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军人 (下篇)

大宁🌺

<p><br></p><p>🏆获美篇精华作品</p><p><br></p><p>【原创】</p><p>撰写:大宁🌺</p><p>供稿:吴国琼(母亲)</p><p><br></p><p><br></p><p>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想起,我那身负重伤的父亲在“文革”中受到的伤害,一闭上眼睛历历往事涌上心头,父亲那行走艰难的步履蹒跚的样子使我永生难忘……。</p><p>那时的我多么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哪怕是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来换取父亲心灵上的快乐呀!</p><p><br></p><p>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我在农村收到了父亲的来信。</p><p>他告诉我:造反派不要求他每天向造反派早请示,晚汇报了,批斗会也越来越少了,他的身体状况也比以前好了些……。</p><p>字里行间看得出来,父亲的心情也在好转。</p><p>见字如面,我打内心为父亲的境遇松了一口气。</p><p>那时我想,我要不断努力的劳动工作,为父亲好转的心情加上更多的分,让父亲能过上心灵快乐的日子!</p><p><br></p><p>我没使父亲失望。</p><p><br></p><p>1970年,我被作为“可以改造好的走资派子女”返城工作,回到了父亲的身边;</p><p><br></p><p>1971年,在县直机关召开的团代会上,我全票当选了县直机关团委副书记;</p><p><br></p><p>1972年,通过推荐,我到地区政工大组拿了去省干部学校学习的介绍信,成为省干部学校的学员;</p><p><br></p><p>1972年底,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p><p><br></p><p>1972年,父亲在他的老战友家里,相中了“女婿”,四个兜的60军178师的解放军;</p><p><br></p><p>1973年,经县交通运输局召开的党代会选举,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进了交通局领导班子(党组成员)。</p><p><br></p><p>这些无不让父亲高兴不已!</p><p><br></p> <p><br></p><p>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很多被“解放”了的老干部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p><p><br></p><p>父亲在手稿中写到:1978年党组织给我平了反,使我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每天都起早睡晚的工作,一心想把“文革”中失去的工作补上来。</p><p><br></p><p>1979年1月父亲调任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p><p><br></p><p>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履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础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p><p><br></p><p>面对着面广量大的民政工作,父亲拖着他那伤残的身体,比别人付出更多,更艰苦,更努力的他,每一项工作都完成的非常出色。</p><p><br></p><p>父亲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市)、地、省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p><p><br></p><p>地区“焦裕禄”式干部的称号,父亲你当之无愧!</p><p><br></p><p>父亲在民政工作的几年中,他带伤上阵,没有因战伤复发请过一天病假。</p><p><br></p><p>父亲你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你负责民政工作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中,多次受到省,地,市的奖励。</p><p><br></p><p>1983年,父亲自己感觉到,按照党的四化建设的要求,他那伤残很重的身体已经力不从心了。他的申请得到了组织的批准,从市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p><p><br></p> <h3><br></h3><h3>离休后的父亲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了在家里看书学习,用一块石头,一把刻刀篆写新的人生。</h3><h3><br></h3><h3>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父亲,认真思考作出了十年的学习生活规划:</h3><h3><br></h3><h3>前五年学习篆刻知识,边看边写边刻,练好基本功先练秦汉小篆,再练榴文大篆,掌握好基本知识,争取入门走上篆刻的轨道。父亲为了学习好篆刻知识,他订了十三种关于篆刻的周刊,月刊及报纸,杂志,艺术作品书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篆刻水平。</h3><h3><br></h3><h3>后五年集中精力,加快专研提高篆刻艺术,拿出满意的作品。扩展印章数量,篆刻2000枚。争取名列印人行列。</h3><h3><br></h3><h3>为了使我国悠久文明的篆刻艺术,能为党的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服务,父亲在篆刻中始终不离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不忘战争年代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不忘战争年代使战友们奋进的新四军的军歌……。</h3><h3><br></h3><h3>短短两年时间父亲的十几幅篆刻作品就被省,地报刊出版,几十枚篆刻作品参加全国各地美展受到奖励。</h3><h3><br></h3><h3>由于父亲的离休生活始终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身残学篆刻,甘苦创奇迹。受到了市委领导多次的大会表扬。</h3><h3><br></h3><h3>1985年获得了市委“四化建设显著贡献”奖;1988年,1989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被推选为市党代会的代表。</h3><h3><br></h3><h3>父亲在篆刻的创作中,不断地探讨汉、秦、周、商篆书印技,容书诗画印为一体。</h3><h3><br></h3><h3>一篇三千多字的论文《甲骨文探讨与运用》还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大会。</h3><h3><br></h3><h3>伤残意志坚定的父亲时刻不忘初心,他将新四军的军歌,用阴体,阳体刻进了那个他永远不会忘记的,那个年代的军队生活。</h3> <p><br></p><p>从革命战争炮火中走过来的父亲,时刻不忘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他用石头与刻刀,一笔一划的篆刻着对战友们的思念。</p><p><br></p><p>忆战友 思烈士,林翁:</p><p><br></p><p>忆战友深思烈士,河汉转岁月迁移。</p><p><br></p><p>为祖国身虽去世,血流尽芳留人间,</p><p><br></p><p>老战友为国献身,饱受风霜进黄泉。</p><p><br></p><p>现如今民富国强,不可忘战友贡献。</p> <h3><br></h3><h3>父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时,篆刻的作品。<br></h3><h3><br></h3><h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h3><h3><br></h3><h3>指导我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h3><h3><br></h3><h3>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h3><h3><br></h3><h3>文革十载斗忠良乱政祸国民遭殃</h3><h3><br></h3><h3><br></h3> <h3>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父亲没有忘记他是一名老工会会员,他将自己的篆刻作品投给“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大展”组委会。<br></h3><h3><br></h3><h3>父亲的作品,经过评委对23863位作者的40000多幅作品进行认真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获得了全国性艺术大赛 特 等奖。可见父亲的篆刻水平经过十多年的打磨后,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h3><h3><br></h3> <h3><br></h3><h3>离休后的父亲,用篆刻艺术作品紧跟着时代步伐,为他晚年的学业开创了宏图,他不忘初心用一个老兵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了他自己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h3><h3><br></h3><h3>1991年《滁洲史话》记载了父亲“身残学篆刻,十载甘苦创奇迹”,文中写到:近十年来,林老刻的秦汉印章3000余方,方方容得党情、民情、国情。他坚持自学,博采众长,技艺日长,居然形成了自己古朴深厚,挺拔有力,刚柔相济,富有变化多端的风格,颇有汉印风韵。<br></h3><h3><br></h3><h3>林老伤残年迈壮志不减当年,他正以龙马精神奋起他手中的铁笔,为祖国艺术殿堂坛辉而奋蹄疾行。</h3><h3><br></h3> <h3>在父亲的书房里,摆放着数百卷辞书及画册,两千多斤的原材料印石,在父亲书房的阳台上,一块块的被他用台钳和钢锯,砂纸打磨抛光,变成精美的印章石。</h3><h3><br></h3><h3>经过了20个春夏秋冬,父亲制作了6000余枚篆刻印章,融书诗画印为一体的创新印幅100多幅;</h3><h3><br></h3><h3>荣获省市,省,全国书画诗印大赛奖30多次,国际大赛奖10多次;</h3><h3><br></h3><h3>父亲还多次获得过奖杯,奖牌;</h3><h3><br></h3><h3>多幅篆刻作品被国内外知名书刊选编出版发行;</h3><h3><br></h3><h3>当地省市报刊、电台等媒体多次对父亲伤残志坚学篆刻的事迹进行了报道。</h3><h3><br></h3> <h3><br></h3><h3>在父亲投身篆刻艺术的第12个年头时,父亲将他多年的篆刻作品,分类整理。1996年编印了《商周文书诗词与篆刻》一书。<br></h3><h3><br></h3><h3>书中收集了他篆刻的,古代诗词140首;现代名人诗词33首;林翁印文诗词14首;各体篆印538枚。</h3><h3><br></h3><h3>2003年,在父亲去世前,他将自己多次获奖的篆刻作品以及他认为刻的最好的篆刻作品,在母亲、妹妹的帮助下,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整理、校对。父亲先后出版了五辑篆刻专辑。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与母亲二十年离休生活的充实与美好!</h3><h3><br></h3><h3>父亲的篆刻艺术作品都来自他的原创,独一无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h3><h3><br></h3> <h3>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身残志坚老人数年的坚持。1995年父亲拿到了北京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艺术家证”,证书编号是:0686。那一年父亲72岁。</h3><h3><br></h3><h3>1999年,父亲投稿的硬笔篆刻在“老骥颂歌中国老年书画家精品展”中荣获了“跨世纪中国优秀老年书画家”光荣称号。<br></h3><h3><br></h3><h3>新四军老战士,一等伤残军人,“焦裕禄”式干部,艺术家,中国优秀老年书画家……,这些是父亲一生走过的路。</h3><h3><br></h3><h3>父亲呀你真的是我一生读不完的书!</h3><h3><br></h3><h3>读你的无字之书,使我觉醒,顿悟人生的意义,你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鲜活;</h3><h3><br></h3><h3>读你的有字之书,使我奋进,让我增长知识,学到了我好多的不知;</h3><h3><br></h3><h3>读你的心灵之书,使我安然,爱祖国,爱人生,爱生活中的每一天。</h3><h3><br></h3><h3>今天重读父亲这本书,越感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父亲这是一种坚守,一种责任,一种传承。</h3><h3><br></h3><h3>你让生命尽展了个性魅力的灿烂,你让个性演绎着生命精彩的无悔。</h3> <h3>父亲在他20多平方的书房里,愉快充实的走完了他的余生。母亲告诉我:你父亲这一生,最幸福快乐平安的时光就是离休后,享受着党组织与社会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幸福的。</h3><h3><br></h3><h3>父亲幸福的晚年生活也离不开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他在手稿中写到:我的老伴也是离休干部,她把家务都拦过去,让我有时间聚精会神的搞篆刻,我的每一方篆刻都有老伴的一份功劳。</h3><h3><br></h3><h3>1999年,在母亲70周岁生日的时候,父亲深情厚谊的为母亲写下了:</h3><h3>贺 国琼 古稀</h3><h3>一头银丝如粉沫</h3><h3>满面风光露红艳<br></h3><h3>古稀重享祖国爱</h3><h3>深情厚意乐晚年</h3><h3>老夫 业成</h3><h3>这是父亲留给母亲最珍贵的回忆!母亲将它挂在墙上,每天都在看着,想着……。</h3><h3><br></h3><h3>母亲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没有母亲的无私帮助,父亲的生活不会那样的灿烂。</h3><h3><br></h3><h3>我为有这样深情厚谊的母亲而感到自豪!</h3><h3>我为有身体健康知书达理的母亲而感到骄傲!</h3><h3>我为已70岁还有妈的自己感到无比的幸福!</h3> <h3>2003年2月5日,是令我们全家最悲痛的日子,这天中午,我那非常敬重的父亲告别了我们,享年81岁。那天是大年初五。母亲关照:过大年期间不要惊动大家,通知一下家人,亲戚就行了。一切从简,一定不要收任何礼金,这也是父亲生前的关照。<br></h3><h3><br></h3><h3>但是父亲生前老战友的孩子们还是代表他们的父辈送来了花圈,父亲的同事,属下,干休所里的老同志,篆刻艺术交流中的艺友,市里的领导还是冒着冰天雪地来为父亲送行了。花圈放满了整个干休所的大院,一直摆放到大门外的大街上。</h3><h3><br></h3><h3>为了今后答谢大家,我安排妹妹的女儿专门抄写送花圈人的落款,雅丽告诉我:直接送到我们居住的干休所的花圈就有160多个。可见父亲一生受到大家多么的敬仰。</h3><h3><br></h3><h3>父亲去世16年后的今天,我庆幸,庆幸有母亲的收藏,给了我重新解读父亲的机会。父亲是一本原创的书,重新打开,我读到了人生的事理,读到了历史的积淀,读到了时代的印记,读出了和父亲二代人之间的理解……。</h3><h3><br></h3><h3>我会把对父亲的爱深深的收藏心底,如果非要给这份收藏加上期限的话,那一定是天长地久……。</h3><h3><br></h3><h3>在写完《我的父亲是军人》上、中 、下篇后,深感我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竟是如此的不济。但我还是含着泪水写出了一个老革命军人的情怀……。</h3><h3><br></h3><h3>感谢亲朋好友们的祝福、关注与分享!<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