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br></h3><h3>热烈庆祝谢坊镇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h3><h3> 谢坊镇教育发展基金会即将在元旦成立!</h3><h3> 基金会将通过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资助有志求学而家庭困难的学生等方式,促进谢坊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家乡人文跃升!</h3><h3>基金会将严格理财,阳光公正运作,专款专用,</h3><h3> 欢迎爱心人士、社会贤达大力支持,同时参加元旦的盛大午宴和隆重的庆典晚会!</h3><h3>联系人:</h3><h3>刘建军13879718329</h3><h3>郭运华13979736668</h3><h3>邹延云13097249991</h3><h3>杨英 13979793088</h3><h3>曾庆祥15970113966</h3><h3>刘永青15879783666</h3><h3>刘洁英1 5979831561</h3><h3>郭瑞华18679767749</h3><h3>郭华林1 5279727822</h3><h3>郭守 洲13607074008</h3><h3>袁 玲15070749821</h3><h3>刘惠峰13763940007</h3> <p class="ql-block">郭运华会长宣布谢坊镇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p> <p class="ql-block">谢坊镇党委书记张书记致辞</p> <p class="ql-block">基金会顾问刘瑞生致辞</p> <p class="ql-block">迎宾队伍</p> <p class="ql-block">"谢坊中学八九届同学会″捐建在谢坊中学的"思源亭"。</p> <p class="ql-block">"谢坊中学八九届同学会″捐建在谢坊中学的"思源亭"。</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元月1号举行谢坊镇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庆典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font color="#ed2308"><b>谢坊中学简介</b></font></h1><h3> 谢坊初中创办于1960年,位于谢坊镇绵江河畔,以明理、诚信、文明、上进”的校训服务于13个行政村的学生。现有正式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67人高于国家规定学历要求,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专任教师80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1人,中级职称教师11人,本科学历67人,专科13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校园占地面积73945平方米,生均 52.89平方米;校舍面积 16482.3平方米,生均:11.79平方米;体育用地面积29600平方米,生均21.17平方米;专用教室配备9间,仪器设备配置率100%;图书34385册,生均25.00册;计算机97台,生机比14:1台。学校细化措施,强化管理,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学校牢牢树立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的理念,抓实抓细安全措施,规范师生行为;加强家校联系,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确保了校园的平安。经过多年的打拼,学校已实现由“平安校园”向“品牌校园”迈进。一学年来,学校有十几位优秀教师在市、县级优质课、论文比赛中纷纷获奖;在2019年瑞金市红都班招生考试中,我校5人考取红都班;在2019年瑞金市质量抽考中取得全市第9名的成绩;部分科目进入全市前5名,这些成绩都取得了历史性地突破。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学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宣传下,学校工作得到广泛好评,并且得到很多社会资助,使学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h3> <h1><font color="#ed2308"><b> 谢坊镇小学现状及展望</b></font></h1><h3> 三 变 带 来 春 满 园 </h3><h3> 谢坊镇地处瑞金市南部区域,含教学点共有16所学校。全镇在校小学生3223人,教师184人。该镇与会昌相邻,呈县域交叉地文化特征。因特殊的环境条件,造就特殊的历史,家庭教育文化意识严重缺失,导致学风下降,生源流失。近年来,全镇各校根据民情、校情,全力以赴,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从此,家长能重视,学生有信心,教师更努力,让谢坊教育走上了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道路。2018年、温鹏鹏老师被评为赣州市“优秀教师”,刘海龙等9位老师被评为为瑞金市“优秀教师”,唐敏被评为瑞金市“优秀校长”。 刘慧等4位老师获得赣州市《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三等奖;肖娟、谢鹭、张雪平等老师分别在瑞金市各项比赛中获奖;同年,谢坊镇中心小学被评为瑞金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艺术节参演节目《书声朗朗诵道德》获全市三等奖。2019年,杨艳梅等17位老师被评为瑞金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以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局、局党委、及各位领导的正确指导,大力支持,各位同仁的关心,全镇教师的辛勤努力。下面就采取的一些工作方法作简单交流。</h3> <h3>一:观念之变</h3><h3>1:转变队伍观念</h3><h3>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很长一段时间,谢坊教育处于低谷,本籍教师不愿选岗回乡,宁选边远山区,全镇上下,叹声连连。 心病需要心药医。天下之事,必作于细,为打开他们的心结,全面分析了队伍优势:第一、当前全镇校长出生于70年代与80年代之间,正是人生黄金期。第二、全镇教师已接近年青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会昌籍的教师留得住。第四、谢坊的家庭教育主导权,已掌握在年轻一代手中,他们几经摸打滚爬,有了全新的认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仰望星空的心,心无旁婺,坚持上级的正确领导,一定能争得亮丽的春天。</h3><h3><br></h3><h3>2:转变家长观念</h3><h3> 2017年9月,学校召开了新学年第一次家长会。几位家长骑着摩托车,载着几位肢体残缺的成年人,在操场上来回游荡,露出凑热闹的眼神。为净化教育环境,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纯洁民风,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的内涵,中心小学发动全镇教师利用晚间、其它休息时间开展全覆盖式家访。</h3><h3> 要求做到:一、坚持每月一访,家访过程不谈学生成绩,只交流习惯的培养,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明白好习惯才有好人生。二、确保家访时间每户达半小时以上,既要数量,更追求质量。在家访过程中,遇到一些偏见问题,误解问题,及时解决,减免矛盾的冲突。三、家长配合学生落实孝亲教育“三个一”:每天为长辈盛一碗饭;每周为长辈洗一次脚;每月为在外父母写一封信。通过家长微信群(网上家校),向家长推送《诚明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公众号,传授长善救失、教子孝敬、慬礼、感恩、习劳、勤俭的教子智慧。经过不懈努力,全镇教师与家长反复沟通,家长的观念,民风明显有所改变。解决了只长身体,就能赚钱;学习是学校的事;知识不一能改变命运等一些偏执观念。</h3> <h3><h3>二:作风之变</h3><h3> 1:转变校长作风</h3><h3>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处长在校长培训开班仪式上讲到:“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政策文件,了解文件的出台背景。”这些年,谢坊镇各小学按照“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升级、质量提档”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文件,明确方向,着力精准把工作落实到位。全面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一、全镇校长坚守岗位,吃住在校,如谢忠华校长坚持每周日下午返校。二、主动学习,敢于担当。所有校长每天关注教育网站,第一时间了解新的工作部署,确保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各校已形成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约定的工作习惯。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位校长敢于承担中、高年级语、数、英学科教学,其中阮平建等四名村完小校长担任了两门主科教学,并带头执行管理常规。</h3><h3> 2:教师作风的转变</h3><h3> 很长一段时间,谢坊的教师有劲不敢使,呈现一片怕作为,不敢为的现象。经多次环境分析,总结过去得失,获取经验,引导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秉着“为民族想三百年,为学生想三十年”的办学理念,营造“爱岗敬业、乐学善教”的教风,全体教师正气回升,重拾信心。目前,所有教师爱岗敬业,爱校如家。每天24小时坚守学校,晚上精心备课,开展校本研训,苦练教学本领,白天上好每一节课,精心批改作业,做实常规。精准扶贫调查摸底期间,全镇教师,尤其是年轻女教师,每天晚上冒着野狗野猫袭击的危险,两至三人一组,带着木棍,有时披星带月,有时雷雨交加,走村串户,为农户宣传政策,化解疑问。产假教师带着家属,伴着产后的病痛,提前返岗,重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新婚教师钟文敏,放弃了婚假的权利,坚守三尺讲台。</h3></h3> <h3>三、能力之变</h3><h3>(一)提升师德</h3><h3> 1、抓实理论</h3><h3> 学习各校利用每周例会,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规。让教师知法、懂法,做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h3><h3> 2、创新师德</h3><h3> 思路根据校情,各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团结、民主、关怀的德育思路。为缓解产假多,课务重的难题,引导教职工“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全校出现了“讲沟通、讲协作、讲大局”的良好态势。为营造校园如家的氛围,深入特困教师家慰问,发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社会力量扶助肾衰竭教师郭剑云12万余元,白血病老师刘海香5万余元,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教师心坎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h3><h3> 3:落实两个方案</h3><h3> 为浓厚师德建设氛围,各校按照市局《争做四爱好园丁》《争做四有好教师》方案,认真开展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把优秀教师的事迹向社会传播,树立了正面榜样。</h3><h3> (二)提升师能谢坊镇小学教师已基本实现年青化。但是,老、中、青教师比例失调,造成“青蓝结对”难度大。各校教导主任教龄普遍不足5年,中心教研员频繁变动,面对如此薄弱的教研实力,只好穷则生变,采取下列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教研工作。</h3><h3> 1、实行三级联动教研机制。所谓三级是指学校、片区(共6个片区)、全镇。每周各校开展一次校本教研,每双周各片区开展一次片区教研,每月开展一次全镇大教研。校本教研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到片区教研,片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到全镇教研。实现三级联动教研,解决了微型学校,薄弱学校人力少,问题多的局面,综合了全镇教师的教研力量,达到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功效。</h3><h3> 2、开展名师课堂复制活动。 市区以上部门举办的教学培训活动,虽然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偏远的农村学校只是杯水车薪,远水难解近渴。因此,从2018年秋学期开始,要求全镇各小学年轻教师,每学期至少上好2-3节名师复制课,通过反复比较,论证,从名师身上吸收精华,内化为能力,促进年青教师早日成长。</h3><h3> 3、组织跨学科教研。因受产假人员、中途退休人员的影响,农村教师任教学科变化较大,无法专业化,专职化,固定化。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语、数、外语、音、体、美教师共同参与听课、评课,从不同的专业素养,不同的思维角度评价,整合一堂课。让课堂具备语文的文学性,数学的严谨性,音乐的雅趣、美术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h3><h3> (三)提升家教能力</h3><h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问题,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和父母的行为有关,教育方式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特别是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占40%以上。空洞的家庭教育,缺失情感的抚养模式,造就了层出不穷的问题学生。</h3><h3> 为逐渐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第一、发掘乡土文化素材,建立文化自信。以谢坊镇水南村原解放军报社社长刘声东的《祭母文》为谢坊镇的《弟子规》,以安背村夏朝安少将的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素材,为谢坊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正面榜样。二、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举办《梁启超家庭教育》座谈会。通过家长微信群,向家长推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志亮工作室》,让每一位家长学会正确地培养孩子。培养健康成长,有益人类社会发展的人才。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要深刻领会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目标,按照“管理升级,质量提档,中心崛起,实干兴教”的发展路径,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最后,借用北京师范大学赵朝峰教授的一句话:“只要态度认真,工作一定具体,工作具体,结论一定深刻”。 </h3><h3><br></h3><h3><br></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谢坊镇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b></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讨论稿)</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一、总则</fon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1、本基金会为面向全镇爱心人士募捐的公益教育基金会。</h5><h5 style="text-align: left;">2、本基金会的宗旨:弘扬尊师重教、崇文尚学优良传统和社会风气,奖励全镇成绩突出的优秀学教;振兴谢坊教育,推动全镇教育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二、受益范围与对象</fon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1、奖励本镇每年高考、中考优秀学子、各年级取得第一、二、三名的小学,初、高中优秀学生;资助好学上进的家境困难学生。</h5><h5 style="text-align: left;">2、尊师重教,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校长和老师若干名。</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三、组织机构</fon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1、本基金会由理事组成理事会,设名誉会长、顾问若干名,会长1名,副会长5名,秘书长1名,理事12名,其中财务总监1名、会计1名、出纳1名。</h5><h5 style="text-align: left;">2、理事会成员通过民意调查,民主推荐,选拔有公信度的人员组成。第一届理事成员由镇党委政府、主要捐赠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h5><h5 style="text-align: left;">3、理事会主持基金会日常工作,负责基金募集和管理,审批评奖、颁奖等重要事项。监事会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监督,捐赠 元以上,即进入监事会成为监事会理事,参与监督资金的使用,或由捐赠者委托一位家人进入监事会参与监督。</h5><h5 style="text-align: left;">4、理事会成员要树立公益服务意识,工作认真负责,不计报酬,清正廉明,取信于民。</h5><h5 style="text-align: left;">5、理事会每年召开 次会议,民主协商、表决通过基金会各项事宜。</h5><h5 style="text-align: left;">6、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3年,任期届满,重新选举,也可以连选连任。</h5><h5 style="text-align: left;">7、镇党委政府依照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四、基金管理</fon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1、基金筹集方式: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发动全镇干部群众和企业捐赠。捐赠的款项进入教育发展基金会帐户,并开具捐赠收据。</h5><h5 style="text-align: left;">2、基金管理:主要采取“存本取息”形式,在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下,可以适当进行投资、理财,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每年度获得的收益、学子偿还的本金连同该年度募集到帐的资金,在支付该年度奖教奖学金、资助金后剩余部分全部返回基金本金。</h5><h5 style="text-align: left;">3、资金公开:基金筹集原则上1年1次,也可视资金情况每2—3年1次。每次筹集的金额与名单、资金使用和帐面余额向社会公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h5><h5 style="text-align: left;">3、奖学资学办法:由秘书长和各位理事收集本年度教学和考试信息,确定奖励、资助对象报理事会通过,由会长签批(具体细则由理事会细化订立)。每年评审和发放一次,奖励、资助的金额和人数可视基金募集的情况,可作适当调整。</h5><h5 style="text-align: left;">4、教育发展基金会是专为教育设置的专项基金,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侵占或挪作他用。</h5><h5 style="text-align: left;">5、基金会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h5><h5 style="text-align: left;">6、本基金会配备财务总监、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会计出纳不得兼任。财务人员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五、附则</fon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1、本章程为试行稿,有待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再行修订。</h5><h5 style="text-align: left;">2、本章程解释权归谢坊镇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h5> <h3><font color="#167efb">教育基金会成立前期组织人员会议。</font></h3><h1><font color="#ed2308"><b><u>由谢坊镇歌舞联合会担任组织活动。</u></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