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茗图》解读

藝術星探

<h3>  《事茗图》是明代才子唐伯虎为友人陈事茗作画赋诗的佳作,描写陈事茗庭院书斋的生活小景,是唐伯虎创作成熟时期具有独特风格的代表作。</h3> <h3>  画中陈事茗读书品茗于窗明几净的茅屋中,屋前双松苍劲,清溪静流。</h3> <h3>  左侧偏屋有一妇人正在烹茶,其中风炉、烹锅与唐代茶器无异,茶碗大小也相当,只是少了碗托和碗盖,茶壶则更大更圆,或是居家实用之故吧。唐代盛行烹茶,宋代盛行点茶,明代部分地区开始出现现代的冲泡方法,此时或许是三种方法并存的时代。</h3> <h3>  右侧一老者过桥来访,后面童子抱琴紧随,此老者或许正是唐寅自己。</h3> <h3>  画中还有唐伯虎自题诗: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巧妙地将友人事茗的名字嵌入诗中,不知者还以为是无所事事之意。</h3> <h3>  当然啦!您看到的是茶画改编的仿作,原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还有<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乾隆御笔题记:“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罏论茗绿杯持。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虎丝。甲戌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御笔。”原作曾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入长春伪皇宫,后遭逃弃而流落民间,由张伯驹购得并于1956年随一批自己的藏书无偿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