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再聚首—摩游篇

温故知新

<h3>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语: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简称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h3><h3>摩洛哥最早居民为柏柏尔人。先后受腓尼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统治。公元788年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摩洛哥先后遭法国、西班牙等殖民者入侵。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则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1956年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名为摩洛哥王国。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认为其接壤的休达及梅利利亚应为其领土,但实际上是由西班牙管辖。</h3><h3>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h3> <h3>摩游第一天</h3><h3>突尼斯—卡萨布兰卡—拉巴特</h3><h3><br></h3> <h3>拉巴特</h3><h3>摩洛哥首都,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政治首都。拉巴特-萨累大区包括拉巴特、萨累和德马拉-斯基拉特三省,人口约212万。拉巴特始建于公元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现存老城为18世纪所建,新城于1912年摩成为法国保护国后兴建。拉巴特濒临大西洋,有不少海滨浴场,是旅游、消夏的好地方。拉巴特王宫、穆罕默德五世墓、乌达雅城堡和舍拉废墟等是游人参观的名胜。</h3> <h3>拉巴特摩洛哥皇家宫殿</h3><h3></h3><h3>皇宫的围墙乳白带些淡黄色,墙上装饰着绿色琉璃瓦,大小门窗造型均为上尖下方,窗户上点缀着阿拉伯风情的花格。从大门向内张望,可见精美的青铜吊灯和重重门户。皇宫门口警卫森严,驻足张望一两眼无妨,看久了会被告诫,也不许拍照。彰显皇家的神秘与低调。</h3><h3>导游介绍如果默罕默德六世在官邸办公,下半国旗以告知。</h3> <h3>广场的炮台。</h3> <h3>拉巴特麦克苏尔清真寺</h3><h3>麦克苏尔清真寺坐落在拉巴特市中心的摩洛哥皇宫院内,是一座现代建筑,外观朴实大气,结构简洁明快,将北非建筑风格及古老的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结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h3><h3>麦克苏尔清真寺就是摩洛哥皇帝使用的清真寺,专供皇室作祷告用的清真寺,因此不对外开放。</h3> <h3>当地的菩提树。</h3><h3>菩提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h3> <h3>拉巴特哈桑塔广场</h3><h3>是由昔日清真寺的废墟遗址改建而成的,诺大的广场上全部铺设着白色的花岗岩,并竖立着一排排花岗岩石柱,或高或低,整齐排列,看得出都是被地震折断摧毁后重行堆筑起来的,355根,每根直径大约都在1米左右</h3> <h3>广场上红衣骑士。</h3> <h3>靓娃。</h3> <h3>拉巴特穆罕穆德五世陵寝</h3><h3>穆罕默德五世墓是拉巴特的标志性建筑。穆罕默德五世是前任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祖父,逝世于1961年。其墓地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墓室内两侧分列着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幕,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文献。幕左侧建有清真寺,再左侧为讲经台,幕正面是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h3> <h3>拉巴特附近乌达亚斯卡斯巴赫城堡</h3><h3>拉巴特附近有一个从13世纪就存在的一个小镇乌达亚堡,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乌达亚堡建在大西洋峭壁</h3> <h3>此地可以观赏大西洋美景,俯瞰拉巴特港口可以远看萨累市全景。</h3> <h3>远远望去有垂钓之人</h3> <h3>据说乌达亚堡开始是一个小渔村,乌达亚则是一个部落名字,慢慢发展至今成为一个漂亮的小镇,基本是蓝白色彩,不过这个小镇的蓝白是墙体下蓝上白,非常迷人,人又非常少,商铺不多。</h3> <h3>拉巴特西临大西洋,但海边多是大型礁石,风大浪急,真正可游泳晒太阳的海滩并不多。Oudaya对面的海滩是其中不多的理想海滩之一,每年夏季来临,据说海面沙滩上的游人如过江之鲫,是拉巴特最热闹的时分。</h3> <h3>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冲浪🏄🏻爱好者在此破浪潜行。</h3> <h3>摩游第二天</h3><h3>拉巴特—马拉喀什</h3><h3><br></h3><h3>马拉喀什,又译作马拉柯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有“南方的珍珠”之称。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思是“上帝的故乡”。马拉喀什有摩洛哥最大的柏柏尔人市场(露天市场)。也有整个非洲最繁忙的广场。马拉喀什的皮革业很有名。马拉喀什有14个主要古城门,它们是1126年Almoravid王朝的国王Ali ibn-Yusuf所建,城中有历代王朝多个宫殿陵墓等,不过最著名的是jemaa Fna广场,吸引着来自世界的游客。马拉喀什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边缘,阿特拉斯山脉组成了北非最高大的山系屏障,城市南部与撒哈拉沙漠相邻,大西洋则位于城市的西部</h3><h3><br></h3> <h3>马拉喀什巴西亚皇宫</h3><h3>巴西亚宫是位于马拉喀什众多花园中的一座典雅宫殿,建于十九世纪末,是最好的工匠连续工作14年才建成的!在当时是摩洛哥最宏伟的宫殿建筑。与同时期摩洛哥的其他建筑相比,巴西亚皇宫旨在营造伊斯兰和摩洛哥建筑的风格。这个皇宫是摩洛哥唯一对外开放的皇宫,宫里有花园、中庭、喷泉和精心</h3><h3></h3><h3>设计的房间。导游介绍这些房间是供皇帝的妻妾居住,房间大小及装饰是根据皇帝宠爱程度决定,房间、中庭、喷泉、花园虽然小巧,但却十分精致。法国殖民摩洛哥后,曾把这里占为已有并进行了一些改造,如加装了壁炉,但总体结构还是阿拉伯式的。</h3> <h3>令我们无限迷恋的是色彩鲜艳又无所不在的马赛克。这个皇宫深藏在老城的小街道里,外表看平淡无奇,里面却是别有天地,与摩洛哥主要建筑一样,装修风格也是大同小异,不过石膏的雕花更繁复,而马赛克的花纹就简单多了,这也是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在建筑文化上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具体表现,巴西亚皇宫的建筑,有很多很多绿色琉璃瓦的装饰,还有很多大或小的窗户造型,这些窗户的造型都是上面是尖的,下面是方形的,在窗户上还有很多具有阿拉伯风情的花格,在皇宫的拱门上,还有很多阿拉伯文字。这些阿拉伯的文字的大意是:“带着欢乐而入,带着欢乐而出”。穿行在廊道拱门及许多大小房间 里,就象走迷宫似的。高大雕花的木门,窗棂镂空,地面及墙面用穆斯林风格的马赛克和精细的石雕铺就,暗暗的房间里挂着油灯,灯光摇曳,感受到一千零一夜里 的神秘与迷离,穆斯林建筑的风格永远都是静静的,宫殿虽建于闹市,却听不到外面的喧嚣。漫步在其中,感受其建筑的考究,皇宫的高贵与优越,可谓别有洞天,我感觉已不是在马拉喀什而是另外一个纯净的、阿拉伯风格的世界。</h3> <h3>上面可有绿松石啊。</h3> <h3>圣女照。</h3> <h3>马拉喀什伊夫圣洛朗私人花园 </h3><h3>马约尔花园是一座占地十二公顷的植物花园,同时也是摩洛哥马拉喀什艺术家集聚的艺术圣地。</h3><h3>院内花繁叶茂,小桥流水,种有数十种高矮不一肥瘦各异的仙人掌。更特别的是从小道到花盆,从亭子到房子都被漆上了鲜艳夺目的颜色,置身其中仿似童话世界一般。</h3> <h3>各种热带植物。</h3> <h3>网红打卡地。</h3> <h3>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h3> <h3>马拉喀什特色马车游</h3><h3>幸运的我们赶上沙尘暴,游性还挺浓。看得出是谁吗?</h3> <h3>马拉喀什不眠广场</h3><h3>摩洛哥的不眠广场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点。凡是到马拉喀什旅行的人们都喜欢光顾于此。这里有各种商品售卖,有形形色色人的表演。很多游人喜欢坐在广场周边的咖啡间里,俯瞰广场的市井民情,许多摄影爱好者也会站在楼上用长枪短炮聚焦阿拉伯人的生活片段。广场上来自不同方位的叫卖声;身着红色大袍的人游荡于广场上;拖家带口的商贩随地而坐;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猎奇的目光汇成了一幅热闹、喧嚣、嘈杂的场面。也许这就是不眠广场生命源泉的体现,也许这就是人们探究阿拉伯国家最好的无拘无束的场合。</h3><h3>幸运的我们是雨中游。</h3> <h3>魔游第三天</h3><h3>马拉喀什—艾本哈度村—瓦尔扎扎特</h3><h3>瓦尔扎扎特</h3><h3>瓦尔扎扎特是北非摩洛哥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名字来自于 Amazigh (柏柏儿 语)由 war zazat 单词组成,意味着没有噪音,这座城市曾经是一个极为安静的地方,在 1912 -1956 年为法国的保护国时, 这里是 一个孤立的军事前哨站, 瓦尔扎扎特 也被称为“沙 漠的门”和“摩洛哥的好莱坞”。 它位于 Draa 河谷和 Ziz 山之间, 南部是海拔高 1160 米的 阿特拉斯山脉。 这座雄伟的城市拥有 60000 人居民, 其中大部分是柏柏尔人, 这里是摩洛哥 首位居民们建造的 许多引人注目的旧城区和建筑物的区域因而闻名。</h3><h3>从马拉喀什前往瓦尔扎扎特,要穿过海拔2260米的阿特拉斯山脉的山口,盘旋在山谷和峭壁之间,一派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更幸运的是我们还赶上难得的暴雪。群山峭壁之间白雪茫茫,气自华大姐不禁吟诵起</h3> <h3>穿过海拔约2260米的阿特拉斯山脉的山口,正赶上大雪纷飞(眼见为实,非洲也可下雪),盘旋在山谷和峭壁之间,一片白色茫茫。</h3> <h3>瓦尔扎扎特电影城</h3><h3>瓦尔扎扎特是非洲北部国家摩洛哥的城市,由苏斯-马塞-德拉大区负责管辖,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以南,海拔高度1,151米。这里是摩洛哥土著人的家园。在这里观赏土著的风情、享受充足的光照和未被污染的环境。因此这里也成为世界电影业的一个重要拍摄基地,许多著名电影:《四片羽毛》、《寻找宝石》、《埃及艳后》、《阿拉伯的劳伦斯》、《情陷撒哈拉》、《尼罗河宝石》、《间谍游戏》等在此取景。</h3> <h3>道具和年代久远的摄影器材。</h3> <h3>拍摄电影现场。</h3> <h3>电影剧照。</h3> <h3>艾本哈度村。</h3><h3>艾本哈杜古城寨,千年时光流转,赋予这片土地特殊的地貌,穿梭在神秘的古堡间,感受不一样的北非风情。这里也是诸多电影的取景地,权利的游戏、角斗士等,还有我们都熟悉的红海行动也曾在这里取景。</h3><h3>艾本哈杜村建于11世纪,是原居民柏柏尔人所建,被称为是摩洛哥最美的村落,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魔游第四天</h3><h3>瓦尔扎扎特—梅祖卡—伊尔福德</h3><h3><br></h3><h3>伊尔福德(英语:Ilford)</h3><h3>是英国英格兰伦敦东北部的一个地区,也是红桥伦敦自治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位于查令十字东北9.1英里(14.6千米)处,是伦敦计划中规划的伦敦主要中心之一。据2011年人口普查,伊尔福德地区有人口45,333人。这里有伊尔福德火车站。</h3><h3><br></h3> <h3>梅祖卡</h3><h3>梅祖卡,撒哈拉沙漠边缘小村落,进入沙漠的门户。前往摩洛哥旅游的人最早知晓大约是电影《北非谍影》中的城市卡萨布兰和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4,800公里,南北宽1900公里,总面积906万平方公里,比中国面积略小。</h3> <h3>骑上骆驼向沙漠腹地迤逦而行。</h3> <h3>踩在 松软的沙滩上,欣赏广袤无垠的撒哈拉,随着落日呈现不同的颜色。</h3><h3>有着少女心的我们,心中想起三毛的经典语录: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h3> <h3>撒哈拉演绎中华神韵。</h3> <h3>柔软的细沙在指尖流淌。</h3> <h3>各种摆拍。</h3> <h3>夜幕笼罩下的撒哈拉又是一番别样景致。</h3> <h3>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我们有过的美好回忆,让泪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像当初,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h3><h3><br></h3><h3>夜幕下,望着落日久久不愿离去</h3> <h3>当晚入住的城堡🏰酒店。</h3> <h3>摩游第五天</h3><h3>伊尔福德—伊夫兰—菲斯</h3><h3>伊夫兰</h3><h3>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中部城市,著名滑雪胜地,有“小瑞士”之称。</h3> <h3>雪后的伊夫兰小镇。</h3> <h3>摩游第六天</h3><h3>菲斯—梅克内斯—舍夫沙万</h3><h3>梅克内斯</h3><h3>梅克内斯是摩洛哥北部城市。在中阿特拉斯山北坡,东北距非斯53公里。人口38.6万(1982)。建于十一世纪,十七到十八世纪曾为都城。伊斯兰教圣地;工商业中心。油橄榄、柑橘、葡萄重要集散地。有榨油、食品罐头、水泥、木材加工、纺织等工业。以织造精美地毯著名。皮革、制陶、阿尔法草编织等手工业亦盛。交通枢纽,铁路通拉巴特、丹吉尔、非斯。多古罗马时代的文物古迹和中世纪清真寺、伊斯兰教学院等。</h3> <h3>菲斯古城</h3><h3>菲斯作为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当下摩洛哥的第三大城市,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作为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它与巴基斯坦(拉合尔)、意大利(佛罗伦萨)、西班牙(克罗多巴)、法国(斯特拉斯堡)、中国(无锡)等12个古老城市是友好城市。</h3><h3> </h3><h3></h3><h3>菲斯古城很大,占地250公顷,有居民20万人,内有9000余条街巷,自然有很多城门,最著名的是上片的“布日卢蓝门”,其翻新于十八世纪。</h3><h3>上面镶嵌着手工制作的蓝色为主马赛克瓷砖,这种蓝色是菲斯所特有的,所以称为“菲斯蓝”)</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菲斯古城古兰经学院</h3><h3>古城的清真寺等伊斯兰教场所,一般不对非穆斯林开放,古兰经学院是个例外。</h3><h3>古兰经学院建于857年,它的建立,培养了学生,吸引了学者,对古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h3><h3>古兰经学院建筑的墙体,下部用马赛克瓷砖贴面,上部由雕有图案花卉和阿拉伯文字的石膏板装饰,门洞用雪松木雕矮门遮掩</h3> <h3>菲斯古城伊德里斯陵墓</h3><h3></h3><h3>伊德里斯陵墓是一座高墙围绕着的装饰精美的陵墓,中央的喷泉、墙面和地面的马赛克,吊顶的灯都精美极致。国王的棺椁厅是封闭的,只能隔栏观望,陵寝周围安静的环境使人感受到人们对国王神圣的敬意。穆莱·伊德里斯是8世纪先知穆罕姆德的曾孙,他在此地建立的摩洛哥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他是摩洛哥最伟大的圣人,据说当地人在朝圣期间来这里5次,等于去一次麦加。伊德里斯陵墓禁止非穆斯林入内参观,游客只能隔着护栏在大门外面照相。</h3><h3><br></h3> <h3>菲斯古城卡拉维因大学</h3><h3>前身为同名清真寺。859年,在什叶派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时,由凯鲁万穆斯林贵族穆罕默德·法赫里之女穆哈辛娜(又名法蒂玛)倡导投资创建。为马格里布地区最早在清真寺内附设的伊斯兰大学。</h3><h3>卡拉维因大学(Jami'a Qarawiyyin)</h3><h3>摩洛哥王国伊斯兰高等学府。坐落在拥挤狭窄的菲斯老城的小巷中。只是大学现在并不向游客开放。我们只能远远地欣赏一下它那精致的浅浮雕,那古老的大木门,那美轮美奂的彩色玻璃窗户。</h3><h3><br></h3> <h3>菲斯古城大染缸</h3><h3></h3><h3>古城菲斯(Fez)堪称摩洛哥的手工业之都。在众多的手工艺中,皮革业算是菲斯最为著名的行当了。</h3><h3>上楼之前,店家会贴心地给你发一支薄荷,用来驱散刺鼻的臭皮革味儿。</h3><h3>沿着狭窄的楼梯走到一家店的天台。</h3><h3>当时的感受有点五味杂陈,不能简单用震撼来形容。那些五颜六色的染缸矩阵排列,估计数量至少会超过200个。而劳作的工人,赤脚站在染缸中、或穿行于其间,有的在侵染皮革、有的在挥刀修理皮毛、有的在给染缸添水...在摩洛哥灼热的阳光下,他们不仅需要辛苦工作,还要忍受染缸散发着的刺鼻气味。只有一会儿的功夫,就有游客受不了的气味,他们却要整天沐浴其中。<br></h3><h3></h3><h3><br></h3> <h3>霸气女皇。</h3> <h3>梅克内斯</h3><h3>是摩洛哥皇城之一,拥有超过50座宫殿,30公里的城墙,和20座城门的帝王城。1672年由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尔定为国都。</h3> <h3>梅克内斯古城曼索尔城门</h3><h3>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梅克内斯最出名的就是那条连绵25公里的古城墙了。它是摩洛哥最长最完整、布局最复杂和形式最丰富的古城墙。而城墙上最为壮观的,就是以胜利、凯旋之意而得名的曼索尔城门。它坐落在城市广场的对面,据说当年穆莱·伊斯梅尔建造时,是作为给自己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的纪念碑来修建的。高大、雄伟,圆形的拱门两侧还立着两座类似阁楼一样的护堡,造型十分别致。</h3> <h3>梅克内斯皇家马厮粮仓。</h3><h3>这位君王非常爱马,王宫里面共养了一万多匹骏马。并且他还为他心爱的马儿们精心的设计和建造了一座大型马厩,在王宫附近还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粮仓。</h3> <h3>古罗马遗迹沃鲁比利斯城   </h3><h3>沃鲁比利斯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是摩洛哥的罗马古城遗址,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从这里留下来的凯旋门和剧场等大量建筑物遗址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里是梅克内斯的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h3> <h3>排列整齐的石柱像人们显示着古城曾经的辉煌 </h3><h3>宏伟的剧院,虽然已是残垣断壁成了鸟儿的家园。但是仍难挡人们对她美好的遐想。</h3><h3>从大量的遗迹中大家可以看到在古罗马城市中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同功能的房屋勾勒出了古罗马的各行各业。</h3> <h3>摩游第七天</h3><h3>舍夫沙万—卡萨布兰卡</h3><h3><br></h3><h3>舍夫沙万<br></h3><h3>舍夫沙万是位于北非国家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城市,使用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其建城于1471年,海拔高度564米,市内有多间酒店和清真寺。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蓝色,像童话中的世界一般。</h3> <h3>卡萨布兰卡</h3><h3>达尔贝达(Dar el Beida)原名安法,别名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人口约290万。该市拥有全国70%的现代工业,市区和郊区有1000多座工厂。城郊为富庶农业区,内陆腹地宽广,富有磷灰石等矿产资源。该市平均海拔50米,气候温和,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城市临海,树木常青,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北非著名的旅游城市。</h3><h3><br></h3> <h3>RICK'S CAFFE晚餐</h3> <h3>据说这家店一直保持电影《北非谍影》布景。</h3> <h3>摩游第八天</h3><h3>卡萨布兰卡—多哈—北京</h3> <h3>哈桑二世广场(鸽子广场)</h3><h3>哈桑二世广场是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市中心的一个广场,因为有着无数起起落落的鸽子鸣叫,当地人也习惯地称它为鸽子广场。这是当地人们休闲的场所。广场上许多身着长袍的老人沐浴在阳光下,凝视着自由自在飞翔的鸽子和散发着雾气的喷泉;凝视着广场上大声叫卖招揽生意的商贩;凝视着步履蹒跚的孩子追逐鸽子的身影。在广场附近的十字街路口因曾经拍摄过影片“红海行动”而成为中国游客到此一游的理由。</h3> <h3>哈桑二世清真寺</h3><h3></h3><h3>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市区西北部大西洋海滨,占地总面积9公顷,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是卡萨布兰卡的地标建筑。该寺源于哈桑二世国王的一个梦,在梦中真主安拉向他传投了古兰经中的句箴言“真主的宝座在水上”,于是国王得到灵感,在卡萨布兰卡的大西洋海岸移沙填海建起了这座如梦似幻的清真寺,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来自海上。该寺耗资5亿多美元,历时6年,于1993年落成。</h3> <h3>哈桑二世清真主体工程建筑面积2公顷,长2米,宽100米,高60米,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仅次于麦加情清真寺和埃及的阿兹哈尔清真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该寺设备先进,屋阿启,25扇自动诠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寺内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被誉为穆斯林世界的一大“宝物¨”。内外装修十分精美,是摩建筑工艺的代表作。清真寺的宣礼塔高172米,夜晚自宣礼塔页有激光束射向圣地麦加。此外,配套设施也极其完善,塔内有电梯,主体建筑地下有浴室和停车场,附属建筑还有宗教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等。</h3> <h3>等待是为了与你相遇,相遇之后却是再度离开。也许,卡萨布兰卡就是一座最适合分手的城市,在这里将封尘所有的忧郁,只记住最后一次见面的“美丽的晨晕”。</h3><h3>回到北京,十姐妹也要告别。告别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h3> <h3></h3><h3></h3><h3><br></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