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宫一山西王家大院

牛牛

<h3>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素有“中国民间故宫”丶“山西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本人同几位影友曾有幸到此游览参观,目睹了王家大院的壮观,确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感觉,不虚此行。</h3><h3> 静升王家宗祖王实,元末由太原迁来此地。开始以种田为主,兼营豆腐,以卖豆腐起家。明代王家渐以经商为主,至清朝康熙年间,王家第十四代王谦受丶王谦和兄弟俩做皮货及骡马生意,家境颇丰,兄弟向朝廷捐献24匹军马,又为朝廷筹集军粮,康熙帝龙颜大悦给每人一个四品官。以此为契机,王家進入官商,成为晋中巨富。此后,王家通过正途科考,异途捐保和祖德荫袭三条途经,整个清朝王家从五品到二品官就有 12位,包括授丶封丶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跻身儒林名登仕籍者至少50余人,另有贡生丶监生丶生员125人。年迈古稀的王谦受参加了康熙六十一年的千叟宴,并获御赐龙头拐仗,在清代共举办4次千叟宴王家参加了二次,可见王家当时政治社会地位非常之高。清朝康雍亁嘉是王家鼎盛时期,大院现存建筑群都是在此期间陸续建造的。</h3><h3> 王家大院现在开放的有高家崖(东大院)丶红门堡(西大院)两个建筑群和孝义祠。两个建筑群东西紧靠,中间有一条天然冲沟上建造的石桥相连通。东边高家崖建筑群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建筑特点是北高南低,背阴抱阳,背山而水,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h3><h3> 西边的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其平面呈矩形,東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堡内共有院落27座,房屋776间,面积2.5万平方米。堡门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门是一条主街,这条主街是用大块河卵石铺成,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红门堡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一条主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又潜以龙的造型,设计奇妙。目的是期望王家后人不忘宗祖,以王姓为荣耀。四周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墻上筑有凹凸整齐的垜口。在整个堡墙的东北角和西北角筑有牌楼亭,这是堡院的最高点,从牌亭鸟瞰整个建筑十分农伟壮观。</h3><h3> 王家大院建筑群,规模宏伟,构思独特,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丶砖雕丶石雕作品,从屋檐丶斗拱丶照壁丶兽吻到础石丶神龛丶石鼓丶门窗等,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丶书法丶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丶禽兽汇于一体,千姿百态,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议艺术博物馆。获得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的赞譽好评。</h3><h3><br></h3> <h3>这是高家崖建筑群的东大门,是参观游览的出入口。大门上方有“寅賔"二字,是迊宾之意。</h3> <h3>進入东大门是一条长30米,宽6米左右的石板坡道,上坡后便是宽阔的马道。</h3> <h3>马道北侧既有宅院的大门,门口两端有石狮子,门边有栓马桩下马石,每个门对面有照壁。</h3> <h3>两户宅院都是三進式四合院,二进院正房是主人住室,厢房一层是公子住处,二层绣楼是小姐住处。</h3> <h3>上二层绣楼的楼梯有13个台阶,小姐13岁之前与父母同住,13岁上绣楼,便大门不出,直到出嫁。</h3> <h3>这是两家共用的私垫学堂,门两旁有竹节,预示节节高升。</h3> <h3>宅院门前的照壁</h3> <h3>这是连接高家崖丶红门堡之间石桥。</h3> <h3>一</h3> <h3>光诸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慈禧西逃时在王家此屋此床下榻一宿,其时王家虽己败落,但居住条件仍好于一般人家。</h3> <h3>这是红门堡用河卵石铺筑的南北主街</h3> <h3>这是红门堡的南堡门,门上有“恒贞”二字。</h3> <h3>以下是王家大院部分石雕丶木雕丶砖雕等精美雕刻。</h3> <h3>謝谢大家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