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语文为王已开启的时代,作为一个语文人,大家都知道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的道理,可是学生读什么?怎么读?教师怎么指导学生做有效阅读?却成了语文人心中的痛,两期活动研讨,十节课堂探索,老师们越欠缺越努力,越努力越挫败,学生到底在哪里?到底要到哪里?教师如何才能把学生送达目的地?这一系列问题深深地困惑着每一个语文人</h3></h3> <h3>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成长</h3> <h3>杨老师群文阅读的探索,群文找到了,课型建立了,可是我们该在哪一个关注点上发力,才能到达预期的目的?</h3> <h3>李老师的《论语》十八章专题已选定,可是是章章平均用力还是究其一章,用故事情境印证《论语》思想,仍然还值得思索和玩味</h3> <h3>我们小组定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接触了才知道当下学生的阅读状况无法做整本书阅读,退而求其次,做名著导读吧,做着做着竟然发现连导读也不能做到想要的效果,小马老师的神话激趣,到底能不能抵达心中畅想的结局,各种疑问还在大脑中盘旋<br></h3><h3><br></h3><h3></h3> <h3>努力的杨老师谦虚地自嘲:我把这节课上成了三不像:不像群文阅读,不像专题阅读,也不像高考备考。在研讨的路上,老师们感觉一个坎接着一个坎,一团雾盖着一团雾,大家在迷雾里艰难地摸索,感觉虽然使尽洪荒之力前路的方向依然很渺茫</h3> <h3>丁卫专家的讲座犹如一声惊雷,一张阅读循环图一语惊醒梦中人:阅读既是艺术也是工艺,仅仅靠了解别人的经验是不够的,拾人牙慧更不可取!学生如何阅读?如何体验?如何感悟?都需要值得信赖的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的帮助。如何能给学生提供帮助?我们仅有的经验未免捉襟见肘,活瓢舀死水的困境如何才能破解?都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不!一桶水,一池水也有耗尽的时刻!老师得是一条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h3> <h3>这对语文人提出了何等严苛的要求!如果安于现状,教师水从何来?这是一句直击灵魂的拷问,教育是一场修行,育人先育己!听了丁老师的五步阅读法,我们才猛然惊醒:原来我们才刚刚开启第一步!甚至还没开启第一步!</h3> <h3>我们自己都还在岸上怎么能把学生拉下水,阅读甚少的我们拿什么指导学生阅读?</h3> <h3>李琨老师关于命题的思考也给大家当头棒喝:只有会命题的老师才会上课!知道教材要考什么才知道我们要教什么,知道教材考什么才知道学生的终点在哪里,知道了终点在哪里我们才能找到到达终点的办法,才能设定合理的目标。</h3> <h3>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能寻找路径,有路径才能到达终点</h3> <h3>课改已在眼前!你逃避或是迎接,挑战都在我们身边,对你不离不弃;如果改变是一场必须要渡的劫,那么改变请从现在开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修炼自己,才能在四海八荒找到自己的一席栖居之地</h3> <h3>感恩专家的指导,感恩岩脚中学领导的大力支持,感恩老师们辛苦的付出,感恩还能深刻反思的自己</h3> <h3>教育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架子,耐住性子,带领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寻找阅读策略,用心阅读,守正固本,静待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