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历》,俗称甲子历,常见于命理、民俗(算命)活动中使用。干支历的年、月、日、时均采用干支纪法,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月份以“节气”而划分,“节气”日为每月的初一。所以,每月有二气,即一节一中。自然,相应月份也必然包含标定农历月份的“中气”。立春为岁首,没有闰月或闰年,是纯粹且精确的阳历历法。<div><br>因此,干支历的日期与农历日期并不相同。二者根本的区别在于,历年的起始日期(元旦)、历年的长度不一样。干支历的月份以“节气”而定,农历的月份则以月亮的朔望周期划分;干支历开始于立春,而农历开始于春节;干支历历年长度(365天或366天)固定不变,而农历历年长度变化则比较大,闰月年多出一个月时间。<div><br>从干支纪法角度看,二者都使用了同样的干支名称,计算方法也是一样的。并且,二者的日、时干支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不管是农历还是干支历,都是由黄帝历发展并延续而来。区别在于,二者年干支和月干支的起算、结束日期不同。<div><br>所以,这里介绍的干支历和农历干支纪法的算法,可以互为借用。<br></div></div></div> <b>干支历年柱</b><div><br>同农历纪法一样,每60年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可以通过万年历法获得,也可以自己推算。只要记住公元1984年2月4日立春,立春以后是甲子年,就可以进行推算。例如,1984年到2022年又经过了38年,天干地支排序第39位是壬寅,故2022年2月4日立春以后是壬寅年。公元4年2月6日立春,立春以后是甲子年,也可以作为参照,方便推出公元前的年干支。</div><div><br>需要指出的是,不管节气在当天的具体时间,只要节气落在了哪一天,节气日就是从那一天的零时算起的。如公元1984年立春时间为2月4日23时18分44秒,但是从2月4日的零时起,就是干支历的正月初一。所以立春当天的零时,即结束旧的一年,开始新的一年。月份开始的节气日,也是如此。</div><div><br>具体推算方法可参见“<b>干支纪年</b>”。<br></div> <div><b>干支历日柱</b><br></div><div><br></div><div>同农历纪法一样,每60天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可以通过万年历法获得,也可以自己推算。只要记住公元1949年10月1日为甲子日,就可以进行推算。例如,从1949年10月1日至2020年2月4日共25694日:(2019-1949)×365 + [(2019-1949)/4](取整得17闰年)+ 127日(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4日)。日干支经过了428个周期又14日,天干地支排序第14位是丁丑。因此,可以获得 2020年2月4日是庚子年 戊寅月 丁丑日。</div><div><br>具体推算方法可参见“<b>干支纪日</b>”。<br></div> <b>干支历时柱</b><br><br><div>同农历纪法一样,时柱的地支是固定的。时柱的天干,每五日一个周期,可以通过日天干获得。先看《日上起时口诀》:</div><div><br>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br>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br>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div><div><br> “甲己还加甲”,讲的是甲日、己日的子时干支是甲子时。同样,“乙庚丙作初”,乙日、庚日的子时为丙子时。“丙辛”、“丁壬”、“戊癸”日的子时干支类推,分别为戊子、庚子和壬子。通过子时干支的天干,再依序推演出当日其它时辰的天干。</div><div><br>比如2020年2月4日是丁丑日,对应的子时干支为庚子,依序获得当日时干支分别为: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div><div><br>需要注意的是,子时是北京时间23点-1点时间段。但是,农历日则始于子正(0点),而非子初(23点)。每日的时辰时间段分别为:</div><div><br>1. 子,23:00-1:00;<br>2. 丑,1:00-3:00;<br>3. 寅,3:00-5:00;<br>4. 卯,5:00-7:00;<br>5. 辰,7:00-9:00;<br>6. 巳,9:00-11:00;<br>7. 午,11:00-13:00;<br>8. 未,13:00-15:00;<br>9. 申,15:00-17:00;<br>10. 酉,17:00-19:00;<br>11. 戌,19:00-21:00;<br>12. 亥,21:00-23:00。<br></div> <b>干支历月柱</b><div><b><br></b></div><div>同农历纪法一样,月柱地支是固定的。而月柱天干,每五年一个周期,可以通过年天干获得。根据上面《<b>日上起时口诀</b>》,也可以从年上获得月干支。需要注意是,所获得的月干支是从上一年的十一(冬)月(即子月)开始的,需要往后顺延两个月到本年的冬月和腊月。</div><div><br>比如2020年2月4日立春过后是庚子年,可用“乙庚丙作初”获得(上一年)冬月干支为丙子月,再依序获得(上一年)蜡月干支为丁丑。然后依次获得:</div><div><br></div><div>正月戊寅,</div><div>二月己卯,</div><div>三月庚辰,</div><div>四月辛巳,</div><div>五月壬午,</div><div>六月癸未,</div><div>七月甲申,</div><div>八月乙酉,</div><div>九月丙戌,</div><div>十月丁亥,</div><div>冬月戊子,</div><div>蜡月己丑。<br> <br>当然,也可以直接从《<b>年上起月口诀</b>》获得:</div><div><br></div><div>甲己之年丙作首,</div><div>乙庚之岁戊为头;</div><div>丙辛年岁寻庚上,</div><div>丁壬壬寅顺水流;</div><div>若问戊癸何处起?</div><div>甲寅之上好追求。</div><div><br>还以2020年为例,立春过后是庚子年。所以根据“乙庚之岁戊为头”,</div><div>正月为戊寅月,依次获得:</div><div>二月己卯,</div><div>三月庚辰,</div><div>四月辛巳,</div><div>五月壬午,</div><div>六月癸未,</div><div>七月甲申,</div><div>八月乙酉,</div><div>九月丙戌,</div><div>十月丁亥,</div><div>冬月戊子,</div><div>蜡月己丑。<b><br></b></div> 干支历完全依赖于节气。在采用平气法计算时,推算则很容易,然而在采用定气法之后,非专业人士则几乎不可能完成。可参见“<b>定气法(下)</b>”的近似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是节气之间的间隔时间:<div><br>顺序 节气 月份 周期(天)<br> 01 立春 寅正 29.8<br> 02 雨水 <br> 03 惊蛰 卯二 30.2<br> 04 春分 <br> 05 清明 辰三 30.8<br> 06 谷雨 <br> 07 立夏 巳四 31.2<br> 08 小满 <br> 09 芒种 午五 31.4<br> 10 夏至 <br> 11 小暑 未六 31.4<br> 12 大暑 <br> 13 立秋 申七 31.1<br> 14 处暑 <br> 15 白露 酉八 30.6<br> 16 秋分 <br> 17 寒露 戌九 30.1<br> 18 霜降 <br> 19 立冬 亥十 29.7<br> 20 小雪 <br> 21 大雪 子冬 29.5<br> 22 冬至 <br> 23 小寒 丑腊 29.5<br> 24 大寒 <br></div>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干支历需要做相应的改革,与时俱进。比如,可以采用与公历类似的固定月份天数的办法,以方便使用。闰年规则可设定与公历相同: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再闰,3200年不再闰。闰年年份可以以夏历年份计算,但简单起见闰年年份可与公历相同。不过,为配合月份与节气相对应,月份天数可设置为:<br><br>30(一)、30(二)、31(三)、<br>31(四)、31(五)、32(六)、<br>31(七)、30(八)、30(九)、<br>30(十)、30(冬)、29(腊) 。<br><br>闰年月份可设在八月,31天。这样一来,节气固定在月初一、中气在十六、十七,不同年份前后相差不会不超过1天。 参阅<a href="https://www.meipian.cn/2ll5w5d0?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干支纪法》</a><div>查阅<a href="https://www.meipian.cn/2ll5zaa4?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属相——动物生肖</a><br></div><div>查阅<a href="https://www.meipian.cn/3lyknwln?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定气法(下)》</a></div>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ll5kkhb?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返回《中国农历简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