊地分送到每位乘客手中。我不懂俄语,所以只能用手、口、头加眼神地示意我要喝啥。吃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因为只有一种。😃虽不是我想要的但也只好无奈地接受。味道还可以。</b></h1><p><br></p> <h1><b>  不知又飞了多久,只见机下的云渐渐的稀薄了,云下的山与地渐渐白了,白得带点淡淡的粉蓝,好美!我们在窃窃猜论着下面是啥地方?是咱们中国的东北?还是内、外蒙古,又抑或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b></h1><h1><b> 冰天雪地的地方我去过,银装素裹的大地我踏过,但如此俯瞰这白茫茫的冰雪世界我还是第一次,因为从前去北方的时候是在夜色中飞越的。</b></h1><h1><br></h1> <h1><b>  经过十个小时多一点的飞行飞机终于降落在圣彼得堡机场。</b><b>机场不算大,有点陈旧,我们的行程是从这里办好入境手续后再立即转飞莫斯科。所以我们在此机场只逗留两个多小时后便再度登机飞往莫斯科。</b></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  转机后又飞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降落在此行的目的地一一莫斯科机场。</b><br></h3> <h1><b>  我们取好行李,走出这个与圣彼得堡一样陈旧的机场,登上来接我们的大巴,此时巳是天黑时分了。导游告诉我们:别看天都黑了,其实此刻才是本地时间下午4点多。我忽然想起: 俄罗斯秋分时节是昼夜相等,秋分后才渐渐开始昼短夜长,而此刻巳经是小雪时节,天自然是早早便黑了,正因如此莫斯科才以沿途璀璨的灯饰迎接我们。😃😃</b></h1> <h1><b>  莫斯科马路上的车比我想象中的多得多,路很堵 !但莫斯科的夜很美!窄窄的莫斯科河上道道彩桥飞架,两岸那些虽不高,但却大气雄浑的建筑在金黄温润的射灯哄托下,像一排排挂满勋章的勇士在静静守护着那一河流光溢彩的水,金波轻漾的河水正缓缓而淌,河面上船很少、偶尔会见到一艘灯火明亮的游船慢慢驶过……</b></h1><h1><b> 莫斯科的灯饰虽没有现代墙幕式灯画的变幻灵动、绚丽多彩,但𨚫给人暖暖的感觉。这一切让我似乎忘了正身处堵车的路上,所以也不知到底走了多久才到了我们要到的宾馆。</b></h1><p><br></p> <h1><b>  在目不暇接的观赏中到了我们入住的地方一一KOCMOC酒店</b></h1><h1><b> 据导游说:因为2018年俄罗斯所举办的足球世界杯赛,因政治原故俄罗斯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抵制,但当时法国没有跟着老美闹,而是派了球队参加。俄罗斯人也因此投桃报李地在这座为接待世界杯人员而建的酒店门前的广场,设立了一尊法国巳故总统戴高乐的塑像故此这酒店也叫"戴高乐酒店</b></h1><h1><b> 酒店环形的主体大楼雄伟、壮观,大楼门前的广场:宽阔而视野瞭远。</b></h1><p><br></p> <h1><b>  记得在来时的途中,导游曾打趣地介绍 : 俄罗斯的酒店通常是五星级的门面、四星级的大堂、三星级的房间、两星级的服务。果不其然,门面确实大气壮观、而大堂则真不知是否能上四星、房间更是从房外到房内均陈旧不堪。更奇葩的是 : 规定洗手间的水不能洒落在浴缸外,因为浴缸外的地面去不了水。这是什么星啊?😄😄 </b></h1><h1><b> 在这里你入住后便不会再有人会打扰你了,因为你几乎找不到服务人员!有事只好找导游。</b></h1><h1><br></h1><h5><br></h5><p><br></p><h1><br></h1><p><br></p><h1><br></h1><p><br></p> <h1><b>  不知是时差的问题还是我有点亢奋,洗过之后在床上翻来覆去总睡不着,只好一趟趟地跑到楼下大门外抽烟,也顺便看看深夜的莫斯科是何景象。此刻门外可是零下2~3度的气温,门外放着两个盛烟蒂的铁桶,三、五个人就围着桶在抽。旅行团的人与俄罗斯人一半一半。但有个挺有趣的现象: 傍边俄罗斯的抽烟人往往会向我们要烟抽。</b></h1><p><br></p> <h1><b>  抽完烟,我走到广场上去溜溜,突然发现下雪了,地面象盖了一张薄薄的白色毯子,毯子上印着稀疏的脚印…</b></h1><h1><b>……我仰头向着路灯望去,看到雪花在灯光里疏疏落落地似蚊萤般窜闪。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下雪的情景,心有点兴奋、雀跃、马上拿着手机便一轮狂录乱拍,生怕漏掉点滴,希望将整个空间都塞进手机里。</b></h1><p><br></p> <h1><b>  拍着录着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忽闻远处的马路上传来阵阵机械的嘈杂声,我好奇地寻声而去,就看到视频里的一幕:原来是俄罗斯的清路工在进行清雪工作。看看时间巳是莫斯科时间五点多了。</b></h1><p><br></p> <h1><b>  早上去吃早餐的路上所见之处一夜间都变白了。这是我的同学团友用她的玉指兴奋的在雪毯上织出的作品。👍🏻👍🏻👍🏻</b></h1><p><br></p> <h1><b>  在莫斯科的第一晚没合眼多久便开始第二天的行程了,首站游览谢尔盖耶夫镇及镇上被视为俄罗斯精神家园的"东正教大教堂″、修道院……</b></h1><h1><b> 时下的国外游均有参观异国宗教的内容,这是了解异域它乡人文风情的绝好途径。</b></h1><h1><b> 谢尔盖耶夫镇坐落在莫斯科东北方向71公里多的地方。镇上圣三一修道院,在199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修道院由谢尔盖夫大牧首1337年在镇上建立,现在是俄罗斯最大的修道院之一。谢尔盖大牧首在俄国引入东正教,开始传教的时候信仰的人并不多,在谢尔盖大牧首的努力下,俄罗斯中下层人民也开始信奉东正教,由此确立东正教在俄罗斯的重要地位,小镇也因此成为“俄罗斯精神家园”之一。</b></h1><p><br></p> <h1><b>  教堂门外是一处开阔的广场,一群群的鸽子在人群里来往穿梭觅食。只要你手上有食物它们便毫无惧色地飞到你身上任何位置。可一但吃完了它们便马上对你失去兴趣。</b></h1><h1><b></b><b> 我们弄了几粒朱古力之类的糖,弄成碎粒块状摊于掌上,顿时一大群的鸽子马上朝我们飞来,身上、臂上、掌上都站满了鸽子,把我们乐得手舞足蹈。简直是乐翻了。</b></h1><h1><b> 俄罗斯教堂给我的印象是:没有我们东方庙宇的那种肃穆得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感觉是在逛博物馆。</b></h1> <h1><b>  我们开心地与鸽子逗乐、忘情地与鸽子起舞、乐醉于鸽子在身上伫立的瞬间、希望将那一刻的千姿百态留影于永远。</b></h1> <h1><b>我帮他们在拍照却他们踹了。😃😃</b></h1> <h1><b>  耍乐完了便随着导游到教堂里走马观花般地溜了一圈,说实话我只看到里头的金壁辉煌,其余的真没听清多少。因为时间太短、讲解也太快。</b></h1> <h1><b>  离开这教堂第二站: 去吃俄式大餐。我</b><b>感觉这俄式大餐是应付旅游团的忽悠餐。真正的俄罗斯大餐不可能是如此粗糙的。不过没问题,因为我们根本没指望这顿餐会有多丰盛精美,能填饱肚也就可以了。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嘛,我们能理解。😄😄</b></h1><h3></h3> <h1><b>  餐毕,我们向莫斯科的名片一一红墙进发。</b><b> 到达红墙时发觉这里的气氛有点不对</b><b>一一景区前有许多防暴警察人员,几乎是全副武装地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一字阵列站于护拦前,有点如临大敌的感觉。</b><b>导游说:此地可能下午或傍晚有示威者集结闹事,这段时期常如此,要我们抓紧时间拍照游览尽快离开。看来还是我们祖国较稳定。</b></h1><h1><b></b></h1> <h1><b>这些是俄罗斯的防暴警察</b></h1> <h1><b>  "莫斯科红墙″这是一个与我们这代人的成长之路有过不少交集的名字。我虽未来过,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的课本、电影、广播……常常会出现与之相关的内容。所以我知道这里安放着一位曾经搅翻了整个世界的伟大人物一一列宁。</b></h1><h1><b> "红墙"于我而言谈不上向往,却早就有要到此看看的心愿。所以当我站在红墙脚下时虽未至于激动,但还是有点兴奋。我终于站在这堵红色的墙下。看见了这堵历经了将近一个世纪岁月冲刷的墙仍在,只是色彩似乎暗淡了。</b></h1> <h3>我们这自拍还可以吧?😃😃</h3> <h1><b>  由于红墙的突发状况我们只好怱怱游罢便到克里姆林宫外的广场、街道上去溜达。</b></h1> <h1><b>无报酬兼职导游带着我们在瞎逛。</b></h1> <h1><b>  零下3~4度的天气下仍可以以雪糕碰杯,这份勇气我可是佩服!</b></h1> <h1><b>  红墙游后本是去乘坐莫斯科地铁的,据说莫斯科的地铁站台的装饰是全世界最漂亮、最豪华的。但120元人民币才乘坐几个站的收费确实贵得离谱,于是我们决定衣靠"有道"翻译做导游,自己去乘坐。</b></h1> <h1><b>  我们来到酒店附近的地铁站、走到售票窗,售票员也看明白了我们手机上"有道翻译"译出的译文:我们要去的地方名。票是可以买了,但当我们走到地铁线路图前准备再看清楚、再确认一下到底该买到哪里的票时,发觉手机上的信号却老在打转,再往里走几步干趣消失了!于是我们不得不担心回程,如果往返车不是平行地在同一站台时,我们没翻译该怎么办?能回来吗?……三思下最终决定"放弃!″</b></h1><h1><b> 因此我们这次的俄罗斯游没能乘坐莫斯科的地铁,没能去观赏最富丽堂皇的站台确实有点遗憾。</b></h1> <h1><b>  第三天一早我们去参观克里姆林宫。在</b><b>克宫的入门处附近常有一些俄罗斯的小贩在向游客兜售邮集。我们在入口处等候进宫时就遇到了</b><b>一位。据他自己说:他是"网红"的售邮人。</b></h1><h1><b> 不知现在俄罗斯集邮是否潮物,集邮对我而言早已是年少时的印象了,恐怕现在人们的集邮只是谋利而已,绝非是情趣所驱了。据导游说:对这些小贩只要你礼貌地点点头,对方是不会强买强卖的。当然没心买,切勿还价。</b></h1><h1><b> 我们没买这位"网红"大叔的邮集,只是没少向他竖姆字,"网红"大叔便乐得前仰后翻的,并且很开心地与我们合照,我们胡比乱划地聊了一会便告别这位网红大叔进宫了。不知他是否全明,我们肯定只是半懂。</b></h1> <h1><b>  这条进宫门的路据说当年伟大的革命家列宁、斯大林……每天就是走这条路上班的。我忽发奇想地想: 我们曾熟悉的那堆名字的人:高尔基、华西里、捷尔任斯基……是否也常在这走过?😄</b></h1><h1><b>这路面上的砖确实有些岁月的磨痕。</b></h1> <h1><b>  我只是看了,但却没搞懂为啥会放这么多炮在此。</b></h1> <h1><b>据说这是普京大帝上班的地方。</b></h1> <h3>这弹丸是真?是假?</h3> <h3>这钟我围观了许久也没搞清叫啥钟?有啥用?😁😃</h3> <h1><b>这好像是克宫里的教堂,进了、看了</b><b>、但却把名字忘了。😄😃</b></h1> <h1><b>  离开克宫在回程的途中,在莫斯科大学附近的路傍略作小停,导游让我们下车拍拍照溜达一下。说是附近其实距离还是很遥远的。我们只好与这所汜博的学府大楼遥望了一回。</b></h1><h1><br></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此地流连时我们差点掉入了一个小"陷阱":在我们停车的路对面是一处向下斜的坡。坡一直伸向远方的一片凹地,凹地建有一座宏大但不高的圆形建筑,远看极为壮观。导游说那是俄罗斯国家马戏馆。</b><br></h3><h1><b> 路边建有一排不长的护栏,护栏上有许多的鸽子,游人也因之会伫足拍照留影,。但当你一但拍了、马上会有几个俄罗斯人凶巴巴过来向你收费,每次人民币100元。因为他们说你拍了他们放的鸽子,他们的鸽子是经过训化的,也做了记号的(翅或尾的毛被折弯一条)你只能给、因为说不清、也不容分说。</b></h1> <h1><b> 离开了"陷阱"之地我们随车来到一个叫"察里津诺庄园"的地方。</b><b>一进入此庄园的门便看见被一条宽阔的路分开两半的一个湖,湖岸边是群群簇簇会飞的鸭子。我看着这些大大咧咧毫不惧人的鸭子在神气地围着我转,我就轻逗它们:"幸好你们姓俄,生活在此,否则你们将分别姓烧、姓卤、姓腊……了”😃😃</b></h1><h1><b> 察里津诺庄园位于莫斯科南部,是莫斯科著名的宫廷建筑园区,面积116公顷。1776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修建了这座皇家建筑群,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后来由于女皇对修建的皇宫不满,这座宫殿被拆除并按照另一名建筑师卡扎科夫的设计进行了重建,直到女皇去世,这座皇家园林始终没有建成。2004年开始,莫斯科市政积极复原察里津诺庄园。如今这里的所有房间都按照典型的富有的贵族之家进行布置。博物馆还展出有15世纪至16世纪的陶瓷手工作坊。1998年,该博物馆被列为欧洲30家最优秀的博物馆之一。</b></h1> <h1><b>  这庄园很大,或者是因冬天之故所以到这的人极少。</b><b>也没什么游乐设施,加之逗留的时间只有一小时,太短了。所以我只能怱怱绕一圈。</b></h1><h1><b> 湖面那冰初结的景致还是挺吸引我的。</b><b>我拿着手机将这一切尽可能的塞进手机里,留待有空慢慢欣赏吧</b></h1> <h1><b>  照片里的莫斯科农贸市场也叫紫金超市。里头的食品琳琅满目、丰富多样,主要以蔬果奶酪为主。或许是因为冰天雪地之故,这里的鱼、肉、禽、畜都不是鲜活的。导游带我们到这就是让我们在此自己解决晚餐,这里除了面包外其它的都不对我胄囗,所以这顿晚餐也就成了面包餐。告诉你们: 其实黑面包一点都不难吃,加热后的黑面包很是香软。</b></h1> <h1><b>  吃饱面包便去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故居所在的路段溜达。大慨是时值下班时间所以虽是天寒地冻,但大街上还是有不少的人流。在这里我只伫足在普希金纪念像前听了一段讲解,拍了拍照便感觉没有什么值得停步的地方。只是在街囗外见到一个街头艺人在瑟瑟风寒的街上手脚并用地弹奏着电吉它,我不知道是什么曲,但节奏很是轻快,很好听。</b></h1><h1><br></h1> <h1><b>  据说这栋楼是俄罗斯的国防部大楼,够雄伟!够霸气!</b></h1><h1><b> 游至莫斯科国防大楼前我们在莫斯科的游程也就结束了,在此将踏上我们的专吧前往火车站,今晚我们将在火车上、在睡梦中回到我们到俄罗斯的笫一站一一圣彼得堡。</b></h1><h1><br></h1> <h3><br></h3><h1><b> 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早按照统一风格规划建造的城市之一。在规划中几乎包括了十八到二十世纪世界各国及俄罗斯所有基本的建筑风格。城市本身就是一座露天建筑博物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世界上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城市中,圣彼得堡名列第八位。这主要是由于该城有1000多个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包括548座宫殿、庭院和大型建筑物,32座纪念碑,137座艺术园林,此外还有大量的桥梁、塑像等等。</b><b>其中,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大教堂,以及要塞附近的彼得大帝小舍、海军部岛上的彼得大帝夏花园、华西里耶夫岛上的缅希科夫公爵府、涅瓦河畔的伏罗佐夫大臣府和斯特罗加诺夫大臣府等等。这些18世纪早期的建筑,具有俄国早期巴洛克式建筑的典型风格。18世纪后期的主要建筑,有斯莫尔尼宫、冬宫、大理石宫等。19世纪初的建筑,有宏伟的喀山大教堂、高达101米的伊萨基耶大教堂等。圣彼得堡郊区著名的景点有堪称“俄罗斯凡尔塞”的沙皇离宫——彼得宫、巴夫洛夫斯克别墅区、皇宫庭苑所在地加特奇纳、沙皇夏季别墅皇村(今普希金城)等。</b></h1><h3><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在世界各大城市的中心见不到一幢现代建筑的并不多见,有人说:就凭借这一点圣彼得堡足够称雄于世界古典城市之林。几百年前的建筑,既有巴洛克式,也有洛可可式;既讲究对称,又破坏平衡;既追求宏伟气势,又注重雕塑细节,特别是那些镶嵌在每幢建筑上的细节,成了一种特殊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浪漫典雅的过去。</b><br></h3> <h1><b>  天还没亮我们乘坐的火车就驶入圣彼得堡火车站了,车窗上的水告诉我外面正下着雨。火车站较简单、陈旧。</b></h1><h1><b>导游在旅途中常常提醒我们 :圣彼得堡的小偷会比莫斯科多,要我们时刻提防我们在候车室等候出站时,</b><b>就有位团友在执拾行李时一不留神小背包就被偷了,幸好发现及时他一呼喊团友们立马帮忙呼喝争夺,小偷只好悻悻而走。</b></h1><h1><b>所以我在此也给大家提个醒 。</b></h1> <h1><b>  出车站时天仍下着细雨,没走多久就到了我们等专吧的地方。这时忽地下起了雪。这是我到俄罗斯后遇到的第二场雪,可惜没让我乐多久专吧来了,我只好踏上大吧,随着专吧穿行在圣彼得堡的黎明前雨雪交加的路上。</b></h1><h1><b> 沿途所见街道两傍的楼房大多都是几层高的旧民舍,与莫斯科那种圈地般的恢宏建筑截然不同,它显得精细、雅致,令人寻味。看得出沿街的建筑物都经过程度不同的粉饰,所以让人看着感觉整洁、舒服。</b></h1><h1><b> 据说圣彼得堡的旧建筑每一座都是有故事的"古董″,因此政府严令规定 : 所有旧建筑只能修缮不能修改拆建。所以我们现在才仍得以欣赏到这些不同年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艺术作品</b></h1> <h1><b>  在圣彼得堡第一天的游程就在夜色中开始了。</b></h1><h1><b> 车在天微亮的时候停在了一处军港模样的地方。下车后导游对我们说:"这里就是喀琅施塔得镇,前面就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军港……"我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望去: 拂晓的天空冬云密布,隔着一片湛蓝的海,对面停靠着许多军舰,军舰在滚滚冬云衬托下更显得威风凛凛,寒意森森。看着那堆军舰我忽想那艘大名顶顶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血性舰是否就停在哪里呢?😃😃走神间我没听清导游更多的解说,因此对这地方的认知是我在做美篇时查阅资料才知道的。</b></h1><h1><b> 其实喀琅施塔得(Кронштадт)是个德语名字意思是"皇家之城"。该城是1703年,彼得大帝从瑞典手里夺得芬兰湾东部后,开始在涅瓦河口建都,同时在芬兰湾通向涅瓦河的水道中央的科特林岛上建立的海军要塞。并且成为沙俄帝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发源地和总部基地。其最鼎盛时期这个小市镇内海军人员加上相关的后勤保障、家属等等一共有六万多人。在随后的十月革命中,那艘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是从这里驶往涅瓦河,打响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b></h1><h1><b> 据说此要塞是从未被从海上攻陷过!这里亦是苏联自1991年解体前的历史中唯一次在苏联本土发生的以反布尔什维克管治的叛乱"喀琅施塔得叛乱"该小市镇中心的铁锚广场上</b><b>建有著名的尼古拉海军教堂,这座拜占庭风格教堂是为了纪念海军将士亡灵,部分由军人捐款,历经十年建成,是圣彼得堡最漂亮的教堂之一。</b></h1><h1><b> 其后,它先后经历了沙俄时期、前苏联时期,都被用作波罗的海舰队的军港,直到苏联解体后的1997年,这座城市才首次对外国人开放。</b></h1><h1><b> 喀琅施塔得市中心的铁锚广场,左边是建于1913年的海军教堂,右边是日俄战争中阵亡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塑像。</b></h1> <h1><b>这是日俄战争中阵亡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塑像。</b></h1> <h1><b>建于1913年的尼古拉海军教堂</b></h1><h3></h3> <h1><b>夏宫</b></h1><h1><b> 据说是彼得霍夫大帝为便于督造喀琅施塔得要塞的建造而兴建的行宫,所以俄罗斯人多称为彼得霍夫夏宫。又因以喷泉巧且多而闻名,(64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所以俄罗斯斯人干脆称其为"喷泉″。</b></h1><h1><b></b><b> 这座宫殿花園占地近千公顷,有近200个足球场大,可见其地广人稀的程度有多严重呀😃😃</b><b>这里的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以及宫殿内的金碧辉煌共耗去黄金100公斤。可谓极尽奢华。</b></h1><h1><b> 据说当年彼得大帝在建造夏宫喷泉时,一心要与法国的凡尔赛宫媲美,并力图超越它,这就给工程师出了一道难题:喷泉必须天天喷涌不息,而夏宫由于水源不足,只能偶尔喷涌。这能做到吗?彼得大帝一声令下,设计者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妙招:在附近的高地筑坝拦水,用导管连通各个雕塑,利用上、下花园二十米高差,通过自然水压形成喷泉!三百年来,夏宫的喷泉,从春到秋,只要不结冰,不需要水泵,也无需动力,众多喷泉,朝天喷发,源源不竭。</b></h1><h1><b> 另外徽章楼金冠顶有座立体的双头鹰,据说鹰座下安有轴承,工匠们将鹰巧妙地设计成三个头,互成同等角度,这样双头鹰雕塑可以随风转动,令其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都是双头的效果,</b><b>设计者的聪慧,真令人叫绝。</b></h1><h1><b> 可惜此时正是结冰时节,因此也就无缘见识在彼得霍夫大帝压力下那些工匠们的杰作了。</b></h1> <h1><b>  据介绍:宫里有一个挂满画的室,所挂的画全是彼得霍夫每次战败的画,他常以此自我反思与警醒</b><b>难怪这位大帝如此善战,沙俄帝国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小的国家扩展到1704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与此也不无关连。</b></h1><h3><b><br></b></h3> <h1><b>  这里是上花園。不大,据介绍占地十多公顷。或许是冬天之故,这里万木凋零</b><b>所有的树木枯枝般的呆立着。</b><b>我们合照的这花廊仿佛是条时光遂道,</b><b>此刻我们正站在冬天段,风雪相摧下花廊只剩下骨架与枯籐相缠,倒是显得有点凄美。</b></h1> <h1><b>  为寻找洗手间我从夏宫的门囗拾级而</b><b>下、沿沟而寻,一直走到波罗的海海边,终于找到唯一 一间洗手间。(图中隐匿在树丛里的那间黄色的小屋)</b></h1><h1><b> 这洗手间建在海岸边,面向大海。呼呼疯叫的海</b><b>风夹着雪粉把气温吹至零下10度以下,狂怒地向我扑来。浓密厚重的阴云把这方的天地渲染得仿佛是北极般的寒冷!出门前看天气预报才零下3度,所以没穿太多。没想到气温会忽降那么多,所以非常冷!</b></h1><h1><b> 所以我特意拍下了这小屋子,记存曾在遥远的波罗的海这趟最冷的"方便之寻”😃😃</b></h1> <h1><b>  旅游不总是开心快乐的,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无良、一些坑爹的事。</b></h1><h1><b> 按旅程今天游完夏宫就去游冬宫的,因为我们这团的大部分人都没报名,这让导游的额外提成收入少了,所以这圣彼得堡的"地陪"就让司机直接把我们送到入住的酒店大堂,然后带着部分的人开车去冬宫了。把我们丢在大堂等他们回来,也不帮我们办理入住手续。我们在窄小的店堂里无奈地熬了5~6个小时。</b></h1><h1><b> 团友们在忿忿不平地谴责无良"地陪"的缺德与无良。按行程表规定:是要把我们都送到冬宫的,至于进不进宫观看那是自由选择的。现在地陪的做法显然是违反了约定的!因此,我们的智慧团友就找广州的带队导游理论,广州的导游同意了我们的意见,并答应一定补回到冬宫广场的行程。</b></h1><h1><b> 此事令我不得佩服我的团友的细心与敢言佩服他的工作方式方法。</b></h1> <h1><b>第二天拂晓向叶·卡㨗琳娜宫进发。</b></h1> <h1><b>  就在排队进宫的片刻忽然又下起了雪。在圣彼得堡的这些天感觉这里的雪特别多,特别的不分时间场合,总是不说就来、不打招呼就走。有时阳光灿烂、蓝天白雲却雪花纷飞,飘飘洒洒美得令人窒息。完全颠覆了我对下雪的认知,真可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b></h1> <h1><b>  叶·卡捷琳娜宫确实华丽壮观!该建筑精雕细琢、满满的皇家气派!</b></h1><h1><b> 据导游说:(我没去考究)沙俄时代的大帝们都有一个怪辟心瘾:每位大帝</b><b>在位时一定要建造一座比前一位大帝更为雄伟壮观的建筑似乎这样才能彰显其伟业。所以造成俄罗斯宏大的皇家建筑比比皆是。我想这多半是因其国土面积太大(1704万平方公里,而人口还不到1点5亿啊)所以用地成本太低所至吧😄😄</b></h1> <h1><b>  宫里除了金光灿烂就是金壁辉煌!除了精雕细琢就是精雕细刻,所以令我感兴趣的东西不多,我只是随人流而动,走马观花地览。</b></h1> <h1><b>  这是俄罗斯人最炫耀的琥珀宫,屋里墙壁、壁画等等全是用琥珀镶嵌而成的,</b><b>确实震撼!值得赞叹,不是为琥珀的贵重,而是为巧匠们的心思与巧艺。</b></h1> <h1><b>  离开夏宫已是饷午时分,我们被带到一间象是东北人开的食堂般的餐馆吃饭,菜式是中国北方的做法,严重不对我们的胄口。不过这几天也慢慢习惯了,因为这里不是吃的国度,此行也非美食之旅所以将就着填得差不多也就行了。</b></h1> <h1><b>  在我们饭饱后前往喀山大教堂的路上又</b><b>遇上了一场令我们几近疯癫的大雪。</b><b>这可是入俄以来至此所见的最大的一场雪,也许</b><b>导游见时间不赶,免得我们留太多的憾,所以叫司机在路傍停下,好让我们下车纵一下雪情。</b></h1><h1><b> 视频里我们傻傻地与雪共舞,情难自禁的样子,现在每次回看都觉得好笑。</b><b>不过更忘形的雪舞场景还在后面。</b></h1> <h3>喀山大教堂</h3> <h1><b>  今天的雪特别多也特别大!刚下车又是一场大雪,比刚才的似乎还大!可把我们给乐坏了!我手舞足蹈地脱口而出的唱起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只是"误唱″成了2019年而巳。😁😃😃</b><br></h1><h1><b> 喀山大教堂 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b></h1> <h1><b>  这里便是十二月党人广场,以前这里被称为参议院广场,照片里那一字排开的黄色建筑便是俄罗斯的议会大夏(国家杜马)广场坐落在圣彼得堡涅瓦河岸,邻近海军司令部大楼,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草坪,中央竖立着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广场上的东南角还矗立着著名的圣以撒大教堂。</b></h1><h3><br></h3> <h1><b>这是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b></h1><h3><b><br></b></h3> <h1><b>  这一片白茫茫的雪地其实是一个大萆坪。只是现在被厚厚的雪完全覆盖了。象一床洁白无瑕的毯子,令人难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冲动,去感受一下它的柔情,让它哄托一下美姿……所以我们都纷纷委身于雪地,委身于那一床洁白无瑕。</b></h1><h3><br></h3><h3></h3> <h1><b>  这位俄罗斯美女是收费的活景版,</b></h1><h1><b>二十卢照一张,可以拍吻照也是二十。</b></h1><h1><b>俄罗斯的女孩的腿都是修长修长,身材瘦瘦仿佛就是拉长了屏幕的人形一样,几乎没见过胖的。确实诱人!不过年稍长的就没见过有几个身材好的,都向横发展了,都变得胖胖的,PP大大的……</b></h1><h1><b>据说这就是俄罗斯的怪现象。😃</b></h1> <h1><b>  这是可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的伊萨基耶夫教堂,坐落在涅瓦河边。</b><b>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顶大教堂,形象好记。</b></h1><h1><b> 这金顶教堂工程浩大,据说前后共有44 万民工干了整整40 年。教堂四周各竖有16 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山墙。每根石柱重114 吨,是从30 公里外的芬兰湾运来的。据介绍:教堂的内外部装修更为考究,光黄金就用去400 公斤,仅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 公斤。教堂自落成以来没有重新镀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北京奥运火炬在圣彼得堡传递的路线,其中就包括以华丽金顶著称的伊萨基辅大教堂。</b></h1><h1><b> 可惜我们此行没进入此教堂观看的内容,因此无缘一睹其熠熠生辉的蓬荜了。实憾!</b></h1><h3></h3><h3><br></h3> <h1><b> 海神柱!</b></h1><h1><b> </b><b>在前往要塞的路上我们在这根海神柱附近停下了车,导游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便让我们去拍拍照,因为大叔大妈们不关心景点的来龙去脉,只想左拍拍右拍拍。</b></h1><h1><b> 我也是后来查百度才知道原来50卢布纸币的正反面都印着这根海神柱,这两根环绕着铜绿色装饰、外形类似某种图腾。</b></h1><h1><b> 竖立海神柱的文化传统源于古罗马,当年罗马人在海战中战胜了对手之后就竖起一根圆柱,并将俘获的船首钉在圆柱上以纪念胜利。«ростр»这个名字来自拉丁词“rostrum”,有“头”的意思。</b></h1><h1><b> "海神柱″的作用本是在漆黑的夜晚和大雾中给过往的船舶作指引灯塔用的,直到1885年中心港口被转移到古图耶夫斯基岛。灯塔便失去其主要作用。现在只剩下给游客作观光的作用,所以在每个灯塔柱内部,有一个通往观景台的螺旋形楼梯。</b></h1><h1><b> 起</b><b>初用焦油用于照明,后来曾试图用麻油代替,但由于在燃烧时会喷出大量的烟雾对过往的行人及居民的健康造成伤害,所以只好作罢。1896年,圣彼得堡开始供电后人们曾尝试将电力照明线路与灯塔相连,但是这种方法因为太昂贵也被放弃了。</b></h1> <h1><b>  1957年,在列宁格勒成立250周年之际,人们为海神柱配备了燃烧器,并将其与天然气供应相连,恢复了为纪念节日而点火的美好传统。</b></h1><h1><b> 如今,灯塔上的长明火仍然可以使用,只在重大节庆日期间点燃,如新年和每年5月9日 “红帆节”,无论是明月高悬,还是阴雨交加,海神柱的火光一定会彻夜长明。</b></h1><h1><b>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春节,彼得堡特地点燃了海神柱长明火以庆祝中国新年。</b></h1> <h1><b>  离开海神柱很快就到了圣彼得堡著名景点"要塞"。</b><b>在进"要塞"前的途中见到一些赤红色的围墙内停放着许多各式火炮、装甲车、导弹发射车……导游介绍说那是巛军事博物馆》难怪看上去新旧不一、年代也是参差不齐。</b><b>我们只是在车上隔着窗与之擦肩而过。</b></h1> <h1><b>  我是边听着导游的讲解边东张西望地走进要塞的,所以所听之内容只是断断续续。这"要塞"里不算很大但也不小,宽阔的路两傍都是赤红色低倭的平房式建筑。抬头不远处见一座正灯火通亮的教堂,虽庄重肃穆却不失瑰丽之感。导游说:那叫"彼得大教堂"。一看到照片里这教堂的座立款,我脑里立刻浮现四字"巍然耸立"</b></h1> <h1><b>  还未走到教堂忽地又下起了雪。</b></h1><h1><b>指头般大的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b></h1><h1><b>越下越大、风时缓时紧,风缓时漫天飞舞,</b><b>风急时、似雨线般急骤,片刻间把天都给染白了。此景此色真把我们乐得忘乎所以,竟把导游给丟失了。</b><b>这一天我竟把大中小雪都看了,也将阴晴灿各种天气的雪看了。直至今天我还时常在回味着那些情景。</b></h1> <h3>看这雪瞬间铺了我一身。</h3> <h1><b>  斯莫尔尼宫一一座落在涅瓦河湾畔一座恬雅素淡的建筑。遇上她是我们意外的收获:因为行程的景点里没有她。是前往购物点的路上偶遇的。当车行进到一片铺满了洁白的雪的开阔地时停下了,导游说让我们下去拍拍照。下车后导游指向远方那群透着淡淡篮白相混色的建筑对我们说:"那就是"斯莫尔尼宫"并介绍说《列宁在1918》电影里有许多场景就是在那拍的……"我一听就有去看看的冲动,可惜太远了,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只好心存遗憾地远远地眺望。</b><br></h1><h1><b>整个建筑群的外墙都是蓝白相间,色彩明亮的巴洛克风格,窗口装饰有天使头像;周边翼楼高低整齐的两层建筑还有突起的圆塔,衬得中心大教堂更显高大;教堂本体向上收缩的和谐比例,使整座建筑更显得巍丽。高高在上的金白相间洋葱头仿佛是教堂与天堂沟通的天线……</b><br></h1><h1><b>远远望去整座建筑有一种素淡、雅洁的美感,蔚为壮观。</b></h1> <h1><b>  据介绍,这建筑的建造初衷是女子修道院,但因为刚建成就发生了主教自杀的事件,按照东正教的说法是非常不吉祥的事情,故不能作为修道院使用,所以一天也未使用过。</b><b>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在1775年将其改建成欧洲最早的女子贵族学校。</b></h1><h1><b> 直至1917年10月革命爆发。从1917年10月到1918年苏联迁都莫斯科为止,这里是苏维埃政权的中枢。《列宁与卫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b><b>据导游说:那部我们都看过的电影《列宁在1918》里头许多场景就是在此拍摄,电影里有一个永远烙在了我们记忆里的镜头一一"大家别挤,让列宁同志先走……"就是在此拍摄的。据说:那场列宁身穿马甲左手姆子掖在臂窝前,右手力贯雷霆地挥舞着……的经典演讲,也是真实发生在此的。</b></h1><h1><b> 可惜据说今日那里已经找不到一丝关于那些故事的痕迹了,也没有一丝苏维埃政权曾经的留痕。不禁的令人慨叹:岁月沧桑了往事,无知抹去了英雄。这里曾是一个英雄(膺、熊)的国度,无奈出了一群猪。</b></h1> <h1><b> 既然不能走远那就在这片雪地里乐乐吧!我们这群生活在南方之南的人一见到雪地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各种表情动作都是真纯自然的表露。</b></h1> <h1><b>看,她们几个比我还疯颠!😃😃</b></h1> <h1><b> 这是我们趟旅游行程必须要去的地方:一一规定的购物点。一个是蜜蜡店另一个是太空碳无素乳胶产品店。必须进去,但没规定要必须购买。所以只是进去耗耗时间,歇歇脚。</b></h1> <h1><b>身后这栋大厦的首层就是蜜蜡店。</b></h1> <h1><b>  在蜜蜡商场耗够了时间后突然外面又是一场大雪不期而至,于是又一场傻傻的嘉年华开始了。</b></h1><h1><b> 不知是谁先把雪扫成了一堆,我的女队友们则兴奋地要壘雪人了,可她们不知该怎么壘,幸亏有我这个壘人出手三两下的成形了,🤫🤫于是蜂拥而拍。倒是又开心快乐了一会,将刚才在店里呆的闷气一扫而空</b><b> 此情此景应了一句话:</b></h1><h1><b> 快乐其实很简单!</b></h1> <h1><b>  终于雪人壘好了,还挺俊气的!可惜没给他戴上顶小红帽,否则,不知还要耗掉多少内存。</b></h1> <h1><b>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b></h1><h1><b></b><b> 这是大名顶顶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Аврора»крейсер))原为沙皇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军舰。1917年11月7日停泊在彼得格勒涅瓦河上,舰上官兵遵照列宁的指示,炮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舰长124米,宽16.8米,1903年起服役。</b></h1><h1><b>  “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中,“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十月革命”的开始。1923年,该舰改为练习舰。法西斯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舰上的9门主炮被拆卸下来,部署在城市外围,扼守防地;第10门主炮、指挥员和炮兵班,留在舰上迎敌。危急关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自沉于港湾中,战争后期被打捞起来并修复。从1948年11月起,它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物和中央军事博物馆分馆,永久性地停泊在涅瓦河畔,供人们参观。</b></h1><h1><b> 这首舰我们这代人几乎都不陌生,因为《列宁在1918》巜列宁在1919》……这些电影是那个年代的必看的。这是我们集体的红色记忆。</b></h1> <h1><b> 这首舰我们这代人应该不陌生,因为《列宁在1918》巜列宁在1919》……这些电影是在那个激情年代里必看的,"炮打冬宫"的画面巳深深地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了。所以在相遇的这一刻恍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有种与故旧重逢的兴奋。故旧重逢就来张合照吧,让记忆添上新的色彩。</b></h1> <h1><b>  冬宫 音译为埃尔米塔日,原为俄国沙皇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b></h1><h1><b> 来到冬宫广场,早巳是华灯尽上了,不过感觉灯光里的冬宫却是别样的美。天幕是一片由浅渐深的蓝,蓝得洁净、柔和,好美!</b></h1><h1><br></h1> <h1><b>  救世主滴血教堂也被称为基督复活教堂和基督喋血教堂,建于1883年-1907年,算是圣彼得堡地区少有的纯俄罗斯风格建筑,其蓝本就是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在此地遇刺身亡,这座教堂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建造。</b></h1><h1><b> 这是我们此行最后的一个景点,但仅仅是怱怱于门前溜溜、照照相而巳。</b></h1><h1><b>至此,我们的俄罗斯旅程便结束了,一路的风尘扑扑没白费,见识了战斗民族的家,多多少少地了解了一些关于他们的点点滴滴,虽是极其片面、且百般疏漏但毕竟也比从前单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高尔基、托尔斯泰、普希金……他们的字里行间所了解的要强,此行所闻所见给以往的认知注入了感知的血肉。</b></h1> <h1><b>  一天真快,我们从黎明出发似乎省略了白天便到黑夜了。</b></h1><h1><b> 怱怱结束了今天旅程,又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今天的晚餐是自理的,所以我们就在酒店附近找吃的地方,找了很久才找到了这家由中国东北人开的餐馆。也只能这样了,因为,也许是冰天雪地的寒冷,又或许俄罗斯人没有到饭店聚餐的习惯,所以我们满大街的找也没看到一家像样点的酒楼、饭馆或者餐厅,只有一些超市里设的食肆里有不少的俄罗斯人在吃快餐类的东西。街道上偶尔也见到一些不知是吃羊或牛的店,但门面很小,象广州的兰州拉面铺般的小餐馆,我们没兴趣。所以还是挑了这家东北店,进去看看有没有合我们口味的东西。</b></h1><h1><b> 这小店虽也不大,但很有中国味。</b></h1><h1><b>原以为中国店会方便沟通,吃啥喝啥不用费劲的指手画脚,谁知道还是要费些周折,这店里的服务员看上去是中国人,但竟然也不大懂我这还算可以的普通话。结果出来了个厨师模样的中国人,问题才完全解决了。</b></h1><h1><b> 这顿晚饭是我们入俄以来吃得最称心的一餐。</b></h1> <h1><b> 终于到了要和俄罗斯这片英雄(鹰、熊)的土地说再见的时候了。祝福这片土地在普京大帝的治理下,日益繁荣、富强!希望我们再游此地时游客不用再担心小偷、小摸。</b></h1> <h1><b>  这篇写了两年的游记终于画上了句号。</b><b>此刻突然有种如释之感。这也许是异国它乡这六天的游历太丰满了。又或者是因为我在记述上太贪滥,抑或总想写得详尽一点、细致一点、秀逸灵动一点之故吧,但结果还是力不从心、事与愿违……</b></h1><h1><b> 尽管我很努力,但仍是疏漏百出所以在此也恳请关注者见谅。</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