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最红:夜读毛主席诗词

清塘荷韵

<h3>文字:清塘荷韵</h3><h3>图片:网 络</h3><h3>音乐: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h3> <h3>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学创作渊远流长。从西周时期的《诗经》到唐代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创作;宋代陆游、辛弃疾的爱国主义诗词都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政治面貌以及百姓的疾苦。但是,能把劳苦大众的苦难历程和对社会现实革命的斗争的描写通过诗歌来展现,除了曹操的《篙里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能看到战争的描述多一些外,最能体现出这种诗歌艺术和魅力的莫过于毛主席的诗词了。</h3><h3><br></h3><h3>它像一轮红日一样以充满 大气磅礴的文字和语言伴随着革命的进程对未来的光明充满了信心,同时又像一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镜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的伟大历程。</h3> <h3>这个夜晚,临近十二月二十六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想念之中翻开读过的那些毛主席诗词,静静重温和细品着,也静静缅怀着主席的丰功伟绩。</h3><h3><br></h3><h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到“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每一首诗词都热情讴歌了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了为这理想而奋斗终身的革命者。他的诗既热情澎湃、情境交融,又有深刻的哲理性。而最大最鲜明的收获就是能感觉毛主席诗词的格局都很开阔博大,气势恢宏,撼山震岳。不经意的品读间是一个个轻描淡写的文字,但是却展示着诗词中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雷霆万钧、气吞山河的气势。于是,开始轻轻重温这些曾经读过的诗。</h3> <h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h3><h3>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h3><h3>惟余莽莽;大河上下,</h3><h3>顿失滔滔。山舞银蛇,</h3><h3>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h3><h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h3><h3>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h3><h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h3><h3>略输文采,唐宗宋祖,</h3><h3>稍逊风骚。一代天骄,</h3><h3>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h3><h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h3><h3>还看今朝。</h3><h3><br></h3><h3>一首《沁园春·雪》让我们在景象雄伟的山川大河中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江山如此多娇”的主线突出了歌颂壮丽山河的主宰者“风流人物”。从唐宗宋祖到秦皇汉武再到今朝的主宰者,指出了封建社会里的帝王将相的大局观和胸襟远不如我们现在的“风流人物”,所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啊!最后一句是全诗的诗眼,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也代表了新的风流人物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将超越过去的历史,踏上新的历史征程。</h3><h3><br></h3><h3>顿悟: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今天的习近平主席,每一代的领导人都是“风流人物”。为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历经艰险困难,担起使命,豪情万丈地让中国在世界之巅发出了历史的最强音。这声音是高瞻远瞩,是民族振兴,是家国情怀。大江东去,百川归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h3><h3><br></h3><h3><br></h3> <h3>人生易老天亦老</h3><h3>岁岁重阳</h3><h3>今又重阳</h3><h3>战地黄花分外香</h3><h3><br></h3><h3>一年一度秋风劲<br></h3><h3>不似春光</h3><h3>胜似春光</h3><h3>寥廓江天万里霜</h3><h3><br></h3><h3>1929年毛主席在闽西征途中,逢重阳节,触景生景,写下这首《采桑子·重阳》气度恢弘的词。词里的战地风光被主席写得鲜明爽朗,豪迈乐观地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没有写出一般写秋色都是萧瑟而感伤的情绪,而是给人以一种鼓舞的力量,所以这首词里的秋色是明艳的“黄花分外香”,抒发的心情是“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样的字词中洋溢着革命者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乐观的精神。</h3><h3><br></h3><h3>古人写秋常是有悲伤、萧瑟之意,毛主席的这词以壮阔绚丽的诗境和振奋昂扬的豪情,唤醒了人们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英勇豪情。尤其是对最后一句的情有独钟。这样的借景抒情预示着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出胜利的决心。而这种寓意更是凌驾于本身的诗意上的,是要我们在细读之中再联系当时革命背景后才能慢慢体会的。这让我们在字词的美感享受中感受诗意与精深的哲理高度统一的精神境界。</h3><h3><br></h3><h3><br></h3> <h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h3><h3>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h3><h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h3><h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h3><h3><br></h3><h3>194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接着又相继解放了华东、中南和西南的大片土地。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历史巨变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h3><h3><br></h3><h3> 南京是六朝古都,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钟山是南京中山陵所在之地。这里借指南京身处的要塞位置。这诗开头就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反应了主席对自己军队的自信。通过这样的描写印证了主席“枪杆子里出征权”的话语。这样的印证令主席豪情万丈。第二联通过历史的变迁,主席自豪激动,所以“慷而慨”的感叹万分。第三联写出了坚决革命到底的决心,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最后一联是全诗的升华,是主席对历史的感叹。国民党镇压解放事业是阻挡不了历史的滚滚脚步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战争不是追求的最终目的,而是自由、和平、建设,让沧海变成桑田。而这正是最后一联的深刻蕴意。读这诗,常令人感叹今天中国的强大。它在历史的洪流中伫立在世界的东方。</h3> <h3>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h3><h3>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h3><h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h3><h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h3><h3><br></h3><h3>这首《七律·到韶山》是毛主席于59年6月25日所作。它记述了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经过劳动喜获丰收的描绘,赞颂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体现了作者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h3><h3><br></h3><h3> 第一联写久别重逢后,那些如流的岁月唤起了主席的故园情怀,同时写出了对曾经岁月里反动派剥削人民的诅咒之情。第二联诗化概括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三联是诗的重点,含义深刻。是对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的歌颂,包含主席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充分肯定了先烈们献身精神的伟大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联用高亢的笔锋写出了革命人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使神州大地“日月换新天”。第四联从历史回到现实,描写故乡旧貌换新颜的景象。这种景象的美好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同时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写赞颂祖国大地的欣欣向荣,加深了对故乡的歌颂。</h3><h3><br></h3><h3>细读这首诗,感受到的是伟人的家国情怀,就像读习总书记的《我的七年知青岁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但是都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都有着深深的故园情,家国心。</h3> <h3>其实,主席的诗词很多,能真正读进去不仅需要我们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还得用心去体会。此时此刻,才重温了几首,已是万籁俱寂的深夜。但是,这些诗词就像黎明的一轮旭日升起在我的心里,让我在一片红色的光芒里感受着主席文字间的革命情怀和家国情怀。</h3><h3><br></h3><h3>“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心;春风最暖毛主席最亲,您的革命路线永远指航程。您的功绩比天高,您的恩情比海深,心中的太阳永不落,您永远和我们心连心啊”。这时,这一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从心底飞出,让我在夜读的瞬间想起76年主席逝世时祭奠带的那朵小白花。原来,历史是如此地不能忘,记忆是如此地难以忘啊!</h3><h3><br></h3> <h3>心底氤氲着这些文字的时候,窗外的世界一片霓虹辉煌,这盛世真的如您所愿,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强大地站在了世界的东方。但是,我的心底依然会在某一时刻想念您。想念您慈祥的面容,想念您褪去伟人光环下对家人和孩子的那份深情。这时的您就是那升起在黎明的太阳,温暖着我们的心,也照耀着祖国的山川大地。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谢谢欣赏</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