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还是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朗读过高尔基的《海燕》,妈妈给我讲了很多很多,但我只记得里面有勇敢的海燕,可怜的海鸥,海鸭,还有蠢笨的企鹅。我最喜欢企鹅了,黑黑的身体,白白的肚皮,是那么的可爱。我顿时很同情小企鹅,于是问妈妈“企鹅躲在悬崖下,咱们怎么救救它啊?”妈妈笑了笑说到“你快快长大吧,长大了你就能救它了。”虽然我没有完全听懂妈妈的话,但是高尔基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随着我慢慢长大,逐步读完了高尔基的三部曲和他的很多散文,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一直陪伴着我成长,但是最让我割舍不下的还是那篇《海燕》,我不知看过多少遍,朗读过多少回,每次读起来都使我手不释卷荡气回肠。</h3> <h3>当我加冠之年读起《海燕》,思绪即可随着大海的波涛跌宕起伏,情感跟着海燕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掀起一层愤怒的飞沫;一会儿像黑色的闪电一样,箭一般地腾空而起向乌云发出呐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我打开双臂,时时刻刻准备着接受暴风骤雨的吹打和历练。每当遇到困难时,眼前就展现出搏击长空的海燕;每当遇到挫折时,耳边就回响起海燕向乌云的呐喊,海燕给了我一往无前的力量,海燕给了我战无不胜的希望,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昂首挺胸,脚步踏得地面“咚咚”作响。真有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气概!</h3> <h3>当我不惑之年再读起《海燕》,激情中多了几分沉稳,澎湃中添了几分凝重,人生太多的感悟,对暴风雨的凛冽已经习以为常,我看到了海燕震撼了乌云,乌云不得低下高贵的头,从高高的天空压在海面上,在蓝色的海面上燃烧,给大海贡献了最后一丝光亮。我看到了海燕感动了波浪,波浪插上了鹰的翅膀,唱着歌冲向空中去和雷声较量。我耳边不再是狂风肆虐雷声轰响,我听到了海燕胜利的大笑,是那样的开怀,那样的爽朗,人只要有海燕的精神,就是处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尴尬境地中,也会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h3> <h3>年逾花甲的我今天又读起海燕,怒吼的狂风,轰响的雷声,惊涛拍岸的大海,在我眼前却是“卷起千堆雪”那样美丽的画卷。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年的甜酸苦辣,“明镜悲白发”,已经“惯看秋月春风”,雨打风吹去的风流,寻常巷陌的斜阳草树,“都付笑谈中”。惶恐滩头,零丁洋里,“何妨吟啸且徐行”吧</h3><h3>同一篇散文,同一篇《海燕》,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感悟。“独钓寒江雪”也罢,“感时花溅泪”也好,多一份坦然,守一份宁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