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在河南——淮阳太昊陵(伏羲)

参阅消息

<h3>“三皇五帝”在河南 </h3><h3>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悠悠几千年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天下华人皆认同自己为炎黄子孙。近几年,千千万万的海外华人回到祖国寻根祭祖,他们最终都来到了河南——因为“三皇五帝”的活动区域基本上都集中在河南境内,走遍天下根在中原啊!</h3><h3>  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指的是哪几位?史书一般都把伏羲、神农列入“三皇”之中,而对“三皇”中的另一位,各种史书有不同的“版本”。关于“五帝”,人们大多采取《史记·五帝本记》的说法,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h3> <h3>  千百年来,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而深感自豪,溯本求源,龙图腾最早起源于伏羲时代。伏羲又叫太昊,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养六畜,兴嫁娶,造书契,正姓氏,作甲历,创乐器。以伏羲时代为标志,中华民族从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门槛。</h3><h3>  伏羲的主要活动区域在今河南淮阳一带。淮阳古称“宛丘”、“陈”,被称为“伏羲之都”。据史书记载,伏羲都于陈,死后亦葬于陈。为纪念伏羲的功德,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在宛丘筑陵,汉代在陵前建祠,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对伏羲陵庙进行扩建和修葺,形成了规模宏大、被称为“天下第一陵”的太昊陵。</h3> <h3>    神农即炎帝,是有熊部落(活动范围在今河南新郑一带)首领少典的儿子。离新郑古县城北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古华国城的遗址,有专家认为,这座城就是炎帝出生的地方。炎帝长大后离开有熊部落,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先都于陈(今淮阳),后徙鲁。据《水经注》记载:“陈城,故陈国也,伏羲、神农氏并都之。”</h3><h3>  黄帝为少典次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轩辕之丘(即今河南新郑轩辕丘)。炎帝年老时,炎帝的部落逐渐衰落,而黄帝正当年轻,勇猛善战,在中原地区迅速崛起。当时,蚩尤不断侵犯炎帝的部落,炎帝不是蚩尤的对手,遂向黄帝求助。黄帝联合中原各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后来,中原各部落尊黄帝为主,但炎帝不愿服从黄帝的领导,黄帝三战炎帝于阪泉,打败炎帝,炎帝的部落遂加入黄帝的部落,中原各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民族。</h3><h3>  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如推算历法、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等。黄帝让臣大挠制定天干地支用来计算年月日,后人称之为“黄帝历”,俗称“黄历”;让巫彭、桐君制处方防治疾病,而后传为《黄帝内经》;让仓颉造字,在今河南洛宁立有“仓颉授书处”碑。</h3><h3>  据史书记载,黄帝一生有11处重要的活动遗址,其中有6处在现在的新郑市境内。这6处重要遗址为:黄帝出生地轩辕之丘、黄帝常居的姬水河、自然山黄帝饮马泉、西太山会诸侯处、黄帝故都、具茨山轩辕庙。新密黄帝宫是轩辕黄帝建公筑殿、练兵讲武、研创八阵图的地方,被誉为“天下第一宫”。</h3><h3>  颛顼,号高阳氏,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居帝邱(今濮阳东南)。颛顼20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他善观天象,按日月运行制定了一年360天的“颛顼历”。濮阳是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所以又有“颛顼遗都”之称。</h3><h3>  帝喾,号高辛氏,是黄帝长子玄嚣之孙。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实住帝邱,三十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h3><h3>  颛顼与帝喾的陵墓在今内黄县城南30余公里梁庄镇硝河河畔。【图片】  唐尧,名放勋,又称陶唐氏。据</h3> <h3>  《史记》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传位于挚,挚不善,而让位于放勋,也就是尧。尧年老时,让位给舜,史称“禅让”。<br></h3><h3>  虞舜,号有虞氏,生于姚墟(今河南范县西南),住南河。舜为首领时,以德治天下,广开言路,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言:“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老时,禅位于禹。</h3><h3>  “三皇五帝”的事迹历代史书记载了几千年,祖祖辈辈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三皇五帝”应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形象的放大,由于年代久远,当时尚无文字记录,人们在一代一代的流传过程中,又加入了不少神话传说。通过对史料的研究不难发现,在“三皇五帝”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原始社会的影子,包含着上古历史的真相。“三皇五帝”不仅代表个体,也代表群体,更代表一个时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