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寒老师碑帖分享-《娄寿碑》

解放路第二小学

<h3>20181229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这周的古帖分享放在今晚吧,上周咱们分享了汉隶《受禅碑》和《刘熊碑》。这周分享汉隶《娄寿碑》。大家一起学习。<br></h3> <h3>汉《娄寿碑》(隶书) 《娄寿碑》全称《汉玄儒先生娄寿碑》,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刊立。石初置湖北襄阳光化县,后迁乾德县(或云迁山东榖城),石久佚。据考,传世较真之旧拓本为宋拓剪裱本,即华氏真赏斋旧藏本,前缺三开四十八字,存十一开,有明清名家丰道生、朱彞尊、何焯、钱大昕、龚自珍、何绍基、端方等题跋及观款,流传有绪,惜今已不知所在,幸有印本传世,聊补其憾。此外,桂馥曾据钱泳双勾本上石,顾文洪则据寒山赵氏本重刻于山东济宁。<br></h3> <h3>此碑与礼器碑、曹全碑并称“三绝”,还有一说谓之与礼器碑、张迁碑统称为“三绝”;而朱彝尊更是对此碑尊崇有加,将其拔高至汉隶第一。究其字体,实与史晨碑和华山碑一脉相连。<br></h3> <h3>张彦生先生在《善本碑帖录》中记载,上面还有后梁贞明四年的题字。碑原在湖北襄阳光化县,后被欧阳修迁至乾德县,再就无记载了。可以推测它是失于或毁于北宋末期。如此,所出拓片皆应为宋以前所拓,抑或早于宋。张彦生先生多录出的一节交易行情与另两个著名碑帖价格相较,此碑千元;夏承碑四五千元;而华山碑过万。相比今天,当时文化人对文化的认知程度要比如今的文化人深刻。<br></h3> <h3>汉娄寿碑,华氏真赏斋所藏宋拓本,丰道生谓与天球河图比重者,然已阙前四十八字矣。后归于邵僧弥,又归顾憩閒,后又归何义门(何焯1661-1722字润千改字屺瞻),覃谿学士(翁方纲)手自双钩,桂(馥)未谷先生镌木流布。好古之人士珎逾拱璧。此碑在宋时已有缺字,今观 庸吾先生所得全本,纸墨纯古,神采焕发,当是宋以前拓本,真稀世之宝也。<br></h3> <h3>汉玄儒先生娄寿碑自欧阳公移置乾德县敕书楼下七百年来,拓本流传于今者唯闻吴中顾氏有宋拓不全本,朱竹垞(朱彝尊)太史称为汉隶第一,道光中,许珊林(许梿1787-1862 清朝学者、藏书家、书法家、刻书家。初名映涟,字叔夏,号珊林、乐恬散人,室名红竹草堂、古韵阁、行吾素斋。浙江海宁长安人。)曾从此本钩摹一册,今在秀水王氏而重之,一位罕物,而顾本已不知去处矣。老友平泉居士忽得此全文无损并有篆额,计正文二百九十一字,氊蠟精妙,碑字肃括宏深,锋稜俱在,真洞心骇目之异宝也。<br></h3> <h3>玄儒先生娄寿碑释文:先生讳寿,字元考,南阳隆人也。曾祖父攸春秋,以大夫待讲至五官中郎将。祖父大常博士,徵朱爵司马。亲父安贫守贱,不可营以禄。先生童孩多奇,岐嶷有志。扌宛发传业,好学不厌,不攸廉隅,不饬小行,温然而恭,慨然而义,善与人交,久而能敬,荣且溺之耦耕,甘山林之杳蔼,遁世无闷,恬佚净漠,彳犀彳夷衡门,下学上达,有朋自远,冕绅莘莘,朝夕讲习,乐以忘忧。郡县礼请,终不回顾,高位厚禄,固不动心。粗大布之衣,粝答疏菜之食,蓬户茅宇,卷枢瓮牖,乐天知命,确乎其不可拔也。是以守道识真之士,高尚其事,乡党州邻,睦亲爱怀。年七十有八,熹平三年正月甲子不禄。国人乃相与论德处谥,刻石作铭。其词曰:皇矣先生,怀德惟明。优于春秋,玄默有成。知贱为贵,与世无争。彳犀彳夷衡门,礼义滋醇,穷下不苟,知我者天。身殁声鬯,千载作珍。绵之日月,与金石存。<br></h3> <h3>1912年,在上海发生了一件事情,平泉书屋主人李平书(字钟钰,号且顽老人。上海著名耆绅。早年谋求革命,晚年服务市政)意外地得到了一部全字本《娄寿碑》,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br></h3> <h3>汉《娄寿碑》向无足本,似乎已成定论。据杨守敬《平碑记》载:“石久佚,无锡华氏藏宋拓本,缺首数页,自‘营以禄’起。余所得桂未谷(馥)双勾刻本,即据是本也。又闻张叔未(廷济)藏首尾完具,无一字缺失,闻所未闻。记之以俟他日再访。”<br></h3> <h3>杨氏为金石大家,以其收藏之富,见博之广,犹未得见足本,可知其罕见。现存于世且流传有序的,是华氏真尚斋藏本(下称华本),其它如天一阁藏本等,虽见著录,但未见流传。<br></h3> <h3>“华本”前缺三开,共失48字。无碑额。有明丰道生题字。后有朱彝尊、钱昕、龚自珍、翁同和、陆润庠、端方、沈曾植等人题记。通本印痕累累,虽几经易手,但脉络清楚,是公认的传世佳本。李平书在得到全字本《娄寿碑》后,请名家堪考,“经诸书家审定,确为宋拓”(郑逸梅语)。以李氏之声望,所请教之名家当非泛泛之辈。为使该拓流传,李氏购珂罗版机一台,又请日本人丰仓氏为技师,经反复实验,最终印成精装平泉书屋藏足字本《娄寿碑》240部,因其印制精美且数量极少,得之者视如拱壁。时至今日,更是少之又少。<br></h3> <h3>平泉本”(下称平本)《娄寿碑》横25.5厘米,纵39厘米,有碑额6字,正文291字。碑额“娄”字尤奇,曾有人以为是“翟”字,古人以李阳冰篆文假证方释为“娄”。“平本”一经面市便颇多质疑。先是觉得此碑的出现太过离奇突然。自乾、嘉之后,考据训诂之风大盛,乾嘉学派提倡考据训诂方法研究金石,一时间,海内碑帖搜罗殆尽,所谓:“残碑尽搜致,片纸只字勤收藏(黄钊赠何绍基诗)”。而此拓本通身无任何题识,只有末尾欽有一印,若有宋拓,近千年间,未作任何流传记录,只收藏于一家一姓。对此,李平书做如下解释:“物罕则珍,珍之则密愈。”“未邀翁、黄诸君子鉴赏,黯然无闻,得与寻常无足轻重之物并存世宙,虽几经冰火而犹得发现。”<br></h3> <h3>上图为清代郑簠临汉《娄寿碑》<br></h3> <h3>上图为杨岘隶书《临娄寿碑》,此作在用笔上的一大特点便是:跳跃,洒脱,缓急适度。隶书一般以方正、严冷见世。而见山隶书的撇捺左右伸展,波挑飞扬,将汉碑的雍容端庄变成一种活泼飘动、神采焕发的形象。这种现象曾被人称为用草法写隶书。这种写法在当今书坛不乏其人,他们的隶书往往在气息上更胜人一筹。<br></h3> <h3>将“平本”再与“华本”相比较,出现了一个更令人费解的问题,若“平本”为宋拓,象秀水沈景修断定的那样,是“宋以前拓本”。“平本”有的字体或局部已班驳殆尽,而“华本”清晰可见,若说“平本”晚于“华本”,而“平本”全篇的清晰程度却大大好于“华本”。仔细辨别“平本”,从捶拓工艺的墨色纸张,直到韵味感觉,再与其他宋拓碑版相较,确是宋拓无疑。<br></h3> <h3>笔者借助现代工具,将二碑同比例放大,在相同位置一分一厘之比较,发现两拓片虽字迹相同,但并非出自同一块石碑。 这就是说,汉《娄寿碑》在同一时代,曾出现过两块。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有一段文字令人深思:“余自夷陵贬所再迁乾德令,按图求碑,而寿有墓在毂城界中,余率县学生亲拜其墓,见此碑在墓侧。遂据图经迁碑还县,立于敕书楼下。”<br></h3> <h3>自熹平三年到欧阳修将其“迁碑还县”,历竟经八百余年。娄寿不是历史名人,去世后,“玄儒”二字尚属私谥,该碑也非“重点文物”,拓捶随意,虽在八百年漫长岁月中历经风雨,但并未遗失,相反,迁至 书楼加以保护后,倒“久佚”了,岂非怪事。<br></h3> <h3>原因就出自欧阳修身上,世所公认的大金石学家所珍视的东西,自然就有了价值。该碑“久佚”并非因为水火刀兵之类的天灾,因为敕书楼还完整地留存了很久一段时间。看来,只能处于人祸了。因为有了欧阳氏的呵护,才使原本并不重要的一块石碑成为名品,人为地毁掉原石以使拓本增值的手段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而在同一时代重新复制的事情似乎并不多见。<br></h3> <h3>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2018年古帖已经结束,2019年继续分享。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lkd97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易水寒老师分享碑帖汇总</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