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为广大读者朋友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其中,英语读书沙龙活动共举办27期,邀请了21位老师与读者分享了16本书刊、1部英文原版电影、4场“我是英文演说家”英语演讲专题讲座以及6个英语学习主题讲座,吸引了634位英语爱好者参加。<br> 回首2019年,我们特别感谢这一年的英语读书沙龙活动志愿主讲老师,他们是Dale Robinson(美)、龚势宇、李欣、胡梦茵、钱谊、Michael Chen、温婷、王盛男、商庆毅、韩鹏程、Tahseen Ahmed Bhutto(巴基斯坦)、鲜明、刘小鹏、马小玉、刘晓彤、梁振鹏、Jon Collins(美)、马俊、王艳、张佑钧和何志波(Herb)。他们有来自异域的外语教师、有大连高校的英语老师、职业翻译、公司职员……他们热心公益文化事业,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学识和热情,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英语饕餮盛宴。<br> 今天,小编带您回顾一下各位志愿老师的沙龙精彩瞬间及其推荐的经典作品吧!<div><br><div> <br></div><br></div> 辽宁师范大学外教Dale Robinson先生 1月5日,辽宁师范大学外教Dale Robinson(戴尔•罗宾逊)先生与读者共同赏析了马克•吐温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div> 戴尔先生就在密苏里州长大,这本书对他来说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为了让读者们更好地赏析,他先详细地介绍了作者生平。在赏析过程中,他将书中调皮可爱的主人公汤姆•索亚与作者进行了对比,并节选经典片段进行朗读,使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原汁原味的美式英语大餐。戴尔先生还回答了读者的提问,受到读者的欢迎。</div> 4月13日,Dale Robinson与读者分享了中国学生在美国读大学的学习实践经验。<div> 他认为,中国学生要想在美国顺利完成学业,撰写出合格的学术报告或新闻文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用完整的句子;不要用长句子,要把复杂的长句子分成2到3个短句子;选择学术专业用语;确保使用正确的词、论据证明论点;避免选择泛泛空洞的主题,比如中国文化等大而空的题目,应具体到某一个点上;做好收尾,言简意赅,前后呼应。Dale老师以幽默的语言、丰富的实例给读者诠释了上述要点,读者互动连连,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div> 龚势宇,现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期间曾为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特聘的美籍老师做随同口译,曾在某世界五百强英企进行全英实习,热爱阅读,喜欢分享。<br> 1月19日,东北财经大学英语翻译专业的龚势宇女士与读者共同赏析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该书的前言,作者写道“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书,希望每一个人能够通过本书找到童年时的单纯和快乐”。<div> 故事从一位飞行员童年时画的画开始,讲述了小王子与飞行员奇妙的相遇相知,以及小王子在到达地球前路过的其他六个星球时所遇见的人和事。《小王子》虽然是一部童话书,但书中每个出场的人和物都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例如,玫瑰花象征爱情,蛇象征着自己难以掌控的死亡。作者通过孩子的视角描写了成人世界的空虚、复杂和阴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和讽刺,同时作者希望所有成年人也能够保有像孩子一样纯真的童心。<br> 龚老师从故事内容、写作语言、现实影响三方面对作品进行了深度分析,为读者揭示了这部名著的深刻内涵,并鼓励大家在工作生活之余,也要像孩子一样享受单纯的快乐。最后她为大家清唱了一首《你曾是少年》,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div> 李欣,大连交通大学客座教授,马里兰大学博士。 2月23日,大连交通大学教授李欣老师作客鲁迅路外文图书馆,同读者分享了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William Golding(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Lord of the Flies(《蝇王》)。 <br> 该书讲述了几个因战乱而流落荒岛的少年,从文明民主走向暴力专制的过程,深刻地解析了人性的阴暗,表达了作者威廉•戈尔丁所认为的“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在讲解过程中,李欣老师将该书与海明威的作品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出《蝇王》这本书词句简单易读,适合一般英语爱好者阅读学习;内容还兼顾了人性的深度,引人回味思考,有利于提高阅读者对英语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br> 李老师认为,关于人性的问题,因提问者和回答者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的不同,还有时间的变换,得到的答案都会是不同的。威廉•戈尔丁,正是由于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又担任过中学老师,接触很多顽皮的孩子,才让他对人性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才使《蝇王》这本书得以成功。参与活动的读者朋友们深受启发并展开了热烈讨论。<br> 胡梦茵,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语语言教育硕士、前大连新东方学校国外考试部教研总监、美式手语教学SignShine House创办者、公众号’罗绮弥漫’作者。 2月24日,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邀请了英语语言教育硕士胡梦茵女士向读者介绍了常用的美国手语。<br> American sign language,美国手语,简称ASL,又称Ameslan,是美国聋哑群体使用的语言,集视觉和手势为一体。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在聋哑家庭和聋哑学校中,ASL逐渐发展并成熟。在美国本土,ASL的使用人数约在50万到200万之间,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人群:在聋哑家庭长大的聋哑儿童,跟听人(非聋人)父母、教师或聋哑同学学习手语的聋哑儿童,父母是聋人的听人儿童,学习手语的成人。美国手语在加拿大也有广泛的使用。<br> 胡老师用纯正的美式英语介绍了美国手语及手势所表达的意思,与其他语言一样,手语也有自己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在美国手语里,每一个字母都有自己具体的表达方式,并且都是由一只手独立完成的,进行手势拼写的位置通常在手语者胸前。拼写过程中,手语员会用哑语的方式说出这个词,但不会说出每一个具体的单词。参加活动 的读者们边学手势边记忆,胡老师还辅以卡片游戏,现场气氛活跃,大家意犹未尽。<br> 钱谊,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 3月9日,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钱谊老师与读者们分享了英国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道德情操论》)。<div> 在这本书中,亚当•斯密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都归结为同情,并详细阐述了他所认为的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钱老师在讲解中提出同情是人们关心别人幸福的自然倾向,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因别人获得幸福而感到快乐的情感。同时,钱老师还分析了在社会生活中,如何才能成为一位道德高尚的“绅士”。钱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引发了在座读者的共鸣,在讲解结束后,很多读者也大胆地用英语阐述自己对《道德情操论》和“同情”理论的理解和看法。<div><br></div><div><br></div></div> Michael Chen,曾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口译员,现从事教育工作。 3月23日, Michael Chen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与读者们分享了通过雅思口语测试的技巧。Michael Chen首先简单介绍了雅思口语考试的测评方向和得分技巧,然后选取了一道例题让读者们现场作答,针对读者回答中的问题进行评判和修正,使读者们真实地体验到了考试难度,明确了需要努力的方向。Michael Chen还给出了高分案例,并对案例中的得分点与平时大家惯用说法进行比对讲解,将熟词僻义、复杂句式、地道俚语等高分技巧传授给大家。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读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6月29日,Michael Chen为30余位读者分享了Travelling in Europe(《欧洲旅行见闻》)一书的第二讲。<br> 结合在欧洲旅行和生活的经历,Michael Chen介绍了德国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其建筑历经630多年建造方才竣工,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瑞士境内的“莱茵河瀑布”,宽150米、高23米,河中兀立着两座几十米的巨大岩石,犹如两座大门拱卫着大瀑布,汹涌的河水穿过礁石直泻而下发出震天涛声,十分壮观。除了鳗鱼外,几乎没有什么鱼儿能够越过这条瀑布;他还通过三个视频短片重点介绍了瑞士的三条火车旅行观光路线——冰川列车(Glacier Express)、伯尔尼纳特快(Bernina Express)和黄金全景列车(Golden Pass Panoramic),最后一条线路的美景激起了大家对瑞士的向往,纷纷向他咨询旅行事宜。Michael的英文讲解不仅丰富了图书的内容,还将自己的见闻和真实感受传递给大家,提高了读书沙龙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温婷,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国家公派访美博士生、Tesol高级证书持有、者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教授。 4月20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温婷副教授为读者做了The Secrets of Language(语言的秘密)讲座,从专业角度分析了language的定义、内涵以及特点。温老师从language的定义讲起,提到了语言的五个基本功能:System, sounds, symbols, communication and gestures。她说:语言学习中的listening很重要,有了listening才会有speaking。她通过大量的例子详细阐述了每一个要点,读者互动积极,反响热烈。温教授还指导了几个英语字母的正确发音,比如 i 的两种不同读音。她用流利的英语口语讲课,也让读者们接受了一次很好的英语听力训练。 王盛男,美国英语学会(ELIC)官方认证英语教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国际部托福和SAT王牌教师。 4月27日,王盛男老师与读者分享了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Walden(《瓦尔登湖》)。《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出版于1845年。<br> 作品“描述作者隐居生活”(Deion of his solitary life)、“讴歌自然”(Praise for the nature)、“崇尚自由和简朴”(Preference for freedom and simplicity)以及“探讨人性的本质”(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of humanity)。作者是“回归自然、安贫乐道的倡导者”(Pioneer of the retri of nature and poverty),追求的生活方式是“简朴”(simplicity)和“孤独”(solitude)。 8月17日,王盛男老师与读者分享了英国散文家、政治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文学名著The Essays of Francis Bacon (《培根论人生》)(索书号:I712.44/95-5)。<br> 《培根论人生》共由58篇文章组成。王老师选取了《论真理》(Of Truth)、《论宗教统一》(Of Unity in Religion)、《论父母与子女》(Of Parents and Children)、《论友谊》(Of Friendship)、《论国家强盛的实质》(Of True Greatness of Kingdoms and Estates)、《论人的天性》(Of Nature in Men)、《论学习》(Of Studies)七篇经典文章向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培根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种关系的独到哲学见解分享给读者,引导大家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享受生活。 商庆毅,格拉斯哥斯特拉斯特克莱德大学哲学博士,现从事教育行业。 5月11日,商庆毅老师与读者交流了An action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English listening competence of Chinese adult English learners (《中国成人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培养行动研究》)一书,有40位读者参加。商老师首先介绍了听力与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指出“听力”练习是英语学习的第一道大门,是学习英语的钥匙。接着,他详细讲解了“听力”的种类、方法、听力水平提高战略等内容。最后,他强调练好听力的三个步骤是积极的心态和欲望、科学的方法和实践、时间和耐心。读者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韩鹏程,美国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硕士。曾代表美国Buxton School高中应届毕业生典礼致辞,Brown Graduate Consulting Club 高级副主席,代表布朗大学参加常青藤联盟商业案例竞赛。现从事教育行业。<br><br> 5月18日,韩鹏程老师向读者推荐了分馆馆藏的两本英文原版书——The Rebellion of Ronald Reagan : a history of the end of the Cold War(《罗纳德•里根的反叛:冷战结束的历史》)、An American Life(《一个美国人的生活》),并以From an actor to the president —— President Reagan's Great Life(从演员到总统——里根总统的伟大人生)为题目,介绍了里根是如何从演员成长为政治家,从州长成为总统的人生之路。韩老师着重讲解了里根在任期间,提出过多项减税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挽救了衰败的美国经济。里根是第一位在任职期间访华的美国总统,他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讲解中韩老师旁征博引,介绍了美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Tahseen Ahmed Bhutto(巴基斯坦),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 5月25日,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Tahseen Ahmed Bhutto为读者讲解了美国管理大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06-1964)的著作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企业的人事》)的导读。<div> 麦格雷戈认为,管理者的基本信仰对组织的运作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者对人们行为的假设就是其中的核心。这些假设分为理论X和理论Y两大类。这两种观点可以用来描述两种对立的管理风格。这些发现在1960年首次出版的这本书中有详细介绍,该书被誉为“影响世界进程的管理学大师经典之作”。Bhutto的讲解令读者听得津津有味,因为涉及到公司里老板与职员之间的管理关系以及员工工作态度等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很多人都深有体会,积极地跟Bhutto用英文交换看法。</div> 鲜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6月15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鲜明副教授作客英语读书沙龙,她以On Language and Culture(语言与文化漫谈)为题目,与读者分享了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一书。<div> 鲜老师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实际上也是文化形成和传播的表现,人类因有思维而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了文化,又在不断的语言交流中互相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她简要阐述了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并用西班牙语、泰语和日语加以说明。她还给大家带来了西班牙语、泰语以及日语的歌曲,让读者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魅力。</div> 刘小鹏,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副教授。<br> 7月13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刘小鹏副教授为读者分享了美国领导理论家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博士的著作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索书号:B848.4—DTE / 339)。<br> 该书首次出版于1989年,精选柯维博士“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平衡)的最核心思想和方法,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为忙碌人士带来超价值的自我提升体验。用最少的时间,参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续成功之路,进而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由内而外”的修炼。<br> 刘教授分享了七个习惯的具体内容和原则,以及对她个人的影响与改变,引起现场读者的深思。流畅的英文、鲜明的观点、生动的实例,使读者受益匪浅。 12月21日,刘小鹏老师与读者分享了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作品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哲学的慰藉》)(索书号:B-49-DTE/1)。<br> 刘老师首先介绍了本书的作者。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伦才子型作家。1991年发表了处女作《爱情笔记》,《哲学的慰藉》是一部散文集,该书曾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br> 《哲学的慰藉》以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的人生际遇,分别对应了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缺陷、伤心、困难六种现实遭遇。这些遭遇几乎囊括了人生种种不顺利的全部,我们发现:生活永远是不完美的,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哲学家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br> 作者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的笔调引领我们走进六位哲学家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作者并没有表明他对任何一种哲学的倾向性,对其中一些观点也以调侃的笔法透露了一点质疑。但是从作者的视角看,这些哲学家的思想虽然相距甚远,甚至相对立,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共同点,那就是“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而且用这种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种种悲苦。<br> 刘老师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与读者们分享此本书,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马小玉,TEM英语专业八级,BEC剑桥商务英语高级。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做过四年英语口译,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br> 7 月20日,英语翻译马小玉老师与读者分享了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Sophies World(《苏菲的世界》,索书号:I533.45 / 11)一书。<br> 这是一本充满文学意味的哲学书。聪颖勇敢的少女苏菲在15岁生日前收到了一系列奇怪的信,一位叫艾伯特的哲学老师说要给她上哲学课。头几封信就提出了“你是谁?”(Who are you? )“世界从哪来?”(Where does the world come from? )这样的问题。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由这几个问题展开,从苏格拉底到达尔文,从古代雅典到启蒙运动、从近现代的康德、黑格尔到弗洛伊德、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等。作者以侦探悬疑的风格延展整个故事,处处设置悬念,将哲学史知识巧妙地写进小说里,让读者跟着苏菲读了一遍哲学史。 <br> 在讲座的结尾,马老师给大家留了三个思考问题 :<br> What is your philosophy? <div> What do you know?<div> What do you believe? <br>(你的哲学是什么?你知道什么?你相信什么?)<br> 每位读者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答案本身就是他们的哲学观。 其实哲学离我们不远,也不高深,这给参加讲座的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iv></div> 刘晓彤,东北财经大学英语硕士,现从事人力资源行业。<br> 8月31日,刘晓彤老师与读者共同赏析卡罗尔·德韦克的畅销书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看见自己的成长》)(索书号:B848.4-DTE/13)。<br> 刘老师首先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她是一位集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公认的杰出学者。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其著作曾被世界教育联谊会选为年度好书。<br> 如何面对失败或成功,如何激发人的潜能,本书展示了僵固式和成长式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Two Mindest),并给出不同的答案。刘老师设定了一个情景,让大家结合情景给自己贴上“好的”或“不好的”标签,引导读者理解作者阐述的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不同人、不同情景、不同人生阶段所产生的不一样的作用。通过情景设定和分析,她详细讲解了改变自己的四个步骤,即学会倾听自己“僵固式思维”的心声、承认自己有选择、用“成长式思维”去回应它、制定计划并行动。刘老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流利的口语表达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活动结束后,大家反响热烈,意犹未尽。 Clement(梁振鹏)<br>嘉汇留学培训学校教师<br>嘉汇成长中心金牌导师 9月7日,来自嘉汇留学培训学校的Clement(梁振鹏)老师与读者分享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The Gift of Magi(《麦琪的礼物》)。<br>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近270部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科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br> 欧·亨利小说取材于城镇中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刻画,将平凡人身上的淳朴、勤劳、善良和勇敢体现在作品中,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在叙事手法上灵活多变,写作语言诙谐幽默,擅长运用夸张、比喻、谐音、双关语等修辞方法,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小说结尾既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发人深思。这种“带泪的微笑”式的结尾艺术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br> 其代表作品《麦琪的礼物》创作于1906年,讲述在圣诞节前一天,一对小夫妻互赠礼物,结果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br> 梁老师从行文、遣词造句和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等方面,与读者共同赏析了这部小说的精彩片段,并分析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并着重向大家介绍了如:Life is made up of sobs, sniffles, and smiles, with sniffles predominating.(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这种简明扼要的介词短语用法。 Jon Collins,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学专业,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带领读者重温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所做的艰苦努力,10月19日,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英语读书沙龙活动,邀请美籍教师Jon Collins先生与读者分享了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 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一书,这部作品馆藏索书号是①K296.5-DTE/1(原版)②H319.4/1608(英汉对照)③K269.5/28-7(中文)。它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的第一部采访记录,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的通俗读物,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此次活动共有近40位读者参加。<br> Jon Collins先生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学专业,自2008年到中国至今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首先介绍了该书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基本情况。<br>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72.2),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联系与帮助下,他经西安前往陕北苏区访问。他是进入红色区域采访的第一位西方记者,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进行了会谈,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次年完成《红星照耀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斯诺担任英美报纸的驻华战地记者。1939年,他再次到延安,对毛泽东进行了访谈,并详细了解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等方面情况,再次向全世界作了报道。斯诺在旧中国度过了整整13年,他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长期向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增进西方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先后三次来华进行访问,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斯诺于1972年2月在日内瓦病逝。按其遗嘱,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内。<br> 活动中,Jon Collins老师针对斯诺进入红色根据地前所带着的六个疑问以及斯诺所获得的答案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把斯诺在书中向世人展示的中国红色革命的真实样貌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Jon老师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与读者们分享此书,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br> 《红星照耀中国》初版至今已经八十多年了,正如斯诺英文原著书名所表明的深刻含意:它宛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永远照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今天,重读这部经典,再现当年斯诺为整个世界呈现的第一手资料,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马俊,吉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讲师。 11月16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马俊老师与读者分享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哗与骚动》)(馆藏索书号:I712.45-DT/163-14)。<br> 马老师首先介绍了作者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生平。福克纳是美国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力,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出生于美国南部的名门望族,特殊的家庭背景及人生经历,使他有着独特的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他对记忆中庄园主式生活念念不忘,所以用笔触勾勒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国庄园式地图,并记录下地图上庄园主们的不同生活经历。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的故事都发生在 “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个虚构的地方,以此地为核心构建的文学模式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虚构地点之一。<br> 接着,马老师解读了这部小说。《喧哗与骚动》写的是美国南部地区没落农场主康普生一家的悲剧。小说采用多角度叙述的写作手法,通过康普生家班吉、昆丁、杰生三兄弟对家族故事的描述,并结合女仆迪尔西的讲述,全方位揭示了这个古老家族破败的原因,也展现了家族重要成员在这场悲剧中所起到的作用。<br> 马老师还详解了小说中一段意识流写作手法,即没有标点停顿的大篇幅且混乱的文字堆砌。这个段落所表达的是一个人在濒死前的紧张、焦虑且混乱的思维。阅读意识流作品,需要读者良好的阅读与思维逻辑能力,并多次阅读,才能有效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马老师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与读者们分享了这部小说,让大家受益匪浅。 王艳,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副教授。自2014年起,王老师就利用业余时间,到大连图书馆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为读者做英语读书沙龙活动。她用渊博的专业知识为读者做了多期的英文图书导读及英语知识分享活动,她多次主讲Bible Parables《圣经寓言》(分享圣经典故,探索西方文学源头);赏析 The Greek Myth (希腊神话)。多次参加了图书馆组织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并推荐外国友人到图书馆来,利用图书馆、宣传图书馆,分享英文知识。 鉴于她的多年持续奉献,2019年,她被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评为“最美文化志愿者”称号。 11月30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王艳副教授与近40位读者分享奥斯卡获奖影片The Green Book(《绿皮书》)。<div> 《绿皮书》是《黑人司机绿皮书》中的旅游指南,书的封面写有:“随身携带你的《绿皮书》,你可能需要它。”在种族隔离时代,这本书专门为美国黑人司机使用,提醒他们哪些餐厅、车库和酒店为黑人提供服务,以及禁止黑人在夜幕降临后外出的“日落小镇”。<br> 奥斯卡获奖影片《绿皮书》故事背景的时间设定在种族问题非常严重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前往南方进行巡演,黑人钢琴家谢利雇用白人托尼作为司机。一路上,两个不同种族的人小矛盾不断,产生了一些争吵和笑料。随着一路南下,种族歧视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谢利博士的黑人身份让他一次次遇到难堪。两人在旅途中遭遇种种坎坷,却又彼此帮助,直到最后返回纽约。这次旅程,两人不知不觉间放下最初的偏见,成为了朋友。<br> 王老师详细讲解了这部影片。她以丰富的知识、纯正的发音、流利口语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讲座,大家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div> 张佑钧,《空中英语教室》杂志上海金牌讲师,在空中英语教室公司先后担任过总监、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职位,曾参与过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平台英语教学系统、互联网,精通软件产品的运营管理及架构设计,演讲深入浅出,风趣幽默。<br> 12月14日,《空中英语教室》杂志社上海讲师张佑钧先生与读者分享了《空中英语教室》特色及如何提高日常英语交流能力。<br>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空中英语教室》杂志概况。该杂志是由美国彭蒙惠(Doris Brougham)博士1974年创办的。为了有效推广英语学习,彭蒙惠于1962年在台湾广播电台开办了一档英语教学节目——“空中英语教室”。她亲自播音,标准的美式发音和的英语口语用法,受到了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为了帮助听众更好地掌握广播中的教学内容,她将每期内容整理成纸质版文献,发行了《空中英语教室》杂志。如今,《空中英语教室》杂志社拥有成熟的英语教学研究团队,共发行三种杂志:《大家说英语》(初级版)、《空中英语教室》(中级版)、《Advanced》(高级版),还有教育云软件平台上的视频资料,内容涵盖生活英语、名人特写、科技前沿、旅游精选、职场秘诀等方方面面,满足了不同程度英语学习者的需求。 <br> 张老师接着向读者介绍了提高英语日常会话能力的方法。他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将英语广播作为背景音乐播放,参考母语学习模式,为自己营造一个全英语的语言环境。当自己适应了这种语言环境后,可以尝试模仿听到的内容,让自己能够正确发音,再结合书面文字,学习单词拼写及语句结构。这种学习方法旨在提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对于期望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类型英语考试的人帮助不大。如果大家是英语口语爱好者,想在日常交流中能够熟练地说出正确的、生活化的英语,或者想满足日常生活中看电视、上网、阅读报刊图书等需求,推荐大家通过《空中英语教室》来学习。 何志波,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1年高校教龄,20年英语演讲及辩论培训经验,2年美国讲学经历。主讲课程有英语精读、英语辩论、公众交流与思辨、商务英语、欧洲文化等。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市级和省级演讲及辩论赛夺得冠军,并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br> 六月,“我是英文演说家”演讲系列讲座开讲啦。讲座面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及广大英语爱好者,计划每月一期,通过自我介绍、语音语调、朗读及演讲技巧、实战演练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及英语爱好者的口语表达和英语演讲能力。<br> 6月29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何志波副教授为读者做了第一讲——自我介绍。他拥有21年高校教龄、20年英语演讲及辩论培训经验和两年美国讲学经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br> 如何在非正式场合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一个成功的自我介绍?如何能够使演讲做到“有思想、善表达、会沟通、强技能”?何老师告诉大家,第一,要让别人清晰地记住你的名字、年龄、爱好及特长,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第二,自我介绍要具有趣味性,语气诙谐幽默,生动且简约精炼,引起别人的兴趣;第三,要挖掘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找到有特殊意义的信息,比如数字或地点等。何老师用他的英文名字Herb给读者做了一个生动的自我介绍示范。原来,herb这个单词既是“何志波”的谐音,也是富有健康元素的植物。他来自“东财”,其缩写英文名称是 DUFE,中文发音“都飞”,其谐音类似我们熟悉的“逗逗——飞”,这样一联想就非常容易记住“DUFE”了。这样,大家就很容易记住何老师的姓名及工作单位,这些引人入胜的元素都是成功演讲不可或缺的要素。<br> 接着何老师请大家围坐一圈做游戏,通过自我介绍和对邻座人的转述介绍,让大家掌握自我介绍的要点。讲座一改平常老师演讲“一头沉”的形式,每个人都在游戏的互动和老师的点评中有效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受益匪浅。 7月20日,何志波(Herb)副教授为读者们精讲了英语国际音标,让大家巩固和温习了英语发音的基础知识。<br> 何老师强调,好的英语演讲标志之一是演讲者发音要正确,要让听众听得清、听得懂,学习和掌握好音标会有很大的帮助。何老师耐心地教授大家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的正确发音方法,并重点练习了平舌音和卷舌音的发音。<br> 何老师现场邀请了一位初中生做了示范演讲。之后,何老师进行了点评,提醒大家今后要注意手势、表情以及与听众之间的眼神交流等演讲技巧。<br> 8月17日,何志波(Herb)副教授为读者带来了“我是英文演说家”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学好英语语调,有近20位读者参加。<br> 语调(intonation),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pitch)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是用单一的声调说出的,以英语为例,英语有五种基本语调:升调(↗)、的降调(↙)升降调(∧)、降升调(∨)、平调(→)。一句话除了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还有语调意义(intonation meaning)。词汇意义是句中所用词的意义,而语调意义就是说话人用语调所表示的态度或口气。一句话的词汇意义加上语调意义才是完全的意义。同样的句子,语调不同,意思就会不同,有时甚至相差千里。<br> 英语有四级能区别意义的调高:<br>1、特高调(extra high),即比正常的声调高两级,常在感情特别激动或惊讶时使用。<br>2、高调(high),即比正常的声调高一级,一般用于语句中关键性的重读词。<br>3、中调(mid),即说话人声音的正常高度。<br>4、低调(low),即比正常的声调低一级,一般是降调的最低点。<br> 何教授提出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连读、句子重音、节奏四个语调练习技巧,并以一篇短文做实际操练,他耐心地示范,指导读者练习,师生互动热烈。通过本次讲座的听讲和练习,读者们掌握了英语语调的基本知识。<br> 讲座结尾,何教授还推荐了“英语趣配音”“英语流利说”两个小软件,建议大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升语音语调优美度,为英语演讲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br><br> 9月21日,何志波(Herb)副教授为读者带来了"我是英文演说家"系列讲座的第四讲——朗读技巧。<br> 何教授先从“失去爆破音”的读法、连读技巧、适当停顿、轻重音区分和掌握朗读节奏这五个方面,为大家讲解朗读中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技巧。他强调在朗读过程中,“失去爆破音”的正确发音,单词连读使读法连续顺畅;在标点处要充分停顿,在无标点的关键词和关键从句处要适当停顿;单词根据词性和内容强调的重点区分出轻音和重音。这些技巧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朗读富有节奏,运用在演讲中,轻重音交替形成良好节奏,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使语言如流水般顺畅。 <br> 何教授通过一篇短文向大家展示了上述技巧应用以及技巧和听觉享感受。他希望大家通过积累素材、背诵美文的方法来进行技巧练习,鼓励大家从大声朗读开始,让技巧融入朗读,最终做到轻松开口,自信演讲。<br> 讲座结尾,何教授推荐了由美国传播学者史迪芬•E•卢卡斯所著的《演讲的艺术》(索书号:H019/399)一书,希望对大家有指导作用。 2019年3月5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卢喜辉书记亲自带领10位教师至分馆实地考察。从4月份开始,学院的十余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奉献。他们素质高,专业强,为读者带来了外语盛宴,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和好评,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 金猪欢腾辞旧岁,瑞鼠送福迎春来。在此,小编代表图书馆及广大读者对所有志愿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祝各位老师新春快乐!阖家幸福!期待2020年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