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国度——印度加尔各答漫记(1)

有句无篇

<h3>从王舍城坐夜间卧铺大巴,一路颠簸,早晨到达了加尔各答,其实严格来说不应该叫“卧铺大巴”,因为卧铺在上,座位在下,是一辆半卧铺。</h3><h3><br></h3><h3>下图是我在网上下载的图片,这张照片里的卧铺大巴,显然比较高档,我从阿姆利则到斋浦尔时就是这样的卧铺车。</h3> <h3>加尔各答是个大城市,公交车非常多,所以一到加尔各答,我们就体验了公交车,我们下车地点离火车站很近,那里有挺大的一个公交枢纽,我们坐上了去客栈的公交车,包括后来去“泰戈尔故居”,去“仁爱之家”,去“加尔各答博物馆”,我们都是坐的公交,大多数票价都在7—9卢比,相当于中国的几毛钱。</h3> <h3>印度公交车售票员,不用票夹子,不同票面的钱都夹在手指上,站在车门口,不停的喊叫,招揽乘客。</h3> <h3>加尔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 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属印度第三大城市,是印度最大的麻纺中心,世界大城市黄麻产量名列前矛。</h3><h3><br></h3><h3>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h3> <h3>我们是第二天去的泰戈尔故居,泰戈尔故居里面不让拍照,如果拍照要购买300卢比的拍照门票。后来进去才发现,买了拍照票,也只能在故居的院子里照相,我觉得有点不讲理!便偷拍了一些国内网上没有的照片,结果后来刚到昆明,手机就坏了,所以没有及时上传的照片和视频就都丢了。</h3><h3><br></h3><h3>泰戈尔故居的结构,基本还保持着他在生前的状态。但是把某些房间改造成各种主题馆,比如像日本馆,像中国馆,美国馆。1924年的时候,泰戈尔在中国旅行了40多天,所以在中国馆里边,有很多他在中国旅行的时候的见闻和合影。</h3><h3><br></h3><h3>泰戈尔与普希金是我最喜欢的诗人,直到现在我床头还有着两位的诗集。我最早看泰戈尔的作品是18岁,工作的第二年,看的也不是诗,而是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沉船》,后来我就喜欢上了泰戈尔的诗。</h3><h3><br></h3><h3>印度这个民族很善于冥想,这从他们的宗教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来,所以泰戈尔的诗,带有冥想与哲理的特点,所以他的诗美的深邃。</h3><h3></h3> <h3>尽管泰戈尔与甘地的观点不尽相同,他们还是相见了!</h3> <h3>泰戈尔与爱因斯坦的合影最著名,但我拍的丢了,这是网上的。</h3> <h3>这张照片中的泰戈尔就像一位国王!</h3> <h3>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父母都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h3><h3><br></h3><h3>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称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h3><h3><br></h3><h3>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因此他备受宠爱,家人都亲切的叫他小拉里。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br></h3><h3><br></h3><h3>泰戈尔从小就非常喜欢文学,从13岁开始就写诗,1878年他就遵照他父亲和兄长的意愿就到英国去留学。最初去学法律,但是泰戈尔发现他不喜欢法律,于是就转到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的音乐。在1880年他回到印度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此外,泰戈尔的绘画水平也很高。</h3> <h3>泰戈尔非常注重生活体验,所以在1884年左右他就离开了城市,到乡村去管理他们的佃户,他在这里就洞悉了下层人民的生活,也观察了印度的乡村生态和自然环境。所以他对自己的阶层也有了很多的批判性。<br></h3><h3><br></h3><h3>他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一些落后的习俗。大概是在1905年左右,印度的民族运动就进入了高潮,泰戈尔就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作为一个文化人,他就是写诗写文章,当时写了大量的所谓的爱国主义文章。</h3><h3><br></h3><h3>但是没多久泰戈尔就跟他运动的其他领袖发生了意见分歧,因为泰戈尔他自己并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所谓的直接行动,就像当初我们义和团运动是一样的。</h3><h3><br></h3><h3>他是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到农村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等,受到不少人反对。从此以后他就远离现实,过着他的归隐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了。</h3><h3><br></h3><h3>成为了亚洲第一个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获奖之后泰戈尔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历。</h3> <h3><h3>泰戈尔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h3></h3><h3><br></h3><h3>泰戈尔于1941年的8月6号,在这里故去,当时,有成千上万的加尔各答人,在这里为他送行。</h3> <h3>特蕾莎修女(1910-1997 )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被教皇封圣。</h3><h3><br></h3><h3>她创建的特蕾莎之家拥有四亿多资产,七千多名正式员工,数不清的义工,分布在全世界的一百多个国家,特蕾莎修女多次提出访问中国和在中国建立“特蕾莎修女之家”,都被中国拒绝,原因你是知道。</h3><h3><br></h3><h3>关于特蕾莎修女之家,我们的网上有很多争议,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最主要是我国政府拒绝了她,很多人对此提出了疑问,为了消除这个影响,势必要有些说辞。</h3><h3><br></h3><h3>其次,作为全世界最著名的慈善机构,她们的报道和照片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在修女们看来, 她们做事情是为了上帝,不是为了世人的关注,这个次序和原则很重要。</h3><h3><br></h3><h3>二来,这里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比如特殊儿童,被家暴的妇女,残障老人等)不方便,不去拍这些被帮助人的照片,随便发在网络上,是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尊重。</h3><h3><br></h3><h3>特蕾莎修女服装上的蓝边,是仁爱之家最独特的标志!</h3> <h3>特蕾莎修女的贡献,让全世界的人都铭记住了她这个伟大的人。特蕾莎修女用博爱平等的精神,让遭受苦难的人感受到了爱。</h3><h3><br></h3><h3>下图是她住了27年的宿舍,宿舍在食堂的上面,您想想印度的夏天非常的热,又在食堂的上面,她还从不开风扇,特蕾莎修女仁爱之家在全世界好像有资产7个多亿,有人说她贪污,她怎么还这么简朴呢?她死后就埋葬在这个小院落的灵堂里。</h3> <h3>这是加尔各答的博物馆,我们那天正好闭馆,而且外国人的门票好像是900卢比,反正很贵。</h3><h3><br></h3><h3>这次去印度,去了不少博物馆、纪念馆等,在国内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去博物馆看看,以增加我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可我发现在国外去博物馆,由于不懂外语,很难看懂,除非大的博物馆有耳机导游。</h3> <h3>徒步从加尔各答博物馆去维多利亚纪念馆,路过一个公园。</h3> <h3>这是马坦公园,我们徒步到维多利亚纪念堂时路过的,它位于胡格利河和乔林基街之间的市中心大公园,园内绿荫蔽天,草木扶疏,是市民休憩的绝佳去处。</h3><h3><br></h3><h3>但你很难想象,这里居然可以放羊放牛!山野与城市的穿越,哈哈哈,猛一看还以为是非洲草原呢!</h3><h3><br></h3><h3>马坦公园中央河畔附近有威廉堡,东南有维多利亚纪念馆及广大的赛马场、足球场等</h3> <h3>这就是马坦公园,这可是加尔各答市中心的大公园。</h3><h3><br></h3><h3>哈哈哈,像不像非洲草原?</h3> <h3>公园周边都是高大华丽的城市建筑,而“马坦公园”里就像非洲草原,在那里放牧着牛羊,模糊了艺术与现实、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在城市的中心,创造了乡村社会,人们在这里度过休闲时光,就像一幅真正的画那样暂停了时间,且引人入胜。</h3> <h3>这里有许多露天运动场,如著名的板球场地伊甸园,世界最古老的赛马俱乐部之一 - 皇家加尔各答赛马俱乐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马球俱乐部 - 加尔各答马球俱乐部,还曾经拥有英国以外最古老的高尔夫球俱乐部 - 皇家加尔各答高尔夫球俱乐部。</h3><h3><br></h3><h3><h3>马坦公园(Maidan)是加尔各答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为“加尔各答的肺脏”。我们徒步穿过公园,拍照的照片很像在非洲大草原。回到住处我们特意问了房东,房东说:如果不让在公园放牧,就要增加人力的管理,印度政府是最穷的。</h3></h3> <h3>我们打扰了这对情侣,与他聊了聊这个公园。</h3> <h3>后边的白色穹顶就是维多利亚纪念馆。</h3> <h3>穿过马坦公园,过了这条街,就到了维多利亚纪念馆,请看下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