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ul><li><font color="#010101"> (序:学生时代知有吴哥文明,颇感神秘,顿生想往,悬念心中。直到今冬,瞅准柬埔寨最凉时节,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普洱一行十人,同游吴哥。所见所思,其余略而不述,以景为主,仅叙遗迹随想。)</font></li></ul></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高度繁荣的文明,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东南半岛的吴哥文明,繁荣了五百年、湮没了五百年,又重现,令世人惊讶:哦!早先,以为东南亚落后,无法与埃及、罗马并驾齐驱,没想到还有吴哥窟这样灿烂辉煌的文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吴哥窟是一个秘境,在二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一望无际的平原,莽莽的雨林,湮没着占地长24公里、宽8公里的六百多处遗迹(王宫、殿堂、寺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吴哥王朝是一段历史,之前,柬埔寨被爪哇国统治。进入九世纪,神王阇耶跋摩统一了柬埔寨,开创了吴哥文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吴哥文化是高棉人的一方崇拜,柬埔寨古代信奉印度婆罗门教。后来,逐步潜移小乘佛教。印度教和佛教,既有渊源,又有区别。吴哥窟的寺庙遗迹,是一部宗教信仰的演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吴哥建筑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史。包括宫廷建筑、宗教雕塑,壁画浮雕。浮雕涵盖王室统治、神话故事、战争经过、建筑场景、世俗礼仪、平民生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吴哥遗迹是一部高棉人昌盛、辉煌再到衰落、淹没的历史。十二世纪,吴哥文化达到了巅峰。随着战败,十三世纪被迫迁都金边。因此荒废、被世人遗忘了五百年。1860年,法国人亨利.摩奥依据我国元朝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简略线索,在莽莽的密林中发现,得以重现于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小吴哥——高棉人的骄傲</h3><h3><br></h3><h3>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占地八十二公顷)、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它是建筑、宗教、王权、灵性、艺术、世俗的完美结合,是古代高棉人智慧的象征。</h3><h3> 它是一个建筑奇迹,始建于1113年。据说,当时的风水设计师, 以水为基,四周有宽近二百米的护城河,至今水光涟漪。建筑石材为砂岩石和可雕刻的火山石,一块砂岩石重八吨至十数吨,从五十公里外的荔枝山采运,专家计算整个建筑总重量计4000万吨。碑文记载,历时三十多年,动用了30万人,6000头大象。占地面积为矩形,边长为1.5×1.3公里。它是吴哥王朝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屹立不塌。而那些壕沟干涸了的遗迹,则已坍塌了。</h3><h3> 它的造型格局为印度教须弥山的金字坛,坐东朝西,立体庙山,三层方坛,平地庙宇、回廊、花园、围墙、护城河。中央矗立5座宝塔,最高一座65米。回廊长235米,壁上是精美的浮雕,神话源于印度,有3000多飞天舞者;另有战争、王权、平民故事。</h3><h3> 它是吴哥王朝颠峰时代最大寺庙,想当年,该是何等的金碧辉煌、气派威严。即使同埃及的金字塔和罗马的斗兽场相较,亦毫不逊色!</h3><h3> 而今,仰望苍穹,似乎当年的神灵、王气、霸气,还依稀存在,心里为之震撼!</h3><h3> 这里还是游客观日出日落的佳地。</h3><h3><br></h3><h3><br></h3> <h3> 吴哥艺术之钻——女皇宫</h3><h3><br></h3><h3> 建于公元967年,1914年一个法国士兵在密林里发现。</h3><h3> 又名班蒂丝蕾神庙,全雕刻建筑群,供奉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建筑石材为朱红色,壁画上有许多阿帕丽莎女神,其中,阿卜娑罗仙女,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所有的浮雕精美,是吴哥古迹之最, 因此有“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h3><h3> 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女人的城堡”,并非专属女人的领地,据说 ,是因精巧、艳丽的浮雕,全部出自女性之手。门楣上,有一幅雕像,是当时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因她不得安宁,引起战争。</h3><h3> 三层围墙、门廊、庙宇、藏经阁仅剩断壁残垣,几个小塔当是经过了修缮。凸凹的过道和留守台上的动物雕塑,仿佛默默地在向造访者诉说。</h3><h3> 或许,在某一层空间,当年那些雍容华贵的女神,还在凭吊着这里过去的灿烂和精美……</h3> <h3> 守护神——七头蛇那伽</h3><h3><br></h3><h3> 几乎在每一处遗迹的入口,道路两侧,首先看到蛇神那伽昂首而立,犹如中国的巨龙,长达数丈到数十丈。它是婆罗门教的守护神、吉祥物,象征人类通往神的住所的彩虹桥……</h3> <h3> 古老的巴孔寺遗迹</h3><h3><br></h3><h3> 罗洛士遗址群中的最大的一个寺庙遗迹。罗洛士是小吴哥之前的高棉王国都城,碑记:巴孔寺即公元881年因陀罗跋摩一世建在市中心的国庙,柬埔寨最古老的历史建筑之一。</h3><h3> 它也是印度教的格局:一座多层式神殿山,五阶式高塔耸立云天,周边壕沟和砖制小塔围绕。之前,主塔已坍塌,经法国专家1936至1943年修复,基本重现了原貌。没修的小塔和中间的殿堂、回廊,只剩废墟一片……</h3> <h3> 母庙——塔普笼寺</h3><h3><br></h3><h3> 高棉人自古是一个提倡孝顺的民族,1186年国王加亚华尔曼七世,为了纪念母亲,修建了这座巨大的佛教寺院,因此又称“母庙”。当时盛况空前,寺中有3000僧侣,18个高僧。香火兴旺,自不必说。</h3><h3> 而今,整个寺院已成莽莽雨林,蔽日遮阴,巨木参天。</h3><h3> 到了母庙旧址,因千年的变幻,满目沧桑——坍塌的巨石络绎成堆。卡波克树,当地人叫蛇树。高大的树干矗立屋窟,树根如蟒,缠结于梁柱、门窗、墙壁、回廊的石缝之中,不可分割,浑然一体。</h3><h3> 遗址幽静、阴暗,笼罩着神秘的气氛。电影《古墓丽影》,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拍摄的……</h3> <h3> 高棉的微笑——巴戎庙</h3><h3><br></h3><h3> 大吴哥的都城绝大部分成了莽莽雨林,城墙和斗象场旁的废塔尚在,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巴戎庙”遗迹,矗立于当时王城的中心,由石材堆砌的五十四座四面佛群雕组成,代表当年有54个诸侯国。</h3><h3> 沿梯攀上,走进佛群里,置身佛国之中,骤感自身的渺小,佛陀的伟大。举目四顾,皆是高大庄严、垂耳方面的佛像。据说,是根据耶跋摩七世的真容雕刻,共有一百九十二尊佛面。</h3><h3> 四面佛象征“慈、悲、喜、舍”,虽然斑斑驳驳,难掩风雨的侵蚀,面像仍是庄严平和,嘴唇上翘,庄严里含微笑,又似笑非笑;好像要告诉我们什么,又似语非语。夕阳余辉照在上面,更添了几分神秘。</h3><h3> 建筑基层墙壁上有许多壁画,描绘着人间的战争和百姓的苦难。</h3><h3> 无疑,四面佛在宣示:佛陀无处不在,要脱离人间的苦难,当虔诚向佛!</h3> <h3> 沉睡的崩密列遗迹</h3><h3><br></h3><h3> “崩密列” 意为荷花池,它是一处未经修缮、保持原始本真的遗迹。是一座印度教演变佛教主题的寺庙,修建于苏利耶跋摩二世时代(12世纪),已是吴哥文明的末期,十三世纪被迫迁都金边。</h3><h3> 它座落在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包裹在密林之中。规模比塔普笼寺还大。这里的状况倒对应了汉语的“崩密”二字——殿堂、石窟、高墙崩塌,神秘笼罩。蛇树在废墟中肆意生长,盘根错节;墙壁藤蔓和根茎蜿蜒攀爬,好像千年的蛛网。 未倒的墙壁上,仍存精美的浮雕。逝去的文明,凝固在这些根与雕刻的结合中,从昔日的荣耀到如今的荒凉。</h3><h3> 坐在废墟前,在神秘的氛围里,让思绪穿越时空,慢慢的回味、遐想、感受——人世间百年、千年、万年,辉煌过后,繁华落尽,不过瞬间……</h3> <h3> 结语</h3><h3><br></h3><h3> 游览一片秘境,慢品一处遗迹,沉思一个文明,咀嚼一段历史,拍摄一张美丽的日落,活在当下,悟在心中……</h3> <h3> ——谢谢欣赏!</h3><h3> 摄制: 晴空一鹤</h3><h3> 于二O一九年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