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文字原创——孙铁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孙铁军随着旅游团一行,去东欧巴尔干半岛,历时15天,游走了八个国家:</p><p class="ql-block">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孙铁军坚持每天把所见所闻,写成有趣的旅游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透过游记中的每个故事,可以看的出,一个国家的强大、繁荣,团结、稳定,是多么重要!前车之鉴,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把游记汇总成两集,便于阅读、回忆、品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辑——孟涛</p><p class="ql-block"><br></p> 第一天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奥地利时间5月9日。昨晚11 点45分从上海浦东机場起飞,飞往欧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两座城市的时差6小时,所以经过近12个小时的飞行后,到达维也纳是清晨5点30分。从机场开始,连宾馆都没进,当天的行程就开始了。维也纳这座城市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欧州的城市。它给我的粗浅印象是与我国的城市完全不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这座城市你几乎完全看不到现代化的建筑。都是那些几百年的古董。楼房基本都是6层。你很难见到10层以上的建筑。最高的建筑是一座世界闻名,高度第二的天主教堂,圣史蒂芬 大教堂。绝对高度138米。其高大宏伟、精美漂亮的程度是我见过的最难忘的。房子很旧,但各种车辆都很新,我没见到一辆破旧的汽车。公共交通至今仍保留有轨道公交车,而且是唯一的公交工具。据说奥地利维也纳是曾径的大日耳曼罗马帝国的首都。有轨交通就是这里发明的。当然它经历过马拉、内然机、电动三个发展价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维也纳被称为世界音乐之都。在这座城市中最有名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莫扎特、斯特劳斯、贝多芬。他们的生活印记和音乐作品都给这座城市留下深刻的烙印。站在贝多芬的塑像前,我立即想起他创作的第5交响曲 "命运“,那震撼人心的旋律立马在你的心中响起。它的国家歌剧院,金色音乐大厅也都世界闻名。我在街上闲逛时,还遇到有人向我推销音乐会的门票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城市人物雕塑众多,内涵丰富,保存完好。与我国人物雕塑不同的是材质,我们多用花岗岩,他们多用青铜。青铜这种材质的分子结构细腻紧密的特点可以把人物的表情、服饰做的更加丰富和精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个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城市的人文环境如卫生,城市卫生保持的非常好。我在奥特莱思购物店外休息时, 亲眼看到一环卫女工在用抹布认真的擦试一个个拉圾筒。态度认真,打扫到位, 一絲不苟。城中有一处地点是提供给乘坐马车游览服务的,所有马匹的臀部都吊着一个粪袋子,以防马匹的粪便掉到街道上。这里的路边摊只有一种,那就是在遮阴篷下的咖啡店。晚于维也纳入住贝尔维尤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第二天 <p class="ql-block">5月10日,星期四早餐后乘坐大巴前往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位于小喀尔巴仟山山麓和欧州多瑙河两岸,有多处宝贵的文化和历史古迹,又有静谧而未加雕琢的自然风光。多瑙河从城中穿过,滿是巴洛克古老建筑的老城位于多瑙河的北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了布拉提斯拉发城堡、大广埸、密切而斯卡门、大学图书馆、总统府广场及古城区。下午前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观光。游览了布达佩斯的安德拉什大街、城市公园、国会大厦、圣伊斯特万大教堂、英雄广场、后登上渔人城堡,俯瞰布达佩斯的美妙全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历代匈牙利国王加冕的地方。有个流传的说法是,匈牙利这个国家就是当年匈奴人,成吉思汗率兵西进后留下的。这个国家有一个地区的人长的很像蒙古人,但他们自己否认。因为历史记载,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远征亚欧大陆,攻灭40余国,曾到此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名声很坏。就像日本人留给中国人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导游讲,当年中国著名演员陈强随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正在此访问时,家中来电告之妻子生一男孩,于是陈强给儿子起名陈佩斯。这种一天看两个国家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你无法也来不及做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很多东西你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只能让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今日入住布达佩斯丹乌比斯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第三天 <p class="ql-block">5月11日,星期五早餐后经过390公里的行程赶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在路上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原因是团队中有一对企业老板夫妻,为了避税把自己的国籍改成西太平洋一个两万人的小岛国籍。由于该国未签属申根协定,在塞尔维亚海关被拒绝入境。其技术层面的原因不得而知,协调很长时间无果后,我们的领队带他两口子返回布达佩斯。少了两个外国人,我们这些中国人才得以顺利入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是欧州和近东的重要联洛点,被称为巴尔干之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游览了卡莱梅洛丹城堡,这里是历史的最好见证,也是贝尔格莱德标志性的建筑知休闲场所。整个城堡由巨大石块建成,曾是重要的军事基地。该城堡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风格。登上山丘的顶端,俯瞰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的宜人景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又去参观了铁托墓。二战时期,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武装力量进行了抵抗法西斯的英勇斗爭。由于铁托的领导,南斯拉夫曾有过一个辉煌的年代。至今仍有很多人去铁托墓献上鲜花,以表示对铁托的怀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参观圣萨瓦教堂,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堂,它主宰着贝尔格莱德的市容。是整座城市中最宏伟的建筑。最后我们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参观吊念。习主席出访塞尔维亚,抵达后的第一埸活动就是前往旧址凭吊在使馆被炸中牺牲的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中国政府已在旧址开始动工建设中国文化活动中心。看图纸模型非常漂亮。在我们进入贝尔格莱德市区时,我就看到很多楼房墙皮脱落,阳台底部碎裂,整栋楼下半部分黑,上半部分白。还有很多垮塌的楼房。后来我才明白这都是1999年5月,美国和北约持续轰炸南联盟时的“杰作”。当时南联盟的一个地区科索沃要求独立,南联盟政府不准,因而爆发内乱。西方以人权大于主权为借口,先有50多国承认科索沃的独立,进而武装干涉。生生把南联盟一个国家拆散成现在数个弹丸小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早上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喝了杯咖啡,乘车上路后,等想方便时已进入波黑共和国。可是现在西班牙的一个地区要独立,西方马上通缉这位领导人。土耳其的库尔德人要独立,北约国家有公开支持的吗?明显的双重标准,就因为南联盟曾是社会主义国家。别再相信美国那一套价值观了,它最大的愿望就是除它自己,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变成鼻屎大小,它就高兴了,滿意了,放心了。今日入住贝尔格莱德加尔尼先生设计酒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第四天 <p class="ql-block">5月12日星期六 早餐后,我们前往波黑共和国的萨拉热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熟知这个地名,是因为我们在文化生活都较缺乏的七十年代,一部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部电影让我至今还难以忘记的是它的背景音乐和钟声,以及影片结束时那位德军上校的一句话:“从来到这座城市我就寻找瓦尔特,现在要离开了,我终于知道了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电影中的诸多情景仍然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稍微熟悉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萨拉热窝市政厅旁一座其貌不扬的小桥,就是一战的爆发点。1914年奥匈帝国的王子斐迪南在这座桥头被一名塞尔维亚男青年刺杀,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站在这座小桥旁时,你看到的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石桥。今年正好是一战结束一百周年纪念。做为一名曾径的军人,我能站在这里真是一种巧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市中有三座较大的教堂,分別是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在导游断断续续的介绍中,联想起几天来导游介绍的所有内容。我心中逐渐明白巴尔干半岛为何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我的个人感觉就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没有国家感,只有民族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几百年来,因为宗教、人种、制度、而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分分合合,没完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家的历史都不长久。罗马帝国、奥匈帝国、日尔曼帝国,所有的民族都有屈辱史,都想独立自主。因此,他们能记忆也愿意记忆的就是民族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能博大精深,延续至今?仅秦始皇统一中国至今也两千多年了。虽然我们在近代也饱受侵略,但我们的国家从未分裂,文化传承从未中断。这种文化自信就是我们能屹立于世界民之林的深厚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路边的公园中,还有从中东逃来的难民营。大人和孩子脸上的那种无奈与失落让你印象深刻。庆幸吧,中国人!他们来逃难,我们来旅游,个中差距太大了。在萨拉热窝的街道上,我没遇到瓦尔特,也没看见德军上校,但碰上了中东难民,还领教了外国小偷。尽管导游几天来多次提醒,半岛的小偷太多了,而主力就是吉普赛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还真让我碰上了。那是站在路口的斑马线前等待绿灯时,我突然感到背在左侧的小包微微一动,我随即向左侧猛一转身。只见三个年轻人站在我身后,把我与团队隔开,离我最近的一个小伙子右手上搭一件羽绒背心做遮挡,右手还停在空中没来得及收回。我的包上的拉链被拉开有4公分。三人是一伙的,都二十出头,年轻漂亮。我转过身体用眼睛盯着那位小偷,他不敢与我对视,明显做贼心虚。那一瞬间,我很想朝他那细皮嫩肉的脸上来一拳,但一想是在国外就忍住了。绿灯一亮,他们三个迅速穿过斑马线,走进对面一家小商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突然一个壮汉冲到我面前,冲我说了几句外语。从他比划的动作看他应是问我被偷了没有?这人应该是一个便衣警察。我表示没有,他朝我伸了一个大姆指就转身离开。咱军人的警惕性还没丢干净,用上了。今晚入住萨拉热窝温泉水疗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第五天 <p class="ql-block">5月13日星期日 今日早餐后我们即乘坐大巴赶往黑山共和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的只是一睹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主角,塔拉河大峽谷中的那座桥的风采。这座桥初建于1940年,这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366米,桥面距河面149米。曾风靡中国的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南斯拉夫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桥边有电影中游击队长老虎少校的原型,南斯拉夫中尉博日达尔祖季奇的雕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生于1915年,牺牲于1941年。1942年,德军奉命第三次进攻南斯拉夫。游击队奉反法西斯最高司令部命令,炸毁刚刚建起的这座大桥。8月2日敌人把参入炸毁该桥的设计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杀死在桥头。为了纪念这位工程师,桥头设立了一块碑,永远缅怀他的事迹。1980年,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儿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中国观众,都对这部电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人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和口琴,并高唱著名的电影插曲《啊!朋友,再见!》黑山共和国国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63万,还没有蓬莱市的人口多。国土面积中基本是山区,乘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植物生长茂盛密集,郁郁葱葱,满目苍绿。让人有点在新疆天山以北的感觉。崇山峻岭、远望雪山、湍急小溪、湖水清沏、人烟难觅、房屋星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到了黑山共和国的首都波德戈里察。站在酒店阳台上向周边望去,感觉就是中国内地一座小县城的面积。太小了,但这也是一个国家的首都。想想这几天的行程,按照在中国山东来比喻,从烟台到维坊就出了国,从维坊到东营又经过一个国家,然后从东营到济南又是一个国家。每天光是入关、出关的审核盖章,就浪费不少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是泱泱大国好啊!我去年与战友董敏,驾车在西北用时50天,行程1万5千公里。但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上,简直不值一提,真是没法比较,说出来那种自豪感让你混身都想冒气泡。晚上入住华美达酒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第六天 <p class="ql-block">5月14日星期一早早餐后,我们在黑山共和国波德戈里察城中游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闲庭信步之中,感觉这个首都城市就象我国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一座县城。几乎没有现代化高大的楼房。一般的居民楼都是3~4层,而且一看就是几十年前的建筑,可能还都是在前南斯拉夫时代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中有两座古建筑年代久远,一座是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的清真寺。二是在古罗马时代建的塔楼。据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城仅有的在战火中余生的两座古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乘车前往布德瓦游览,在首都郊外我突然看到前方有几座一百余米高的巨大桥墩正在建设。我信口胡说:“弄不好是中国援建的,他们既没钱也没这个技术。” 就在大家不至可否,鸦雀无声之际,汽车驶近工地板房。墙上一排中国字“以人为本”映入眼帘,全车乘客哄堂大笑,议论纷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德瓦曾长期被威尼斯所控制。城中各处细节无一不透露出威尼斯式的奢华。从城堡俯看,岸边蔚蓝的海水,城中精致的花园,海滩旁为数众多的豪华餐厅和酒吧,吸引了大量的各国名流富豪来此度假。这里还有朴素的老城区小街,城中还有三个主要的教堂。分别建于公元七世纪、八世纪和十九世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最后一个景点,我们去了位于科托尔湾东岸的一座中世纪小城。在历史上这里曾被罗马、拜占庭、威尼斯、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帝国等先后统治,特别是威尼斯的统治长达四个世纪。这使得科托尔的建筑深受威尼斯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威尼斯风格。这座小古城三面环海,扼守着海湾的入口,我感觉它的作用类似于蓬莱的水城。不同之处在于它城中无海湾。它的城墙及城中建筑全部为石块筑成,坚固无比。小城中街道狭窄,曲径通幽,如入迷宫。敌人一旦破城,依靠巷战也能重创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岸边的码头上,几十艘豪华的游艇依次停靠,每艘游艇上都悬挂着本国的国旗。一艘挂着美国星条旗的游艇让我感觉特别扎眼,他们滿世界发动战爭,把那么多国家的人民打成难民,四处逃难。他们的富豪却驾着游艇四处休假,西方豪强特别美国精英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别国的痛苦之上。一群狗娘养的,美国才是地道的流氓国家。今晚入住帕尔玛酒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