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材料 追随儿童 ——益智区基于材料投放有效性的教研活动

金金金 🌸

<h3>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蕴含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通过游戏能让幼儿的身体、情感、人格、智力、创造力及审美情操等都获得发展。</span></h3> <h3>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发展的中介和桥梁;能够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隐性的支持和帮助;幼儿每天都在和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因此材料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认识材料、如何看待材料的价值,如何理解材料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h3><h3><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周二下午,建山幼儿园的童玲副园长和胡桥幼儿园的秦军平副园长和我们一起<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针对益智区材料投放这一话题展开研讨。</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活动分成三个阶段:</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一:研读《指南》紧扣理论</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二:现场观摩 审议材料</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三:互动研讨 专业提升</h3> 研读《指南》 <h3>  陈亚英老师带着我们重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再次针对科学领域中数学的子目标展开研讨。</h3> <h3>  老师们对照《指南》,细读细看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一一对照,思考班级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宜。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提出:现在孩子们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投放的材料在遵循《指南》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挑战性。有老师说:很多小班孩子对于1~5的数字匹配材料已经没有难度了,很快的能完成操作,达成目标里的任务。投放的相应材料也不足以吸引孩子去有新的尝试和挑战,可以适当的进行调整,按照孩子的个别需要,有层次性的给予孩子一个新的学习空间。</h3> <h3>  老师也要思考材料的投放既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也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支持和满足孩子的发展。</h3> <h3>  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材料投放,不同的材料隐藏的教育策略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分享,深入研讨材料的适宜性,重新审视益智数学区材料的投放,引发大家对材料投放的经验重构,陈老师请大家带上《指南》走进班级,细看细读,对照《指南》思考。</h3><h3><br></h3><h3></h3> 现场观摩 <h3>  老师们分成三组,观摩不同年龄段的数学区。</h3> <h3>  班级老师介绍区域内材料,大家拿出《指南》针对数学领域里的三个目标,对材料进行斟酌,是否适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符合《指南》的哪一个目标。</h3><h3></h3> <h3>  要了解儿童,首先要变成儿童。老师们也拿起材料玩了起来,在游戏的过程中,思考材料的可操作性、丰富性,体验幼儿游戏中的感受。</h3><h3></h3> <h3>  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学习,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否愿意主动去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对材料的兴趣是否持久,教师是否给予了多元化的支持。</h3><h3></h3> <h3>  材料里蕴含了丰富的故事,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在看的见的材料里寻找看不见的支持。</h3> <h3>  自然材料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数与数量、统计、分类的不同创造,让孩子们自主的游戏,主动的学习,快乐的成长。</h3> 互动研讨 <h3>  回到研讨现场,老师们针对提出的三个问题,结合各班观摩体会,对照《指南》分析材料的适宜性,各抒己见。</h3> <h3>  严香香:小班孩子很喜欢玻璃小碗和彩珠珠的材料,用小木勺把珠珠一个个的从一个碗移动到另一个碗里,不仅有趣,还能锻炼孩子手部肌肉,这种材料也可以调用到孩子们的多种感官,眼、手、脑等等。</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李筱芬:我看到很多大班班级在数学区都投放了自然材料,例如:小木枝、原木片、松果等等,这些材料给孩子美的感受的同时吸引孩子自发性的进入情景性游戏,在游戏情景中创造性的运用数学经验:尝试按规律排列、或者创意拼搭出造型并记录,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一种材料就可以达成三四条《指南》中的目标。</h3> <h3>  岳云:中班每个班都投放了丰富的数学材料,孩子在与材料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材料的特征,形成数、形、时空的概念,如规则图形拼块、自然物天平,俄罗斯套娃等等,既拓展了幼儿已有的经验,又能够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h3> <h3>  谢静:很多中班班级的数学区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从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水平不一样的幼儿提供了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多种选择满足幼儿的发展,就像同样的图形拼图材料,也准备了两种不同难度的给孩子选择,在满足孩子成功感的同时,提供发展的空间。</h3> <h3>  翟悦:大班数学区有多开放性的材料,如纸杯、玻璃石、贝壳、花瓣、自然谷物等,多变的材料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还有一些材料,比如:彩杯大作战,数字叠叠乐等,可以让幼儿自主的开展比赛竞争,吸引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学习与自我检查。<br></h3><h3><br></h3><h3></h3> <h3>  潘菲菲: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对一样材料兴趣持续不久,所以数学区里针对同一个目标会提供很多的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材料,弱化目的性,强化趣味性,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小班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h3> <h3>  各年级组推选出一名老师总结分享。</h3> <h3>  周晓赟:<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皮亚杰建构理论指出:大班幼儿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操作的动作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大班各班都投放了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数学游戏材料,形式丰富,种类繁多(如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削弱了目的性,强化了趣味性,既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又可以促进逻辑思维。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孩子自然的得到发展。对照《指南》投放可供选择的材料,及时更替。下学期,我们将依据孩子发展的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投放与时钟相关的材料,并在数学区内提供多一些给孩子测量、计时的材料。</span></h3> <h3>  王昕: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每个中班的数学区里都提供了许多的材料,一样材料可以有多样的玩法,孩子能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并且,关注到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探讨之后,觉得区域内可以多增添一些自然材料,如木片、树枝、鹅软石,让孩子们在自由的探索中发展感知粗细、厚薄等概念的能力。</h3><h3></h3> <h3>  赵洁: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相对更明显一些,在数学区材料的投放上,老师们尽量做到种类少、数量多,对于同种目的材料,做到形式丰富。通过鲜艳色的颜色,多变的材料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接下来,会增加一些可以丰富孩子空间感知的材料来给孩子们探索。</h3> <h3>  材料是开展区域游戏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兴趣是否高涨。</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合理挑选并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是提升幼儿学习探究的关键所在,贴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材料的多样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安全性,让区域材料更贴近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探究的发展。</h3> <h3>  一次相约的研讨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专业知识的提炼,能运用《指南》进行深入剖析,知道如何按年龄段投放材料。更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获得的有效和有益的发展,享受益智游戏带来的快乐!</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追随儿童 我们不止步</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环境与材料持续更新中……</b></h3>

材料

幼儿

孩子

游戏

投放

数学

指南

发展

老师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