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手持飞往西藏的机票,心情有点激动,多年的梦想如今离现实只有一张机票的距离,同时也产生莫名的忐忑,毕竟已逾古稀之年,是否有高原反应?乃心有余季……。</h3><h3> 七月六日晚安全着陆拉萨,很幸运身体无异常。</h3><h3> 刚达第二天,就在亲人陪同下在拉萨城游逛,真有那种《逛新城》的感觉。曾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生活的影片,奴隶的生存环境记忆犹新,如今的拉萨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公园里,人们脸上流露出对生活的自信,它完全颠覆了我对西藏的原有印象。</h3> <h3>因为自游,考虑身体因素我们采用了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第一站选择羊卓雍错。</h3><h3>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为了近距离接触它,我们驱车沿湖畔小道而行,早就听说羊湖很美,但我真的看到她时,无语!这里只有一片蓝,湖水湛蓝,天空纯蓝,湖面平静如镜,远眺山峰、雪山,让你心醉……。</h3><h3> 湖畔小道崎岖,汽车行走缓慢,偶见湖边一对对情侣,一群群姑娘,他们是否在接受仙湖的洗礼?</h3><h3> 傍晚返回拉萨经山口观景台时,下车观望羊湖那真叫个美,犹如仙女飘落的裙带,难怪有人称她是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h3> <h3>从羊湖直往南走,我们来到卡若拉冰川,这里海拔5560米,面对高原反应,我决心向自己的生命极限挑战。4000、4500……,我一步一步向上,虽然步步艰辛但海拔高度均溃败在我的足下,毫无高原反应一切正常,这时我也重新认识了自己,恶劣的生存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敢迈开向前的第一步。</h3><h3> 身体在吃苦,心灵在飞跃,这是我进藏的最大收获。</h3> <h3>西藏的景区固然很美,但我更想去探觅她那古老的传说,我们入深山涉河谷,看过天葬台(不允许拍摄),探秘古遗址,对他们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和风俗人情至今仍充满着一种神秘感……。</h3> <h3>有句话叫乐极生悲,入藏半月本以为与高反无缘,不曾想到却出现了入夜后胸闷气短之现象,为调整高反的生理现象,我们决定下藏南的林芝。</h3><h3> 林芝地区海拔三千多米,当汽车越过中途的米拉山(海拔5100多米)后,顿时感觉到与拉萨是二重天地,誉为西藏的江南实不为过。入住宾馆的第一夜,高原反应却完全消失了。第二天清晨,收拾好行装驱车向巴松措进发。</h3><h3> 巴松措,藏语为"绿色的水”,步上湖心的“扎西岛”观看环绕的湖水清澈透底,环湖四周的高山绿色葱葱美不胜收。</h3><h3> </h3><h3> </h3> <h3>巴松措的美并没让我们止步,从扎西岛向纵行驶约三十公里,便是被人们誉为人间仙境的结巴村。</h3><h3> 这是一个只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因住在工布江达县境内,故其他藏民称之为“工布人”,据说他们还是王族的后裔。</h3><h3> 结巴村的房屋是典型的工布风情的藏式建筑,我们住进了一个藏民的农家乐,是一栋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客厅装饰纯藏族风格,墙壁四周雕龙画凤,金壁辉煌,二楼有间小佛殿,当你踏进宅门就会产生一种对佛祖的神秘和敬畏感。</h3><h3> 当我刚接触到这里的村民,他立即颠覆了我对藏民的那种粗旷、野蛮的印象,主人非常好客,坐在客厅喝着酥油茶与我们聊天,他们对外界的生活也很向往,谈到她女儿高考时,也希望考上内地的一所好大学。</h3><h3> 结巴村是座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有着千年神秘文化传说,工布王的编筐作坊和工布兴赞布的皇宫遗址依在村庄的小山坡上,充满着神奇的色彩。</h3><h3> 结巴村,一个被雪山、森林、湖水环抱着的小山村,你可坐在门前看雪山,站在楼上着湖水,白云飘过村落,野外遍地的格桑花,仙境般的古村落,养眼、醉心。</h3> <h3>告别仙境巴松措,我们继续向号称西藏后花园的鲁郎小镇进发,车沿着盘山公路而上,心情真有“跃上葱笼四百旋”的那种感觉,在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垃山口小歇,西藏的天气就象小孩的脸,一路上山阳光灿烂,到山顶时我们下车不到十分钟顿吋变成了雨加雪,若在家乡的七月份可是4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啊!都说这里观南迦巴瓦峰是最好的地方,可惜我们没那么幸运,只留下了它那模糊的身影。</h3><h3> 沿山路而下,约一小时我们终于到达鲁郎小镇。说是小镇,它规模确实不大,但人们都夸它是西藏草原的缩影,非常漂亮。当然我们也品尝到了地方美食——石锅鸡。</h3><h3> </h3> <h3>站在色季拉山口眺望远方的南迦巴瓦峰。</h3> <h3>林芝四天行程后我们返程拉萨,沿途走走停停欣赏美景,这里的山,这里的水真的是让人流连忘返……。</h3> <h3>路过猴山保护区,人与猴的和平共处。</h3> <h3>中印边境的南伊沟国家原始森林美景。</h3> <h3>下一目标直达雅鲁藏布江大峽谷。雅鲁藏布江,被誉为”天上的河”,其大拐弯处的大峽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大峡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就曾相识,此次就奔其真面目而来,遗憾的是此景只能走江之南线才能看到,因南线改造,我们只能绕北线而去,幸运的是在北线我们再次观看到南迦巴瓦峰。</h3><h3>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相传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称号,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故有美称”羞女峰”,羞羞答答,要见其全貌传说十人九不遇,藏胞说能见神山者一生吉祥,愿佛主保佑,唵嘛泥叭咪吽。</h3> <h3>时隐时现的南迦巴瓦峰。</h3> <h3>林芝归来休整二天,我们选定了下一目标——纳木错,亲人们介绍那是进藏人必须去的地方,那里有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的爱情传说,那里的湖面在阳光的折射下,蓝色的水面在不停地变幻,时深时浅,有时蓝得感觉到有点失真,天不随我愿没碰到这样的天气,故此行留下不小的遗憾。</h3><h3> 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是通往纳木错的必经之路,登上山顶迎面扑来的是一尊石刻,上面刻有仓央嘉措的一首诗,“那一天……”。</h3><h3> </h3> <h3>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出生农奴家庭,1697年被定为转世灵童,同年坐床,传说他心目中崇拜藏王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较为亲民,常年外游,其自白“住进布达拉宫我是王,走在拉萨街头我是最美的情郎”。1705年被废,何因?不想考究,但他却是藏族中一位才华出众的民歌诗人,写下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据说这是他写给心上女人玛吉阿米的诗。</h3><h3> 相传仓央嘉措特别钟情纳木错,也许这就是一个浪漫诗人与纳木错的爱情故事的相知、相惜……。</h3> <h3>都说西藏是块净土是有佛的地方,它能洗滌人的灵魂。在我的原有印象中西藏最大的神殿是布达拉宫,错了,那是因为我们缺少对藏佛教的认识,实际上藏胞们认可的最早、最大、真正的神殿是大昭寺。</h3><h3> 大昭寺,一座吐蕃时期(7世纪中叶)的古建筑,木制结构,雄伟壮观,内外装饰金碧辉煌,因内藏释加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而处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地位。</h3><h3> 走近寺庙,你就能看到每天都被转经的人流簇拥着,寺前广场香火缭绕,寺内万盏酥油灯长明,千余年的历史,千余年的香火,留下了岁月的永恒。</h3><h3> 大昭寺是藏佛教徒心中金色圣殿,面对那些磕长头者你会感到心灵受到猛烈的冲击,有的陪伴着父母,有的携儿带女,有的盘腿而坐,双手合一,即使肢体有缺陷的朝拜者,他们也严格按礼拜的程序下跪、伏地……,一气呵成,他们依靠最原始的信仰度过人生的艰辛岁月,在这原始的土地上,养育着人类最初的本性,这就是信仰的力量。面对他们,我们才深感自身初心的缺失。</h3> <h3>到拉萨不进布达拉就不算到西藏,人们都这么说。</h3><h3> 布达拉宫,西藏地标建筑,相传是松赞干布为表达对文成公主的爱意而建,它是汉藏民族融合的象征,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的行宫和政教合一的中心。</h3><h3> 建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雄伟壮观,我们顺台阶而上,本想进宫后尽力读懂它,但进入宫后心不如愿,宫内香火缭绕,本身就有缺氧感的我顿时感到呼吸困难,只好加快步伐匆匆穿殿而过,如果你要问我对宫内的印象,那我只能告诉你,满屋黄金,金光灿灿……。</h3><h3> 布达拉宫建筑真的很美,尤其华灯初上时广场人流如梭,一派欣欣向荣之盛世美景。</h3> <h3>西藏之旅一月有余,深有感触,这不是"到此一游”的旅游,而是一次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旅行,一路走来都在用心触摸西藏的神秘,都在勇敢地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那里有雪域高原,那里有白云蓝天,那里有古扑的风土人情,那里有诗与远方……。</h3><h3> 踏上过这神奇的净土,终生无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