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主要地形地貌显示图简介欣赏

禹海军

<p>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弧形岛弧。亚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大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平原占总面积的1/4,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p> <p>中国地形图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p> <h3>山西省位于太行山西侧,隔太行山与河北相接,北邻内蒙古高原,南界有黄河穿过。地形特征为为典型的黄土覆盖下的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台地、盆地等,地势上为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五台山,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最南端的黄河处,海拔仅180米。</h3><h3>从整体来看,山西地形跌宕起伏,山多川少,山地、丘陵占主体,主要山脉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中条山、五台山等,山地之间多有凹陷盆地,如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h3><h3>山西地貌形成是在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就内力作用而言,深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塑造了整个山西地貌格局,我们利用现代工具GPS山西地壳活动情况,如下图</h3><h3>该张图恰恰反映了距人类诞生以来,最近的一次喜马拉雅运动造山运动之后的地壳活动情况。蓝色箭头密集程度表示地壳运动速度场,山西位置正好处于青藏高原外缘,速度场密集范围之内,新生代的造山运动给山西留下了一个大“S"型断陷构造带,每个构造带上有多组断层出现,凹陷为盆地,地貌上表现为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盆地,与此同时,一些山脉再一次隆起和构建,如太行山脉、五台山山脉、中条山脉、吕梁山脉等,地形结构是以山地和盆地为基础的地形骨架。</h3><h3>第四纪以来,喜马拉雅运动结束以后,地壳处于平稳时期,外力作用居主导地位,在所有外力作用类型中,风积作用明显,山西西北方向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地表裸露,在强劲的西北风作用下,风吹沙起,飘落到山西堆积成了几十米厚的黄土地貌,而且黄土厚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变薄。与此同时,流水切割作用强烈,把地表雕刻的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河流在沟谷搬运泥沙,堆积作用明显,形成人类最宜居的盆地。如太原盆地等。</h3><h3>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同时进行,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地貌类型。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地质作用,而我们人类只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一个小的片段。</h3><h3><br></h3> <p>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太原在古代曾经9次为都,在中国古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创造并保留了丰厚多彩的晋阳文化。太原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p><p>太原史上九次为都的情况是:1、赵国;2、前秦;3、北齐;4、唐;5、武周;6、后唐;7、后晋;8、后汉;9、北汉。</p> <p>山西东为太行山,西为吕梁山,北有万里长城,南有黄河天堑,自古有“表里山河”之称。境内各类地形发育充分,山地、丘陵、川谷、盆地,纵横交错,关隘林立,极宜隐蔽腾挪,又不失运动转输之便,是以极富战守回旋余地,正如古人所谓“东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是以谓之四塞也”,太原位于四塞之中央,它的周边有石岭关、天门关、赤塘关、阴地关、南关、旧关、娘子关、龙山、蒙山、卧虎山等关山环绕,大地形、小地形构成层层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天然屏障。古人用“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来形容太原的地理形势,可谓恰到好处。太原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能成为长足开放而辐射天下的大古都;而天造地设的险要地理形势,又赋予太原以控制全局的独特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往往成为割据政权的都城,或者中央王朝不可忽视和缺少的别都与陪都。</p> <p>太原还是女皇武则天的故乡,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刚刚登基,就把太原定为北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太原为北京。晋阳成为当时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全国第三大都会,其形制规模达于鼎盛。当时“城周四十里,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二百三十二步”。唐代的晋阳由西、东、中三座城池组成,仅城门就有24座。西城又称“都城”,城中犹有晋阳宫城(一称“新城”)、仓城、大明城三座内城;东城在汾河之东,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并州长史李勣筑;中城当东西两城间,跨水连堞,建于汾水之上,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并州刺史崔神庆筑。城外西北隅则有汛期防洪、平时防卫的罗城。整个太原府城俨然一座城中有城、城外有城、群城丛峙的巨大城市集群。其规模恢宏,经济富庶,人文昌盛,水光山色,可谓太原史上的黄金时代。</p> <p>阳泉市,是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漾泉”。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北与忻州市毗邻,东隔太行山与石家庄市相望,西接太原市,南邻晋中市;总面积4559平方公里,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阳泉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属于山西东部山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其余为丘陵和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截至2019年,阳泉市辖三区两县,总人口141.75万人。</p><p>阳泉是三晋门户,晋冀要衡,地处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相距均为100公里。阳泉又处于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的结合地带,还位于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的两大经济区的合理运输扇区内,经天津、青岛、黄骅港可东出渤海。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有藏山旅游景区,有冠山书院,有石评梅故居,有梁家寨温泉,还有以百团大战纪念建筑群体为主的狮脑山森林公园。</p> <p>阳泉市生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按恩格勒—吉尔格分类系统,境内常见植物达93科、437种;其中菌类植物5科、5种,蕨类植物4科、6种;裸子植物4科、11种,被子植物80科、415种(包括双子叶植物72科、360种和单子叶植物8科、55种)。各科植物中,种数最多的是菊科、豆科、蔷薇科及禾本科,这4个科共有154种;其次是百合科、伞本科、唇形科、藜科、毛莨科、茄科等。在植物品种资源中,有可供药用的植物160种以上,更有多种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阳泉市境内有森林94.1万亩,占阳泉市总面积的13.74%,另有四旁树2205万株;木材蓄积量共为55万立方米。在有林地中,经济林为4.8万亩。境内有牧坡草地182.1万亩,其中可利用的牧坡草地占90%以上,青草总产量在1亿公斤以上。</p> <p>阳泉市野生动物资源由于森林少,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种类很少。如《平定州志》记载清朝时有虎、獐、鹿,虎已绝迹,獐很少见到,鹿仅堞药岭寺林场等处有少量人工饲养。据调查,本分主要动物资源除昆虫外有4纲17目28科49种。其中哺乳纲5目8科14种,鸟纲8目14科27种,爬行纲3了4科5种,两栖纲1目2科3种。但阳泉市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已知森林害虫831种;也有一些益虫,在控制害虫和平衡生态方面起作用。除野生动物外,阳泉市还饲养了大量猪、牛、羊、马、驴、骡,还有鸡、兔等。</p> <p>阳泉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及复杂地形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总的特点是: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干旱严重,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干燥。太阳辐射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34千卡/平方厘米;实际日照时数为2700—2900小时。年均气温一般8—12℃。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为2400—3000℃,无霜期平均为130—180天。年降水量450-550毫米。境内区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p> <p>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7度---38度、东经112度一114度之间。全市总面积约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2万,其中农业人205万。辖榆次区、介休市和太谷、祁县、平遥、灵石、榆社、和顺、左权、昔阳、寿阳9县,晋中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p><p>  全市地形山区广阔、平川狭小,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3%,平川面积仅占16.7%。地下资源丰富厂现已探明的有66种,其中储量大、质量优、易开采的优势资源就有煤炭、石膏、石灰岩、白云岩、铁矿、铝土矿、玄武岩、石黄砂 岩、煤矸石等量6种。</p><p> &nbsp;&nbsp;晋中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商代后期就有了城邑的出现,春秋时期便开始设立县一级的行政建置。古代著名历史人物有祁奚、王允、文彦博、祁隽藻、文学家王维、温庭筠、实业家乔映霞、渠本翘等,当代名人张友渔、侯外庐、李琦、郭兰英也都生长在这块沃土上,晋商文化源远流长。 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商业达到鼎盛时期,晋商店铺遍布全国各地,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1824年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以此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p><p>  &nbsp;晋中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市内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随着榆次常家庄园等旅游景点的开发,介休绵山等旅游景点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全市以晋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壮大,形成了以一城(平遥古城)一堡(介休张壁古堡)两寺(平遥双林寺、灵石资寿寺)三山(榆次乌金山、介休绵山、灵石石膏山)五院(榆次常家、太谷曹家、祁县乔家、渠家、灵石王家)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区,与黄河根祖文化、五台佛教文化一起跻身为山西三大旅游品牌。今后一个时期晋中发展旅游业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抓住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良机,把旅游业培育成市域经济中最富活力的增长极,使晋中成为真正的旅游大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p> <p>运城市,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介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34° 35'—35°49'之间,东西长201.87千米,南北宽127.47千米,总面积13968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9%。</p> <p> 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运城市垣曲县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芮城县的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诞生了春秋商人猗顿、三国名将关羽、初唐诗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学大家司马光、戏曲名家关汉卿等文武俊秀,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形成了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p> <p>晋城市区所在地为在古泽州府首府所在地,即原来的泽州府古城,该城初建于唐高祖元年(618),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初为建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年)为泽州州治,后历经宋、金、元、明数代,至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直隶泽州升州为府,其府治设于凤台城内(即晋城市城区),直到清末。原来的古城墙高大,护城河宽阔,据《泽州府志》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以砖筑城墙,城周为九里三十步,城内面积约1.6平方里。弘治正德年间相继修葺,至光绪时,城周仍九里三十步,城墙高三丈,厚四丈余”,有“列雉一千二百三十七,城楼七,角楼四,敌楼二十三,营坊六,兵洞三十九,将台三,炮台三十六”,护城河“池宽二丈余,深亦如之”。整个古城形状完善,结构严谨。</p> <p>忻州市,山西省地级市,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临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总面积2.515万平方千米。</p><p>忻州市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知名旅游景点;拥有“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中国杂粮之都”、“双拥模范城”、“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等城市名片。2017年6月,忻州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p> <p>朔州,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二区一市三县(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山阴县、应县、右玉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办),1591个行政村;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77.6万。</p> <p>朔州市平均海拔1000米,寒来暑往,四季分明,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全市拥有各类规模的旅游景区景点80处,其中4A级景区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历史上先后涌现出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宰相王家屏等一批杰出人物。</p> <p>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是山西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4个区、6个县,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02.7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5.60万人,城镇人口221.1万人,城镇化率63.97%。</p> <p> 大同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北接中国对蒙古国最大口岸二连浩特市,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是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p> <p>石器时代在大同地区发现和发掘,位于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南发现人类化石。许家窑人是北京人的后裔,约在10万年前向西迁徙时,遇大同湖阻隔,在此定居。与此同时,在大同城西青磁窑、小站、左云贾家窑、广灵洗马庄等地先后发现多处旧石器遗址,计数千件打制石器制品。与此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在武州川、御河、桑干河两岸,大同高山镇、云冈南梁、镇川西村、镇川南梁、孤山、尚龙门、刘安窑、云州区吉家庄、左云县旧高山、天镇县楼子疃、广灵县惠花、云州区佛堂寺、浑源李峪等地都发现典型的新石器时代细石器和陶片,其中有打制精巧的石锥、石簇、石锛、石斧、石杵等。陶器有灰陶、红陶和彩陶,纹饰、器形、口形多种,专家认定,远在10万年前,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繁衍生息。</p> <p>临汾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辖1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17年底,临汾市常住人口448.15万人。</p> <p>临汾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p> <p>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临汾盆地纵贯临汾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米,最低处乡宁县师家滩,海拔385.1米。境内有黄河、汾河、昕水河、沁河、浍河、鄂河、清水河7条河流和郭庄、龙祠、霍泉三大名泉。</p> <p>临汾市野生动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300余种,其中鸟类243种,兽类45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4种。在全市动物种类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白鹤、黑鹤和褐马鸡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原麝、大天鹅、鸳鸯;三类保护动物有青羊、大鸨、金雕、玉带海雕等。</p> <p>临汾市有28个少数民族,一万余人,分别是: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壮族、朝鲜族、彝族、布依族、白族、维吾尔族、仫佬族、畲族、藏族、黎族、侗族、瑶族、塔吉克族、仡佬族、达斡尔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土族、锡伯族、傈僳族、羌族、景颇族。</p> <p>长治市</p><p>长治,山西省地级市,为山西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辖4区8县,面积13955平方千米,人口345.5万人。</p><p>长治历史悠久,周显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韩国在此首置上党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郡为其一,市区内留存有古上党郡署大门上党门和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中轴线长408米的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p><p>长治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曲艺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6年9月,长治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2017年4月,长治入选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7年,长治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3]。2018年,长治入选“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位列第68位。2019年,长治再次入选“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位列第68位,居全省之首。</p> <p>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黄河同陕西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全市基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离石区。</p><p>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吕梁英雄传》,是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吕梁是发展新区,于2003年撤地设市,是山西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代管的孝义市是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p> <p>人和人,不是所有的情都能说清;心和心,不是所有的心都能共鸣;浓和淡,不是所有的口都能品出;亲和疏,不是所有的尺能度量。有一种“懂你”,难以懂得;有一种“默契”,难以默契。人生何需太明白?若能“一半清醒一半醉”中相处和生活,才是最好的“难得湖涂”!心与心才会缩小距离,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亲密和心情舒畅,才不会感觉“人走爱未凉“!!!</p> <p>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这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的内容。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p><p>  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 ; 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淀,当你可以直面自己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笨拙与孤独,你便能够彻底谅解过去的自己。</p><p>   旅游需要导游,人生也需要导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跟随成功者的脚步!</p> <p>家教</p><p>手持正义,肩挑道义</p><p>君子爱财,取之有道</p><p>与人为善,与邻为善</p><p>严自宽人,既往不咎</p><p>学高为师,身正为范</p><p>勤学苦练,努力登攀</p><p>举止稳重,言语文明</p><p>团结友爱,永夺先进</p><p>守让人,勿使人让我</p><p>守吃亏,勿使人吃亏</p><p>爱护公物,遵守法制</p><p>造福子民,服务社会</p> <p>家训。</p><p>孝悌为先德行天下,</p><p>忠厚宽仁要懂礼让。</p><p>仁慈善良乐好施舍,</p><p>重视农桑以足衣食。</p><p>勤俭勤劳要能吃苦,</p><p>崇尚节约以惜财用。</p><p>隆学求知以德树人,</p><p>教训子弟以禁非为。</p><p>普法律要加强法治,</p><p>讲文明树新风民俗。</p><p>务本业以定民心志,</p><p>讲团结以御外强侵。</p><p>邻里和谐互敬互爱,</p><p>尊老爱幼美德传扬。</p><p>修养正气公私分明,</p><p>廉洁自律自我约束。</p><p>忠孝德宽厚,</p><p>仁慈廉洁勤。</p><p>祖训家教代代传,</p><p>传统美德预后人。</p> <p>禹氏家训“八荣八耻”</p><p>1以热爱禹氏为荣,以损害禹氏为耻</p><p>2以团结和谐为荣,以破坏和睦为耻</p><p>3以忠诚家族为荣,以得过且过为耻</p><p>4以服务宗亲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p><p>5以遵循族规为荣,以自由散漫为耻</p><p>6以敬业奉献为荣,以敷衍了事为耻</p><p>7以奋斗拼搏为荣,以甘于平庸为耻</p><p>8以为族争光为荣,以恶伤宗亲为耻。</p><p>天下禹姓一家亲,</p><p>禹氏后裔心连心。</p><p>热爱祖国热爱家,</p><p>八荣八耻铭记心,</p><p>禹氏族人顶起来,</p><p>造福万代德永存。</p> <p>人生不一定要活的漂亮,但一定要活的精彩。人生不一定能够顺顺利利,但一定人生不一定要活的漂亮,但一定要活的精彩。人生不一定能够顺顺利利,但一定要奋斗努力。奋斗不一定非要成功,但一定要勇于积极。</p> <p>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景尚乡禹家寨是禹姓氏族集中居集的村子,在山西,寿阳县景尚乡禹家寨,走访,调查没有比我们村的禹姓多的地方,山西这么大,找到有禹姓的地方,他们的根是我们禹家寨,原因都是因为战乱逃生出去求生流落他乡,大部分我省禹姓五至七世前没有记载我们村现有记载的证据就是现存和我現做的家族挂谱,和我家的族谱手抄本记载。我们山西省寿阳县景尚乡禹家寨传说自汉代就在这里居住了,但因文化革命把资料都失散没有证据证明,我们禹家寨自古以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我们的祖先来这块土地是给一家姓裴的打工,姓辈的占据着方园有五六干亩土地,拥有几十个扛长工的给他干活,其中就有我们的先祖,因其他打工者都是周闱村里的都有住处,唯我们的先祖没有,据传说我们的先祖是辽洲(现在的左权榆社和顺)迁过来的。刚来的时侯在一个叫寨卜咀的一个地方搭栅居住,靠给裴家打工度日,每逢年过节都的到裴家借粮,又逢年节,先祖到裴家借粮,在返回的路上,看見一条小白花蛇畏缩在路上腊月黄天,先祖看見很可怜就把小蛇捉起来放入装米的袋子里揣尽怀里,回到家里把米倒进米瓮的时后,忘记了米代里还装着蛇,从此那瓮里的米就吃用不完,也在没有到裴家借粮,先祖从此生活富余,家族也旺盛在来,用打工的钱买地,换地,壮大自己的力量,裴家的富势也作渐的衰败下去,一直到人烟灭绝,我们禹氏家族一天壮大起来,先祖把裴家所有农业机具,牲口等都买了回来,就连他家的上马石买了回来,从此这块地方就成了我们禹氏家族的天下了,我们先祖在这块土地生根发芽,壮大家族的旺盛,农业的发展,重新建设家园,有油房,醋房,粞房,纺麻织布等小手工作坊,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人们开始往外走了,又加之那时天下战乱,都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往外迁,先祖看着壮大的家族人员外流严重,就请风水先生给看风水,说我们禹家寨的地里位置是个凤凰,到了一定时就的走人,如果不想叫人往外走,就得把庙建在凤凰的脖子上,人们就不往外走了,村子也能立的住了,先祖听兴了风水先生的话,把原先在村的沟河边的庙宇倒上村重新修建了祖庙,庙里供奉了三尊圣像,神农伏曦,弥勒佛,孔夫子,三教合一,同住一处,给把个凤凰给镇住了,从此我们村的人就不往外走了,家族也兴旺不起来永远定格在一百五十人到一百八十人这个范围之内、如超过这个人数,就有往外迁的或其他缘故,从此也在没有在文化知识,和其它方间出过人才,只能静静地在这块土地安心的生活,我们这个村也怪,禹家寨只有禹姓能生存,其它姓氏在不管咱怎样照顾都不能在此长期生活下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搞得很有特色,省授与的卫生村,旧村全部移在平坦的地方,出进很方便,污水不漏天全部地下管道到了废水处理站,垃圾三天一清理有专用垃圾车处理,生活也挺好的很幸福。简单的给你介绍一下我们村的故事,有了时间在给你介绍一下我们禹家寨在清朝的一位反腐斗士。</p> <p>据老人们传说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我们禹氏家族出了个反贪英雄人物,他叫禹占恩,按辈份我该叫他爷爷,是占字辈,禹占恩从小就是个不安份的人,那时他们家按現代的叫法应该是地主家庭,很有钱。他从小跟外面有威望的人结交称兄道弟,广结朋友,很讲义气,对穷苦的人从不克扣欺负,对不讲道德,对家族不敬之人就当面训教,使之改正错误当做好人,在清朝年间,他勤奋好学,大清律很懂,按现代可能和律师一样。清朝那个时期,我们属于山西太原府平定洲管辖,平定洲管辖三县,平定县昔阳县,盂县十七都,我们算平定县郭村都管理,传说在一八四六至一八五二年是个旱涝不匀称的年代,每年都的上贡(就是交公粮)由于是自然灾害的年头,收入的粮食不多清洲府不管民众的生计,反而在原有交贡的基础上每人多增加二三十斤粮食,每户多增二百斤甘草,由于那时送粮草都是人担驴马拖到平定洲上贡,山路很不好走,禹占恩就联络郭广二都的主管,到洲府请愿,劝府官为了子民的生活给解免公粮,给农民一条活路,没想到洲官不但不听反而又增加十斤,并把郭广二都的主管和禹占恩训了一顿。关了他们一个月的禁闭,把公粮送完才放他们回来。来年又是交公粮的时后,昏官照样给农民增加负担,禹占恩就又联系郭广二都的主管到洲府请愿,没有想到洲官还是要关他们的禁闭,限期把任务完成,他们只好违屈求全答应把任务完成,禹占恩和二都的主管从洲府出来没有回家,就在平定城游玩了几天并打听消息,没想到还真的打听到了信息,贪官为了自己能多吃多占,私自对远离县城的乡下都村增加税赋,县城周围却没有增加,得知消息后禹占恩和二都主管商量好了回来动员村民把应交的公粮交了,增加的粮不交,草都把叶子剥掉给交上去,管财粮的负责人見郭广二都交上来的草没有叶子,全是是剥光了的光杆子,贪官一怒,把二都主管抓了进去禁闭起来,禹占恩的知消息,亲自到洲府承担责任,解救回二都主管。贪官見禹占恩和他做对,便把他关进牢房,用刑拷打要交他交出银两才放他回家,可禹占恩不但不交还和贪官理论起来,要求贪官公开审理,没想到贪官种了禹占恩的计策,在公堂审问禹占恩的时后,禹占恩不下跪和他辩论,揭发他的贪污罪行,由于天气热的很厉害,心里发虚滿头冒汗,也不戴官帽,見禹占恩不给下跪叫丫班们强行按倒在地,一松手他就站起来了,并痛骂贪官,贪官问他为什么不下跪,他义正言辞骂贪官说,我下跪是给你头顶上皇上的二两铜下跪嘞,你个黑豆叶小子不为民凭什么让我给你下跪,贪官見状把帽子戴了起来,禹占恩就跪下用手指直扒砖缝,不管贪官怎样提问他一句也不应答,一直扒砖缝,贪官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扒砖缝,他回答说要把缝里的害人虫扒出来,让平定洲的民众看一看这个害人虫。贪官見禹占恩不服,在公堂上和他较经儿,没有办法治禹占恩的罪,就想出一条毒计派人到家说禹占恩病了,叫家人到牢房探视。平定洲衙门一个看门的以前在禹占恩家扛过长,禹占恩和家人对给他家干活的人十分爱戴,听说要派人到家报信就主动要求干这个差事来报信,报信人来到家中告知说千万不能到看望探視,他们是要害人,他们要动纸搭害禹占恩,你们要探視了,他们就把禹占恩捆在板登上,用水沾纸贴在脸上七层就闭死了,没有任何打压的横积,说是病死的,不讲你找到他们害人的证据,你赶紧联系郭广二都的主管联系十七都的孑民到平定城示威要人,他是为十七都人民抗议贪官污吏才遭毁陷害的,家人听了马上到郭村找到了主管,把情况一说马上到广阳和主管商议,二都主管马上联络十七都的主管发动民众迅速把平定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群众拿着杈,棒斧镰等农具汇集在平定街头巷尾,高喊口号要求释放禹占恩,贫官必须向全平定洲十七都人民道歉,把贪污的赃物交出来,贪官为了震压群众,从省城调来官兵想解除危机,带兵的是个武官,来看了群众把平定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对贪官的愤怒不平,知道事情並没有那么简单,深入群众进行了解才知是贪官在全平定洲十七都人民的头上贫污的事实极起了民愤,禹占恩为了这事被贪官所害,才把平定城围起来,耍求释放禹占恩,带兵的武官坚持正义,举其公道,当场释放禹占恩,贪官当场惩罚向全平定洲十七都人民道欠关进死牢等待惩罚。禹占恩回家后,为了感谢十七都人民的救命之恩,在平定城设集放饭三天,谁来谁吃,三天后没有回家就走了不知音信。十七都人民也不忘禹占恩为了全洲十七都人民讨公道,受尽折磨,在新的洲府上任后遵照十七都人民的心愿送了一块二龙戏珠核桃木牌功德匾,宽三米高有2米5长。表示对这位反贪斗士的敬佩。文革时期这块匾被认为四旧给毁了。三年后,五台山的和尚到平定府衙化缘,就那个报信人认出和尚是他的主人,并和他谈笑风声,很了解他的经,可问名字他只诰法号了空,就连夜跑到家报信,说禹占恩当了和尚了,他的父亲到府衙相认时,和尚只说他叫了空不相认,他父亲不甘心又到五台山相认还是没有相认,只对他说了句你的坟没埋二代人。听老人说还就是,占字辈,邦字辈,光字辈三代人没有上坟第四代就上坟一个光棍老汉我记得这个老汉死时有八十多岁了一九七六六年死的可能是。我不懂风水,听老人们说过去的府衙官员下乡視察路过坟地都得下马祭拜。禹占恩的反贪故事就说到这儿了。</p> <p>洪洞大槐树移民有800多个姓氏,为什么说大槐树下移民的脚趾头是两半的呢?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在中国有一半的疆土,有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等大片土地尸骨遍地,血流成河。这一切灾难都由于元末明初自然灾害频发,改朝换代,必然发生的战乱纷争,民不聊生,在整个中原地区乃至大半个中国由于战乱人口减少,土地荒凉,无人耕种,再加之明朝发生的靖宫惊变,更是雪上加霜,战乱后多年不能恢复生产秩序,中原等好多地区的土地无人耕种,造成了荒凉的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经济,使人民无法生活。</p><p>当时的社会情况,山西洪洞大槐树就成了移民的转折点。由于天下大乱,自然灾害,加之朝内的宫变等多种因素。当时山西临汾地区洪洞境内是平稳的地区,人们能够吃饱穿暖,所有天下无法生存的人们,就在这里聚集。传说大明皇帝,为了自己的政权巩固,担心人们越聚越多,终有一天发生农民起义(元朝末期曾有过一次红巾军起义)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给自己的政权埋下隐患,就在洪洞大槐树下开始移民,将聚集在洪洞大槐树境内的许多移民开始往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安徽,山东等地迁移,恢复当时因战乱而造成荒凉地区的农业生产秩序,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p><p>有史书记载。(明史)(明实录)明朝洪武年间至永禄年间先后50年共移民18次。所移民的具体地方有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陕西,甘肃,东北三省,天津,北京,内蒙等遍布十多个省500多个县市。当时移民民众是很不愿意的,但朝廷下令无法抗拒,移民时,洪洞大槐树下官兵拿着刀枪推打着被绳索捆绑着的移民,一片哀嚎,移民在无法抗拒下忍痛离开山西这块净土,被迁移到中国各地。大家都恋恋不舍望着大槐树上的老鹳窝,离开山西到了各地生存。后来就有了民谣:要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大槐树是现在国内以及海内外华人的聚集圣地,是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根,是明代以来到现在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心中神圣的故乡。</p><p>咱们现在所有从大槐树移出来的人脚小拇指两半的传说是当时所有移民迁往各地相互见不到面,见了面谁也不认识谁,亲情分离,骨肉分离,一辈子的遗憾痛苦何处表白,何处诉说。所以传说明主下令,让官兵在每个移民的人的脚小拇指上划一刀作为记号传下来,凡洪洞大槐树底的移民,不论在华夏大地上的何处,有这个记号,就证明是洪洞大槐树处迁出的。如姓氏相同,就是一家,如不同就是老乡。</p><p>传说,共同探讨吧。以上由山西晋中市寿阳县禹家寨禹存录提供。</p> <p>2012年我去洪洞大槐树专门找我们祖先有没有记载,结果没有找到那个祭祀大庭只有我们禹氏的排位在那里供奉着,听导游讲没有我们禹氏的资料记载,是我们禹氏族人也没有向那里提供任何资科,所以没有记载,向我们寿阳马首王家就把家谱捐了进去保存祁家的家谱等,王家祁家的人到那里族游和祭主都有纪念品,花瓷盘,瓷瓶,王,祁氏家族的家族谱书和各种宣布资科和纪念属象铜牌,全国各地所有捐款捐家谱的姓氏都有记载展示,每年在四月四日四月五日举行寻根祭主节活动。禹存录提供</p> <p>我们这里流传的故事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的难逃,我们寿阳芹泉有个太平沟,太平沟的庙里住了一位王和尚,黄巢起义的时侯,就住在太平沟的庙里做起义的计划布置,王和尚每天端茶倒水做饭侍候看黄巢,等把起义计划的册子做完后,订下了荧黄道吉日要祭刀,王和尚听说要祭刀,心里就有些不安,就问黄巢说祭刀是不是要杀人見血,黄巢说是要見血,王和尚说我怕见血,能不能躲一躲不要让我看見,黄巢答应他让他跺起来。王和尚东躲西藏也没有他好藏的地方,出了庙门看見庙门前的大柳树是空心的,就爬上去钻进树干中心,觉的很舒服,又很安全。到了祭刀的时分开始,黄巢因王和尚怕血就到门外左看右看,没有一处是他试刀的地方。到了时辰,黄巢就对看柳树砍了一力,结果树被砍断血流成河,王和尚的头被砍了,黄巢见壮展开册子一看,上面写着祭刀先砍王和尚,在数《树》的难逃。说明造册里的人都逃不脱恶用,都是黄巢刀下之鬼,谁说是历史传说但是准有缘故,我们现在自古以来从太平沟流出来的河水不管青天阴天雨天都是红的河水,你说怪不怪,历史上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中不管什么朝代变迂,准得给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迹象。由禹家寨禹存录提供,2020年3月11日</p> <p>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边是河北省,西边是陕西省,南边是河南省,北部是内蒙古,山西地区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3729.22万人。2019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是17026.68亿元,位居全国省份21位。</p> <p>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很多伤,会哭泣悲伤,会觉得痛。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明白。痛过了,便坚强了;跨过了,便成熟了;傻过了,便懂得了适时地珍惜与放弃。总是在失去了什么后,才能学会珍惜什么;总是在碰了壁后,才能学会改变什么、放弃什么;总是在疼过之后,才能学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p> <p>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景尚乡禹家寨蔬菜大棚光伏发电今年正式启动</p><p>在位于山西寿阳县景尚乡禹家寨村的光伏蔬菜大棚示范园园区内,一个个蔬菜大棚棚顶正在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光伏大棚不占用土地资源,种菜、发电两不误,今年光伏电厂的农业项目才启动种植,有黄瓜,西红柿,萝卜,土豆等。所发电力除满足大棚用电外,余电都将并入国家电网,可谓一举两得。</p><p>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8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是晋中市首个蔬菜大棚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共分二期建设。目前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总投资为5亿元,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总占地面积1400亩,项目已完成投资2.6亿元。一期工程完工后,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力可直接并入国家电网,这种“大棚棚顶发电、棚里种蔬菜”的生产模式在保证农民蔬菜种植收入的同时,还可创造就业岗位700个,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为3587万千瓦时。以上由禹存录提供,禹海军执笔。</p> <p>一个“缘”字,代表了多少偶然,包含了多少感情,让多少人,不离不弃携手,又让多少人,陌路渐行渐远。有缘,才会同行,无缘,只能分手。</p> <p>寿阳县,隶属于山西省<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8B%E4%B8%AD%E5%B8%82/52980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晋中市</a>,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D%87%E6%B2%B3/466473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潇河</a>中上游,整个地形西北部、北部较高,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状分布;全县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辖7镇7乡2个城区管委会<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span>;2018年总人口214745人。</p><p>寿阳地处太原、阳泉、榆次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较近;石太铁路、307国道和省道榆盂公路贯穿全县,太旧高速公路横贯县境47公里,把寿阳纳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寿阳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烈士纪念馆、文昌阁等建筑。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p> <p>人和人相遇,是天意,人和人相守,是人意。要想一直陪伴,就要真诚相待。想要走到最后,就要彼此付出,无论哪一种感情,只要彼此真心,才能够并肩前行,只有互相珍惜,才能长久不离!</p> <p>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p><p>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p><p>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懂得父母平凡,接受自己平凡,允许孩子平凡。</p><p>接受平凡,不是向命运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接受平凡,不是为了无所作为,而是明确自己能做些什么。</p><p>平凡的日子,依然可以有诗和远方。</p> <p><b style="color: rgb(123, 12, 0);">人活着,圈子不要太大,容得下自己和一部分人就好;朋友不在于多少,自然随意就好。</b></p> <p>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民国时期修筑的河北正定西入晋境太原的正太铁路和今天的315省道在此交汇相辅相成。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保,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门、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1, 51, 51);">很喜欢这句话:“大凡灵魂相似的人,有幸相逢,就是永恒。”不经意间一场偶遇,没有预兆,就这么撞见,一见惊心,惊艳,这就是缘。</span></p> <p>雁门关作为几千年的兵家必争之地,李牧,李广,霍去病,薛仁贵等太多名将都曾在此驻守,也曾在此抗击日寇,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蔡文姬被匈奴虏去关外,都从此地出关。虽然此地只有中华第一关的关口留存下来,其余多为原址新建,但此地记录了中华民族沉凝的历史,历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白登之围,血战金沙滩,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等都在关内外发生。诸多古诗词更是在此层出不穷,例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雁门关周围的广武汉墓群,长城,百草口长城,保存都比较完整,历史的痕迹。</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真正决定你层次的就是你的见识与格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代有个叫仪狄的人发明了酒,献给大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禹喝了感觉很爽,却没有夸赞他,反而下令禁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禹去世后,他的子孙并不觉得酒有什么危害,废除了禁酒的法令。</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几百年后,夏朝君主桀,挖了一个酒池,大到可以在里面行船,很多人和桀一起喝酒,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最终桀因为酒而亡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隋炀帝杨广“妓航酒船”,沿着大运河从北喝到南,最终身死国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历史上的君主因酒而亡国的数不胜数,而平民百姓因酒误事的更是多如牛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阳明曾说,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同样是美酒,后人看到了美味,大禹却看到了危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0, 0, 0);">所以决定人能看到什么,不是人的眼睛,而是人内心的见识和格局。</b></p> <p>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中华民族发祥地河东大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89437&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芮城县</a>县城东南黄河之滨,依崖傍水,风景宜人,占地面积450余公顷,具有悠久的历史遗存和故事传说,文化底蕴深厚,区域特色明显,1979年<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8293179&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山西省政府</a>批准对外开放,1986年开辟了国内首条黄河游<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96986507&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黄金线路</a>。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县、打造旅游强县的精神指引下,我们大力开发大禹渡黄河旅游事业,全力打造黄河根祖<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0775801&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文化旅游产品</a>,以大禹文化为灵魂、黄河游为龙头、佛教文化为底蕴,对景区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和项目建设,目前景区山青水秀,景观荟萃,优美的黄河自然风光与底蕴丰厚的大禹文化、佛教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已成为黄河中游一处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圣地。</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南大门的</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89437&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芮城县</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县城东南12公里的黄河岸边,是一处集精美绝仑的黄河文化、古典古迹的大禹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现代技术的水利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这里山青水秀,景色</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3136105&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媚人</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古老的合林寺,巍峨的禹王大殿,香烟燎绕的</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61655733&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观音庙</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高大的水官大禹和</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9532150&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圣水观音</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神像,反映七十年代中国水利发展时代缩影的宏大的引黄高灌工程,豪华舒适别具享受特色的黄河游气垫客船,以及有大禹渡标志之称的数千年神柏,景区内各种观赏游乐设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游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中华民族发祥地河东大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芮城县县城东南黄河之滨,依崖傍水,风景宜人,占地面积450余公顷,具有悠久的历史遗存和故事传说,文化底蕴深厚,区域特色明显,1979年</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8293179&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山西省政府</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批准对外开放,1986年开辟了国内首条黄河游</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96986507&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黄金线路</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在县委、政府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县、打造旅游强县的精神指引下,我们大力开发大禹渡黄河旅游事业,全力打造黄河根祖文化旅游产品,以大禹文化为灵魂、黄河游为龙头、佛教文化为底蕴,对景区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和项目建设,景区山青水秀,景观荟萃,优美的黄河自然风光与底蕴丰厚的大禹文化、佛教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已成为黄河中游一处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圣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大禹渡又名神柏峪,史料记载,其</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3222670&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古遗址</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属龙山文化,是人类早期活动的兴盛之地。据史料和当地传说,公元前2100年间,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受舜之命率众治水,随山刊木,踏勘水势来到此处,在这里栽下一棵柏树作为确定高山大川观察水势的标志,在柏树下得到圣水观音点化,悟得疏而导之的治水良策,遂把治水大军屯住在这里,由此乘舟上凿龙门,下开三门,连续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无遐一顾,终取得治水成功,后人为大禹的精神和功德所深深敬仰,就把大禹受神灵点化治水大军乘舟出发之地称为“大禹渡”,大禹亲自栽种作为标记的那棵</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801085&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大柏树</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称为“神柏”。从史至今,万里黄河两岸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仅此一处,具有4000多年的古老柏树也仅此一株。据芮城县志和尚书、禹贡等史料记载,大禹渡不仅是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之地,而且是大禹建立夏朝后,连接西北、中原的重要古贡赋水道,是夏族向中原扩张和发展的主要通道,这里留有许多大禹治水时历史遗迹和碑刻遗存。芮城县志载“禹导河,息于此,后人思其明德,建庙于峪上,遂名彼渡为大禹渡,以显圣迹,永不忘也”。如今大禹亲植的那棵神柏树,虬枝参天,龙首铁骨,仍然屹立在大禹渡崖头。神柏树下现今仍保留有一通大清道光四年的石碑“神柏峪重建禹王庙碑记”,以雄辩的事实讲述着大禹渡久远深厚的历史,见证。</span></p> <p>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p><p>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p><p>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p><p>清泉碧池,满山镶嵌,历史上誉为有灵气者二十余处。</p><p>佛洞妙石,得名者三十余处。其中牛心石,状如牛肝。传说牛魔王归依佛教,修成正果。其妻罗刹女情丝难断,追赶到此。牛魔王剖腹自杀,以明心迹。后化作此石,刮削石粉食后可疗心疾。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丛臣竞请凿取。康熙皇帝御笔“岁月”二字,意谓石头虽大,岁月无情,任意凿取,必然毁了名胜。</p><p>奇秀风光,可谓千古传诵。</p><p>五台山最奇妙的自然景观,莫过于“圆光”射游人之影。一般的彩虹,多发生在降雨以后,呈弧形。五台山天不下雨,也会出现彩虹,呈圆环状,有时圆环可达到内外两圈。更为奇特的是七彩圆环中,会出现各种景观,或飞禽、或跑兽、或殿堂、或佛像、甚至是观察者自己。这种由物理、地理、气象等诸条件综合巧汇成的自然景观,壮丽神秘,历来被宗教界视为“镇山之宝”。</p><p>五台山,植物品种多达600余种。其中优质牧草近400余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导致了历史悠久的“六月骡马大会”。有观赏价值的开花植物 200多种。唐代武则天探家回并,闻听佛地花异,曾从五台山移植了许多名贵花草,栽种在御花园内。药用植物 150余种,其中台参、黄茂、黄苓等药材质量上乘,名闻中外。菌类植物台顶香蘑,既是珍贵药品,又是食用佳肴。历史上被钦定为贡品,今天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上乘礼物。夏秋之季登临五台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而在山阴古洞中,又可以欣赏到“千年冰”、“万年雪”,真可谓“敷演清凉,四时风雪飘飞,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开,翻成金色乾坤”。</p><p>五台山,最早称五峰山,是说重山复岭中突兀拔起五座主峰。宗教活动在山内盛行以后,发现“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依据中国历史上“台”的发展演变过程,改称为五台山。另外,五台山还有清凉山、紫府山、圆光山、白云山、雁门山、灵鹫山、五顶山、五龙山等别名。或据史实,或依经籍,或源传说,无不情趣盎然。</p><p>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分别称为东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五台具指,东台望海峰、西合挂月峰始终如此。今五台山五座主峰,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台 独立为峰。山石多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强度较大,不易剥蚀。形成了山顶平缓,可降飞机;沟谷纵深,状如U形的特殊风貌。五座台顶,又各具景观。东有离岳火珠,北有玉涧琼脂,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壁。一代诗宗元好问惊叹:“此景祗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p><p>东台名望海峰,海拔二千七百九十五米,顶端若鳌脊,环周三里,建有望海寺。伫立台项,可见云雾在群山中弥漫,露出点点山尖,其情景,有如海上浮舟。云海时而平静,轻柔如绢;时而上下翻腾,云浪滚滚。云海上的峰尖时隐时现,象是在急浪中飘游。登顶观日出,能见一轮红日跃出云海。</p><p>五台山,高齐时为北方地区研习《华严经》的中心。唐代高僧澄观将华严字发展到巅峰,曾为七帝之师,被敕封为“教授和尚”、“清凉国师”等等,尊为华严宗四祖。华严宗的真正兴旺光大,是在澄观时期。《华严经》中叙述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东北方的清凉山。五台山不仅位于唐都长安的东北方,也在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东北方。山内气候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与《华严经》所说吻合。凡此种种,五台山佛教便请文殊菩萨东来定居,改称五台山为清凉山,尊为中华大地上文殊菩萨携带家眷、游行居住、演教说法的道场。其后,又对文殊菩萨展开详尽的研讨,使文殊菩萨的形象不断高大丰满,最后上升为“七佛之师”、“三世诸佛以为母”。成为各民族佛教信徒最崇拜的佛教神,五台山也被尊为“金色世界”、“清凉净地”。五台山佛教在学习、继承古印度佛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创立了不同于古印度佛教的菩萨信仰,并从佛学理论与佛教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对四大名山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鼎足轻重的影响力。</p><p>五台山地处长城脚下,位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历来受到封建王室的极端重视。从北魏孝文帝在山内建立避暑胜地开始,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礼扎五台山者,更是从未间断,数不胜数。翻开五台山各大寺庙史册,第一页上总是赫然书写着“敕建”二字。达官显贵,纷纷效仿。文人墨客,挥笔吐情。佛门常会龙门客,禅林时集翰林人,就是五台山历史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五台山佛教以其在中国思想史中的特殊位置与功效,于北方地区民族团结融合问题上一直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长城是民族对抗的产物,则五台山佛教就是民族融合的象征了。</p><p>五台山,一直是名僧汇粹的地方。东晋高僧慧远,就诞生在五台山东麓的原平县。北魏时期的昙鸾、灵辩、令休、法聪、嘉福;北齐时的刘谦之;隋代的惠龙、解脱;唐代的道宣、窥基、慧祥、澄观、法照、鉴真;宋代的慧悟、成觉、善慧;金代的苏陀室利、慧洪、法冲;元代的八思巴、胆巴、真觉、了性、弘教、海云大士;明代的大宝法王、妙峰、憨山、紫柏、镇澄、释达也失、如馨律师等等,这些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师巨匠,或出生在本地,或在山内居住多年,或终身修持山寺,皆对五台山佛教的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甚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p><p>五台山在中国佛教中的显赫位置,使得不少国外佛教信徒慕名而来。盛唐时期,五台山成了国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学府。唐以后,国外高僧仍然不断朝拜巡礼五台山。五台山佛教以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向外扩散着影响。唐贞观年间,新罗王国的高僧慈藏来五台山参学。回国后,在朝鲜半岛开辟了五台山。以中台的真如院为中心,积极宣扬文殊信仰,使中国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在朝鲜半岛开花结果。日本国从奈良时代就受到了五台山佛教的影响,圣武天皇仿效中国武则天赐额五台山大华严寺的圣举,也曾将大华严寺的匾额挂在日本国东大寺的南大门上。日本国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打记》,其中对五台山佛教有着详细的描述,在日本国内影响很大。中国宋太平兴国年间,日本国南部东大寺的高僧来到中国,朝拜了五台山。回国以后,计划将爱岩山改称五台山,仿照中国五台山中最古老的大清凉寺,创建日本国大清凉寺。可惜宏愿来现,人先圆寂。其弟子请求朝廷恩准,将原来栖霞寺内的释迦堂改称为清凉寺,后成为集天下信仰的名刹。中国五台山古刹被移到日本,可以说五台山信仰已经普及到了东亚地区。今天,五台山佛教,又吸引着众多的东南亚信徒,每年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p><p>五台山佛教宗派,大的方面分为青教与黄教两大系统。青教是汉传佛教的总称,先后有过法相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及其属下的临济宗、临济岔宗、曹洞宗等等。比较特殊的是摩腾法兰宗,历史上,显通寺僧人认为该寺创建于摩腾法兰之手,便将该寺宗派自诩为摩腾法兰宗。其教义为禅宗与净土宗的揉合,时代不应早过明。黄教,是藏传佛教的总称。传入五台山的时间,有唐代与元代两说,清代达到顶峰。清初,朝廷将五台山十座青庙改为黄庙,僧人也由和尚变作喇嘛。从此,五台山出现了汉族喇嘛,这在全国还是罕见的。五台山黄教,在清代分菩萨顶札萨克与镇海寿章嘉两大系统。僧人有汉、满、蒙、藏、土各民族信徒,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圣洁之地。</p><p>五台山寺庙,北齐时号称 200余座。唐大中年间可查到有名者64座。宋嘉佑年间可查到有名者72座。明万历三十一年(16O3)碑刻90座,分四个等级,其中大寺12座,五顶寺庙5座,诸山中小寺39座,诸山丛林静名34座。清初续修《清凉山志》收集寺庙 104座,其中五座台顶以内的寺庙称台内寺庙,有68座;五座台项以外的寺庙称台外寺庙,有36座。清末,五台山诸寺中有十大青庙,十大黄庙之称。全山青黄二庙中,为首者称五大去处,计有青庙 3座,为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黄庙 2座,为菩萨顶、罗候寺。公元1956年调查,发现有寺庙 124处,其中青庙99座,黄庙25座。现存寺庙四十三处,其中台内三十七处,台外六处。</p><p>今天,五台山已经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最早的是唐代遗物。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与佛光寺东大殿,则是唐代木结构建筑的鼻祖与典范。唐代以后,宋、辽、金、元、明、清,直到民国年。</p><p>五台山,还有众多的佛塔宝刹。从使用材料上看,有砖塔、石塔、琉璃塔、木塔、铁塔、铜塔、银塔、玉塔、水晶塔等等;从建筑形制上看,有车堵波式塔、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组合式塔;从性质上看,有佛塔与墓塔之分。佛塔中为舍利塔、灵迹塔及一般的供奉塔。墓塔中可分为高增墓塔与一般性纪念塔;从时代上看,最早的是北魏石塔,以后各个时期均有,最迟的是近年来为五台山圆寂高僧建的舍利塔;从规模上看,大者高56.4米,刺破苍穹,欲与天公试比高。小者仅0.05米,精巧玲珑。从全国现存佛塔价值角度考虑,圆果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释迦文佛舍利宝塔,显通寺的组合式铜塔,以及《华严经》字塔,均属稀世珍品,皆可独领风骚。五台山的塔,沿革之久,数量之多,用材之广,形制之全,性质之繁,都是全国同类地区所罕见的。</p><p>世人赞说:“五台归来不看庙”。</p> <p>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别人,评论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嘘有度。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下留情,是善良。一个人的涵养来自大度,来自宽容;一个人的修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爱,才有事所为。 ​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p> <p>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p> <p>神龙湾天瀑峡风景区地处山西省上党太行山东南部,沟壑纵横,绝壁对峙,植被茂盛。全村被绝壁悬崖环抱,春秋碧水蓝天,盛夏多有云雾缭绕,隆冬群峰披素,沟底流水潺潺。天瀑峡地处太行山东南部,沟壑纵横,绝壁对峙,植被茂盛。有2000年树龄的红豆杉。不远处的河滩中央,矗立着巨大的飞来石,顶上一棵小树傲然耸立。半小时后,便到达井底大瀑布——— 玉龙瀑。神秘的岩石、高悬的瀑布、清冽的激流。</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灵魂深处,幽暗的空间,打开一扇心窗,让阳光带着无限遐想,轻轻照耀,我看到了世界,阳光,不偏不倚,一直透入心中看到了自己的心。发现时间并非寂寞,原来还有许多色彩,声音,深层的东西,在那里,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去聆听,触摸和感悟。生活才感觉有了安静的幸福,心灵才有了安静的归宿。</span></p> <p>走过漫漫人生路,世间人,世间事,世态炎凉,世事无常!经历了太多苦难,从未改变的是那颗善良的心,始终坚信厚德载物,德高望重!心生善念,福泽深重!云淡风轻的模样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您的生命就充满了阳光,照亮了世界,温暖了自己,散发无限正能量……</p> <p>饮水思源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 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 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p> <p>关于大禹出生目前有两种常见的传说。</p><p>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禹的父亲崇伯鲧擅长治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鲧死后,禹继父志,逐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并联合其他部落,在伊洛河一带进一步展开治水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着成绩,得到各部落首领及百姓的支持与拥戴,从而取代了虞舜的地位,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古神话中有关禹的出生颇奇诡,《山海经》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一处按照现在的说法是说禹是从父亲鲧肚子里生出来的;《归藏.启筮》中也说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p><p>  另有一种记载说:“……化生于石纽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长,能知泉源,代父鲧理洪水。”《竹书纪年》中云“禹母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即吞神珠而生禹”;《帝王世纪》也说禹母“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无论何种神话传说,几乎都与禹治水有关,而且说是尽心尽力,“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使百姓得以平土而居,天下划为九州而治。相传他得九州后,用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以示他统治的九州。九鼎不仅是夏的传国之宝,至商亦然。秦攻西周,取九鼎,其一沉泗水,余八无考。</p><p>  大禹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p><p>  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但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附近。</p><p>  绵阳市北川县除拿出《史记》、《竹书纪年》、《蜀王本纪》等历史证据外,还搬出了大量佐证。唐代贞观八年,在今天的北川县禹里设置了石泉县,此后,几乎所有有关大禹的文献都明确无误地载明:大禹出生在石泉县。《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庙记》说:“石泉之山曰石纽,大禹生焉。”</p><p>  他们说,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大禹的出生地在经历1400年后又恢复为北川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川县就组织开展大禹研究。在北京图书馆,北川人找到了乾隆年间1768年编撰的北川县志,这部县志清楚记载了大禹的遗迹,此后道光、民国年间的县志都明确记载了具体内容。北川人按照乾隆年间的县志记载按图索骥,在深山沟壑中逐一找到了石纽山、禹穴沟等历史遗迹。</p><p>  在北川县禹里南一里许,石纽山巍然屹立,巨石上有阳刻隶书“石纽”二字,相传为杨雄所书。从峡谷金锣岩至洗儿池的峡谷溪流中,有许多白石,白石上红斑点点,好像血浸入一样,相传是禹母生大禹洗涤时随水而下的血渍。禹穴沟大峡谷相传为大禹出生地,历代文人墨客在溪河沟中留下不少墨迹。</p><p>  现存于浙江绍兴大禹陵的《姒氏世谱》以大禹为第一代先祖,记载了姒氏自大禹以来四千多年140余代的传承关系。对于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的第142代孙姒元翼、第143代孙姒承家在其所着《大禹世家》中,也明确肯定大禹出生地在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湔江南岸的石纽山。</p><p><br></p> <p>大禹治水画像里手持叉子怎样治水</p><p>曾经,没有机器,只有人力的时代,治水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但古代劳动人民总是用他们的智慧来抵御这种天灾,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胜利。</p><p>在漫长的抗灾历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治水的大人物,例如: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等人。不过,说到治水,古往今来,这治水第一人定是非大禹莫属。</p><p>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研究出治水策略,大禹付出了很多。几千年来,大禹当年的治水精神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图腾之一。为了纪念大禹,后人也塑了石像、画了图。</p><p>不过,令人很是疑惑的是,在这些画像上,大禹的手里总是拿着一把“叉子”,难道叉子都可以用来治水吗?这叉子又怎么治水呢?</p><p>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古今治水第一人——大禹手里经常握着的“叉子”究竟是什么,大禹又是如何用“叉子”来治水的。</p><p>大禹治水之法</p><p>在落后的时代,遇到特大洪水,是先祖们的苦难。但是先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面临灾难,不畏惧不退缩,一次次地在治水上取得重大胜利。而大禹治水也是先祖们治水成功的典型例子。</p><p>在大禹的那个时代,华夏大地各处都爆发了特别严重的洪水,在人民百姓的身家性命面前,治水显得尤为重要。</p><p>然而,面对这么强势的洪水,首领尧也是束手无策,连连感叹:“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在这个紧要关头,大禹的父亲鲧挺身而出,被委以治水重任。</p><p>百姓将希望寄予鲧,而鲧为了治水也是尽心尽力,但很遗憾,鲧坚持着古老治水方法,哪儿洪水肆虐,就去修河建坝堵住哪儿。然而这样的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鲧一直没有将洪水有效的治住。</p><p>这时候,大禹挑起了治水重担。大禹仔细想了想,父亲采用古老办法,却治水失败,看来这样治水是很失败的,他得研究出新的办法才行。</p><p>抱着这样的目的,大禹用行动说话。在多次与洪水交锋而无果的情况下,大禹痛定思痛,终于研究出治水新法——疏通治水。既然堵不行,那干脆就“疏”,把洪水引到别处去就行了。就这样,在大禹的带领下,百姓们开始夜以继日的疏通水道,挖土劈山。终于,奋斗了13年之久,洪水被治理得非常彻底。</p><p>但疏通水道,挖土劈山,想来肯定需要许多工具吧,总不能徒手操作,那得坏掉多少双手啊!不过,在那个时代又没有锄头、铲子,那就奇怪了,大禹他们治水到底用的是什么工具呢?没错,就是画像里大禹手中拿着的像“叉子”一样的东西。</p><p>“叉子”?耒耜?</p><p>大禹挖这个疏通洪水的水道,没有趁手的工具怎么能行呢?不过说到工具,这个“叉子”可帮了大禹他们很大的忙。</p><p>其实,大禹手里拿的可不是什么“叉子”,而是当时大家普遍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耒耜。据《易经·系辞下》记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可见,这个耒耜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个木头棒子加上个比较粗的横梁,它的作用就是用来翻土,跟我们现在这个锄头有异曲同工之妙。</p><p>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这个木头制品它比较容易坏,也不容易翻土,人们就改用石头制作耒耜,后来渐渐有了青铜做的,还有铁做的,先秦以前,耒耜一直都是人们农作的重要工具。</p><p>既然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农作工具,想来百姓们用得相当顺手,再说当时怕是也没有更合适的工具了,不用耒耜用啥。于是大禹和百姓们自然而然的就用耒耜去疏通水道了。</p><p>再加上,大禹身先士卒,总是把这个耒耜握在手中,刻苦工作,治水的同时,这个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后世的石像,画像也都是大禹手握耒耜的样子。这样看来,这个大禹手里拿的还真不是“叉子”。</p><p>大禹治水,实乃精神</p><p>大禹治水,实乃功德无量,意义非凡。</p><p>在洪水肆虐的年代,百姓深受其害,这个时候,一个英雄敢于挺身而出,担任治水重任,他往往就会成为百姓的精神支柱,激起百姓治水决心与毅力。而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仅仅是这样,他还治水成功了。</p><p>“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大公无:私,敢于创新,在自己父亲失败的基础上,研究出了变”堵”为“疏”的新方法,挽救百姓于洪水之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精神图腾,而这个图腾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后人去学习和发扬。</p> <p>大禹后裔村—</p><p>冢斜位于稽东镇车头村友谊,省道“绍甘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242户,768人,其中余姓596人,占80%左右。&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 1、冢斜由来。据《冢斜余氏宗谱》历代记载:“禹王第三子罕祖,封于涂山,赐姓余氏。”该村余氏第69世祖、唐朝国子监博士余钦在唐朝乾元元年七月二十五日给唐肃宗的《奏章》中写道:“正臣本姓夏禹出姒氏苗裔生三子长曰启承本姓仲曰况为顾氏季曰罕为余氏臣即罕之后……”《绍兴府志》云:“冢斜在会稽平水上三十余里,接嵊界,相传越之坟墓多在所谓斜者,如唐宋宫人斜之类耳;冢者,大也;斜者,宫人之坟也”。又传,上古时虞舜有个妃子埋在村子的斜对照,故名“冢斜”。在禹之先任酋长的舜,有一妻妾埋在此,后人为纪念舜,将河流称为“舜江”。冢斜是远近闻名的古村落,自然景观很美,是古代农村建筑群和乡土文化的“活化石“。这里的余氏祠堂,《绍兴市志》、《绍兴县志》均作介绍。目前尚存的五个台门屋,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 2、冢斜古文化遗址&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 ①余氏宗祠。为清代中叶建筑。总体格局两进三开间,内有一木结构古戏台,木雕精美,祠内廊柱、屋顶椽子朱红,砖瓦琢磨精细,抱柱立体雕,斗拱上有浮雕,壁上有壁画,余氏公祠2004年8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 ②八老爷台门。建于清初,为八老爷父亲所住,共三进,台门口竖两付旗杆石板。第一进为照厅,两侧有一条弄,台门口有三个进出口,中央台门口平时不常开,曾是用来迎接官员的,照厅两边有两间楼屋,据说为管门者所住。中厅为大厅,中央栋上挂有几个圣旨箱,箱中圣旨被毁,第三进用来办红白喜事的。下新东西边各有两侧厢,正屋和侧厢楼上可贯通,据说八老爷生于此台门中厅的一间楼屋。八老爷,正名余炳焘,为清道光河南布政史,皇上授封他为荣禄大夫,在清政府任职多年,官至一品。&nbsp;</p><p>—冢斜&nbsp;</p><p>③永兴公祠。始建成于唐朝年间。唐太宗授虞世南为南镇永兴神天子,非常启重他的才学,虞世南,字伯施,唐初余姚人。从爵永兴县子议论挂正敢于正谏,为太宗所重。贞观八年(634)进爵永兴县公,十二年(638)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干(558—638),享年81岁卒,太宗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书法承二王字体,据传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亲授,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有石刻《孔子庙堂碑等》和多部书论,著有《帝王略传》《书旨述》《笔髓论》《观学篇》等。有文集30卷,编有《北堂书抄》160卷,为国内现存第一部类书。其书法、书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死后,太宗痛悼谓:“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诏陪葬昭陵(今陕西醴泉县九骏山),画像于凌烟阁,赠礼部尚书,谥文懿。以正教来祭奠社稷,崇奉一如南镇神庭诞在七月十五日,与地官开赦之期相合,虔修祀典,歌舞奉之。六月十五日为巡视,天子从(冢斜)村东端的狮子口出发过东岭至车头村东端再返回。喧天音乐,旌旗蔽日,欢呼声振动山川,几十里路之遥的父老乡亲亦赶去进香拜神,热闹非凡,直流传于解放初。&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 永兴公祠建筑考究,面积为1040平方米,后有大龙山脉气势宏大,风景优雅。面前有一座高高的轰溪山,在其山脚,小舜江上游南溪潺潺流过,环抱古村像一条官者阁带。祠为二进,左右侧屋为28间,正殿(中)为虞世南塑像,高3米,宏伟壮观,笑容可掬,人称永兴大王,上有虞世南手迹“攀龙附凤”四个大字的横匾悬挂在座像顶端。左右为关羽、刘备、张飞等塑像,旁侧站立的菩萨有手拿铜锤塑像,威武吓人。后殿为大佛菩萨,哈喇菩萨墙背,后为观音菩萨,求神拜佛者纷至沓来。祠会节日更是热闹得很,摆供品,占香烛及点油灯者颇多,老太和看戏者有一年多人次,夜间从门口直路至大路岗两旁插满香烛,灯火通明,逢节还演戏。有的人来许愿、有的人来托梦,摆台下摊,摊位多到上百个,求永兴大王保佑平安。目前,永兴公祠已被列为县历史文化古迹县级文物保护点。&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 3、周边景点&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 ①许行山有机茶园区。许行山位于冢斜村对面,海拔约300余米,云雾缭绕、气候宜人、风光迷人,无任何污染,现有有机茶面积1000余亩,“许行山”牌有机茶经国际认证,远销海内外。园区经近几年的建设,已具规模和档次,可开发观光农业和休闲园区。&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 ②车头战役纪念地。位于稽东镇车头村。1949年4月9日,解放绍兴第一仗在此打响,成为我县革命纪念地。&nbsp;</p><p>冢斜古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南部山区,村域面积3.82平方公里。全村共六个村民小组,256户,746人,余姓约占80%。全村有耕地418亩,茶园420亩,竹园500亩,山林4700余亩。5月28日,冢斜行政村由稽东镇党委和政府批准建立党支部和村务工作领导小组。</p><p>2010年7月,冢斜村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6月,公布为第四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p>冢斜古村人文景观丰富。这里是大禹后裔集聚村,是禹妃墓葬地,是早期越国初都。冢斜名人荟萃, 冢斜余氏先祖大禹、本支37世始祖由余、本支69世唐朝国子监博士余钦、本支100世明朝天启年间乙丑科状元余煌、本支108世河南布政司余炳焘、本支112世北平市市长余晋龢,还有许多官宦、乡贤等等,都是冢斜古村人文历史的精英。</p><p>冢斜古村古建筑众多。冢斜有始建于唐贞元9年(公元793年)的“永兴公祠”(为会稽山南镇庙的分支机构,其地位与南镇庙相当);有始建于清乾隆庚辰年(公元1760年)“余氏宗祠”(其中的古戏台闻名全国);有建于明代的“余氏老台门”,清代的“高新屋台门”、“下新屋(八老爷)台门”、“上大院台门”、“朝西台门”、“朝南台门”、“新台门”,民国期间建设的”歪台门”等建筑群;有明、清官员来冢斜祭典舜妃、禹妃和永兴神的驿站“上道地轿屋”,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桥“永济桥”;有建于明末清初的“永济茶亭”和通往嵊州、诸暨方向的“大、小西岭”古道;有始建于清代的“下新屋古井”。冢斜古村还有建于六、七十年代的“十八间大会堂”、“地下仓库”、“防洪堤”、“知青屋”、“小板溪水库”等建筑物。这些建筑构成了冢斜古村历史建筑宝库。</p><p>冢斜古村有着优美的原生态山水环境。村前有一片广阔的古田,是体验古村农耕文化的理想场所。古田旁有一条小舜江上游的北溪,是进行水上漂游、清水垂钓、天然沐浴的好去处。村北的大龙山与村南的大片山林,隐藏着大小西岭和马皮岭古道,期间点缀着空山砺石、十四缸瀑布、西岭冷泉、老鼠岩档、高山水库、茅坪竹海等许多景点,是进行观赏休闲、爬山锻炼、放飞心怀的深山古道游活动场地。</p><p>冢斜村现已编制完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冢斜村详细规划》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冢斜村旅游区总体规划》,冢斜古村正全面进入古村保护和开发阶段,力争把冢斜古村打造成以古村落传统文化和原生态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的绍兴县南部山区旅游、休闲集散地(或会稽山旅游中心节点)。</p> <p>清光绪十二年续修的《新蒙禹氏家谱》中附录了一则家训:</p><p>吾族累世耕读两事而已,务农必守勤俭二字。勤以尽地力,俭以备荒年,但使一家能常保聚,即厚福也。勿图侥幸,入游滑一流。家稍丰足,须择子弟之聪明者读书。贵显虽由命定,果能成就一人,犹幸吾家声未坠也。居家戒争讼,诚哉是言。凡事先退一步想,则争端自化,事化则身安,家亦安,何等慰贴。若因纤芥之嫌,小忿不忍,则日必争体面,试思一到讼庭,官喝役骂,费财破产。欲求一胜而不可,体面何有乎?少年血气,须早猛省。</p><p>养子弟无使浮华,饮食衣服须有节制,出入动作须有规矩。庶几自少而壮,妄念不生,可以守家法而安正业。尝见富家之子,溺爱不过,习惯成性,至于任意放荡,将数世之产业尽为酒色烟博之资,岂其子弟真不才,与悔已无及。汉邓禹为宰相,有十三子,皆令读书,以外各习一艺,人问其故,曰:富贵不可常保,使穷时可自食其力。善哉,可为法矣。</p><p>幼学从师,须择忠诚先生,方有真实工夫,至讲书作文时,正宜名师指点。或此师不称意,另择无谓不妨,迁就一年,试恐少年性灵久且汩没,耽搁岁月固可惜,误入迷途更可忧也。若真个品行学问极淳正,极有讲究,即终身事可也。</p><p>人有功名学问,不独自己荣显,亦贵有益于人族,当中有美材当加意成就之,以继书香,合族有荣施矣。其不肖者,亦必训戒之,使归于正。无坐视其败,以为无于己事,能如此,不惟邻里,皆服我重我。先祖有知,亦必欢喜于地下矣。</p><p>处世待人无太刻薄,无喜占便宜。待人刻薄,终必受人刻薄。自己便宜,必另人不便宜,如此起家者,未必即为富也。余有对联云:凡事须求过得去,此心总要放平来。断不可不做是想。</p> <p>大禹峡也称北方小三峡 &nbsp;大禹峡是一处赤壁丹崖的峡谷地带,全长3公里。整个峡谷蜿蜒曲折,绝壁对峙,犬牙交错,似刀劈剑削,鬼斧神工;由于漳河奔涌,湍流不息,峡谷之中终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形成仙境一般的生态地貌;松树、灌木、山花、苔藓,一步一景;鸳鸯、野鸭、鲤鱼、河虾随处可见。</p> <p>夏禹王后裔主要直系考</p><p>●夏正江</p><p>据《夏氏宗亲网》和《禹氏宗亲网》有关讨论,尤其是吸收江西夏卫兵、夏国初先生和浙江夏军波先生的有关论述,并查阅大量典籍史料,经反复甄别,审慎分析,现将夏禹王后裔主要支系归类如下:</p><p>一是西周姒姓杞东楼公之夏氏夏侯氏支系。自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五年),周朝封商杞国最后一位国君元公的公子姒东楼于杞起,历春秋时杞简公之弟姒佗(前445年)改称夏侯氏、公元844年&nbsp;(唐武宗会昌四年)&nbsp;夏侯显退隐九江去“侯”称夏,恢复夏姓至今,前后传承3055年。此支系人数最多,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且家谱最全,认同者也最多。</p><p>二是帝少康庶子无馀之姒姓支系。夏朝帝位传到第五代王少康帝(前1886年——前1866年)时,封其庶子无馀到绍兴会稽山为先祖夏禹守陵。《姒氏世谱》详细记载了大禹姒姓后裔在浙江绍兴会稽山数千年的繁衍过程。现已传141世,3880余年,但分布在各地的姒姓后裔已不足2000人。绍兴市姒姓后裔大约有150户,400多人,主要聚居在大禹陵附近的禹陵村。</p><p>三是越王无疆次子蹄之欧阳氏支系。夏朝少康帝庶子无馀分封会稽后,至第34世允常建立越国,战国时期允常之子勾践封为越王,到第41世无疆(勾践后第6代越王)伐楚时为楚威王所灭,无疆次子蹄被楚王封到乌程欧余山(今浙江湖州市)南面居住,因山南为“阳”,人称欧阳亭侯,史称欧阳蹄。后世子孙便以欧阳为姓,称欧阳氏。全国现有欧阳氏人口88万,欧氏113万,阳氏49万,三姓合一共计250万,排名第86位。</p><p>四是禹的后代子孙禹斗宝之禹姓支系。夏朝亡国后,禹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氏,尊夏禹为禹姓的得姓始祖。《陇西堂禹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禹氏族人从江苏苏州阊门外禹家巷迁兴化东乡,后逐渐形成禹庄自然村落。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禹氏家族遭难,全村禹姓几乎灭绝。幸存一名唤作禹斗宝的六岁男孩,躲在量米的笆斗里逃过劫难,在其舅母抚育下成人,禹斗宝被后人奉为中兴始祖。禹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姓氏排名中未进入前三百大姓。</p><p>五是夏桀之子獯鬻为首之王族遗民支系。《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史记索隐》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说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是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史上所称的匈奴,或者匈奴南边的某个部落。此支系仅见于探讨分析,未见具体族谱,权作一种见解。</p><p>六是夏王室后裔之姒姓支系。夏立国四百七十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夏王族便以国为氏,姓氏合一,夏姓诞生,是为河南夏姓,奉夏朝开国之君夏启为得姓始祖。此说网上流传最广,但此族群现集中在何地,有多少人口,论据不足。因为商汤灭夏后,夏朝王室多被迁徙在杞国,以守禹杞为名被集中管理,虽“或封或绝”,但于商、夏两朝集中在杞达1154年是事实,哪还有多少王室成员能另在别处谋生的,即使有极少数,也早已改姓氏不知所踪了。</p><p>七是杞简公之子姒禹裔之后裔何姓鲍姓支系。【何姓?】春秋时期,杞国被楚国灭亡后,杞国最后一位国君杞简公的儿子姒禹裔带着《姒氏谱牒》逃到安徽巢湖,其后裔居庐江河上224年。公元前221年传到第八世姒贲偾时,秦始皇称帝,遂舍姒姓,以居地姓河,又改姓何。但查何氏河氏姓氏渊源,均无此说。可能又恢复姒姓夏氏,续为后世正宗谱系,而不是现在网上公认的杞简公之弟夏侯佗之夏侯氏传承至夏侯显复夏姓之说,也未可知,亟待族人反复考证。【鲍姓】据《姓苑》记载:“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据《姒何氏族谱》记载:夏禹裔孙敬叔之子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其父敬叔被封于鲍,遂以邑为姓,称鲍叔牙(约前723~前644年)。春秋时与管仲齐名,为鲍姓始祖。鲍姓现已传承2660余年,在中国姓氏排行第173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06%。</p><p>除上述主要姓氏外,还有杞、东楼、楼、娄 、西楼、把 、爬 、丐、抱 、党等数十个派生姓氏。</p><p>必须指出的是:商周两朝对夏禹王后裔采取的是“集中居住、以夷制夷”的政策,因此,自公元前1600年商取代夏——前445年杞被楚亡的1100多年间,夏朝王室的后裔名义上是守禹祀,实际上是被集中看管,防止复国势力增长。虽然春秋时周朝对杞国管理有所放松,但也是国小力微,夹在几个大国中间难以抬头。连当时兴匆匆赶到杞国考察夏礼的孔子访问杞国后,因文献散失太多而感慨地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历史上流传的发生在杞国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是对久经磨难的杞国人忧患心态的真实写照。</p><p>还要指出的是:由于被集中看管,所以在商朝立国至杞亡国的一千多年间,夏王室后裔大批外流繁衍生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真有少数能逃脱看管的,可能早就改姓易氏了,今人查起也非常困难。因此,当今大陆夏姓中,除去出自舜帝后裔(妫姓)的夏征舒一支外,绝大多数夏氏、夏侯氏均可认定为夏朝王室正宗后裔,而且以杞东楼公支系为最大族系。</p><p>最后要提醒撰谱族人的是:当寻访某些先祖上下传承各地谱系不相符,或出入较大时,可在异姓间开展横向联系,查阅或借阅上述夏禹王后裔非夏姓的5大支系宗谱,相互比照核对。因为其上溯祖源时,最终一样会认定夏禹王为始祖。如《禹氏宗亲网》“鲍氏敬叔公之前姒氏世系追记”中,对已失传的商朝杞国历代国君的记载,有效填补了历史空白。</p> <p>家族之亲情是润物的细雨,滋润着人的心田;亲情是一缕阳光,让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到温暖;亲情是一泓清泉,让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澈澄洁;家族亲情是人间最为牵挂的情。家族有着悠久绵长的历史积淀、底蕴深厚的家族传承,融汇成家族文化的芬芳交响;喜悦的欢笑,飞扬的舞步,寻亲问祖奏响了续编家谱创新的时代强音。</p> <p>青山笑我头已白;</p><p>泉水照人心自清。</p><p>*孙稼生题寿阳珍珠泉,又名咄泉,位于邓林山</p><p>仙源何处觅,自西汉而还,谁更入山问道;</p><p>清泉知我渴,倘东坡到此,也应扫石题诗。</p><p>*黄宗则题寿阳珍珠泉</p><p>桂树丛生,好向山河招隐士;</p><p>旋源园折,愿为霖林到人间。</p><p>*景其俊题寿阳珍珠泉</p> <p>山西历史概况</p><p>山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其地域就在晋南、豫西一带兴起。</p><p>  周代,山西的国号为晋。春秋时期,国君晋文公为五霸之一。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此后山西别称「三晋」。</p><p>  秦代,秦始皇于山西设太原、上党、河东、雁北及代郡五郡。</p><p>  南北朝时期,北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及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p><p>  隋代,太原、长安、洛阳成为黄河流域上的三大城市。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由山西起兵夺取天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尊称太原为「北京」,纪念这块创朝立国之地。</p><p>  辽、金代,大同又作为辽、金陪都达二百年之久。</p><p>  元代,山西与山东、河北省共称元朝之「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是黄河流域的蓍名都会。</p><p>  明代,山西行中书省设于太原。清代,山西的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晋商」在全国的经济命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p>  民国初年起,山西一度是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五台山等地成为八路军的战略根据地,山西因而再度扬名天下。</p> <p>禹姓的起源,禹姓的来源</p><p>姓氏:【禹】</p><p>拼音:Yu</p><p>郡望:陇西郡</p><p>名人:禹祥,禹之鼎,禹作敏</p><p>胜迹:山西禹王城遗址</p><p>文献:团山禹氏续谱,荥阳市汜水镇禹氏族谱</p><p>历史:禹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据百家谱,风俗通义上记载,禹姓出自姒姓,夏禹之子夏启建立夏朝后,夏朝王族里有些人有以“禹”为姓的。另有一种说法,据广韵记载,春秋时,有诸侯国禹国,子爵爵位,后来为楚国攻灭,禹国公族后代子孙就以“禹”为姓。禹姓后来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p><p>出自姬姓,以人名为姓氏。传说禹为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戎禹。他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曾奉命治理洪水。拒后人记载,他领导人民疏通河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持续三十年的治水过程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后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他继位担任部落联盟领袖。禹的后代子孙就以祖上的名字命氏,称禹氏。</p><p>出自妘姓,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有妘姓诸侯国鄅国,子爵,为楚国的附庸,世称鄅子。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成为鄅姓。后来去邑为禹,表示亡国,离开了都城,称禹氏。</p><p>聚集地:</p><p>堂号</p><p>惜阴堂 :因大禹惜寸阴而命名。</p><p>十起堂 :大禹治理天下,勤政爱民,吃一顿饭因有公事急待处理而放下碗十次;洗一回头因有公事要把头发挽起来三次。历史上称"一馈十起,一沐三握发" 。</p><p>历史名人:</p><p>禹之鼎:清代画家。康熙中任鸿胪序班。他以善画供奉内廷。尤工写照,秀媚古雅,为当代第一。许多名人小像都出于他的手笔。</p><p>禹 显:金朝人。以战功授义胜军节度使,兼沁州招抚副使。率领200士兵驻守襄垣。元师集步骑数千前来攻城,四次不能拔,后因内变,城破被俘,不屈而死。</p><p>禹 祥:明代仁寿县知县,处己接物,惟以不欺,居官清约如寒士。</p><p>禹万城:南北朝时常州刺史,政绩卓著。</p> <p>夏禹简介和生平事迹</p><p>夏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p><p>人物简介</p><p>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为大禹,夏后氏首领,他是黄帝的六世孙、颛顼的四世孙(注:黄帝次子曰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曾,鲧曾生鲧祖,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p><p>生平事迹</p><p>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p><p>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p><p>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p><p>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p> <p>历史上第一首爱情诗</p><p> &nbsp;“候人兮猗”。作者涂山氏。</p><p>&nbsp;涂山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大禹的妻子的氏族,最早见于文献《尚书·皋陶谟》和《楚辞·天问》,\"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尚书·皋陶谟》,"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楚辞·天问》, 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涂山,有涂山氏祖庙。</p><p>夏族的始祖神为涂山氏族,夏族就是日后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一个部落集团。据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娶涂山氏族一女子,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p><p>&nbsp; &nbsp; &nbsp; 当女娇轻叹一声:“候人兮猗”的时候,治水中的大禹,你可曾听到?</p><p>&nbsp; &nbsp; &nbsp;《吕氏春秋》载:“禹行水,窃见涂山之女,禹末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诗中实词两字,语气词两字。</p><p>&nbsp; &nbsp; &nbsp; &nbsp;仅有四个字的这首《候人歌》,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爱情诗,是痴情女子的千古第一声叹。</p><p>&nbsp; &nbsp; &nbsp;“候人兮猗”,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于此,大禹和女娇新婚四日即别。他家女子可以不知愁地感叹着:“悔教夫婿觅封侯”,只是女娇不能。因为自己爱的,正是这个装得下天下苍生的大英雄。英雄需要抱负,可是女子需要保护。此去一十三载,女娇不嗔、不怨。只是浅浅道来:我一直在等候着一个人。“候人兮猗”,将军白发,美人迟暮。你用你的盛年,造就了千古大夏;我用我的韶华,苍白了空闺晚霞。时空荏苒,人已归土。</p><p>&nbsp; &nbsp; &nbsp; &nbsp;有人问: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难不成女娇很丑?非也。相传女娇是九尾白狐,在族中是有名的美人。只可惜,这个英雄,爱江山,不爱美人。光阴对于男人和女人,是不公平的。男人可以用壮年开辟基业,而女子呢?十三年之后,大禹归来,而女娇却青春将逝。女为悦己者容,十三年,美人如何捱过?“候人兮猗”,倚门远盼,一声长叹。</p><p>&nbsp; &nbsp; &nbsp; 千百年来,多少步了女娇后尘的痴情女子,云髻轻挽,独自凭栏。不知凿石治水的良人,会否因背后佳人的存在而倍感心安。至少女娇盼回了大禹。可叹后代多少佳人在被始乱终弃之后,选择了自尽。说红颜薄命,不如说是世人薄了红颜命。探其缘由,是因为社会的分工,使女子以夫为天下。倘若女子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可以开拓的疆域。</p><p>&nbsp; &nbsp; &nbsp; 历朝历代的女子,也许就没那么香消玉殒了吧?但假设终归是假设,在此替古人担忧已惘然。倒不如回归当时的语境,品味那一份凄美笼罩之下的沧海桑田的诺言。“候人兮猗”,一个“候”字,悬挂着多少想念。是含蓄的眷恋,是情愫的绵延,是归期的无边,是恒古的誓言。面对爱情,几乎难以拿理智来衡量。说公平不公平,值得不值得,当局者迷,怎能听得进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爱情也正是在这种烟雨朦胧的痴迷之中升华为人类最永恒的主题的。</p><p>&nbsp; &nbsp; &nbsp; &nbsp;千年前的那首《候人歌》,至今,仍余音不绝。此种心境,毋庸赘言。“候人兮猗”,寥寥数字。千年一叹,一叹千年。</p> <p>鹿泉山景区旅游</p><p>鹿泉山位于寿阳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左右,海拔1717米,是县境最高山峰,植被覆盖率超过70%,总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寿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景区依山而建,总体为“一主体、两侧翼”式布局。主体部分是指鹿泉主峰、纱帽翅之间到黑水村的“V”形区域,内部结构为“一核二带多点”。“一核”—— 寿星文化广场,“两带”—— 延寿谷旅游带、寿仙谷旅游带,其中,延寿谷主要属于观光类型区域、寿仙谷主要属于度假类型区域。“多点”主要包括寿星神殿、寿仙别墅群、露营度假区、生态采摘区、植物园区、黑水温泉SPA区、山底民俗体验区、纱帽岭祈福区、福田寺等。侧翼部分是指北翼的北神山区和南翼的罕山区。其中,它们内部又各自分为两个区,北翼区包括北神山祭祀展示区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南翼区包括罕山万古园与生态保育区。是融景观观赏、科普教育、游憩活动和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旅游胜地。&nbsp;</p> <p><span style="color: rgb(45, 45, 45);">山西漳河岸边有这样一座绝壁古村!</span></p><p>奥治村位于浊漳河西岸,背依大垴山,西邻东垴山,依山临水是其典型地理特征,现有1300条口人,耕地面积1800亩,国土面积2.8万亩,距平顺县城43公里。刘、任、赵为奥治三大姓。奥治村居于山腰台地之上,既得平畴沃土可耕,又得漳河清流可灌,且避免了漳河泛滥之灾,可谓因利乘便,趋利避害。村庄历史久远,若以《禹贡》记载,则上古帝尧时代已有奥治,悠久的历史,衍生出遍布村落的人文遗址,绵延出具有浓郁太行山区风情特色的古民居群落,铺陈出一批批艺术精湛、文化底蕴丰厚的庙堂寺院、亭台楼阁。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古朴沧桑的公共建筑群,民风民俗气息浓郁的经典民居,相互交织,将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奥治映衬得流光溢彩。</p><p>千年古村。《禹贡》以及《平顺县誌》记述,帝尧时代,尧曾命鲧在此治理漳水,鲧错修的沟渠今尚存。鲧错修沟渠不仅没能治愈水患,反而劳民伤财,因之,鲧被继任的舜发现并于大羽山下处决。之后,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详察地势,因势利导,向东引水,漳水终于顺流东下。禹在奥治住过的“禹圪廊”仍存。奥治意即河流拐弯的地方水患得到治理。也有资料称,奥治原为禹治,“禹”“奥”同音。据此推断,奥治村大约在史前已有雏形,以后得地高临水、晋豫商旅往来之便,逐步繁衍而至鼎盛。</p><p>科学选址。村落选址极为考究,背依大垴山,西挨东垴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枕山俯水,合乎中国古代立村选址的规格。整个村子在山腰间的一块平坦高地铺展开来,占尽地沃土肥之利,又得通河临水之益,确乎是一块风水宝地。在漳水东岸的南垴山的独特影响下,村落如舟,两头细尖,中间浑圆厚实,停泊于浊漳河畔。村落自崖边至山腰,平缓抬升,主街道贴岸沿村边贯通南北,宛如一道屏障,拱卫着千年古村。南端、北端、中街各引一条主巷伸向村中心直抵山麓。主街与主巷垂直分布,形成肋条状构制。旧官道(晋豫故道)沿村边岸头主街而过。刘、赵、任三大姓氏聚族而居,各有属地。奥治村的选址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番周折:最初选于北山一大石檐下,可容400余人,取名“黄老战”。后因此地山高坡陡,取水不便,石厚土薄,又搬迁到“次合棚”。“次合棚”地处浊漳北岸,距奥治村约二里,背山面山,平畴沃土,生活尚可温饱。定居一段以后,村风日下,村人疑风水不佳,遂选定“土寨”立村,村人企望教养子孙向善,所以改“土寨”为“善治”,善治村小不平,难以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又选择了禹治之地,开始了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为感念大禹治水功德,定村名为“禹治”,“禹”“奥”谐音,又演变成奥治。村中公共建筑、民居建筑各成一体,各具特色,而又相互映衬,比邻而居,顾盼生姿。</p><p>遗址众多。错錾沟、禹圪廊、禹王行宫、禹王葬见证了鲧禹父子相继,平息水患的不朽和悲壮。奥治现存建筑遗产非常丰富,约84859平方米,庙宇、宅院、阁楼、台轩各类建筑式样齐全,风格多样,蔚为大观,其中庙宇建筑和宅院建筑最为丰富,庙宇建筑主要有大禹庙、关帝庙、崔府君庙、吾言寺、尼姑庵、大禹庙戏台、三教庙、南堂忠孝堂、大脑忠岳庙等,大禹庙属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古宅院建筑众多,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刘家大院、任家进士大院、赵家大院等,风格古朴醇美厚重,多为四合院,一进两院三院,少数为两进厅院。大门多设本质依门,院内四侧设角门,砖木结构为主,一般为西层,砖雕石刻木刻精致,各种装饰小巧别致。</p><p>民居成规模、上品位。宅院建筑多达二百多处,大多为明清遗构。刘家大院、赵家大院、任家进士大院保存最为完整。刘家大院包括南院、东院、西院、客厅院、书房院、车马院、当铺院、长房院等,每个院落都是相对独立的建筑单元,主院一进两院,一般为四合院。緌楼木雕纤巧,柱础门墩石刻纯熟。赵家大院两进三合院落,中门楼式砖瓦建筑,单檐硬山,中墙灰瓦屋脊式建筑,砖仿木斗拱,两院方砖斜铺,主房、配房均为两层,厦檐宽敞,灰砖罩面,后院略高于前院。单檐硬山为主。任家进士大院,坐南向北,是大清光绪年间皇恩进士任克己奉敕命所建。基本保留了清末民居建筑式样,进士大门门楼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太行山区浊漳河流域民居建筑风格,钦赐“进士”门匾仍存。此外,还有赵家窖洞(石券窑,坯砌窑,人工开凿土窑)、水沟院落等石土建构民居。刘氏经商,任家入仕,赵家勤俭,三大建筑群落折射出三门修身持家处世为人的理念和风范,寄寓着各自对家族对后世的希冀和祝愿。奥治古民居布局别致,设计精心,建筑艺术高超,用料因地制宜,依土则夯坯砌墙垒窑,傍山则开山凿石铺砌雕饰,缘木则依木质软硬、纹理疏密下线动刀。砖石土木巧妙组合泾渭分明而又浑然一体,空间布局上限定高度,平面伸展自如,集中连片,规模大,档次高,堪为上党民居瑰宝。</p><p>装饰玲珑巧秀。奥治自古至今,能工巧匠代代不绝,木匠、石匠、瓦匠誉满上党。精美雅致的雕饰俯拾皆是,刘家大院门额雕花,赵家大院的垂花门雕,水神庙龙头斗拱,关帝庙戏台纷纭繁杂的格栅等等都是艺术价值不菲的木雕精品。砖雕主要闪光点在照壁和墀头、悬鱼、厢房券拱、天地神龛上,布局精细,构思奇特,造型生动,刀法精当,含意深刻。石雕多见于迎风石、上马石、柱础、门墩、碑记、石槽、石鼓、青条石基、石狮等。刘家大院“鸟鸣于春,雷鸣于夏,鹿鸣于秋,凤鸣于冬”的石雕,书房院内“建立不易”“拮据维艰”筹警示语砖雕,传达出千年古村经典民居建筑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质朴纯真的价值追求。</p><p>民俗独特。奥治数千年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每年正月初一、十五祭祀先祖神灵;正月初五送“五穷”;正月十五庆元宵,有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推小车、九莲灯、扭秧歌、打花棍、唱社戏等娱乐活动;庙会时还有八音会、游灯扛、扛装等点缀其中,热闹非凡;农月三月十三是古庙会,约产生于唐代,宋初已具规模,每逢赶庙会,年年都要唱大戏、迎神,演绎各种富于本地特色的民间故事;二月初二在当地是迎龙神;三月十三祭水神;八月十五祭月神。村里自办的业余上党落子剧团响誉浊漳两岸。</p><p>人文历史纯厚。奥治村早在宋、元、明、清就享誉上党,特别是明清两代,人才辈出,文臣武将,灿若星辰,百余年涌现出进士2个,贡生、禀生、优贡、拨贡13名,举人9名,武举7名。为了守护刘家庞大的资产,也为刘家外地资产回归本土便利,一批看家护院、押镖运货的镖师应运而生。奥治武人曾将抢劫刘家财物的响马诱至“响马沟”聚而歼之,“响马沟”因之得名,遗址尚存。刘家人富而泽荫乡里,免费办学堂,磨面碾米,施医济世。闻名于世的大禹峡在《禹贡》中有记载,《水经注 浊漳河》如斯描述:“清岸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文人有诗赞大禹峡:“水峡洪谷6里长,深渊耸壁五帝创;奇珍异兽藏水宫,珍禽水鸟鸣断肠;鲧祖错錾遗迹在,无功伏法峡谷傍;禹之鲧腹神话传,犹存腹裂条缝长;把守宫门二神龟,万寿甲宫无底深;灵珠洞内存异宝,错对灵峰产蜜汁;游出禹峡至花屿,锦秀景胜迷游人。”</p><p>奥治,一个深藏太行屏风中的千年佳丽已娉娉婷婷姗姗面世,以绝世姿容绽放夺目的光彩!</p> <p>禹王城·龙门口</p><p>虞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定都安邑,即今天的运城市夏县。禹都俗称禹王城,其遗址是东周魏国早期都城安邑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西北7公里处,已成中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里留下了“白马峰”“金简峰”“禹王碑”等随处可见的大禹模糊的影子。</p><p>传说,大禹受帝尧之命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位居今晋南黄河中游的河津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龙门山高耸在河谷中,堵塞了河流,大禹到此视察后,毅然开凿龙门,河水自此畅通无阻,山西也从此告别了洪涝灾害的历史。</p> <p>山西省阳泉市旅游</p><p>古称“漾泉”,因泉水喷涌而得名。它位于太行山中部西侧,北接定襄、五台两县,东临河北平山、井陉,南连昔阳,西俟寿阳、阳曲县,人称“三晋妥增”,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晋东雄绕”。总面积4452平方公里,总人口117.4万,是山西东部的中心城市。阳泉现辖城区,矿区、郊区、盂县、平定县,是省辖市。建国后,阳泉经过四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主,冶金、化工、机械、轻纺、电子、食品等部门配套发展,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p><p>  阳泉地理座标为东经112°5′─114°4′,北纬37°40′─38°31′,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日照充分,热量适中,季节更替明显,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凉爽。适宜旅游观光。</p><p>  阳泉是一座美丽的山城,犹如镶嵌在太行山麓的一颗璀灿明珠。悠久的历史遗珍,旖旎的山光水色,迸发出诱人的风彩和魅力。白昼登临山颠俯瞰全城,楼房鳞次栉比,路桥经纬交织,厂矿星罗棋布;入夜浏览市区,江天灯火辉煌,山河彩虹映照,景色妙不胜收,令人慨为观之。著名诗人郭沫若曾欣然命笔咏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阳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大批仁人志士同阳泉人民一道,为阳泉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壮烈的史诗,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5月4日建市。阳泉从此步入历史发展的崭新时代,开始的伟大的振光历程。</p><p>  河山环绕,山岭纵横,文物荟萃,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和绚丽名姿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构成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秀峰幽谷,飞瀑流泉为主要特色。著名的有风景奇丽、气候宜人的藏山,山深茂密、盛产药材的壁署胜地,药林寺山,景物诱人,云烟索绕的平定冠山,太行重要关隘娘子关,北方罕见的大榕洞─万花洞、玉花洞,山西第一泉──娘子关泉群,水帘洞悬空飞瀑布,滹沱河畔医疗,健力价值独特的果家寨温泉,山水相揉,素涓垂绕的龙潭瀑布等。人文旅游资源以文化古老、名胜众多为基本特征。仅古人遗址就有多处,如:春秋末期赵尚子修筑的“古代遗址”;汉淮阴候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云率军驻守娘子关遗址;气势磅礴。绵延20多公里的古长城;平定武装起义遗址;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主战场──狮眩山战役遗址。此外,还保存着诸如藏山祠、藏山大王庙、冠山资福寺等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体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国内罕见、具有唐代遗风的标里关帝庙正殿等,以及清代著名学者张穆故居和近代著名女作家石许梅故居。</p><p>翠枫山自然风景区</p><p>翠枫山自然风景区,位于阳泉市的郊外,景区内有大面积的原始次森林,处处都是沟壑怪石,清澈的泉水在山中流淌,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翠枫山景区内有绿野仙谷、佛旨亭、枫叶亭三条游线。绿野仙谷主要是自然的体验旅游,全长约5公里游程,由石板、木板和松针铺成的山林小路,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山上还有六个观日出、日落、桃花、夏绿、红叶、雪景的“观景台”,还有可以调节心情的“喊山崖”。还能看到自然形成的“财门”、“运门”、“福门”和“龟驮树”、“恩爱到白头”等景点。景区内各种树木上,都挂有树种介绍牌。</p><p>冠山森林公园</p><p>平定冠山森林公园集自然景观、古迹、文化源渊于一身,位于平定县城西南4公里处,是晋东名胜之一。冠山主峰顶状似冠,故名。冠山风光秀丽,这里集儒、道、释于一山,尤以创建于元代的崇古冠山书院以儒文化称著,元代中书左丞吕恩城、明代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此读书,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书画家傅山也曾在平定冠山森林公园的隐居,现代女作家石评梅从小在此读书,并创作了以冠山为背景的小说《红鬃马》。山上,明、清题了刻石颇多,达30余处。资福寺平定冠山森林公园主要建筑,创建于金代,寺内历代碑刻甚多。山中现存古迹还有团龙照壁、槐音书院遗址、崇古书院、半周亭、仰止亭、石棺石、吕祖洞、文昌阁、字纸洞遗址等。</p><p>滹沱河漂流</p><p>滹沱河漂流景区内山峦重叠、河水滔滔、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被誉为华北最大的天然氧吧,是华北地区最好的避暑胜地、旅游的天堂。漂流的起点位于汉代古御码头,终点在温泉附近的跳水崖。河道蜿蜒曲折,山谷峡窄,水流湍急,鱼儿、扇贝遍布河中,岸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飞鸟云集;该漂流峡谷雄伟壮观、常年烟雨弥漫、独具风格。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俯拾即是,形成了滹沱河漂流的九曲十二景。漂过一山又一山,赏尽一景又一景,令人流连忘返。整个漂流过程即惊险刺激,又能置身湖光山色、碧水蓝天之中,盂县滹沱河生态旅游区处于盂县藏山、五台山、大寨、河北西柏坡等景区的中线地段,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是山西、河北、京津塘地区休闲度假、周末旅游的最佳去处。</p><p>红岩岭风光</p><p>红岩岭自然风景区,因红岩岭得名,有着众多的自然景观,春天花满山谷、夏日林海莽莽、秋时红叶满山、冬至素裹银装,风景区的十八个自然景观则更为诱人。风景区核心景点玉皇洞位于主铺掌村西北凤皇山半山腰,溶洞最初只发现了长度一百多米的一号洞,本世纪初探出了二号洞,2013年又陆续探出了三、四、五、六号洞,六洞自东向西,基本平行相连,长600多米,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洞内遍布钟乳石塔、石柱、石笋、石幔、石花、石帘等,且“峡、宫、殿、庭、堂” 等结构俱全,可谓天成地就,鬼斧神工。因主洞四号洞面积2000多平方米,高二十多米,气势磅礴,富丽堂煌,地蕴天成的钟乳石像形状各异、神态逼真,酷似西游纪中的天宫,故将其命名为“灵霄殿”, 亦将溶洞定名为“玉皇洞”, 并依各洞洞形和钟乳石状况,将相近的一、二号洞命名为“龙宫”,其余三、四、五、六号洞依次命名为“瑶池”、“ 灵霄殿”“ 罗汉庭”、“ 佛祖堂”。</p><p>桃林沟滑雪场</p><p>桃林沟滑雪场占地50亩。坐落于阳泉小康村桃林沟大型游乐园区,三面环山,景色秀美,距离主城区5公里,行程便捷。中、初级雪道2条,专业滑雪教练9名。奥地利高科技造雪机3台、德国雪道平整车一台,采用国内领先的雪地输送游客设备“魔毯”,更先进,更安全,更便捷。占地1000平方米的大型雪具出租厅,配有进口雪具800余套,方便快捷的快餐厅,是山西晋中地区目前雪地质量、游乐种类最齐全的滑雪度假区之一,让您感受专业级的滑雪体验和贵宾礼遇,充分满足每个人的滑雪欲望。此外,雪场还为您的家庭成员,设有老幼皆宜的雪上飞碟,雪地摩托车和冰上碰碰车等戏雪娱乐项目,正可谓全家总动员,戏雪过冬天!</p><p>固关长城</p><p>固关长城距平定县城35公里,距娘子关15公里,与著名的娘子关、旧关共成鼎足之势,为历代军事要塞。固关长城始建于中山国,复修于明,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唯一的石砌古长城。现主要遗址有长城南段固关经将军峪至白灰口长约7000米、北段经岑后底至娘子关嘉峪沟约13000米,城墙宽2米,高3-4米,全部依山势而建,用石头砌筑。在墙体的重要至高点上分别建有炮台、烽火台、哨台等。现有炮台、墩台11座,烽火台2座,哨台1座,药楼1座,敌楼3座。现在的固关长城已是平定的东大门和太旧高速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狮脑山公园</p><p>狮脑山公园位于阳泉市区西南的狮脑山主峰,距市中心10公里,占地面积1984亩,海拔1160米,为阳泉市最高峰,曾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公园内有百团大战纪念碑、“长城”、钟楼、蘑菇亭等建筑群。纪念碑座北朝南,从低到高,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园雕、两座题字碑、烽火台、“长城”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25亩。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平台中心高耸着大理石主碑,三角形的角上各一座副碑。主碑与三座副碑以及两座题字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石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p><p>藏山风景区</p><p>藏山风景区,坐落于太行山西麓,阳泉市盂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长池镇,因春秋时期藏匿赵氏孤儿得名。 藏山祠是山中的主要景点,规模宏大,由文子祠、寝宫、藏孤洞、梳洗楼、八义祠、报恩祠、启忠祠组成,是一个气势壮观的建筑群体。其主体建筑文子祠受到过朝廷的赐封,其中藏山神庙更是升格为“万岁朝廷香火院”,在全国各大寺庙中实属少见。山中还有总圣悬楼、木牌坊等古建筑,以及各种碑碣铭文、摩崖石刻、浮雕壁画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藏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迷人的。山中草木茂盛,抬头可见奇峰怪石,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中是花的海洋,几十种山花开遍山野;夏天这里是避暑的胜地,满山都是浓郁的树荫,清凉爽心;如果你是秋天来到景区,这里是山峦是黄色和红色的世界;寒冬藏山也不会令人失望,瑞雪飞扬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十分的壮观。</p> <p><b>人这一辈子,</b></p><p><b>其实就是一个过程,</b></p><p><b>体验了童年的无忧无虑,</b></p><p><b>感受了青春的激情活力,</b></p><p><b>知道了世间的人情冷暖,</b></p><p><b>才不枉费来世一遭。</b></p><p>其实,人活着,</p><pre class="ql-syntax" spellcheck="false">就是为了体验, 少年体验学习,成为优秀的人才, 青年体验婚姻,深知责任的重大, 中年体验生活,明白成人的不易, 老年体验生命,醒悟人生的意义。 人这一生, 无论风光还是平凡,都只有一次, 体验了做人的乐趣和艰难, 感受了世间的美好和冷暖, 等到暮年,生命尽头, 回忆这一生, 无悔来过,就好, 没有遗憾,就行! &lt;/pre&gt; <p><b>时序轮转,岁月不居;万物易朽,文化永恒。千百年来,姓氏文化已深入我们民族之血脉。寻根问祖,溯本清源,为氏族之大事,千年之传统。</b></p><p><b>一个中国人,无论他在什么地方,无论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寻找自己的血脉根源,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莫大的心愿。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家族宗亲之间的认同感、亲切感。正是这般血浓于水的情怀,召唤着社会各氏族人,敦亲睦族,寻根问祖,溯本清源;从而激励后人,自强不息,开拓前进……</b></p> <p>寻根覓祖芮城永乐宫</p><p>永乐宫是一座专为奉祀吕洞宾修建的道教宫观。老百姓把他的故居改为“吕祖祠”后,到了元代重建并改名“大纯阳万寿宫”。因为当时的道观地处永乐镇,故又名“永乐宫”。</p><p>水乐宫是一座堪与敦煌壁画相娓美的艺术宝库。20世纪50年代末,因为永乐宫处于三门峡水库淹没区,国家便投入巨资,用时6年,将它整体搬迁到此,成为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古建筑人工搬迁的一个创举。现在宫中的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期和重阳最,都是元代建筑。</p><p>(无极门)无般门是元代的宫门,门内壁画内容为门神和当差诸神。后檐墙上,东段所绘白脸、喜相、在上位的是神茶,西段所绘红脸、怒相、在下位的是郁垒,他俩都是道教中监视群鬼的神将。对面的壁画是当地的山川神、地方神和兵马。东山墙是4个地位很低的值班驿吏,西山墙是城隍、土地等地方守护神,其余是天丁、力士等执矛仗剑、神情警觉的门神。</p><p>三清殿供奉道教创始人老子,是永乐宫的主殿,也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化。殿内的《朝元图》,是中国现存画技最高、画幅巨大、保存最完整的元代绘画精品,称中国壁画皇冠上的明珠。</p><p>《朝元图》画面高4.26米,全长97米,面积400多平方米,描绘了天上地下各路神仙手持笏板、脚踩祥云、汇集此殿、朝拜道教主神元始天尊的盛大场景。道教称“老子一气化三清”。神凳中央供奉的就是老子3个化身的塑像,由西向东依次为玉清、上清、太清,“三清殿”因此得名。</p><p>《朝元图》以元始天尊为教门中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物布局整齐严谨,主从有致,疏密得体,三清塑像居中,8尊帝后主神分别画于东、西、北三面墙壁和神窒外,其他天神天将各占其位,由八大主神率领各自部属,向三清朝拜。</p><p>南壁东、西两侧的青龙、白虎星君,面朝内不朝外,是朝拜队伍的先导。东壁围绕在玉皇、后土身边的是山川水土诸神。西壁围绕在木公、金母身边的是太乙神和雷府八部诸神。北壁围绕在紫微、勾陈身边的是二十八宿、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日月五星等诸神。神窥外围绕在东极、南极身边的是玄元十子——道家所说的中国古代10位思想家。</p><p>(人物形象)壁画上的人物堪称形神兼备、仪态万千。8尊帝后主神像,个个身着帝装。东壁所绘皇天头戴冕旒(mianliu),是总管天界的最高神抵玉皇大帝。后土娘娘主管人间阴阳生育、吉凶祸福、山川水土各路众神。他们之间,手持拂尘的是喜颜悦色的福星,长头大耳短身躯、笑口微开长胡须、面部格外慈祥和善的是南极仙翁。</p><p>北壁东部,紫微大帝前排列的北斗七星,个个头罩光环,身着青衣,年轻无须。他们左边,头罩金色光环的是太阳神,银色光环的是月亮神。一手执笔,一手拿文卷,脖子上绕一条蛇的少女是水星。水星旁边是樱桃小嘴、怀抱琵琶的金星,丰美地身姿配上微额的双眉,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哀怨。金星下面手端木盘的是木星,入地的是士星,手执武器、面目凶猛的是火星。最上面青面擦牙、脖子上有绿色飘带的是彗星。</p><p>西壁上的木公主管男仙,又称“东王公”;金母专管女仙,又称“西王母”。西王母的帽子,画有“坤”卦符号代表阴性。你看她正襟危坐,宽大的袍袖坡落两侧,呈现出元始天尊之女的尊贵与威严。西王母后来演变成玉皇大帝的妻子王母娘娘,在道教中地位尊贵至极。西王母近前,怒目圆睁的是白虎星君;身穿蓝色道袍、手举笏板的是太乙真人。从表情上看,他有事要向王母禀报。</p><p>西王母前面的玉女神像,面部表情生动而富有韵味。她的眉毛下拧呈忧愁之容,嘴角却微微上翘现微笑之态,与太原晋祠圣母殿内的“笑颦佳人”彩塑一南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玉女眉宇间的神态,反映了她内心忧愁,但在王母面前却不得不装出一副笑脸,王母则视而不见。这真是天界仙国的滑稽。</p><p>(纯阳殿)纯阳殿中,1358年即元至正十八年绘制的壁画采取了分幅而兼通景的青山绿水连环画的画法,巧妙地把吕洞宾的一生,组织在一个具有整体感的宋、元社会生活风貌图中,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各种人物活动及社会景象,堪称一幅公元13-14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画卷。</p><p>中央神龛背面是《钟吕谈道图》,半山磐石上二人对坐,身后有枯藤缠绕的松柏。钟离权祖胸长舞,谭谅相劝,身体前倾,目光注视吕洞宾的回答。他的左手伸出二指,很自然地轻放在左腿之上,明确地告诉他眼前有两条路,二者任择其一。儒服秀士的吕洞宾,侧耳细听,俯首沉思,静听教诲。他的左手拇指轻捻右衣袖的微小动作,很自然地衬托出思想深处的矛盾。师徒二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眉宇、姿态,刻画得恰如其分,活现于壁间,气韵十分生动。</p> <p>寻根覓祖解州关帝庙</p><p>解州关帝庙创建于公元589年即隋开皇九年。现存庙宇多为明、清建筑,南为结义园,中为正庙,北为御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殿堂楼阁有200多间。</p><p>正庙从端门开始,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和春秋楼,依序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前为庙堂,后为寝宫,颇具皇宫气派。对面的结义园原名“莲花池”,是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建造的一处明清园林。</p><p>正庙供奉的关圣帝君,原本是东汉名将、武圣关羽,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160年,卒于219年。他一生辅佐刘备,征战群雄,完成鼎立三分大业,实践儒家倡导的忠义仁勇伦理思想,谱写了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因此得到历代帝王将相、庶民百姓的共同推崇,关庙也同孔庙一样遍布中国。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气势最宏伟、建筑技艺最精湛的就是解州关帝庙。</p><p>端门上的“扶汉人物”、“精忠贯日”和“大义参天”等联语,表明关公是忠心匡扶汉室的英雄、忠义彪炳千秋的圣人。端门对面的明代琉璃影壁,4条邀游飞动的盘龙,以“4”与“死”的谐音,暗喻关公死后封帝,千古独此一人。门前交叉斜竖的3根铁柱“挡众”,警示文武官员到此落轿下马;两边的明铸铁狮,更增添了圣庙的威严气势。</p><p>雉门俗称“大门”,过去专供帝王进出,平时关闭。进出关帝庙的主要通道,是雉门两侧的“文经门”和“武纬门”,旧时为文武大臣上朝之路。以“经纬”二字命名,是说文武官员好比经纬纵横交织,治理国家。</p><p>雉门还是一座过路戏台。每逢庙会唱戏,雉门正中大门一关,门后中部就是后台,北部台阶两侧石槽上搭建木板成为前台,左右木栅栏转为乐池,台中的一排格子门可作为布景,很快就成了一座演出三国戏和关公戏的戏台。</p><p>中国的三国戏、关公戏颇多。名闻中外的京剧,有148出三国戏、20出关公戏;关公家乡的蒲剧,有88出三国戏、18出关公戏。无论哪个剧种,舞台上的关公都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过去,凡是扮演关公的演员,都要沐浴、焚香、燃放爆竹,显得恭敬而神圣。</p><p>(午门·御书楼)午门是帝王宫殿的正门,普通庙宇不能设,明万历年间关公封帝后才增建午门。午门正面墙上画的是周仓、廖化,他俩生前是关公部下,死后是圣庙门神。门神画像背面墙上,是依照《三国演义》故事绘制的壁画。东西墙所绘道教中的方位神,左青龙、右白虎,反映出关帝庙原属道观。</p><p>关公一生喜读《春秋》,处处实践和维护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儒家称为“武圣”、“关夫子”,与“文圣”孔夫子一文一武,均称“圣人”,还被佛教尊为“伽蓝菩萨”,道教封为“关圣帝君”。关公的人生壮丽,死后还声名鹊起,封号不断升级跨越历史时代,可谓登峰造极。</p><p>午门后面的御书楼,原名“八封楼”。1703年即清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西巡途经解州,拜谒关帝,留下了御笔楷书“义炳乾坤”金匾一方。1762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为纪念他爷爷御书的这块照额,将八卦楼改名为“御书楼”。现在这块御匾悬挂在后面的崇宁殿。</p><p>(崇宁殿)崇宁殿是祀奉关帝的主殿,因宋徽宗赵信追封关公为“崇宁真君”并建造此殿而得名。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琉璃脊饰瓦件铺盖,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蠢立。殿前碑亭汉白玉碑上的铭文题诗,是对关公一生的颁扬和怀念。殿前月台是过去行祭祀大礼的地方。台中的石供桌,桌面为青铜所铸,上面一指宽的槽缝,传说是关帝显圣试刀时所留,因此供桌又称“磨刀石”。</p><p>崇宁殿四周的石栏回廊下,26根石柱上的雕龙粗犷有力,昂首奋爪,飞舞在祥云缭绕之中。大殿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10多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成丰皇帝御书,“神勇”为乾隆皇帝钦定。康熙御笔的“义炳乾坤”匾额,悬挂在殿内神墓之前的两柱之间。三方御匾叠置,更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p><p>殿里的木雕神凳里,是身着龙袍、头戴冕冠的关公像。他手中的笏板,是过去臣子上朝时方便禀报国事,同时礼敬君主不能直视皇帝的手持之物。殿门上的装饰,虎居多,龙次之。这些都表明关公生前为臣,死后封帝,集臣子、帝王于一身的特殊身份。神龛两侧,排列有一套清代銮驾,木轿、大鼓、巨罄、华盖等仪仗一应俱全,象征着关公的帝王待遇。</p><p>关公是什么时候显赫起来的呢?是从1104年即北宋崇宁三年开始的。从那时起一直到清未,历代帝王利用关羽忠于君主的形象,把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的封号,经过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由圣而天、由人而神的升华过程,与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p><p>关公为什么又如此受人普遍尊崇呢?因为他适应了不同人的世俗信仰需要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眼中,关公是忠义的化身。在亲朋好友的心里,他是真朋友的楷模。在经商济世的行业人士中,他是讲道德持信义重情义的典范。总之,关羽集众多美德于一身,成为做人处世的榜样。</p><p>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戏曲、文学的演义,关公以“报国以患,背人以仁;处世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尤其关羽“义不负心”的形象,在海内外华人中获得了广泛一致的民族认同。从古至今,关公在海内外任何一个华人的心目中,都是“诚信之神”。</p><p>春秋楼因关公喜读《春秋》而得名,为三檐两层歇山顶建筑:刀楼、印楼分峙两翼,为十字歇山顶建筑:“气肃千秋”木坊在楼前屏拱,形成一组后宫建筑群。这一通碑刻上的《汉夫子风雨竹》画面,传说出自关公手笔。</p><p>春秋楼创建于1573-1590年即明万历元年至十八年,重修于清。楼高23米有余,五彩琉璃覆顶。站在楼下仰望,二楼周围26根木廊柱全部垂直倒立,底部悬空,给楼身以腾空之势。这种运用杠杆原理、采用腰梁外端挑成和平座矮柱支撑的方法承托楼檐、使廊柱稳固在梁架结构之中的“悬梁吊柱式”构架方法,是中国古建筑艺术上的一绝。</p><p>(御图)明清时期,解州关帝庙前为结义园,后置御园,左右是东西宫,面积多达千余亩。后来,因为天灾人祸,御园和东西宫都遭到了损毁。为了恢复历史风貌原来的御园经过两年多的复建,于2009年开放。</p><p>整个御园东西宽260米,南北长280米,占地130多亩,由千米彩绘长廊环绕成瑞兽形状,泉瀑蜿蜒的山石水系,四时常绿的上百种植物,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构成了一幅北方园林风格的山水画。</p><p>福寿台西北的圣行祠内,供奉着关羽站立圣像。在长达1525米、476间的关公文化长廊里,廊柱上悬挂着全国各地关庙敬赠、关帝祖庙多年搜集而来的118副楹联。长廊的内檐、后檐墙上,布满了与关羽有关的字画和石刻、砖刻、木刻图案,散发着浓郁的关公文化氛围。其中的《关公圣迹图》图志,展示并描绘了关羽传奇的经历和威震华夏的一生。</p> <p>寻根觅祖之尧庙</p><p>尧庙又称“三圣庙”,是历代祭祀尧帝的场所,也是专门纪念尧、舜、禹的寺庙。尧庙之所以建在临汾,是因为尧帝在4000多年前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早期的的”中国”,尧帝本人也被尊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相。</p><p>尧庙作为中华民族的神殿,规模最大时面积有52万多平方米。尧庙的始建年代无考,它的原址在汾分河西岸,西晋元康年间(291-299)迁到汾河东岸。北魏《水经注》记载“汾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公元655年即唐高宗显庆三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到现址。</p><p>尧庙的中宫门,即“尧门”的门帽上刻有“尧庙”二字,两边帽额上东刻“大禹门”,西刻“虞舜门”。中间这条路是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风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p><p>龙、凤都是尧帝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古祥徽标。路旁陈列的陶峙遗址出土的生产生活用具、礼仪用品和乐器的仿制品,反映了4200多年前华夏民族先祖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状况。</p><p>仪门是礼仪之门,古时祭祀尧帝的帝王群臣、平民百姓凡到此处,都要“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按照规定线路,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遵照规定礼仪拜谒。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尧帝创造政治文明的最高评价。在中国,人类走向文明是从觉尧开始的,所以尧被称为“文明始祖”。</p><p>(凤楼尧井)这一座五凤楼,也称“光天阁”,寓意尧帝的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帝以及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帝与四位大臣议事的地方建起五风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所以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要设五凤楼。</p><p>五凤楼分上下两层,下层三孔是砖砌门洞。古代祭祀尧帝时,皇帝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君臣礼法规矩分明。如今可以领略一下民主平等的感觉。</p><p>这一座尧井台,是人们为了纪念尧帝广凿水井的贡献而兴建的。真正的尧井,现在伊村“尧帝茅茨土阶”石碑的西南。远古人类择水而栖、沿河而居,主要是为了渔猎觅食、饮水灌溉的便利。尧都平阳时遇到天旱,他率众找水,受到蚁穴启发而开凿水井。从此,人类围井而居,扩大了居住地域,引井水浇灌庄稼,稳定了农耕,改善了单纯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井田、村落、乡镇、城市。</p><p>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发明之一。至今中国人仍把“井”看作家乡,把远离家乡叫“背井离乡”,把城市文化叫“市井文化”。可以说,从水井到井田制再到城市,是水井推进了农耕文明,启始了城市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凿井技术的发明与普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很大。</p><p>广运殿也叫“尧殿”,相传是尧帝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名“广运”,有歌颂尧帝的功德与仁贤,广以配天、运以载地之意。殿内正中是尧帝铜像,两边是四大臣铜像。尧帝姓伊祁,名放勋,临汾这里传说是尧都区伊村人。据记载,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因为他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早期的中国,高寿114岁,至今中国将高寿者称为“尧年”。</p><p>尧帝的四大臣分别是:左边长须老者叫“四岳”,是主管山岳祭祀、总揽朝政的官员。右边持谷穗的叫“后稷”,是主掌农业、教民稼穑、发展农耕的大臣。右边一位大臣叫“羲和”,是掌管历法的官员和天文学家。左边手持法绳的事“皋(gao)陶(yao)”,是任大理之职、主管刑律、公正廉明的大臣。“画地为牢”的成语就出自他公正执法的故事。</p><p>广运殿后面的寝宫,供奉有尧帝和他的夫人鹿仙女。鹿仙女住在临汾城西的姑射(ye)仙洞,就是《山海经》和庄子的《逍遥游》记载的姑射山,相传尧帝去仙洞考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在仙洞举行了婚孔。成婚那日夜晚,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蜡烛。据说,这就是天下华人称新婚之夜为“花烛夜、成婚之居为“洞房”的由来。</p><p>(虞舜殿)这尊虞舜塑像取材于“舜耕历山”。相传,尧到晚年,四处访贤,寻找接班人。在现在的洪洞历山(一说沁水与垣曲交界之历山)下,他终于找到不用鞭牛耕地、仁心敦厚孝梯的舜,便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起嫁给他,考察3年后再由舜辅政20年。尧禅让帝位于舜8年后去世。舜又效仿尧帝,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千古传颂的“尧舜禅让”之事。</p><p>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被尧举用,50岁时代行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舜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施仁政,做了许多利于民众的好事。他还把原有的部落联盟会议进一步演变为国家机关,把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四海宾服,使华夏文明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舜的晚年,又让位于功绩卓著、才能出众的禹。</p><p>(大禹殿)禹的塑像取材于“大禹治水”。大禹姓姒(si),名文命,父亲叫“鲧”(gun)。尧帝时,中原大地洪水滔天,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洪水失败,被流放羽山而死。禹便子承父志,接受舜荐、尧命,领导人民治理洪水,13年中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大山、疏凌湖泽、疏导大河,终于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p><p>禹还随着治水考察各地物产民情,及时贩灾济民,受到人民热爱,被舜选为帝位继承人。大禹即帝位后,国号为“夏”,称为“夏禹”。由于大禹推行善政,治理水土,功绩盖世,故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和怀念。</p><p>大禹是中国最早的水利专家之一,他的治水功绩永远载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们环是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创律名,从虽开始,中国进入了文明发展的历史时期。</p> <p>寻根觅祖之普救寺</p><p>这里就是爱情圣地普救寺。佛寺怎能是爱情圣地呢?大家对中国的戏剧《西厢记》了解吗?《西厢记》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它叙述的是1200多年前的唐贞元年间,洛阳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与相国女儿崔莺莺一见钟情,引发的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自从《西厢记》广泛流传以后,普救寺就把佛教寺院爱情圣地有机地融为一体了。</p><p>“天下佛寺不言情,普救寺中情意浓。”寺院本是“六根清净”所在,然而千百年来,普救寺不以名僧大德见称于世,却由男女爱情名扬中外,的确是个千古之谜。要想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只有走进普救寺,才识“庐山”真面目。</p><p>(钟楼观或)因为《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普救寺,所以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与《西厢记》有着不解之缘。旧址上修建的这座钟楼,在当年的“白马解围”中,发挥了观阵台的作用。</p><p>《西厢记》中的莺莺是一个绝色美人儿。她因父亲崔相国病故,与母亲郑老夫人,幼弟欢郎、待女红娘一起,扶灵枢回河北博陵(今定州市)安葬,途经普救寺暂住。蒲津桥的叛将孙飞虎,听说莺莺长得貌似天仙,便带领人马将寺院团团围住,要霸占莺莺为妻,否则火烧普救寺,杀尽众僧俗。郑老夫人无奈许诸:谁能用计退对,就把莺莺许配给他为妻。</p><p>当时的张生,立即修书一封,派武僧惠明杀出重围,趁夜送信蒲津关总兵杜确。白马将军杜确与张生是同窗好友、八拜之交,后弃文从武,镇守蒲津关。他接信后火速带兵解围,活捉了孙飞虎,杀退了众贼兵。《西厢记》中,张生与法本长老、郑老夫人就是在钟楼上观看两军对阵厮杀的。</p><p>(塔院惊艳)莺莺塔原名“舍利塔”,因为崔、张二人塔下生情,俗称“莺莺塔”了。塔下回廊就是张生与莺莺初见生爱的地方。唐贞元年间,张君瑞赴长安科举应试,路访好友蒲津关总兵杜确,途经蒲州城。一场春雨之后,张生慕名游玩普救寺,在回廊恰与赏花的莺莺相遇,随即心生爱慕、欲说难言。</p><p>夕阳下,花丛间,莺莺也发现了英俊潇洒的张生,内心同样泛起一阵阵波澜。双方竟然一见钟情。红娘看见,赶紧催莺莺回去。莺莺临回之前,很自然地回眸一顾、秋波一转。就这一道秋波,让张生决定不走了,就住普救寺了。这就是《西厢记》中浪漫的“惊艳”故事。它不仅表述了崔、张二人爱情的“罗曼蒂克”,也表现出作者王实甫对封建功名观念的蔑视。</p><p>(塔西蛙鸣)莺莺塔高40米,440多年前的明代有过重修,为“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塔西20米处,无论击石、拍手,都会听到类似蛙鸣的声音。据专家考察,塔西蛙鸣的形成,主要有3个原因:</p><p>一是地形地貌特殊。莺莺塔建于峨嵋塬上,周围没有高大建筑,可以接受大范围传来的声波。二是建筑结构特殊。13层塔檐形成的组合,恰好对反射声具有良好的合聚作用。三是建筑材料特殊。全部用青砖叠砌而成的塔身塔檐,经历数百年的风吹,表面光滑,对声波的反射系数达0.98,几乎是全部反射。</p><p>(佛殿随斋)大殿佛龛里面的3尊石佛,是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遗物。说来有趣,庄严的佛殿,却是《西厢记》中崔、张二人爱情加深的地方。话说张生借住西轩每天都在找寻遇见莺莺的机会。无奈老夫人治家甚严,不准莺莺随便外出。张生只好与法本长老闲谈,等待时机。果然等到了崔家要为老相国做法事的机会,他便恳请长老,长老应允了自己也要随斋、超度父母亡灵的要求。</p><p>二月十五日那大晚上,莺莺身穿洁白的衣裳,跨进灯火辉煌的佛殿时,手持法器的众僧惊呆了:修行多年的长老,凝望莺莺忘记了诵经;上香的和尚香灰掉下来,把手烫了没有知觉;击磬的头陀,乱击一气毫无章法;敲木鱼的小和尚,敲的是老和尚的光头,老和尚还不知道痛……而在莺莺面前百般卖弄的张生,心中只怨法事完结得太早。《西厢记》的作者,借此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绝妙的讽刺。</p><p>(东厢停婚)梨花小院的东厢房里,这一组老夫人、红娘、莺莺、张生和小欢郎的蜡像,表现的是《西厢记》中“东厢设宴停婚”的场景。张生用计退贼之后,老夫人摆下宴席,席间却让莺莺拜张生为哥哥,以兄妹相称而报活命之恩。</p><p>老夫人突然变卦,一句话犹如一声霹雳,打散了一对有情之人。您看,这时的莺莺,偷偷抬起香罗袖,遮住了满眼眶的泪珠。红娘一脸惊诧之色,隐隐现出愤愤不平的怒气。可怜的张生,只好奥告红娘求助。</p><p>《西厢记》中的红娘,富有同情心,聪明伶俐,一腔正气,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丫环形象。她力劝张生不要着急,告知他在莺莺晚上烧香时,听到她一声咳嗽,便以琴声向通晓音律的莺莺倾诉深情。</p><p>善于弹琴的张生,当夜随歌一曲情深意浓的《凤求凰》。正在上香的莺莺默默倾听,更加钟爱张生,便让红娘送给张生一首流传千古的“寄情诗”。诗的意思是什无么呢?一会儿您就明白了。</p><p>(西厢待月)《西厢记》以莺莺的居室西厢命名。闺房正面,还有一首唐代诗人元镇写的咏莺莺诗。《西厢记》源于元植写的自传体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意为遇见仙子。西厢左侧,莺莺正在给张生写诗寄情的蜡像,体现出她已向自己的爱情迈出了一步。</p><p>(金代诗碑)普救寺里出土的这一通金代石褐,是有关《西厢记》的实物佐证。诗文题目是《普救寺莺莺故居》,意为莺莺从前在普救寺居住过的房屋。作者王仲通是金代大定年间的蒲州副使。那时,董解元《西厢记》还没有问世,《莺莺传》已在流传。这说明800多年前,普救寺就有莺莺住过的西厢,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已在《西厢记》问世之前就广泛流传了。</p><p>(书斋幽会)藏经阁后是书斋院。《西厢记》中,老夫人设宴停婚之后,让张生从西轩移居书斋院,就是张生与莺莺热恋时居住的地方。当年,张君瑞的悠悠琴声就是从这儿传出,拴住了莺莺的芳心,拨动了千百年来有情人的心弦。</p><p>张生受莺莺之约,夜半跳墙相会也是从这儿出去的。之后,在红娘帮助下,莺莺勇敢地与张生幽会书斋,自定终身。《西厢记》中惊世骇俗的一折戏,《月下佳期》就发生在此。现在的每年9月,这里都要举办情侣月活动。</p> <p>95岁禹爱福老人,</p><p>是禹家寨的寿星。</p><p>​有《禹家寨》诗​云:</p><p>白素扶贫米瓮藏,</p><p>美谈立世福功修。​</p><p>凤翔凰衣食无尽,</p><p>圣庙安坻翅翼休。</p><p>它日旧颜红锦服,</p><p>农民致富小康侯。</p><p>山村黄土埋辛苦,</p><p>沟壑纵横禹氏丘。</p><p><br></p><p>触动心灵的诗句</p><p>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p><p>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p><p>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p><p>“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已换了人间。</p><p>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p><p>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p><p>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p><p>2.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p><p>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p><p>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p><p>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p><p>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p><p>“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p><p>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p><p>泉水就要干涸了,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唾沫来喂养对方,但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p><p>很多时候,我们谴责“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与其两个人一起受苦,不如相忘于江湖。</p><p>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p><p>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p><p>他们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总有些东西是地久天长海枯石烂的。天上比翼,地上连理,总有一种爱情,是象山一样执着,象海一样深沉,象天空一样广阔的。在下雨的时候,你在车站孤伶伶地望着纷飞的雨线,你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沉郁。这时从旁边伸过一把伞来,为你遮住了纷飞的雨丝和阴暗的天空;你不用回头,便知到是如山如海如蓝天的他正站在你的旁边了,便有一种极温暖极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雨丝就让它纷飞吧,天就让它阴暗吧,此时你已有了一把伞,而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灿烂。</p><p>他们说时间可以让一切蒙上灰尘,可总有些东西是历久长新的。牵在你的手中,所有的人生、所有灿烂或不灿烂的日子都变得崭新而明媚。时光它总是在不停地走,回首之时不觉已是满身尘垢;你却仍然愿意蒙上眼睛,毫无保留地把双手都交给这生生世世的恋人……</p><p><br></p><p>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p><p>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p><p>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p><p>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p><p>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p><p>“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永远是这样,人的心啊,看过辽阔的大海,就看不上寻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过巫山的云,就不觉得其他地方的云是云了。要麼在记忆之海裏继续沉浸,在往事裏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要麼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p><p>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p><p>而记忆裏波光重叠著波光,倒影重叠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裏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p><p>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p><p>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p><p><br></p><p>雀鸟嘻戏于南庄,绿芽正跃枝,桃花不懂得寒意。</p><p>在这样的氤氲里,小村开始蠢蠢动,午时桃花嫣然,谁在那个篱笆前踮起了脚尖?</p><p>同样的一双纤足,带来了风,卷动起三月之绚烂,午朗照着南庄。</p><p>持一把剪,却无法剖开,大唐的一段痴。还是那样一场雨,依旧是面和笑容。</p><p>在南婉约的笛声中,独自迎风笑傲。原本是个落魄之在几行殘句中辗转侧,守住那年不可告慰的青,延误了几多淑女的韶华。</p><p>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p><p>&nbsp;&nbsp;&nbsp;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p><p>&nbsp;&nbsp;&nbsp; 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p><p>&nbsp;&nbsp;&nbsp; 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p><p>&nbsp;&nbsp;&nbsp;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p><p>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p><p>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p><p>花调花谢花无悔,人来人散人迷惘。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花开花落花无常,曲终曲散曲双亡。我们曾拥有的、拥有过的,念念不忘的。都淡了、隐退出我们的生命。最终留下的,记住的是最深的感慨与触动。</p><p>7.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隐《锦瑟》】</p><p>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p><p>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p><p>一个“已”字,可怕至极。</p><p>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p><p>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p><p>“十年生死两茫茫”,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黄昏,思之不得见之,念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习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p><p>爱一个人可以几十年几百年地去爱。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眼泪,看到一朵香坟前不败的白菊花。</p><p>哪怕是苏轼那样的豪迈男儿,对着亡妻的坟墓,也只有感伤的份。</p><p>十年是一个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长,</p><p>却足以让一个呱呱婴孩变成一个懂事孩儿,</p><p>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变成一个老谋深算得过且过的平凡人,</p><p>足以让一个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期……</p><p>9.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纳兰容若《虞美人》】</p><p>是谁,在等候,一年又一年;是谁,轻抚着眉头,淡漠了沧海桑田。</p><p>瞧那点点滴滴的眷恋,听那深深浅浅的誓言,读那丝丝扣扣的缱绻,</p><p>那是你的容颜,还是说不出口的再见,那是你的执念,还是相思成殇的时间。</p><p>俯瞰这场盛世,它搅碎了红尘,你弥漫了传说。触摸时间的荒涯,我们可以等到多少繁华?</p><p>谁家帝王真风流,覆指春秋。江山如画,一节傲骨剔透苍穹,才有了这绝世无匹的颂歌。</p><p>潮汐徜徉出的乐章,雕磨出最初顾盼的惊鸿,转瞬即逝,我们却认真的上了色。</p><p>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定风波》】</p><p>天下之事,不因个人之紧张而变,如雨,如风。然,为何众人奔走躲避,心乱也。人生在世,无时无刻无风雨,自然之风雨,亦如人生之风雨,且如东坡之何妨吟啸且徐行。若存一份定力与持守,即可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何时,己之品格修养不可改也。</p><p>料峭之春风,抑或可解为人生之苦难,然斜阳之相迎还在其后,可知盛衰荣辱,亦为常事,陶潜云“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存一份高远,存一份通达,或可解世间之无常。而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境界矣。</p><p>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p><p>只要你坚定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归去的方向,那你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p> <p>山西八大怪</p><p> 路边泥土当煤卖</p><p>  山西陈醋一道菜</p><p>  汾酒窝头把客待</p><p>  新娘的盖头给驴带</p><p>  石头当做烧饼卖</p><p>  刀子削面比飞快</p><p>  屋子都是半边盖</p><p>  土豆白菜论麻袋</p><p>  第一怪,表明山西的煤多得到处都是,连路边的泥土都能当煤卖;</p><p>  第二怪,说明山西人多喜欢醋,顿顿饭都要把醋摆上桌;</p><p>  第三怪,汾酒和窝头是山西人喜欢的食物,因此要来待客;</p><p>  第四怪,驴子到河边就止步,新娘子为了让驴子过河到婆家,把自己的盖</p><p>  头撤下给驴蒙上;</p><p>  第五怪,山西的一种小吃是把面放在石头上烙熟,叫石头饼;</p><p>  第六怪,山西人削面一绝:一分钟能削114片;</p><p>  第七怪,山西水贵,所以房子只有一个房檐且向着自家,叫做肥水不流外</p><p>  人田;</p><p>  第八怪,由于水少,所以绿菜少,因此土豆白菜是主要蔬菜,用麻袋储存。</p><p>&nbsp;</p> <p>大禹治水建夏朝</p><p>远古史——大禹治水建夏朝</p><p>&nbsp;&nbsp;大家都知道,尧帝时任命鲧取代共工做了治水官,后来舜又接尧帝的班做了盟主,而在这几十年当中,华胥族开垦的土地更多了,也不管靠河边还是低洼地了,甚至洪水刚消退的地方,只要土地肥沃,可以养活一个部落几百口人,就都开垦成耕地了,而且村子四周连排水防护的壕沟都不挖了,结果遇到连降暴雨天,洪水一泛滥就毁掉大量农田,淹死很多人。</p><p>这就是社会进步时,有的技术没跟上,所以共工被杀了,后来鲧又被民主大会处死了,但水患还要继续治呀,治水官还得选呀。</p><p>舜就说话了,“大家说说,谁能担任新的治水官呀。”</p><p>结果大家都不发言了,舜看谁,谁就不看他,最后四岳的一个长老看看伯益,“要不你来把?”伯益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不不不,我不行,我不行。</p><p>另一个长老说,“这些人的治水经验还不如共工和鲧呢,谁敢当这个治水官呀!鲧的儿子禹,跟着他老爸治了九年的水,怎么也比他们强,还是让禹做治水官吧。”</p><p>舜的眼睛一亮,“好啊,快派人把禹叫来,让他来都城受命担任治水官。”</p><p>这禹啊,当时的心情老复杂了,老爸刚被民主大会处死了,弄的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现在又突然被任命为治水官,治不好又把命搭进去了。但不答应吧,从此更抬不起头做人了,而且他也不服气呀,难道这个洪水就治不好了吗?</p><p>所以禹在赶路的时候,天天琢磨治水的事,“老爸当时没少干活呀,到处加高加固河堤,累的屁颠屁颠的,泥一把汗一把的,为了督促人们干活,为了让部落多出些人力,把嗓子都喊破了,结果洪水来了,看着很坚固的堤坝说完就完了,这洪水的力量真是太大了,人的能力根本挡不住呀。怎么能让洪水自己顺畅的流走呢?”</p><p>就这一个问题,大禹就想了很多天,最后得出结一个结论,就是只有疏通河道这一条路,也就是把窄的地方拓宽,把阻滞的地方挖开,一直通到大海,可是那么多大河,每条河又那么长,怎么才能知道哪里需要拓宽,哪里需要挖开呢?这需要把每条大河的地势图形观察测量出来呀,可那时没有测量队呀,这下又把大禹难住了。</p><p>大禹不停的思考,“听说伯益会写字,又会画图形,必须请他帮忙才行。这样的话,需要的人力可就多太多了,弄不好又会得罪部落的人,我可不能在吃共工和老爸的亏了。还得找个有威望的人到各个部落动员人力才行,要论有威望,皋陶最合适了,那老头不但有学问,还是最高级的大法官,哪个部落不给他面子呢?想到这,大禹就有底气了,脚步也加快了。”</p><p>还别说,伯益和皋陶全都答应了帮大禹的忙,大禹和伯益跋山涉水、行程几万里,也不知道画了多少张羊皮图,最后研究出了几条大河的治水图。</p><p>这时皋陶说了,“小伙子,你交代老头子的任务,我都完成了,无论你治水治到哪里,你需要哪个部落出多少人,活儿怎么办,都是你一句话的事,而且你安排明白了就该干嘛干嘛去,那些部落儿的头人领着他们干活儿,回头你检查质量就可以了。”</p><p>当时大禹一听呀,立即就给皋陶跪下了,“老人家,你可帮了大忙了,这么大的工作量,我以为没有30年都干不完呀,你这么一安排,最少省一半的时间呀。”</p><p>事实上十几年就把水患控制住了,这下黄河淮河等水系轻易不泛滥了,农田很少有被冲毁的了,人们也不用看到下暴雨就逃难了,自然也很少死人了,你说谁不高兴呀,人们见到大禹就拥抱握手,“大禹,好兄弟,你太了不起了,以后有需要我们的地方,出多少人,怎么干,你吩咐一声就行,老哥我绝没有半个不字。”</p><p>人们都这样,你说大禹的威望想不起来都不行,对吧?那高的肯定是一塌糊涂,至于请大禹吃饭喝酒的,那都不值得说了,一句话,大禹的粉丝遍及中原大地。</p><p>舜也高兴了,“不错,真不错,这小子可比他老爸强多了,各位长老,谢谢啊,你们推荐的好呀!”</p><p>长老们的眼泪都笑出来了,“这小子何止比他老爸强呀,那简直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不但能克服他老爸事件造成的压力,还能变成动力,而且他还不蛮干,那么理性,那么淡定,你看他找的那些帮手,那些事做的多漂亮,唉呀!这修为,这能力,活脱脱又一个盟主的接班人呀!”</p><p>另一个长老接着说,“听说他现在一呼百应,威望高的一塌糊涂,这要把他培养成盟主的接班人,支持的人肯定多,到时交接也会顺顺利利,社会还会平稳下去,那可就好喽。”</p><p>舜就说了,“好啊,那等他回来,我直接宣布他为盟主的接班人,并开始让他处理联盟的事务。”</p><p>结果后来禹就接班成盟主了,那他的粉丝肯定都会去夏族看他,对吧,有带几个鸡蛋的,有带几斤小米的,夏族禹的部落一下就热闹起来了,这么多人来了,那住的地方也成问题呀。</p><p>禹就说了,“那我再选个地方吧,反正早晚也要盖都城呀,”那时每个盟主都在自己的部落办公的,也都是逐渐发展成都城的,当然了所谓的都城还没有现在的乡镇大呢。</p><p>那大禹盖都城,他的粉丝肯定都帮忙呀,所以大禹的都成盖的又快又气派。但大禹的粉丝实在太多,每天络绎不绝,大禹还有工作呀,于是另一个人物出场了,“儿子,帮老爸接待一下客人,一定要接待好呀。”结果大禹的儿子夏启就成了大禹的接待办主任了,人们当然理解大禹了,有大禹的儿子接待也差不多呀,对吧?而且夏启是从小被父母言传身教出来的,不但熟读古书,能文能武,而且多才多艺,作诗,唱歌,跳舞都拿手,还非常懂礼节,结果夏启一不小心也收获了无数的粉丝。</p><p>因为大禹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人们对他近乎崇拜了,所以大禹的权力就大多了,有一次大禹就说了,把华胥族联盟的旌旗和夏族的旌旗缝在一起吧,看起来更整齐更气派。</p><p>大家自然都支持了,结果华夏族就产生了。</p><p>大禹又说了,“以后啊,正常情况下每个部族的族长要每月到都城来汇报一项工作,这叫朝见制度。”</p><p>大家都说,“那是必须的”于是夏朝又产生了。</p><p>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国家形态的政权,当然它仍然是联盟性质的,就像现在的联合酋长国一样。</p><p>从夏朝开始,新石器时代就进入尾声了,因为大禹的关系,中原文化的交流更快了,冶炼铜的技术开始出现了,但技术还不成熟,还停留在粗糙的黄铜工艺水平,但远古原始部族社会结束了,上古文明部族社会开始了。</p> <p>大禹分九州——含义解读</p><p>九州</p><p>    禹分天下为九州,是否确有其事呢?让我们先来逐一解读九州的含义,由此分辨真伪,以便更透彻的了解历史。</p><p>    冀:北田共。北田,北方的土地。共,拱。北方,对古人来说,是祭祀时所面对的方向,也是神灵所在的方向。“斗北而众星拱之”,因此,古人对北方怀着一种崇敬的心理。冀的意思解读为,北方神圣的土地。</p><p>    兖:六允。允,像形字,诚信。这种形象,让人联想起了“耑”,因为它们意义非常相近。耑是个奇妙的字,从字面上解释,它的首领就是颛顼的颛。奇怪的是,兖也写作弇(像下六上合吗?),是颛顼文化的诞生地,而六也正是颛顼文化的特征。简单的说,六就是六合,上下与四方,衍生了数与数之间的多重关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说,与五行等等其它学说,构成了古老的哲学体系。因此,兖解读为颛顼故里。</p><p>    青:青,东方色也。――《说文》。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青州,纯粹的方位概念,因地理位置而得名。</p><p>    徐:徐,安行也。――《说文》。我们现在也经常说:徐缓。徐州为什么用徐缓来形容呢?因为徐州地处长江下游,江面宽广而水势徐缓是它的明显特征。徐州,因水势而得名。</p><p>    扬:金文的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的样子。献玉于王,一语道破了这个地区以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扬州,因良渚文化而得名。</p><p>    荆: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荆条,泛指灌木。荆棘从生,正是古时江汉一带明显的地貎特征。因此,荆州因地貌而得名。</p><p>    豫:形声。从象,予声。本义:大象。大象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不可能分布在高纬地区。江南虽然气候适宜,但沼泽遍布,体重惊人的大象生活于此,无异于泥牛入海。因此,江南的地理环境,不适合象群栖息。豫州,因为象群频频出没而得名。</p><p>    梁:突然隆起的地方,比如山梁、屋梁、鱼梁等等。四川盆地海拨虽低于黄土高原,但它是阶梯状突然隆起的。梁恰如其分的道出了这种地理特征,因此得名。</p><p>    雍:雍,塞也。这是一个与其它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剧烈冲突的一个地方,边塞、关隘是这个地方的特征,并因此而得名。</p><p><br></p> <p>禹门千古传奇故事</p><p>禹凿龙门之千古传奇禹门故事</p><p>禹门风景,奇丽壮伟。有记载"龙门八景"即:石栈连云,鸣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风,层楼倚汉,飞阁流舟,桃浪三级,雷声一震。还有一些富有神话色彩的地方。例如,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在龙门山北有河口,很象龙门却不能通。相传这是鲧治水时所凿,因没有成功,人民给它起名叫"错开河"。另一说是大禹当时开河本开两条:一条通往现在的禹门,一条开往黄龙山的的下川。当大批民夫正往陕西一条开去,天上有一只大鹏呼叫:"错开河,错开河,开西不胜往东挪!"大禹善辨鸟语,于是命令民夫改向东挪,后人遂将交岔处起名为"错开河"。又如在禹门南一里多远的地方,有石碛,大河盘绕而行,洪涛巨浪不能淹没,相传禹坟在那里。王宝钏的故事也是在这里发生的。十八年的寒窑苦恋,最后的喜剧结局,也是个善良人的愿望。</p><p>河津古龙门八景</p><p>《河津县志》载"龙门八景"即:石栈连云,鸣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风,层楼倚汉,飞阁流舟,桃浪三级,雷声一震。还有一些富有神话色彩的地方。例如,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在龙门山北有河口,很象龙门却不能通。后人修的铁索桥也能让我们兴奋一阵了。八条钢索从两岸扎牢,中间不铺任何物体,想到秦地的韩城吗,就得勇敢些,踏上这一百多米长的铁索,那可是颤颤危危的了,距离水面约的三十米的高度,虽是无风的天气(风天是封桥的)因为是太长了吧,在中间也有近十度的摇摆量,似腾云驾雾,飘然欲仙。当我们小心谨慎的走过去后,头一眼看到的就是八只大缸一字排开,也是一景了。那是当地人为了澄清黄河水,特设在那里。为每一个到达黄河西岸的人准备好的清水。我们的民族是多么醇朴,这就足以证明。喝上一大碗清清的甜甜的黄河水,也不枉为炎黄子孙。八景是看不到了,只是在人的指点下看了些残迹。那么好的瑰宝确让日本人给毁掉了,国耻是不能忘记的。</p><p>鲤鱼跳龙门</p><p>就是说的这里了,那么大的蓬勃气势,小小的鲤鱼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跃身龙门一步登天。后来听船工们说每年的三月冰漂才过,沽水季节,这里的景色又是别有一番,水平如镜,鱼多而大。黄河鲤鱼美味也就是三月最鲜,鲤鱼逆水行到这里便只能止步的,再也不能前进了。黄河的运船在这也算是终点的。观看群追逐嘻闹,翻花打挺,也能让人心旷神怡。想来那些可怜的鱼儿只能趁着这个时机了。不知何时才能有一条小鱼成为龙的了。</p><p>三月水寒逆流上,打挺乏力落旋间。待报东风吹浪起,借波跃过龙门前。</p> <p>12生肖龙的象征意义</p><p>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p><p>&nbsp;&nbsp;&nbsp;&nbsp;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有联系。</p><p>&nbsp;&nbsp;&nbsp;&nbsp;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p><p>&nbsp;&nbsp;&nbsp;&nbsp;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全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p><p>&nbsp;&nbsp;&nbsp;&nbsp;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 了。</p><p>&nbsp;&nbsp;&nbsp;&nbsp;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同,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过了一段日子,鼎终于铸完了,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来庆祝巨鼎铸 成。应邀出度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而且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时辰一到,大概还是皇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神、人之前,众人啧啧称羡,上前细看,鼎身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p><p>&nbsp;&nbsp;&nbsp;&nbsp;正当众人众神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挡住了阳光,天色很快阴暗下来,大家都以为要下雨了,认知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黄帝明白这是自己完成了人间的使命,上天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他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让走,结果扯落了好多龙须,黄帝和神龙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做\"龙须草\"了。</p><p>&nbsp;&nbsp;&nbsp;&nbsp;传说时代的著名君主,大都与龙有着说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渊源关系。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到处是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羽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羽山这地主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真实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个名叫\"吴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咎出一条虬龙,长着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说也奇怪,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p><p>&nbsp;&nbsp;&nbsp;&nbsp;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p><p>&nbsp;&nbsp;&nbsp;&nbsp;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当年诸葛亮葛孔明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三志而怀才不遇。</p><p>&nbsp;&nbsp;&nbsp;&nbsp;在汉语中,龙、虫是相对的,虫者何物,蛇也。蛇又称长虫,随处可见,种类繁多,稀松平常,不足为奇,不足为贵。\"龙蛇混杂\"即是说好东西和坏东西混在一起,很难辨别。这是从生物学上解释不通的现象--龙的原型,或者说龙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龙和蛇不说是兄弟,起码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称也是\"龙\"),但龙一旦与蛇分家,则对蛇不悄一顾,甚至为了表示自己与蛇不可同日而语,还要对蛇\"斩杀\"一番。最典型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说刘邦的母亲刘媪梦与龙交合,怀孕生下了刘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条大蟒挡路,当即挥剑斩蛇,破腹取胆,传为美谈,时人以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乘机沛县举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汉帝国,成就了400年两汉刘氏的江山基业。</p><p>&nbsp;&nbsp; &nbsp; 龙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这龙,难得一见的大贤。</p><p>&nbsp;&nbsp;&nbsp;&nbsp;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做\"龙\"。&nbsp;</p> <p>山西古塔简介</p><p>飞虹塔在山西洪洞县一座小山顶上的广胜上寺广胜寺内,重建于明正德十年至嘉靖六年间(1515~1527),为砖砌楼阁式塔,八角十三层,通高47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栏杆、花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姿,金碧辉煌。塔底层设有回廊,回廊南面入口处突出一间二层屋。底层塔心室内有非常华丽的琉璃藻井。飞虹塔轮廓线不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直线,比较僵直,但铺满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 </p><p>  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p><p>&nbsp;&nbsp;&nbsp; 应县木塔</p><p>应县木塔全名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的佛宫寺院内。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建筑技艺上它与法国的艾非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世人称为“世界三大奇塔”</p><p>&nbsp;&nbsp;&nbsp;&nbsp;&nbsp; 太原双塔</p><p>太原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1597——1602年),距今 38O余年。初创之时,还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所寺院,也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那时,仅建了一座补辅太原“文运”不足的文峰塔,取名“宣文塔”,即如今偏于东南隅的那座旧塔。至于那紧靠塔而建的几间简陋寺舍,而今早已荡然无存。当时,寺名也不叫“永祚寺”,而是叫做“永明寺”。</p><p>莺莺塔</p><p>普救寺的西轴线上,屹立着一座古朴秀雅的方形密檐式砖塔,该塔原名舍利塔。后因元代王实甫在《西厢记》里描写的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人们称它为莺莺塔。莺莺塔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具有特殊的回音效应,堪称世界奇塔。</p><p>&nbsp;位于普救寺内,始建于隋代,原名舍利塔,后因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中主人翁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处,故人们称它为莺莺塔,明嘉靖年间,河东大地震,原塔被摧毁。现存之塔是大地震八年后重建。 莺莺塔雄峙于普救寺西侧,古朴端庄,独立了擎天。在明嘉靖三十四的那次地震中也被毁掉了,现今看到的是公元1563年重修的。塔内外呈四方形,塔檐呈微凹的曲线形式,这些都说明莺莺塔保留了某些唐塔的特征。</p><p>山西浑源县城内圆觉寺塔</p><p>圆觉寺塔 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俗称小寺塔,位于县城北隅,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整个圆觉寺塔分为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塔座高约4米,也是效仿木结构建筑的。塔座有上下两道堂门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满砖刻浮雕,总计浮雕三组,其中有舞乐人像40个,有的作长袖舞,有的作长绳舞,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撑羯鼓吹羌笛,有的拍击板,姿态各异,逼真动人,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别是北方民族的歌舞、乐器有一定的价值。雕刻的花鸟禽兽,也各具形态,楚楚动人。</p><p>汾阳文峰塔</p><p>文峰塔位于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村,199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文峰塔建于康熙年间,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朱之俊</p><p>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倡议集资而建。塔高13层,每层中有12生肖塑像,现已毁。民国13年一次地震中第13层东北角毁坏。1998年汾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维修,社会各界捐资,于2000年12月竣工。原塔高80.12米,现增加至84.93米,成为全国第一高塔。</p><p>&nbsp;  据康熙《志?寺观》载:“狮子庵在城东5里魏家碱场,庵后有文峰塔。顺治间,朱沱起(朱之俊号沱起,是建塔的发起人)曰:“汾西山耸直,而异地(东南方)无文峰塔以应之,为缺憾事”。两痒(府学、县学)士子具牒学宪楼公,公克日举事鸠工,阅数岁而告竣。因子玄山人(张子玄,风水先生)谓:“地面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得十三之数,乃合西方(佛家)塔之图说也。”朱之俊相信“风水”之说,认为汾阳县境西高而东南低,不利文脉,出于期望家乡日后多出人才,建塔补救。</p><p>妙胜寺,又名妙音寺。位于晋中市寿阳县西南25公里的王村(属西洛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据寺内明成化十一年碑记:“自唐创迹,至宋较兴,几经兵燹毁除,此寺不曾焚革,因名妙胜。”唐后历朝历代都予扩建修缮。占地约20多亩,分三重大殿,前殿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巨像,约元明时殿后接建戏台;中殿是前佛殿,殿前连檐盖顶建抱厦凉厅,殿檐之下,门窗之上挂三大匾额,中为“如来古佛”左为“毘罗真境”,右为“拈花微笑”蓝底斗大金字,俱为书法精品,殿内塑金身如来,文殊普贤巨大坐像三尊,莲台下有青狮白象坐骑等神兽神像,此外大小、形态各异的神佛像很多;后殿一字相连三殿,左为“雪山殿”殿内佛像很多,中间殿较大,匾书“西天古佛”,殿内也是三尊大佛,大佛左右壁塑有“千佛阁”象征十八层天堂,每层布满形态各异的金色神仙,门里左右各塑白脸红脸武士两尊巨像,右边殿为“老爷殿”,匾书“协天大帝”,内塑帝王服饰的关羽巨大座像,座下有周仓关平站像,粉壁上彩绘关老爷一生故亊的壁画。此外寺庙左右两侧廊房也是佛殿,有财神殿、吕祖殿、罗汉殿、女娲娘娘殿、九嚁星宫、闫罗殿篇殿;还建有钟鼓二楼,钟楼挂一大铁钟,据说钟声可传几十里远。</p><p>  寺院内柏树森森,丁香树、牡丹花年年花开满树,香满寺院。寺庙前有巨槐两株,绿盖树冠如云,寺院东北角有巨松三株,三人才能合抱,虬枝绿叶,髙耸入空,稍有风过,松涛声声如吼,相传三棵巨松按形态称龙松,虎松,凤松,树龄巳有五六百年。王村妙胜寺实为一艺术精品的殿堂,其建筑、塑像、雕刻、壁绘、书法都十分美伦美奂,为一般寺庙所少见者。晋剧名伶丁果仙曾多次在庙中戏台上演过戏,曾对王村人说:“我口里口外走过很多寺庙,数王村妙胜寺最好,佛像人口众多而且精美!”寺的戏台比四乡其他庙宇的戏台都大,立四根又粗又高的大石柱,正殿凉厅上也是大石柱,左右山门也是石柱,见过的人都惊叹这石柱从何地何山采来。整个寺庙从建筑到雕塑,用“鬼斧神工”形容,毫不夸张!唱戏时天王殿是后台,白粉墙上留满戏班的题字---戏班名称,剧目都有记录,实为研究晋剧历史的绝好资料!还有北齐石佛二尊。</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魁星塔,亦称文昌阁,位于寿阳县宗艾镇东南的一个黄土坡上,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元代。原为石结构三楼,后因战火烧毁,改为砖石结构,八角两层楼阁式,通身砖砌,高约十四点五米,现存为清代建筑。宗艾村外的财神庙、文昌庙,分别与主干街道和魁星塔相对应。</p><p>  宗艾魁星塔:寿阳县宗艾村东南的一个黄土坡上,该塔通身砖砌,高约22米,底面月长11米。敦厚稳重,光滑平整,朴实无华,是一座八角两层楼阁式的风水塔。</p><p>蔚文塔,位于寿阳县宗艾镇东蔚家庄村南五百米农田中。</p><p>  塔为六角形六层楼阁式实心砖塔,通高十二米。清代砖塔。</p><p>寿阳南村文昌塔(清)</p><p>文昌塔在省道边的小土山上,塔据说建于清代。</p><p>山西大同浑源县圆觉寺塔</p><p>浑源县圆觉寺塔位于永安寺南不远的地方,原有圆觉寺,也称小寺,始建金代正隆三年(1158年),是以塔为中心的一组寺院建筑,原有大殿、配殿、山门、跨院等,上世纪三十年寺院建筑遭到彻底毁坏,现仅留金代结构古塔一座,称圆觉寺塔,古塔明清时期均曾修缮。古塔为砖质,八角密檐9层,塔座为须弥座,塔身有壶门,砖雕浮刻,图案众多,有歌舞伎月、武士、猛兽等,塔身快速上收,塔檐砖雕斗拱等。寺院正在恢复中,尚不开放,从外可看到圆觉寺塔大部,古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山西各地的特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晋祠大米、沁州黄米、大同黄花、</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平顺花椒、山西潞麻、垣曲猴头、</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稷山枣、临漪石榴、汾阳核桃、</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徐核桃、山楂、山西党参、</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西陈香醋,黄芪、上党连翘、平陆</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百合、汾酒、竹叶青酒、玉屏酒、</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昌蒲酒、蔺泉香酒、桑落酒、太谷饼、</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闻喜煮饼、平遥牛肉、临漪酱玉瓜、</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侯马蝴蝶杯、大同皮毛、大同地毯、</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同铜器、云冈绢 人、平遥推光漆器、大同沙棘。</span></p> <p>夏朝历史很悠远</p><p>在尧掌管天下之时</p><p>暴雨连天洪水泛滥</p><p>苍生苦难民不聊生</p><p>他任命鲧为总指挥</p><p>负责治理天下水患</p><p>鲧也是尽心尽力的去做了</p><p>可显然方式方法不对</p><p>努力工作了九年</p><p>成效一点都不明显</p><p>这时候舜代理天子之职</p><p>不知道是为了树立威严</p><p>还是秉公执法</p><p>就把鲧给咔嚓了</p><p>而后让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p><p>禹这么多年一直跟老爹治水</p><p>也是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p><p>他擦干眼泪拍拍灰尘</p><p>开始用全新的方式治水</p><p>经过了多年苦干加巧干</p><p>禹终于把流窜在陆地的水给驯服了</p><p>把它们疏导到大江大河之中</p><p>最后滚滚入海</p><p>禹这么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p><p>在民间的威望是极其的高</p><p>在舜晚年寻找接班人的时候</p><p>很自然的就排在了前面</p><p>而后代行天子之职</p><p>舜去世以后</p><p>禹为他守孝三年后</p><p>把位置退让给了舜的儿子商均</p><p>可诸侯们不买商均的帐</p><p>有事都请示禹</p><p>禹也就正式的成为天下之主</p><p>禹治理天下十多年后</p><p>临终前把位置让给了益</p><p>等益守孝三年之后再出山</p><p>禹的儿子启已经很的人心了</p><p>在益照例推让位置给启以后</p><p>启就正式继承老爹的位置</p><p>成为新一代的天子建立了夏朝</p><p>这么算起来</p><p>禹算是夏朝的开国之主了</p><p>因为之前几任天子都不是子继父业</p><p>所以启上台之后好多人不服气</p><p>其中有一个叫有扈的国家特别明显</p><p>启也不含糊</p><p>大军开拔就去征讨</p><p>一仗之后</p><p>有扈国被荡平</p><p>从此诸侯都来朝拜</p><p>正式承认夏启的天子位置</p><p>夏启死后</p><p>儿子太康继位</p><p>太康觉得自己的江山稳固了</p><p>就整天的吃喝玩乐打猎游玩</p><p>看太康这么昏庸</p><p>一个叫羿的手下就动起了心思</p><p>他趁着太康打猎的机会</p><p>就发动了兵变</p><p>让太康永远靠打猎为生了</p><p>之后夏朝名义上是太康的弟弟仲康继位</p><p>可实际掌权的就是这个羿</p><p>羿又把仲康的儿子相当做傀儡</p><p>后来实在不过瘾</p><p>干脆就自己做了天子</p><p>好景不长</p><p>羿的一个属下叫寒浞</p><p>这寒浞是照方抓药</p><p>干掉了羿夺了夏的天下</p><p>之后就开始铲除大禹的后代子孙</p><p>相的老婆挺着大肚子逃回娘家</p><p>这才逃过一劫</p><p>而后生下一字名叫少康</p><p>多年之后少康长大成人</p><p>寒浞也是作恶多端不得民心</p><p>在夏朝老臣的帮助之下</p><p>少康起兵讨伐寒浞</p><p>终为先人报仇雪恨</p><p>天下重新回到大禹子孙之手</p><p>少康光复夏朝之后</p><p>开始整顿朝政狠抓生产</p><p>天下在他的治理之下重现勃勃生机</p><p>史称少康中兴</p><p>少康把天下治理的不错</p><p>他的儿子杼更是了不得</p><p>在杼统治期间</p><p>他感觉东方的少数民族有点不听话</p><p>就把国都向东迁移</p><p>还发兵攻打这些东夷国家</p><p>把夏朝的版图扩大了不少</p><p>在杼的治理之下</p><p>夏朝达到了鼎盛时期</p><p>鼎盛之后自然就是下坡</p><p>不过夏朝的天子还是禹的子孙</p><p>经过好多代以后</p><p>传到孔甲之手</p><p>孔甲这个国君</p><p>对治理国家不感冒</p><p>对鬼神之事却很感兴趣</p><p>渐渐的诸侯国们就有了意见</p><p>也许是凑巧</p><p>也许是有人投其所好所为</p><p>居然有两条龙从天而降</p><p>这两条龙一雄一雌</p><p>孔甲十分重视这两条宝贝</p><p>找专人来饲养</p><p>可这门活计实在是生僻</p><p>手艺人不好找</p><p>后来一个叫刘累人据说懂行</p><p>就被招来养龙</p><p>三养两养就养死了一条</p><p>刘累想这龙活着尊贵</p><p>死了应该价值也不低</p><p>就仗着胆子给炖了</p><p>献给了孔甲</p><p>孔甲吃完了一吧唧嘴</p><p>这是什么东西啊</p><p>这么好吃</p><p>下次再来一碗</p><p>刘累这回真的流泪了</p><p>自己的厨艺自己清楚</p><p>主要是原材料不好搞</p><p>就连夜逃跑了</p><p>自此夏朝的下坡路就愈发明显了</p><p>不少诸侯国已经公开不服管理了</p><p>又经过几代</p><p>夏朝的君主名单上</p><p>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p><p>夏桀</p><p>夏桀显然不是少康和杼那样的君主</p><p>面对乱糟糟的形势</p><p>他非但没有想好好治理天下安抚人心</p><p>反而玩起了暴力手段</p><p>弄得是民不聊生官不聊生</p><p>夏桀这么搞终于把诸侯们搞火了</p><p>他们明里暗里都想搞掉这个祸害</p><p>其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商地的汤</p><p>夏桀这时候脑子灵光了一下</p><p>把汤名正言顺的召来</p><p>又囚禁了起来</p><p>汤的手下着急了</p><p>赶紧又走关系又送礼的</p><p>一时灵光的夏桀又迷糊了</p><p>迷迷糊糊的就把汤给放了</p><p>汤再也不想吃牢饭了</p><p>回家之后就加紧跟其他诸侯国的联系</p><p>终于时机成熟讨伐夏桀</p><p>一战之后夏桀战败被流放之死</p><p>从此夏朝终结</p> <p>华夏帝国的变迁华胥氏的来历</p><p>在开讲这个话题之前,先提一个古老的故事,说的是很久很久之前曾有一个华胥国,华胥国的姑娘便是“华胥氏”,某一日她到一处叫做雷泽的地方游玩,偶然间便看到一个好大的脚印,她也实在是好奇,这便无缘无故地去踩了一下。</p><p>  踩了又如何呢?难道会有土地公公出来吗,那是西游记的剧情。</p><p>  那么这个故事又如何呢?据说,她便怀孕了,孕期满后生下一个儿子,上面是人的脑袋,下面却是蛇的身体。</p><p>  这孩子,便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伏羲。</p><p>  那么这诞生了伏羲的华胥国究竟又在何处呢?据说就是今陕西蓝田的华胥镇。这小镇,距离西岳华山也就是东邪西毒们论剑的地方不远。华胥国、华山,皆有一个华字,事实上,中国的古老文明史,也就从这里开始。</p><p>  而这个“华”字,其实就来自华夏人最早的图腾:请注意,不是龙,而是花!</p><p>  那么,所谓“华夏”,又是什么呢?</p><p>  请注意,小篆里的“夏”,就是一个人形,最上面的“页”,就如同人头,而中间那个“臼”,则是人的双手,“攵”是人的双足,而把这些组建起来,便是一个人形。</p><p>  也就是说,“华夏”其实就是手持花朵的人。</p><p>  再回过头看“华胥”这个名词,胥这个字,其实就是“疋”加一个“月”而已。“疋”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就是古代的“雅”,所以《尔雅》有时也会写成《尔疋》。另一些人则认为就是人的脚,所谓疋,足也。《说文解字》就持这种观点。</p><p>  而“月”,则在古文里通常指代“肉”,譬如肥、胖、肩、膀、臂都有这个月字做偏旁。</p><p>  所以,“华胥”的意思,其实也就是手持花朵之人。</p><p>  这么说吧,华夏一词,其实就来自华胥国的传说。</p><p>  换而言之,中华民族的本根,就是从华山周围这块关中之地而起的。</p><p>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早期的史书,如《国语》就注解说,曾有一本叫做《世本》的书,书上有这么一段记载:</p><p>  “从前有个叫少典的人娶了有蟜氏的女子,生了两个儿子,便是后来的黄帝、炎帝,而他们的曾祖母,就是华胥氏。”</p><p>  也就是说,炎黄就是打华胥氏这边来的。而若奉炎黄为华夏的祖先无疑的话,那么华胥也就是华夏的最早祖先。</p><p>  许多年后,到了五代北宋时分,有个隐居华山的道士,叫做陈抟。这一日一个客人来拜访他,却恰好遇到他还在午睡。旁边便有一个“异人”,拿笔把陈抟的呼噜声记载下来,客人觉得奇怪,“异人”就说:</p><p>  “这个家伙的呼噜啊,就是古代华胥的调子、混沌的谱啊!”</p><p>  呵呵,混沌,古人认为是最早的生灵,盘古由混沌而生。而华胥呢,便是这华夏的早期萌芽。</p><p>  事实上,华胥氏在关中萌芽之后,便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向东扩散,一路向南,进入巴蜀乃至贵州、云南。另一路则向东向北,进入河南、山东。古人迁徙有个习惯,那就是用老家的名字来命名新住处,所以“华”字便在整个大陆扩散开来。在山东,有华胥(赫胥)陵、华不注山、华泉、华阴集,河南新密有华亭,商丘也有华邑,湖北枣阳有华阳河、江陵曾有华陵县、潜江曾有华容县、华容河,成都曾有华阳县;江苏丰县曾有小华山、句容也有华山,上海曾有华亭,福建莆田也有华亭、华胥山,诸如此类等等。</p><p>  而这一切,倘若追溯其根源,显然陕西关中的华胥国故地,应当是华夏族起源处。自然,因为是母系社会,女人掌握氏族大权,谁也不管孩子的爹是谁。而到了父系时代,这便成了需要考究的问题,那么究竟是谁呢?</p><p>  算了,就归功于雷神吧!于是书写氏族起源之人,便一本正经地写下了如此字句:“太昊(伏羲)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见《竹书纪年前编》)</p><p>  而之后,华胥所在的地区,又划入崇国治理范围,而崇国国君崇伯,便是大禹他爹鲧。或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当日后大禹成为东方诸侯联盟的首领之际,他便打起了华夏的旗帜,而大禹之子启开国之际,夏便成了这个王朝的名字!</p> <p>闲话定律</p><p>季节定律:谁也挡不住它的到来。</p><p>四时定律:春夏秋冬,重复不变的是那个轨道,不断嬗变的是风物、环境和人。</p><p>春天定律:一首歌的开始。每一天又不是上一年的继续,而是重新出发。</p><p>故乡定律:无论一生去了哪里,最后的心仍在这里。就像一个回力镖,甩出去还拐回来。</p><p>岁月定律:不论代,论年,有年始称岁。数叫年轮,人叫年景,生活叫年月,过去叫年间。</p><p>史学定律:走过的回头,也是前行的影子。</p><p>婚姻定律:寻找一个从性格到性别跟你都起化学反应的人。</p><p>生活定律:明晰家庭物理,创造一个你与周围能发生互动关系的场。</p><p>机遇定律:没了那个时间,就没了那个时候。离开了那个地方,再回来也不是原来的地方。</p><p>声誉定律:吹起来的泡泡,光大三秒,好东西埋没了,一千年后是更好的东西。</p><p>文化定律:生活氤氲沉淀下的,以质为胜,不以数惊人。</p><p>运动定律:无上不下,无下不上;无水不火,无火不水;无伏不起,无起不伏。</p><p>变道定律:不按规矩行驶,总想超越,变一次道,玩一次命。</p><p>社会定律一:不断生产着让人们听和从的各种符号。</p><p>社会定律二:组织和被组织,规定和被规定,颠倒和被颠倒,顺序和反顺序。</p><p>城市生活定律:日夜颠倒,黑白反常,为生活编码,用符号定人。</p><p>时间定律:来也是一,走也是一,始终一个一。</p><p>生命定律:一天一天,一点一点,一步一步。</p><p>气质定律:教不了,学不来;半天生半自蕴。</p><p>  年节定律:看似物质,实际过的都是心情。</p><p>  过日子定律:总是要有储存、备用,体力的能力的物力的财力的,包括喜怒哀乐,包括柴米油盐。</p><p>  脸谱定律:不是两面,是两张,一张熟悉的,很温暖,一张很冷,很陌生,或者倒过来。</p><p>  机会定律:赶上了的铁成金,没赶上的金成铁。</p><p>  门闩定律:就一根棍,横在中间,把所有的打开和将要的打开,统统关死。</p><p>  顺心定律:布衣粗食,喝凉水也觉痛快的日子。</p><p>  求知定律:越学越深,越读越薄,越明白越简要。</p><p>  读书快乐定律:打开一扇窗户,读出一种生命来。</p><p>  书香定律:不是每个人都能闻到的,唯善知者。</p><p>  人生定律:一辈子一盘棋,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p><p>  信息定律:需要才是及时雨,其他都是过眼烟云。</p><p>  宝贵定律:久居心里,日常接触,没了才知道。</p><p>  戏剧定律:过去就完,有欢乐就有悲伤,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开始就有结束,有那个就有这个。</p><p>  科学定律:以结果为目的,从每一步做起,既宏观又细微,没快的内容。</p><p>  名利定律:好名的,洁癖,至少有不做的事;好利的,歹徒,没有不做的事;名利捆一起都要的,恶棍,逮谁打谁。</p><p>  深刻定律:宁静时和心对话的那一刻,只有耐得住孤独的人才会有。</p><p>  接触定律:许多时候都在和皮打交道,真实和心一样在里面裹着,绝不轻易站出来。</p><p>  简单定律一:加法修业,减法生活,不给自己弄方程,出面积。</p><p>  简单定律二:不要包装,拿一根绳子捆东西。</p><p>  规定定律:无规才规,不定才定,都做到的,没有。</p><p>  难办定律:上下都一样,什么事情都一样——把自己摆进去。</p><p>  拿来定律:拿对了是药,拿错了是毒,会用的是药,不会用的是毒。</p><p>  幸福普适定律:先苦后乐,累后有得,在没想到的途中碰到想到。</p><p>  倒霉定律:绕不过,躲不开,冰山走过又是刀山,陷阱后面是陷阱。</p><p>视觉定律:初看漂亮的不一定漂亮,初看不漂亮,看久了变成漂亮的才是真漂亮。</p><p>  庙殿定律:正面有天尊,信香十里远,僧道自然来。</p><p>  忌妒定律:在无德的天下通行。</p><p>  牢骚定律:失意的伙伴。</p><p>  调侃定律:“自嘲+嘲他”,把美好和恶丑都放到哈哈镜里。</p><p>  健康定律:与病有关的文明 ,病愈后又绝对会忘掉的东西。</p><p>  治病定律:不是药物,不在医院,你自己是你自己的最好医生。</p><p>  伪改革定律:权力和金钱挂钩,把不该市场化的市场化。</p><p>  新运动定律:不是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是到什么日子说什么话。</p><p>  昔日颠倒定律:做仆的为上,称主的居下。</p><p>  希望定律:明灭中,有寄托、没到手的那种想。</p><p>  珍贵定律:曾经的丢失,又不复有,不复再回来的。</p><p>  古董定律:好东西,埋没多少年仍是好东西。</p><p>  语言定律:喜欢的事常常说不出理由,说出理由的又都很难再喜欢。</p><p>  影响定律:幼时喜欢的大了不一定喜欢,曾经害怕的以后还会害怕。</p><p>  传统定律:无规格,无标号,千年、百年、十年,都有传,都在统。</p><p>  速效定律:秀场,炒作,一夜间的真情打动,都是一次性的,和纸制杯、木制筷子一样。</p><p>  痛苦定律一:粥状的折磨,用怎么都是又怎么都不是的锅熬。</p><p>  痛苦定律二:能说出的,痛一会儿,不能说出的,痛一生;表面痛神经的反应神速,叫快,浸腑入髓的感觉,叫苦。</p><p>  快乐定律:一定是忘乎所以——引两句歌词为证:“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不要问我到哪里去”。</p><p>  购物定律:总是为了值,付出不值。</p><p>  广告定律:神经兮兮的,专门吆喝滞销货。</p><p>  喜欢定律:做它的奴——贪财的做财奴,爱车的做车奴,宠物的做物奴。</p><p>  束缚定律一:一条看不见的绳子,捆绑所有人。</p><p>  束缚定律二:不想不缚,想起来就缚,越在乎越缚。</p><p>  婚姻定律:因为不了解牵手,因为太了解了分手。</p><p>  暴露定律:心再深也藏不住,所有人的所有东西,都写在脸上。</p><p>  旅行定律:出发时的好心情,归来不再。</p><p>  感情定律:有了没,没了有;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p><p>  幸福定律:就在身边,不用特别去寻找。</p><p><br></p> <p>生活定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高贵定律:气质上生的,长在骨子里,权拿不到,钱买不来,有值无价。</p><p>  筷子定律:用二夹一。</p><p>  盘子定律:凡放到上面的东西,不管摆弄多好,都要被一个吃字弄残。</p><p>  办事定律:找说了算的人。</p><p>  骨子定律:没改。</p><p>  世事定律:阴阳有恒,凡不公不平导致失衡的,都不长久。</p><p>  飘风定律:只是忽悠,过去就散。</p><p>  世界定律:关系之外无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太阳和风,都是关系;大与小,生与灭,结和果,运和行,都是关系。</p><p>  关系定律一:没有不行,过近不好;少了不行,多了乱套。</p><p>  关系定律二:上下,左右,都是来回的,你曾经怎样对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怎样对你。&nbsp;</p><p>  植物定律:开花的绚丽、耀眼,都是为了招摇过市,只有果实才真。</p><p>  我们定律:不是众多的我捆在一块,是一个一个的我站到一起。</p><p>  视觉定律一:眼界即境界,看到即知道,懂黑即懂白,目光即心光。</p><p>  视觉定律二:过去好,远来俏,近前黑,让新鲜刺目。</p><p>  挥霍定律:一、花不是自己的钱;二、花不是自己挣的钱;三、花自己轻易挣得来不费功夫的钱;四、花今天不花明天就作废的钱;五、花不花白不花的钱。</p><p>  天下无直定律:所有颈椎、脊柱都是弯的,活人要直身子,必须强项、挺腰,用气、用力。</p><p>  学者定律:总是用一己的认知和标准去衡量他人。</p><p>  世俗定律:受看不见的影响,被看得见的迷惑。</p><p>  生存定律:在各种旋转的棋盘上,找一个相对稳定、能够发展的点。</p><p>  时间定律:风来雨去,积日为年地走着,让老年人觉得日长年短,年轻人觉得日短年长。</p><p>  成长定律:不管走出多少步,没走好的那步,返回来还得重走。</p><p>  吃苦定律:少时不吃老来吃,30岁以前没吃,30岁以后加倍吃。</p><p>  规定定律:都知道挂墙上的,会上说;都不知道潜行在生活里的,通用。</p><p>  黑白定律:自然的两种颜色,合在一起组成社会,反差最大,势不两立,又互相转化,谁也离不开谁。</p><p>  长短定律:长长为短,短短反长。缺点是优点的延伸,优点是缺点放对了地方。</p><p>  权力定律:没有百分之百,好的七三开,差的三七开,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延误、受贿、用人不当、蛮横欺人和被瞒被欺。</p><p>  称赞定律:把最廉价的东西放在口头上。</p><p>  勇敢定律:高端品行,常常发生在对危险的无知阶段。</p><p>  驾驭定律:紧持缰绳,少打鞭子。</p><p>  偶然定律:常常影响人一生的不期而至。</p><p>  生物世界定律:细菌无处不在无物不畏;恐龙灭苍蝇生,从来以小治大。</p><p>  学问定律:被不了解的人当垃圾扔的。</p><p>  忍耐定律:变化之纲,功名之舟,成事之旅,大匠之绳。</p><p>  智者定律:不做绝事,不夸耀自己成功,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p><p>  意义定律:名利之外讲尊严,保留一点值得自傲的东西。</p><p>  债务定律:天公地平,不饶恕任何一个人,有欠就要还,今天不还明天还,这代没还下代还。</p><p>  儒雅定律:稳步踏靴,宠辱不惊,好的时候不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觉得太坏。</p><p><br></p> <p>人生天地间,</p><p>总有一些定律真言,</p><p>有的时候仔细看看,</p><p>还真是那么回事,</p><p>希望你越早知道越好。</p><p>01</p><p>多把“你听懂了没”</p><p>换成“我讲明白了没”</p><p>你将收获更多别人的好感。</p><p>02</p><p>稍微一亲近就口无遮拦的毛病必须改。</p><p>03</p><p>不要试着用自己的秘密</p><p>去交换一个朋友。</p><p>04</p><p>圈子不同,</p><p>不必强融。</p><p>05</p><p>别把秘密告诉风,</p><p>风会吹过整片森林。</p><p>06</p><p>和谁都别熟得太快,</p><p>不要以为刚开始话题一致,</p><p>共同点很多,</p><p>你们就是相见恨晚的知音。</p><p>语言很多时候都是假的,</p><p>一起经历的才是真的。</p><p>07</p><p>人前不应该说的话,</p><p>背后也别说。</p><p>08</p><p>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p><p>一种是从来不停下来想想的,</p><p>一种是从来不想停下来的。</p><p>09</p><p>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p><p>是对陌生人太客气,</p><p>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p><p>10</p><p>别人全都不对,</p><p>那就是自己的错。</p><p>11</p><p>当你红得让人流口水时,</p><p>关于你的口水就会多起来。</p><p>12</p><p>为你的难过而快乐的,是敌人;</p><p>为你的快乐而快乐的,是朋友;</p><p>为你的难过而难过的,</p><p>就是那些该放进心里的人。</p><p>13</p><p>当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p><p>小心地上也有个陷阱在等着你。</p><p>14</p><p>有两种人值得信任:</p><p>二话不说借给你钱的人,</p><p>信守承诺还你钱的人。</p><p>15</p><p>逢人只说三分话,</p><p>不可全抛一片心。</p><p>16</p><p>大多数人口中的“怎么了”,</p><p>只是满足好奇心,</p><p>并没有要帮助你的意思。</p><p>17</p><p>说得越少,听得就越多。</p><p>只有学会倾听别人的,</p><p>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p><p>18</p><p>在拒绝这件事上,</p><p>越简单越好,</p><p>明明是别人需求自己帮忙,</p><p>解释半天变成自己亏欠了别人的感觉,</p><p>帮得上,想帮就帮,</p><p>帮不上,就拒绝。</p><p>人际交往,</p><p>简单明了有时最恰当,</p><p>懂得拒绝,</p><p>才可以洒脱不纠结。</p><p>19</p><p>不管你遇到的是谁,</p><p>人际关系永恒的定律就是平衡交易。</p><p>永远别想着靠任何人。</p><p>20</p><p>不必好奇别人怎样评价你,</p><p>想想你是怎样评价他的。</p><p>21</p><p>去别人家做客,</p><p>别人让你看电视的时候,</p><p>你就该走了。</p><p>面试时,</p><p>老板脚一直抖的话,</p><p>说明对你说的不感兴趣,</p><p>一旦停下抖动的腿,</p><p>说明你说的他感兴趣了。</p><p>你在和别人交谈时,</p><p>别人一旦深呼吸,</p><p>那就表示他不想听,</p><p>正在强压下自己对你的态度。</p><p>22</p><p>不熟的人别乱开玩笑,</p><p>熟的人也是。</p><p>23</p><p>不要在讨厌的人面前,</p><p>露出你讨厌Ta的神情,</p><p>不要在认识你讨厌的人的人面前,</p><p>说你讨厌的人的坏话。</p><p>24</p><p>别对朋友说狠话,</p><p>恶语最伤人。</p><p>25</p><p>请对待服务行业人员态度好点。</p><p>26</p><p>初次见面时,</p><p>要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p><p>27</p><p>在最愤怒时,</p><p>忍住最伤对方的那句话。</p><p>28</p><p>不说狠话,</p><p>不做软事。</p><p>29</p><p>永远不要让你的脾气比你的本事还大。</p><p>30</p><p>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心直口快。</p><p>31</p><p>目光放远一点,</p><p>你就不伤心了。</p><p>32</p><p>别有事没事跟别人诉苦,</p><p>这世上能感同身受的人很少,</p><p>大部分人听听也就烦了,</p><p>还有少部分人会当做笑柄到处去宣传。</p><p>33</p><p>你生气或者内心负面情绪满满的时候,</p><p>不要把负能量带给他人,</p><p>更不要宣泄愤怒。</p><p>如果你做不到,</p><p>难过的时候最好一个人呆着。</p><p>因为不是所有人,</p><p>都是你的亲人和很好的朋友,</p><p>在别人看来这都是没有缘由,</p><p>就被你散播了负能量的行为,</p><p>日子久了,</p><p>别人就不愿意接近你了。</p><p>34</p><p>永远不要对一个人的努力嗤之以鼻。</p><p>35</p><p>是风是雨总会来,</p><p>该懂的道理总会像皱纹一样,</p><p>日渐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p><p>愿前面的34条建议你一眼就明白,</p><p>也愿你人生大好年华,</p><p>可以闲庭信步慢慢走,</p><p>就等时间都经过。</p> <p>人生是一条路</p><p>人生经历的路,不全是平坦大道,亦不全是崎岖坎坷。路虽然弯弯曲曲,但脚尖总是向前。走在人生的路上,坦荡处要思危岩之嶙峋,险道中要思前方之通途。要赶路就别怕跌跤,人生重要的不是在哪里跌倒,而是如何避免在同一地点再次跌跤。一次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之后再也不能爬起来。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伤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徘徊的人走得快。一味重复前人的脚印,会迷失来时的路;总站在别人的影子底下,会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没有跨不过去的沟,没有反不过去的山。遭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才能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妙。</p><p>人生是一台戏</p><p>每个人都是这台戏的一个角色,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有点甚至只是跑龙套的。许多人因为角色的微不足道而拒绝努力去扮演,好高骛远,结果永远令自己失望。成功是从所扮演的角色开始的。有人处事,千万别逢场作戏,游戏人生。人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凡朴实,努力完善一个真是的自我,切莫虚伪和狡诈。如果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如果当面是人、背地是鬼;如果台上是人,台下是匪;那么即使是太平盛世,朗朗乾坤,也照样会演出悲剧。人生没有排练,一切都不会重演。只有永远清醒的人,才能永远认真;只有永远追求完美的人,才能一步步走向辉煌。</p><p>人生是一首歌</p><p>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歌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声。只有用心去唱,才能唱出激情,唱出活力,唱出精彩,鲜花和掌声才能属于你。或许你是把竖琴,只能发出小溪的声音,你不必假装江河;或许你是只麻雀,没有动人的歌喉,你不必假装成夜莺,西方一味哲人有句警示名言:“大狗叫小狗也要叫”。作为人,最智慧的处世方式是珍爱自己的风格,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使自己成为最好。不要因为自己的歌声微弱就主动放弃壮怀高歌的权利,唯有一生都在歌唱的人才有灵魂。</p><p>人生是一场牌局</p><p>拿到好牌不一定会赢,拿到坏牌也不一定就输,看别人怎么玩,更要看你自己怎么玩。如果拿一副不算太差的牌,你一定要争取去赢;摊上一副糟得不能再糟的牌,也要尽可能找出一两张还算不赖的牌,用它作为强项,使结局变得相对好些,也就是说要竭尽全力地控制住牌势。《荷马史诗》的作者是歌盲人,海伦.凯勒则又聋又哑又瞎,有谁比他们摸到的那副牌更糟呢?但是他们没有输。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一副什么牌,而是怎样将牌打好。</p><p>人生是一枝花</p><p>有的人是山中野花,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管生存环境多么的恶劣,他们都会抓住每一点可以生存的条件,然后生出根,长出枝,开出花,结出果来。他们明白,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靠自己奋斗。有的人是盆中花,他们生于富贵权势之家,在吃穿不愁无忧无虑中长大,在被人仰视的地位上生活,从小到大不曾尝过吃苦的滋味,从不知何为拼搏,一旦赖以生存的优越环境有所改变则无法生活下去。还有的人是瓶中花,因外表美丽讨人喜欢而走进花瓶,为了暂时的名利放弃自由而困于瓶中,一旦枯萎就会被人抛弃。只有保持自尊自信,有韧性,不懈努力的人,才会开出最绚丽的生命之花。</p><p>人生是一盘棋</p><p>人与人组成了社会,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棋盘,帅、士、象、车、马、炮、卒齐全,各就各位,每个棋子充当了不同的角色。生活中有的人身居要职,荣华富贵;有的人幕后出谋划策,欺诈他人;有的人横冲直撞所向无敌;有的人默默献身,功劳簿上难寻。人于社会,不同的人就像不同的棋子,一步失误,全局皆输。二者区别在于,棋局一次失误还可重新比赛,而人生失败,不能再来第二局,因为生命只有一次。</p><p>人生是一笔未知的存款</p><p>只有到人死后,别人才知道具体数额。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券,只有今天才是现金。</p><p>人生是一列疾驰的火车</p><p>机遇和缘分让许多素昧平生的乘客在旅途中相遇、相知、相交、相知。多年的人生,生活的缤纷,构成人生一幅流动的风景。但更要知道,人生是一趟单行列车,没有回程车票。</p><p>人生是一场赛跑</p><p>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你嫉妒别人,说明你无能。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对手。</p><p>人生是一杯清水</p><p>关键在于自己放什么进去。放进去泥沙它便会浑浊,放进茶叶它便会茶香四溢。一切取决于自己的一颗心;一切取决于自己的一双手。</p><p>人生是一本书</p><p>内容复杂,分量沉重,自己读自己,也让别人读。愚昧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人生也是一本错误百出的书,没有再版,也没有勘误的机会。</p><p>人生是一个五味瓶</p><p>盛满着苦、辣、酸、甜、咸,倘若装着的只是一瓶糖,那么人生就太过于单调乏味了。人生没有挫折与失败,没有难过与哀伤,就会像探险家到动物园看囚禁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样,枯燥无味。</p><p>人生是一面镜子</p><p>你对着它皱眉,它回你皱眉;你对它微笑,它回你微笑。</p><p>人生是一把火炬</p><p>文学大师萧伯纳说得好:“人生是一把由完美暂时拿着的火炬,完美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p><p>人生的定义丰富多彩,人生的美好,等着完美去发现;人生的无悔,也等着完美去打造。珍重人生,珍重自己。</p> <p>十四个心理定律很有意思</p><p>1、坚信定律:如果你对某件事,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p><p>2、期望定律: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的期望时,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p><p>3、吸引定律: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时,和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p><p>4、相关定律: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它相关的某个地方入手,而不是只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p><p>5、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就是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都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同样,你现在所做的是因,将来也会结出它的果。</p><p>6、累积定律:很多人年轻时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件的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p><p>7、情绪定律:人是百分之百的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有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的思考问题的时侯,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的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并且任何时候所做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p><p>8、重复定律:任何行为或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的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p><p>9、辐射定律:当你做一件事情时,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p><p>10、专精定律: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无论你从事任何的行业,都要把成为该行业的最顶尖作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在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的成长。</p><p>11、替代定律: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它的。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者新的习惯去替换它。</p><p>12、惯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的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p><p>13、显现定律: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的时候,它们最终必将显现。</p><p>14、需求定律: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需求的,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别人才会尊重我们的需求。</p> <p>不值得定律</p><p>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忽。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了,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哪些事情值得做呢?</p><p>&nbsp;&nbsp;&nbsp; &nbsp;&nbsp; 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p><p>&nbsp;&nbsp;&nbsp; 1、价值观。我们一般认为,只要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情,我们才会满怀信心、满怀热情的去做。</p><p>&nbsp;&nbsp;&nbsp;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p><p>&nbsp;&nbsp;&nbsp;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环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作出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你一旦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p><p>&nbsp;&nbsp;&nbsp;&nbsp;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和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p><p>&nbsp;&nbsp;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该在多种可以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选择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奋斗毅力。</p> <p>为什么要读《列子》,原在郑州东站上班期间,去圃田站办事,才知道郑州圃田乡还有个列子故里,当时很感兴趣去看了列子祠,祠里也不大有些石碑及文人墨客书写“愚公移山“碑文等,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保存,留下印象,回想起来也如今对列子有所更多了解。也从网上收集一些资料,阅读理解欣赏。</p><p>天瑞,即是天的征兆。天给出的征兆是什么?就是天的“道路”。列子用产生万物的自己不生死,变化万物的自己没有变化,来说明天的道路。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成长发展的道路,都是没有生死没有变化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所以它能产生有生死有变化的事物。而有生死有变化的事物,是不能产生其它事物,不能使其它事物发生变化的,因为它自己就在不停地生死,不停地发生变化。列子认为所谓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些阶段都是宇宙发展的道路,就因为这个没有生死的道路,才能产生出天地,才能产生出万物和人类。如果这个宇宙大道有生死,那么也就不会产生万物和人类了。然后列子论述了天地万物各有各的功效、职责,谁都不是万能的,正因为各有各的功效、职责,我们这个宇宙才能和谐,如果天地万物都越俎代庖,超越自己的职责,那么我们这个宇宙也就混乱不堪了。列子论述了万物创生后,按照天地的道路和规律,万物也就有了自己的道路和规律,因此,万物按照自己的道路和规律正常生长,就是快乐的。如果失去了自己的道路和规律,那么就是痛苦的。接下来列子认为万物的化育,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清明的上升于天,混浊的凝聚于地。列子还认为,万物都有生老病死的道路和规律,谁都不能违背。列子通过荣启期的故事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树立起根本的观念,展开自己的人生道路,遵循这个道路的发展变化规律,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其后列子通过林类故事说明,盼望死亡的到来而唱歌而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真正的享受幸福的快乐,而仅仅只是一种即将脱离痛苦的快乐,所以是不完全的。列子又通过子贡的故事说明,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观念;不是成功而是价值;人生重要的,不是他所购买到的,而是他所创造的;不是他所得到的,而是他所付出的;不是他所学到的,而是他所传授的!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需要,需要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列子说明了自己重视空虚的原因。列子通过鬻熊之口论述了天地道路的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等事物发生变化之后我们才能知道一点大概。然后列子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说明,担心事情的发生,并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也不能改变事情的发生。列子又通过舜的故事说明,道路就象空气一样,是抓不住的,但人人都可以享用它。接下来列子通过国氏与向氏的故事说明了公与私的区别,其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公天下”的世界观,走“公天下”的人生道路。《天瑞》全篇,列子由浅而深,循序渐进地阐明了道路问题,我们只有明白、了解万物的道路和规律,才能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展开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这一生才能寻求到幸福和快乐。</p> <p>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风景,没有尽如人意的人生。红尘俗世,谁没经历过风吹雨打?江湖风云,谁不是磕磕绊绊的步步走来?时光,跌跌撞撞,一个转身埋没了多少过往;季节,来来往往,一次回眸看懂了多少沧桑。世态炎凉,人生5镜说得好:望远镜看远、放大镜看细、显微镜看透、太阳镜看淡、哈哈镜看笑!世上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不相同。但是,生活纵然一塌糊涂,仍要追寻欢乐美好。</p> <p>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每个人都在寻求一份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也许在简单中才能生存,在宁静中才能有一处灵魂的栖息之地!带上一颗豁达的心情,历经风雨人生,看淡春花秋月,日出日落!装上一颗恬淡的心境笑谈冷暖炎凉,名利纷争!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那里都是流浪!努力做一个简单,宁静,自由,随遇而安的人,在红尘中独守一份清欢,人生才会有滋有味。人生活的才会更加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