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学习之心,坚持修身为知行

美友65427552

<p>2019年12月25日</p><p>上午,国培计划——山西公费师范生培训项目依照培训计划,组织专题讲座,由金华五中罗竹卿老师向全体学员做《从“心”出发,让“爱”滋长》主题讲座,从做好班主任工作角度出发,罗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研究成果。</p> <p>大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聆听了罗老师的讲座。</p> <p>罗老师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题出发,论述如何用爱助力学生成长。首先作为教育工作组织者,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班主任工作要平衡好工作中的三个关系:专业发展和班级管理、本学科教学和整体学科教学、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要长远规划,顾全大局,有的放矢。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内生动力的激发,需要教师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爱心、善心和感恩之心,素养乃后天培养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环节要做好,学生品行养成的第一粒扣子要扣准,班主任要重点抓品德和习惯。教学活动两大主体互动,教师要用好自身资源,做好评价工作,注重学生学段学情,重鼓励重引导,及时检测学生发展,精准反馈。</p> <p>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来源于对学生的爱,来源于自身专业的发展,来源于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学相长。在此过程中,师爱是根本,能力是保障!</p> <p>下午,我们有幸听到了由浙江师大附中陈亚利老师向全体学员做《课堂与课外》主题讲座,主讲新课标背景下历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p> <p>从高层设计的角度,陈老师主讲两个问题,一是“变与不变”二是“虚实之间”,在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变历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成为必然。</p> <p>从教学实践的角度,陈老师认为时空观念是最直观的学科素养。在教学设计中,要准确理解课程,准确把握学情,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落实素养的能力要求,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p><p>立德树人的途径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一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历史课,点睛之笔在于如何处理课堂中的人。</p><p>处理好课堂中的人,师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的逻辑性特点,落实学科素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教学立意要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教学方式要转为为理解而教,设置合理可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及时评价,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学习方式要重在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解读概括能力、合作能力。</p> <p>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为提高教学效率,要特别重视学生历史能力的重点,共三类:一是提取历史某一阶段的发展线索,二是总结特定历史阶段的特点,三是重点历史事件的知识考察。用好图册能让教学概念更丰富,让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更直观,充分发挥历史地理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作用。</p> <p>陈老师在2个半小时的讲座中,除了理论引领,也讲述了大量教学实例,展示新课标改革下历史课堂内外教学模式和教学立意的改革。</p> <p>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p><p>在学习的路上,我们从未停下脚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