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b>△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1955年为毛泽东主席订制的大元帅军衔与军服</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1955年为毛泽东主席订制的大元帅军衔与军服</b></font></h3> <font color="#ed2308"><b>毛泽东主席坚决不当大元帅内幕</b></font><div><b><br></b></div><div><b>文章摘自:欧阳青 网络资料</b></div><div><b>图片选辑:洪哥警影 制作美篇</b></div><div><b></b><br></div><div><b>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的军衔制,元帅军衔为第一等,分为两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是第一等第一级,为最 高 军衔。所以,对授予大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非常严格。</b></div><div><b><br>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 高 统 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也就是说大元帅军衔只能授予一个人,那就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 高 统 帅。毛泽东当时是中共 中央 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中央 军委 主席,既是党的领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全国武装力量最 高 统 帅。而且,毛泽东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者,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所以,按照《军官服役条例》规定的这个标准来衡量,只有毛泽东一人能够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这项殊荣。这也是众望所归。</b></div><div><b></b><br></div><div><b>我军酝酿军衔制时,也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45年6月26日的命令:授予武装力量最 高 统 帅、国防人民委员斯大林以苏联最 高 军衔——苏联大元帅,以表彰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为苏维埃祖国建树的卓越功勋。</b></div><div><b></b><br></div><div><b>从1955年春天开始,彭德怀、罗荣桓就带着总政干部部拟制的名单和几个方案,分别与中央 军委的各位委员交谈,共同对每位将领的定衔磋商、定案。</b></div><div><b><br>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准备授予毛泽东大元帅军衔。元帅初拟13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周恩来、刘 少奇、邓 小平。大将14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李 先念、谭 震林、邓 子恢、张 鼎丞。</b></div><div><b><br>但毛泽东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人们向他讲述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帅衔的情况,毛泽东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b></div><div><b></b><br><b>为了让毛泽东接受大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由最 高 立法机构议决此事。主持会议的委员长刘 少奇,知道毛泽东不愿授大元帅的态度,说他个人对此“不能作结论”。有位民主人士提出,“只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毛主席个人也不好不遵从决议”。但人们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毛泽东。</b></div><div><b><br>不久,总后勤部根据分工和最初拟定的授衔方案,组织军需生产部门参照苏联军队礼服和军装的样式,设计出了元帅、将、校、尉,乃至士兵的各种服装,并制出样装送中央 军委审定,随即又被送进了中南海,放置在菊香书屋东面的勤政殿内,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们审看。</b></div><div><b><br>那套最精美的大元帅礼服,是总后勤部指定其所属天津军需工厂的女工们,用纯手工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绣制出的大元帅肩章熠熠生辉,肩章由国徽图案和元帅星徽组成。与元帅肩章不同的是,大元帅肩章上的元帅星徽由一圈松枝环绕,肩章上的两个国徽是纯金的。肩章面板上那一层金黄是镀金的,用纯铜丝拉出丝来再镀金。帽徽、星徽、符号等等也都是用纯铜,用金的地方镀金,用银的地方镀银,再描漆。胸前缀着金黄色的绶带和流苏,袖口和衣领绣有金黄色的边饰,裤子的边线处,缀有金黄色和鲜红色的条纹,都用纯金的丝线绣缝制。</b></div><div><b></b><br><b>后来,彭 德怀、罗 荣桓率总干部部副部长宋 任穷、赖 传珠,到中南海向毛泽东和其他中央 领导 人 汇报军衔评定方案和授予勋章工作进展情况,听完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嘛! 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好!”</b></div><div><b><br>毛泽东又转身,询问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刘 少奇、周恩来:“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评啊?”他们俩摆摆手:“不要评了。”被列入大将名单的李 先念、谭 震林、邓 子恢、张 鼎丞也纷纷表态:“不要评了,不要评了。”</b></div><div><b><br>在后来实施军衔时,因毛泽东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 衔。已经做好的大元帅服被原封不动地送了回去。</b></div><div><b><br>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批中央 领导 同志主动提出不授军衔,使得全军评衔授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得以顺利解决。</b></div><div><b></b><br><b>1955年我军实行的军衔制,对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很 高。这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 主席 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写到: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b></div><div><b><br>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十大元帅正符合这个严格标准。“红军 之 父”朱 德 元帅年高德昭,“红军猛狮”彭德怀元帅勇猛刚烈,“红军 灵 鹰”林 彪 元帅常战常胜,“军 神”刘伯承元帅多谋善断,“贺 胡子”贺 龙元帅创立源头,“诗人”陈 毅元帅能文能武,“政 治 元帅”罗荣桓元帅军政皆能,“北方 帅星”徐向前元帅智勇双全,“儒帅”聂荣臻元帅儒雅忠勇,“叶 参 座”叶剑英元帅机敏异常。他们的鸿才睿智,垂范后世;他们的盖世功勋,彪 炳 史册。</b></div><div><b><br>这次授衔对元帅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也很高: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决定,由国家 主席 命令授予。</b></div><div><b>最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有:朱 德、彭德怀、林 彪、刘伯承、贺 龙、陈 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b></div><div><b></b><br></div><div><b>(本文摘自:黄河出版社《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b><br></div> <h3><font color="#010101"><b>△为毛泽东主席订制的大元帅军衔肩章</b></font></h3> <div><b>△国内某厂近年专门仿制的55式大元帅军衔与军服</b></div><div><b></b><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文摘:毛泽东等“拒帅说”史实考辨</b></font><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b>作者 廖 锋 在《毛泽东等“拒帅说”史实考辨》一文中,对毛泽东拒授大元帅军衔的原因作了进一步解析,并认为毛泽东等未授军衔的基本史实是:</b></div><div><b><br></b></div><div><b>1954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军官服役条例》,正式确定了军衔等级区分后,中央 军委 于1955年1月中旬开会讨论,研究提出了元帅(包括大元帅、元帅两级)12人、大将15至22人、上将58人的初步方案(元帅中有毛泽东、邓 小平,无刘 少奇、周恩来),由彭德怀、罗荣桓上报毛泽东。</b></div><div><b></b><br></div><div><b>不久,总干部部也上报了拟评定军衔的地方负责干部兼任军队首长职务者、以及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名单共43人(包括李 先念、谭 震林、邓 子恢、张 鼎丞)。</b></div><div><b></b><br></div><div><b>由于毛泽东表示不授大元帅(具体时间待考),中央 领导 在审议过程中,对元帅人选的确定,经历了只授元帅11人,到9月上旬对陈 毅、邓 小平2人是否授衔产生异议,最终决定邓小平不授军衔的变化过程。对地方负责干部(包括李 先念、谭 震林、邓 子恢、张 鼎丞)的军衔也由“应评定军衔”变为“评而不授”,再到最终没有实施。1955年全军授衔,只评了10个元帅,10个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802名少将。还有2名上将、2名中将以及一部分少将,是在1956年以后授的。</b></div> <h3><font color="#010101"><b>△毛泽东主席拒授大元帅军衔(央视军事纪实 视频截图) </b></font></h3> <b>△五五式元帅军衔军服军帽(首都军事博物馆 图片)</b> <b>△以上七图:五五式元帅军衔军服军帽(首都军事博物馆)</b> <b>△元帅军衔礼服、大衣肩章(能识别吗:真品还是复制品?)</b> <h3><font color="#010101"><b>△大元帅军衔常服领章与礼服肩章(复制品 :五星图案颜色有误,真品五星应为淡白色)</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大元帅军衔礼服肩章(能识别吗:真品还是复制品?)</b></font></h3> <b>△大元帅大衣肩章(能识别吗:真品还是复制品?)</b> <h3><font color="#010101"><b>△1955年9月27日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为朱 德、彭德怀等十大元帅授衔授勋。</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毛泽东主席为罗荣桓、陈 毅等十大元帅授衔授勋。</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毛泽东主席为全军唯一的女少将 李 贞授衔授勋。</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1955年9月27日朱 德、彭德怀元帅在授衔授勋典礼上</b></font></h3> <div><b>△1955年9月27日粟 裕大将等在授衔授勋典礼上</b></div><div><b></b><br></div><b>1955年秋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全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同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被授予军衔,佩戴勋章,光荣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在这一瞬间绽放。同日,中央 军委 专门发出电报文稿,并通过国务院举行的将官授衔典礼大会,公布授予粟裕等103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以将官军衔的命令。其中包括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名);少将798名(1956年和1958年各授4名,1961年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名)。全军共有将官以上军衔人员1614名。</b> <h3><font color="#010101"><b>△朱 德元帅</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彭德怀元帅</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第一大将——粟 裕</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刘亚楼上将</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王近山中将</b></font></h3> <b>△李 贞 少将</b><br> <h3><font color="#010101"><b>△55式帽徽、元帅常服领章、礼服肩章(复制品)</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55式元帅军衔常服领章(能识别吗:真品还是复制品?)</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55式元帅军衔礼服肩章(能识别吗:真品还是复制品?)</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1955年国庆毛泽东主席与朱 德副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毛泽东主席与贺 龙元帅亲切交谈</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毛泽东主席接见解放军将领</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彭德怀元帅</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共和国十大元帅:朱 德、彭德怀、林 彪、刘伯承、贺 龙、陈 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共和国十大大将:粟 裕、黄克诚、谭 政、肖劲光、王树声、陈 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b></font></h3> <h3><b><font color="#010101">△</font>共和国十大元帅:朱 德、彭德怀、林 彪、刘伯承、贺 龙、陈 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b></h3> <h3><font color="#010101"><b>△1959年国庆期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大典,由杨得志、李 贞(女)等230名将军组成的将军合唱团献礼演出</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55式陆军帽徽</b></font></h3> <b>△55式元帅、将官礼帽<br>55式大帽徽35MM,用在将帅、将官礼服大檐帽上。元帅、将军在礼服帽徽外围金销刺绣松枝叶与松果。</b> <h3><font color="#010101"><b>△解放军55 式将官礼服细节图示 </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陆、海、空军将军礼服礼帽为大檐帽。陆军帽顶为海蓝色,帽墙为正红色,帽瓦上、下边缘有正红色牙线;海军帽顶为藏青色,帽瓦上、下边缘有白色牙线;空军帽顶为海蓝色,帽墙为天蓝色,帽瓦上、下边缘有天蓝色牙线。陆、海、空军将军的礼帽均有金属丝帽带,金黄色帽钉,帽徽周围绣金色松枝叶,黑色帽檐。</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但凡穿过55式军装的,多数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军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甚至有部分从红军时期走过来的资深革命战士。他们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面对过生与死的抉择,在崇高信仰和军人荣誉的磨砺下 锋 芒 毕 露。他们不惧怕任何敌人,他们眼里的死 亡和杀 戮 不过是司空见惯的常事。</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将官礼服样式与元帅礼服样式同。颜色按军种区分:陆军将军礼服上、下衣均为海蓝色,领边、袖头、裤中缝有正红色牙线,裤中缝两边镶正红色饰条;海军将军礼服上、下衣均为藏青色,领边、袖头、裤中缝有白色牙线,裤中缝两边镶正红色饰条;空军将军礼服上、下衣均为海蓝色,领边、袖头、裤中缝有天蓝色牙线,裤中缝两边镶正红色饰条。陆、海、空将军礼服的领边、袖头绣金线一道和金色松枝叶,左、右领头绣金色五角星。</b></font></h3> <b>△55式将官礼服</b><div><b>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礼服颜色按军种区分。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b><br></div> <h3><font color="#010101"><b>△55式空军中将军衔与军帽、礼服</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55式将帅礼服与八一勋章、自由独立勋章、解放勋章</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解放军55式大校礼服</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解放军55式大校常服</b></font></h3> <div><b>△58式陆军大校领章</b><br></div><div><b><br></b></div><div><b>55式军服是为配合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仿照苏式军装并结合我国民族特点和我军历史传统设计的,于1955年国庆全军部队开始配发的一系列军服和相关标识。55式军服分为礼服、常服两大类,礼服庄严、美观,常服朴实、大方,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以后经过不断改进,55式军衔服装日臻完善,迈出了我军军服向体系化、系列化发展的第一步,使我军军容得到较大改善,军威国威得到体现。</b></div><div><b></b><br><b>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60年代中期军衔制度被当作“资 产 阶级”的产物,加之55军衔制还存在某些缺陷与不足,遭到了否 定。1965年6月1日全军改换65式军服,从此结束了解放军首次军衔制和55式军衔服装的历史。 尽管如此,55式军服在中国军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义,无论是军服的式样、高级军官服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还是军衔、兵种、勤务识别标志,都达到较 高的水准,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55式军服也为后来的新一代军衔服装——87式军服奠定了基础。</b><br></div> <h3><font color="#010101"><b>△毛泽东主席1964年6月15日视察全军大比武——举枪瞬间</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毛泽东主席1964年6月15日视察全军大比武——亲切接见</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1959年10月5日,毛泽东主席等党 和 国家 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参加国庆十周年活动的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观礼代表团合影</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1959年国庆,毛泽东主席等 党 和 国家 领导人与9帅7大将34上将合影(元帅中缺彭德怀,大将中缺黄 克诚、陈 赓、张 云逸)</b></font></h3> <b>△毛泽东主席1968年穿着65式军服照片。</b><br> <div><b>△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八一勋章、自由独立勋章、解放勋章</b></div><div><b></b><br></div><div><b>【备注】“洪哥警影”本人2010-12收集文图、汇编新浪博客原帖。2019-12-26 编发美篇。以资缅怀毛主席的高风亮节、丰功伟绩和人民解放军实行55式军衔制的辉煌历史。在此,特向原文、原图作者深表谢意。</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