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808080"> 撰文□李唯一</font></h5><h3></h3> <h5><font color="#808080">《清凉·佛迹》178×95CM,纸本,2019年</font></h5><h3></h3> <h3>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2019年又到岁末,转眼2019年又到岁末,恰逢祖国建国70周年,而这一年对于我来说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很短暂,一年很漫长,一年也能发生许多事。</h3> <h5><font color="#808080">《临卧游图》28×37㎝ ,纸本,2019年</font></h5> <h5><b><font color="#808080">《秋分》136×68㎝,纸本,2019年</font></b></h5> <h3> 这一年去了遥远的边境小城云南省腾冲市,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了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后,这座小城慢慢被人熟知,这里壮美的自然风光,茶马古道的悠久历史,悠闲的慢生活都让我很向往。去了云南省昆明市,在云南大学和云南艺术学院会见了老友。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非常壮观,博物馆外墙为砖红色,这颜色与云南这块红土地相得益彰,这里藏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诉说着滇国神秘的文化传说。</h3> <h3>《峰峦幽境图》136×68㎝,纸本,2019年</h3> <h5><b><font color="#808080">《午后的村口》68×68㎝,纸本,2019年</font></b></h5> <h5><b><font color="#808080">《雪润黄土地》68×68㎝,纸本,2019年</font></b></h5> <h3> 这一年去看了规模宏大的大同北魏云冈石窟,在高大冰冷的摩崖造像中看到工匠们的热情,感受到了北魏王朝在神权映射下的历史风云。去看了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感受到了九百多年前辽金匠人极具匠心的斗拱艺术,仿佛看到了五百零二年前大明武宗皇帝朱厚照在应州大捷打败蒙古小王子后喜悦的神情,在塔下摆下庆功宴庆祝边疆从此安宁,并在翌年二月特来此写下“天下奇观”来赞美木塔。</h3> <h5><b><font color="#808080">《荒原》45×45㎝,纸本,2019年</font></b></h5> <h5><b><font color="#808080">《董必武故居》68×68㎝,纸本,2019年</font></b></h5> <h5><font color="#808080"><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8×68㎝,纸本,2019年</b></font></h5> <h3> 这一年七月份受吕梁市美协主席张惜老师的推荐,有幸参加了“水润黄土地,墨写吕梁山”五天的写生活动,跟随中国水墨画院,北京书画院和吕梁美协的各位老师一起写生,开阔了眼界。并且还喜得满维起老师和王同君老师的两幅墨宝,不虚此行。</h3> <h5><b><font color="#808080">《苍山积雪图》180×97㎝,纸本,2019年</font></b></h5> <h3> 这一年正逢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坐20个小时的硬座从兰州去了遥远的济南,看了这五年一届最高规格的展览。济南是我待了四年半的城市,离开也有三年了,这次来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当然也顺便回到母校看了看,可惜天公不作美,去了两次都是下着雨刮着风,在这里看了故友,看了以前坐过的教室并发现那时在墙上留下的痕迹,那是欢乐,也是回忆。</h3> <h5><b><font color="#808080">《山中晨雾》68×68㎝,纸本,2019年</font></b></h5> <h3> 这一年去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第一次来到青藏高原的藏族聚集区,这里巍峨的高原,曲折的大河,蔚蓝的天空,翱翔的雄鹰,悠然的牦牛都让我眼前一亮。看了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隆务大寺,虔诚的藏族阿妈,磕长头,转经筒,还有精美的唐卡艺术,神秘的藏戏面具,这都是信仰的另一种呈现。也第一次去了西宁,湟水两岸高楼林立,与我想像中的不一样,要更繁华一些。</h3> <h3>《遇见银扎木之一》136×68㎝,纸本,2019年</h3> <h3>《遇见银扎木之二》136×68㎝,纸本,2019年</h3> <h3>《遇见银扎木之三》136×68㎝,纸本,2019年</h3> <h3> 这一年在我的漫漫考研路上终于有了结果,从二月份出成绩后激动到哭了半个小时,到三月份出国家线后发现差一分,然后在调剂中迷茫焦虑的等待,最终还是等来了好结果,让我柳暗花明。因为我相信,有些事只要肯坚持肯努力,轮也该轮到我的。</h3> <h5><font color="#808080">《家山瑞雪》68×68㎝,纸本,2019年</font></h5> <h5><b><font color="#808080">《春雪》136×68㎝,纸本,2019年</font></b></h5> <h3> 这一年来到了兰州,来到了新的环境,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认识了新的人,这里的故事正在发生着……<br></h3> <h3> 这一年走过了很多地方,发生了很多事,认识了很多人,也看明白了很多事,感恩这一切。我喜欢旅行,喜欢看到不同的事物,未来还有许多地方要去,神秘的西藏,多情的新疆......还有很多事要做,这都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br></h3> <h5>👆<br>李唯一<br>1993年生,山西临县人,自幼爱好书画,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师承曹晓林副教授。<br>2016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师承卢洪刚、陈飞林两位教授。在校期间多幅作品被留校,<br>多次参加相关比赛并获奖。作品在山西省美术馆,太原市美术馆,山西民俗博物馆,天津宝坻美术馆等多地展出。</h5><h5>2019年《遇见银扎木之二》入选甘肃省首届“不尽西塞云山情”书画联展。<br>2019年《山中晨雾》入选英雄吕梁优秀美术作品展。<br>2019年《千年晋韵》在“晋源杯”首届全国农民水彩画展中获优秀奖。<br>2018年《塬上春秋》入选第九届“长城杯”书画展。<br>2018年《临庐山高图》入选山西省第二届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临摹展。<br>2018年《雨后小景》入选中国第八届月季美术作品展。<br>2017年 《故塬秋韵》入选山西省第五届山水画大展。<br>2015年 《秋色》在第十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绘画专业组)大赛中荣获优秀奖。<br>2015年 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组主办的“寻找身边的手艺人”项目中《临县伞头秧歌》,《探访晋西北农村寺庙艺术》两篇调查报告先后入选并获奖。<br>2015年 《中国梦》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绘画比赛中荣获优秀奖。<br>2013年 《素描头像》在第三届山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优秀奖。<br>2013年 《秋韵》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三人行绘画作品比赛”中荣获优秀奖。</h5><h1></h1><h3></h3><h5></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