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行(下篇)

云中子

<h1>  河南行(上篇)游览结束于三门峡市陕县地坑院,(下篇)从第四天9月21开始,我们乘旅游大巴来到此行的第五站——河南省新乡市,游览万仙山景区。万仙山位于河南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隶属新乡市南太行旅游度假区,距郑州市150公里,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强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1990年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著名的旅游、避暑、休闲胜地和影视、写生基地。</h1> <h1>  “万壑有声伴天籁,千锋无语立斜阳”,万仙山景区,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至峰顶可远眺黄河,俯瞰牧野,一览逶迤群山。</h1><h1> 早在秦汉时代,万仙山就有人家。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路过此地;北宋杨家将西征时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一个个古寨的寨墙、遗址依然残存,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传说。</h1> <h1>  站在万仙山景区入口处,眺望四周,群峰竞秀,满目苍翠。这里保留着的原始次生林仍属于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据说,万仙山一年四季皆景,四季四景,应时变幻:春,花团锦簇,嫩饰赤岩;夏,绿漫峰峦;秋,云高天蓝,红叶尽染;冬,雪满沟壑,冰挂高悬。万仙山目前没有商业泛滥的喧嚣,没有精雕细琢的人造景观,没有时尚开发的硬伤,仍然保留着浑然天成,仍充盈着洪荒野气,让人在跋涉的喘息中融入自然。</h1> <h1>  万仙山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村、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佛教圣地—三湖四个分景区组成。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郭亮村,要进郭亮村,先得乘坐景区观光车或徒步经过(我们选择徒步体验)“绝壁长廊”。</h1> <h1>  绝壁长廊,是1972年由村里13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号称“十三壮士”,在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带领和村民的支持下,靠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用五年时间,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打出的一条长1250米、宽5米、高4米的绝壁隧道。</h1> <h1>  当时,修路没有钱,全村靠卖牛羊、药材、山果等筹资。突击队员的每天伙食费仅一角四分钱,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萝卜。在无电、无机械的原始条件下,全凭手工一锤一钎,五年开出石方2.6万平方米,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消耗了钢钎12吨。全村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10几岁的娃娃,轮流上工地,清理石渣,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王怀堂等村民,为修路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工程最困难的时候,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的带领下赶来增援,加快了工程进度,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现代愚公移山之歌。</h1><h1> </h1> <h1>  郭亮洞(绝壁长廊),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有诗赞曰: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堑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h1><h1> 郭亮洞的开通,为郭亮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来郭亮村采访,曾称郭亮洞(绝壁长廊)为“世界第九大奇迹”。</h1> <h1>  绝壁长廊外侧,当初为了快速清渣,通风透光,开了35个窟窿天窗 如今,这些大小不一、形状不同、高低有别的天窗成为浏览风光的观景台,自然也成了摄影爱好者框架构图的绝佳选择 。</h1> <h1>  绝壁长廊将近尽头的赤壁岩石上,有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中华影视村—郭亮”。20世纪末,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剧在郭亮村拍摄,因此,该村又被称为“华夏影视村”。全村群众多次在剧中担任群众演员,许多农家收藏着道具、图片、资料。著名导演谢晋、于本正等在郭亮曾长住数月,并留下了“太行明珠”等墨宝。村里还保存着谢晋居住的房子和用过的物品。在农家留宿,可以看到在郭亮拍摄的影视剧光碟,可听乡亲们讲述导演、演员和拍摄中的趣闻。</h1><h3> </h3> <h1>  郭亮村地处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这里秀峰突兀,石径崎岖,红、白龙溶洞深邃,喊泉银瀑悬壁。有着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要,嵩山的挺拔,黄山的秀美,原始荒古,真实自然。</h1> <h1>  郭亮村隶属于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与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交界, 海拔1000米,下辖4个自然村,面积7.2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3家,共329人。</h1><h1> 郭亮村,是为纪念东汉义军将领郭亮而取的村名。郭亮村人多数姓申,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太祖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从山西逃离,全族几百口人砸掉大铁锅,一户分一块锅铁,各奔东西,但愿以后有机会拼回原,全族团圆,故称“大锅申”。当年一小部分申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遂开枝散叶,流传至今。</h1> <h1>  郭亮村的房子依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悬崖,村后是高耸的山峰,地势险绝,景色优美 。四季宜人,特别是金秋时节,满山遍野枫叶绯红,碧绿的山野夹带着一片片金黄色,犹如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格外迷人。</h1><h1> 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均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h1> <h1>  天池:原来是一条峡谷,长326米,最宽处31米,最深处62米。峡谷底红石岩层清晰,多级瀑布,水潭连接,水击石壁,声如雷鸣龙吟,因此被称为龙吟峡。1975年,郭亮人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攀爬天梯,在此筑坝修成水库。坝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成为太行山上最高的一池碧水,被称为“天池”,也新成了郭亮村的一景。</h1> <h1>  从天池中流出的瀑布,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激湍翻腾,水汽蒙蒙,倒泻于巨石之间,珠玑四溅。瀑布上,一桥飞架,游客云集,观瀑看景,乐在其中。</h1> <h1>  天梯:距郭亮村东2000米,天梯高130余米,依山而建,是由一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砌或直接在90度角的岩壁上凿出来的石坑组成,有720级台阶,镶嵌在200米高的绝壁上,最窄处仅20余公分,险要处须弯腰侧身才能通过,一脚蹬空便有坠崖之险,轻者致残,重者丧命。以前祖祖辈辈的郭亮人吃的油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买来的牛犊、小猪都从天梯下抱上来,长大后,却要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天梯是郭亮人的生命梯、也是郭亮人的苦难梯、贫穷梯,是郭亮历史的见证。直到绝壁长廊(郭亮洞)打通,人们才逐步废弃了这条延续数百年,大山中唯一通往外界的天梯。</h1><h3><br></h3> <h1>  万仙山景区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被誉为南太行最美的南坪峡谷村庄——丹分沟。仙境丹分,由此起步。</h1> <h1>  丹分沟是一个高山峡谷,峡谷不长,约一、二公里。进入丹分沟,要先走一段镶嵌在崖壁上的栈道,栈道两边都是高耸的巨岩绝壁,蜿蜒曲折的栈道直通谷底。我们依绝壁而筑的栈道上上下下,左弯右拐,一会儿仰视,一会儿又俯瞰,一时疾步,一时缓步而行,虽一路气喘吁吁,但眼观美景,心情激动,累自然不在话下。</h1> <h1>  走到高处俯瞰下方,万丈悬崖红石绿树相映成趣,红色的石英砂岩像一层层被切开又堆砌的巨型屏障,它特有的节理裂隙布满全身,显示着年代的变迁和沧桑,路上行人犹如童话小说中的小矮人,颇有身处云端,回首下望人寰的错觉。仰首望琼宇,则有“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之感。</h1> <h1>  这几位女士走着走着,实在太累了,相聚停下栖息,补充下体力。旁边的两位,则趁栖息的片刻,赶紧拿出手机,乐呵呵地彼此欣赏刚刚拍摄到的美片。</h1> <h1>  “桂林山水甲天下,妙境美色数丹分”。丹分沟是一条因洪水冲刷而成的幽谷,长1200余米,形成于大山断裂时期,距今8——24亿年。相传太上老君走了七七四十九个岭,才选中此处,在这里炼丹。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炼出长生不老丹,分与众仙享用。于是这里成了炼丹、分丹的地方,故称为分丹沟。后来因大家嫌分丹这个名字太俗气,便将分丹两字倒过来,丹分沟由此产生。</h1><h1> 丹分沟自古两端封闭,与世隔绝,从来没有人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直到2004年,万仙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旅游开发时,丹分沟的原始美、自然美、野性美才揭开神秘的面纱。</h1> <h1>  沿这道铁石梯下去有个石洞,若穿过石洞,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往前走可以通到山西境内。行程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下去亲身体验。</h1> <h1>  眼前,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崖体木栈道,前方高耸的山峰犹如把门的大将军,审视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千万年如一日执着地守护万仙山的人间仙境。</h1> <h1>  黑龙潭瀑布:位于丹分沟的龙潭沟内,瀑布落差64米,瀑布壑口2米多深,上宽下窄,如一束高悬的银丝垂落。瀑布中间的红色岩壁,被冲磨得光滑亮丽。多高的瀑布就有多深的潭,历经岁月,瀑布在岩石上冲击出一个46平方米的深潭,潭水呈墨绿色,传说潭底有黑龙盘卧,故名黑龙潭。1988年夏天,南坪村请潜水员入潭探测水深,下潜到14米因潭底呈螺旋状,无法潜到底部而作罢。</h1><h1> 黑龙潭瀑布周围空气清新,潭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搓手洗面,皮肤光润细嫩。我们此去因天旱,瀑布水没有宣传的大。</h1> <h1>  红岩宝塔:面前的这座山峰,自底部向上大约有十多米高,岩层棱角圆滑,呈不规则的弧形,垂直方向上波状起伏,远看犹如三座连体宝塔。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奥秘无穷。</h1> <h1>  我们一路走来的这条峡谷,两边绝壁垂直陡峭,高达百米以上,而宽仅仅十多米而已,地质学上称这样的沟谷为嶂谷。谷底的一汪碧水,清澈见底,惹人喜爱 。徜徉其间,自有物我两忘,心旷神怡之感。</h1><h3><br></h3> <h1>  波痕石:将走出丹分沟峡谷的路旁,有一块波痕石,据地质专家考证说,石块上的波纹是在12亿年前滨海浅水的环境下,海浪带动沙粒长期冲刷而形成,并被保存下来的。</h1> <h1>  走出丹分沟峡谷,回首仰望,那巨大山峰的层层褶皱间,翠绿的树木点缀装饰其中,俨然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幅绝妙丹青花屏。</h1> <h1>  日月星石:是一块淡红色的沉积岩,石面约2平方米,厚近1米,位于万仙山景区南坪停车场北侧 。1995年,村民宋运林凿开一块大石头,见石面上清晰地显出太阳、月亮、星星的图像,村民连连称奇 ,村支书崔电亮当即决定把这块石头保存下来,作奇石观赏。现此石,已成为万仙山的镇山之宝。有人写诗赞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精华聚南坪。</h1> <h1>  第五天9月22日,我们乘坐旅游大巴赶往此行的第六站——河南省焦作市,游览著名的云台山景区。</h1><h1> 云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景区面积28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猕猴谷、叠彩洞、百家岩等主要景点。</h1><h1> 云台山上溯夏商,下至明清,文人墨客不绝于此。东汉时泛称太行山,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让帝位于魏王曹丕,封山阳公,死后葬于云台山南麓。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在此相与友善。东晋始称云台山。唐代称覆釜山,金代时复名云台山,一直沿用到今。</h1> <h1>  云台山景区,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红石峡。红石峡位于子房湖南,属于丹霞地貌,岩石由于含铁等矿物质都是红色的,因此得名“红石峡”。它是云台山风景区的标志性区域,也是风景区最精华的区域,峡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青苔卉莳草翠,故又称温盘峪 。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自然界山水精品廊”,又被誉为“华夏第一奇峽”。大多数游客在游览云台山风景区时,会把红石峡作为第一个游览的项目,所以即使一大早出发,这里的游人仍然很多,要排长龙进入。</h1> <h1>  红石峡全长1500米,深68米,最宽处不过20米,最窄处不到5米,整条峡谷处于地表以下,两侧高山耸立,恰似一个石阙,正好是云台山的西大门。</h1> <h1>  据地质专家考证:12亿年前,红石峡这里是一片海滩,随着当时海平面的上升与下降,潮涨与潮落,本区域时而沉入海底,时而露出海面。由于地壳多次的造山运动,使大海变成了高山。红石峡是大海造山运动形成的断层带,由紫红色的砂岩构成。因铁的含量不均匀,导致砂岩的色调深浅不一,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岩石中保留的交错层理及波痕、泥裂等丰富的沉积构造遗迹,就是当时古海洋存在的证据。崖墙下的一系列断阶,完整地体现了造山运动的过程,又展示了造山运动的伟大。</h1> <h1>  红石峡的整个峡谷,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地质博物馆,倘若有人是地质迷,那你在这里可以看到4亿年前奥陶系石灰岩,5亿年前寒武系的石灰岩,10亿年前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等。在红石峡的白龙潭,地质专家还发现了34亿年前的锆石,据说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h1> <h1>  红石峡最早的发掘利用源自西夏,据《榆林府志》的说法: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辖,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太祖神武皇帝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h1> <h1>  红石峡的泉、瀑、潭特别多,当地人说是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峡谷里分布着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九龙溪,相传为古时九龙栖息之地。一路前行一条条瀑布从天而降,水花飞溅,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着耀眼的光芒;一股股泉水顺着石缝滴答滴答缓缓流动;一个个深潭静如处女,默默地躺在那儿,宛如碧玉。石壁上长满了苍翠欲滴的苔癣和菖蒲、水草,清凉之气弥漫整个峡谷。</h1> <h1>  红石峡因名气大,据说每天来此的游客都是摩肩接踵,游人如鲫。虽然人多了难免烦操,影响游兴,但走在峡谷的岩石栈道中,却意外发现也别有一番情趣。眼前的景象或幽深,或旷远,或清秀,或灵动,既是画景也是诗境,置身其中,不觉赏心悦目,思绪翩然。</h1> <h1>  阳光照耀在对面的赤壁上,看上去犹如一座红红火火的大火炉。</h1> <h1>  红石峡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曾赋诗夸赞: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斜阳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h1> <h1>  红石峡玉面大佛:红石峡不仅水著名,奇石也有不少。如相吻石、逍遥石、悬石、狮头石、减肥石、唐王试剑石、蝴蝶石、龟背石等。此处左侧的红岩壁上,有一块突出的巨石,从右侧往左看,就像如来佛的脸,相貌慈祥,神态安然,人们称它为“玉面佛”。</h1> <h1>  眼前这座长不过十几米,桥面仅能容2人并行,桥体用红石峡两边崖壁上开采下来的赭红色石块垒砌而成的小桥,看似座千人踩、万人踏的寻常桥。但实际上,它是一座历史悠久,饱含神话传说的桥。相传魏晋时期,寿至338岁的活神仙王烈,在云台山一带活动时,曾在此桥上多次流连忘返,击节赞叹,为红石峡的美景所陶醉。因此,后人称之为“仙人桥”。仙人桥,是云台山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景观,桥下有三个拱型桥洞,上游来水就从这三个桥洞中涌出,由于小桥比下面的谷底高几十米,三股水流从上面飞流直下,形成了三股瀑布,溅起无数水花,引得游人至此驻足不前,纷纷拍照留念,欲将美景带回家乡。仙人桥,是人工与天然的完美结合。</h1> <h1>  红石峡两侧的丹崖长墙上 ,往常有一挂挂珠帘式的泉瀑,竞相倾泻,形成断崖飞瀑景观,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点缀,显得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因此,被人们称为“盆景峡谷”。今年我们去的时候,正逢干旱,虽然未能见到断崖飞瀑景观,但丹崖长墙上的野菊花和其他草类植物,仍然顽强生存其间,勃勃生机,令人感叹不已。</h1> <h1>  红石峡的地层结构非常丰富,下部为片麻岩,形成于距今25亿年前的太古代;上部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形成于距今10——14亿年的中元古代;中间的不整合面,代表了地质历史上10多亿年的沉积间断。云台山作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境内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以大量的信息和实证,准确地记录了云台山地区地壳的形成及演变历程。</h1> <h1>  红石峡丹崖碧水的绝妙景色,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贵宾,先后有贾庆林、李长春、罗干、刘云山、吴仪、韩启德、何鲁丽、刘延东、周铁农、张思卿、罗豪才、陈奎元、张梅颖、贾春旺、姜春云、彭佩云、迟浩田等近2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300多位省、部级领导来此观光,他们游览红石峡后,都对景区的奇、险、秀、绝的峡谷奇观赞叹不已。其中前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称赞红石峡“无与伦比,独此仅有”,中央政法委前书记罗干称红石峡为“景区之瑰宝”,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揮笔题写了“峡谷绝品”四个大字,最高检察院前检察长贾春旺欣然题词“地质奇观,世上绝境”,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姜春云也发出云台山风光,堪称“中原第一景”的感叹。</h1> <h1>  谷口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这里澗水分切山体,从而急流而下,绝壁高耸,崔巍对峙,山体相合只留一线天地。</h1> <h1>  子房湖:相传汉高祖的重要谋臣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字子房)曾在此隐居,故而得名 。它是云台山最大的湖泊,湖水最深处70多米,南北长约4000米,东西宽200米,湖水面积800亩,水容量1亿立方。两岸青山对峙,夾一带绿水,苍翠的山,墨绿的水,相依相偎,展现出一幅壮阔波澜之境。在该湖中曾发现过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对水环境要求极高,子房湖的水质之好,由此可见一斑。</h1><h1><br></h1><h1><br></h1> <h1>  面前的这座山峦是“达摩峰”,相传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传教,到达少林寺,面壁十年仍常有杂念涌入心头,于是他走出寺庙,要找一处绝妙的静处修行。后来来到云台山,在子房湖西畔的山峦上,静坐修炼。此处古时人迹罕至,达摩高居山巅,终日与山岚和流云为伴,山间的天地灵气净化着躁动的心灵,不久达摩即觉悟成佛回到少林寺,成为佛教禅宗的一代祖师,此处则留下了“达摩峰”。与“达摩峰”遥遥相对的,是“佛龛峰”。</h1> <h1>  这位是我们此次河南行的地接导游小刘,是位从业多年的资深导游,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经验丰富,为人热情。我在编美篇的过程中,碰到不明白的地方,每次咨询,她都不厌其烦,耐心解答,使我充满了感激之情。本想准备给她好好拍张肖像照的,但因每日行程匆匆,未得其便。最后是在旅游大巴上,乘她在讲解的时候,用手机拍了张工作照。</h1> <h1>  云台山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茱萸峰,茱萸峰海拔1296.6米,是云台山的主峰,是云台山的三大景区之一。从茱萸峰入口处进入景区有两条旅游线路,一条是从停车场登山,需花费1个多小时登1609级台阶,方能到达茱萸峰顶。另一条是坐缆车经凤凰岭上去,路平坦也近一些。考虑我们大多是年岁大的老人,故听从导游安排,先乘缆车上凤凰岭,游览玻璃栈道后,再自主选择登茱萸峰还是不登茱萸峰。</h1><h1> 凤凰岭原名古枫岭,地处茱萸峰主峰东南,岭上有两株千年古枫,一株植于坡上,一长在坡下,相距30米左右,树冠高约17米 。这两颗树相向而生,雌雄相依,被誉为“枫王”和“枫后”,相传它们为一对凤凰所化,凤凰岭由此得名。</h1><h1> 云台山玻璃栈道位于茱萸峰凤凰岭景点,在海拔1080米的半山腰上依崖而建,分为两段,其中一段沿崖壁呈U型,另一段悬于千米悬崖之上。</h1> <h1>  云台山玻璃栈道,全长400余米,路面采用三层钢化夾胶防弹玻璃,每平方可承重800公斤。位于海拔1080米的凤凰岭悬空崖壁处,地势险要,上下临空,视野开阔。仰望可以观看茱萸峰、重阳阁等景点,俯瞰脚下可望万善寺、小寨沟等多处景点,罗田风光尽收眼底。</h1> <h1>  2015年9月20日,云台山玻璃栈道正式对游客开放。栈道与山谷垂直落差200米左右,站在千米高的玻璃栈道上,整个人仿佛悬空而立,透过玻璃往下望去,不仅能见山间美景,同时还有一种紧张刺激的快感。据说其惊险刺激可与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峡谷“天空之路”玻璃走廊相媲美。我们有些有“恐高症”的游客,被吓得放弃了游玻璃栈道的项目 。其实,通过实地游览并不可怕,感觉宣传有点言过其实。</h1> <h1>  凤凰岭峭壁之上,高耸着一处建筑名曰“重阳阁”,始建于唐初,原为木质结构,元代毁于战乱。2002年,重阳阁在原址上重修,阁高四层,17.2米,白壁黑檐,因为在高山峻岭之间而显得巍峨壮观。此阁,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王维(又称誉为“诗佛”)而建。</h1> <h1>  站在玻璃栈道上,回首侧望栈道旁的凤凰山峰,顿有身处峰顶,心有高处不胜寒之感。</h1> <h1>  在凤凰岭上向北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茱萸峰和峰顶的“玄帝宫”(真武殿),以及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通向玄帝宫的之字形山路。茱萸峰顶的玄帝宫主要由“真武殿”、“娘娘殿”和“财神殿”组成,其中真武殿中的真武大帝铜像高3.45米,为全国真武大帝铜像之最。真武大帝相传为盘古之子,又是太上老君第82次的幻化之身,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中华之祖龙。在道教传说中,真武大帝在云台山修炼成仙,成仙后被敕封镇守武当山,而茱萸峰的玄帝宫为其行宫。因而玄帝宫被道教信徒称为“北顶”,武当山称为 “南顶”,两相对应。真武大帝每年都要回云台山玄帝宫驻锡、显灵,故玄帝宫历来香火旺盛。</h1> <h1>  游览完玻璃栈道,因我们此行的绝大多数老人因怕登山太累,都主动放弃了再登茱萸峰的行程。我们有几个想登山的人,也因怕影响团队的集体行动而弃却了登览峰顶,据高临下一览四周众山小的乐趣,殊觉遗憾。从玻璃栈道出口至集合地点停车场的一路上,是在一片低矮的密林中,沿山路逶迤穿行,虽然时当下午2点,但阳光透过树林投射到山路台阶上的斑驳光影,颇具诗意。</h1> <h1>  停车场后立有一尊纪念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雕像,这里是登茱萸峰的起点 。公元718年(唐玄宗开元六年),弱冠之年的王维(时年17岁)慕名来到云台山,恰逢重阳登高之节,王维与朋友登上茱萸峰,一览四周美景,不觉触景生情思念起胞弟王缙,遂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绝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代,人们有重阳登高佩戴茱萸香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赏红叶的习俗,至于茱萸峰是因王维这首诗而命名,还是王维登山写诗前就叫茱萸峰则不得而知。王维雕像左侧是药王孙思邈的雕像,从这边走,就上茱萸峰顶,而从右侧走,则去凤凰岭玻璃栈道。</h1> <h1> 辞别凤凰岭,时近下午3时,我们经叠彩洞,前往当晚住宿的酒店。 </h1><h1> 叠彩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溶洞,而是连接豫晋两省的公路隧洞,大小23条(其中大洞19条),首 尾相连,总长4800米,在悬崖峭壁间重叠直上。是修武县从1977年至1986年10年间,全县8000余名党员干部,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团结协作、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战天斗地”参加大会战的杰作,其中有23名群众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涌现出了以郭春旺、张有辰等为代表的先进党员。与现今的公路隧道相比,它明显有着自身的时代特征,是一段历史的记录和缩影。叠彩洞与新乡的绝壁长廊郭亮洞、林州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是河南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的三大人间奇迹。<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第六天9月23日,我们来到此行的第七站——河南省开封市。开封是河南省地级市,简称汴,古称大梁、汴梁、东京、汴京,为八朝古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849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历史上的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h1><h1>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开封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h1> <h1>  开封市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包公祠。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建,坐落在开封市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h1><h1> 包公祠始建于金,元、明、清等朝代,历代修缮,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现建筑是 1984年重建。</h1><h1> 包公祠占地面积1公顷多,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由主展区、园容景区和功能服务区三部分组成。 </h1> <h1>  走过包公祠的大门,向前约百米左侧即是包公祠的二门。门头上悬挂着一块写有“德昭古今”四个大字的匾额,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拯清正廉洁、为民申不平的无限敬仰。</h1> <h1>  开封包公祠主展区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和气势雄壮的大门楼组成,布局规整,庄严肃穆,油漆彩绘,色调淡雅,均系宋代风格。</h1><h1> 大殿正中匾额高悬“铁面无私”四个大字,,两旁的对联是“启正门群奸丧胆”,“断关节万姓开颜”。</h1> <h1>  大殿为正史部分,中央端坐着一座高3米多、重达25吨的包公铜坐像,包公蟒袍冠带、正襟端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表现出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是集历史、思想、艺术于一体的包公写照。铜像上方是“正大光明”匾额,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山墙上镶嵌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壁画边缘有龙凤图案,展示了包公的气魄与威严。</h1> <h1>  包公祠二殿,殿檐下悬挂着“峭直清廉”四字匾额,房柱上的对联是“峭直传今古”、“清廉著史乘”。殿内展出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包公名包拯,字希仁,是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64岁。包拯少年家贫,28岁考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为官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h1> <h1>  包公祠二殿展出的包公史料,组图中左上侧是包公遗留下来的家训:“后世子孙侍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充分体现了包公清心寡欲、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疾恶如仇、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右上侧“齐山”二字的石刻拓片,是包拯在任池州知州时,亲笔留下的真迹,字迹至今清晰可辫。下方这幅包公画像,是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安徽合肥包拯后代的家中,看到一张珍藏的包拯画像后,专门借出令人把画像镌刻到石壁上,供后人观瞻纪念,可以说这是接近包拯真面目的唯一画像,弥足珍贵。</h1> <h1>  组图是包公祠二殿展出的史料,左侧是包拯进京前写的一首明志诗,也是他唯一留下的一首诗作:“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表明了他上报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廉政精神。组图右侧是《开封府题名记碑》拓片,记载着北宋时期,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为第93任,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包拯在开封府任职共一年零四个月。拓片上还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有名的历史人物,但唯独包拯的名字模糊不清,这是千百年来,参观碑刻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包拯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这充分反映出包拯受到了世人广泛的尊敬和爱戴。</h1> <h1>  包公祠东西配殿以蜡像、模型、拓片、壁画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图中是东配殿著名的蜡像《铡美案》中的情景:公堂上秦香莲拖儿带女,满面悲愤,声泪俱下,控诉陈世美忘恩负义 。包拯愤极, 欲将陈世美动以铡刑。公主与太后赶来阻挡,她们手指包拯,盛气凌人,欲以权压法,救下驸马。包拯不畏权贵,执法如山,手托乌纱帽,宁肯丢官罢职,也要把把陈世美送上龙头铡,铡杀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驸马,替秦香莲母子伸张正义。</h1><h1> 西配殿向人们展示了包拯的历史故事及清德美政。这些故事有“端州擲砚”、“陈州放粮”、“国法无亲”、“怒铡亲侄”、“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动,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爱国忧民、铁面无私的高贵品质。除壁画故事外,还展示了宋代的官轿、官船等工具及包拯的官服、开封府模型等。</h1> <h1>  包公祠中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东碑亭中,立有明朝重修包公祠的《包孝肃公祠记》石碑。西碑亭中,刻的是河南大学教授安澜先生撰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些都是后人对包拯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h1> <h1>  包公祠园容景区:假山起伏跌宕,瀑布飞流直下,小桥潺潺流水,锦鲤嬉戏清波,奇石嶙峋、石雕精美,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满目翠绿,幽雅宜人,令人流连忘返。</h1> <h1>  开封市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由河南省开封市与海南置地集团公司合作建设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 。</h1><h1> 清明上河园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宋代《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是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前繁华的胜景。</h1><h1> 2009年,清明上河园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是国家黄河黄金旅游专线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图中,是进入园区的东大门。</h1> <h1>  尚未进入清明上河园园区,就远远看到了高大壮观的“中华神马”。它是由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木牛流马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凝聚了国内外专家3年的心血,经3000多张设计图纸精雕细琢,荣获30项专利,是国内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大型高科技巡游表演机器马。2019年7月,“中华神马”亮相达沃斯论坛,震惊世界。2019年9月,回家亮相清明上河园,惊艳全国。</h1><h1> 中华神马高8.4米,长9米,加上马车长14.5米,自重47吨。其最大的亮点是以机械结构为核心,98个运动关节活灵活现地还原了马的体态健硕、神采奕奕。可模拟马的嘴部、唇部、舌部、鼻部、眼部、耳部、颈部、腹部呼吸、尾部摇摆、四肢行走、跃起、俯身等各项仿生姿态,关节灵活,造型伟岸,如同天马下凡。中华神马摆脱了传统机械马简单机械动作仿真表演的模式,可与观众进行张嘴吐舌、眨眼、摆耳、喷雾、鸣叫等互动交流,拥有嘶鸣、喷烟、喷火、喷水雾等特效。</h1> <h1>  清明上河园每天9时举行开园仪式,据说很是宏伟壮观气派,先是宋朝骑手的马队呼啸而来,鼓声震天的宋朝盘鼓队紧接着出场,最后一代名臣包公在手下一众大员簇拥下隆重上场。开园仪式结束,游客跟随包公进入园区。我们因是下午进园,遗憾未能一睹入园仪式盛况。</h1><h1> 进入园区,便是公园的主题广场,迎面相对的是《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的巨大雕像,雕像高6米,重30吨。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绘画大师,宋徽宗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雕像中张手持画卷,凝望远方沉思着。正后面是花岗岩浮雕,高3米,宽16米,雕刻着清明上河图中当时社会的各阶层人物。往后有清明上河图石雕,6倍于原图的比例打造,高2.23米,宽33.32米,便利游客欣赏。广场中央的池水中浮动着一艘造型古朴的宋代木船,船上桅杆高耸,云帆高挂,象征着宋代繁忙的漕运和高超的造船技术。</h1> <h1>  清明上河园是按照1:1的比例把张择端的代表作、堪称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为南苑、北苑和迎宾广场三大景区,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复原宋代的建筑。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中国最大的古代娱乐再现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诸多称号。</h1><h1> 清明上河园不仅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清明上河图》,而且用巧妙的创意把宋代历史活化,使游人进入清明上河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一幅活动的历史画卷。整个景区内芳草如茵,古音萦绕,钟鼓阵阵,形成一派“丝柳欲拂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绵如链”的栩栩如生的古风神韵。徜徉其间,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h1> <h1>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一项重要创造,被列为中国著名的十大古桥之一,始建于宋仁宗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 ,飞架在汴河之上,其势如虹,上可走马过人,下可载货行舟。桥的左右店铺林立,舟船如梭,商贾云集,是当时汴河两岸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虹桥 ,为当时北宋京城的水陆交通运转畅通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h1><h1> 清明上河园的这座虹桥,是园区的一处重要景观,是1998年仿照原图兴建的,桥跨径25米,高5米,跨度比为1:5,桥的两边设有4根望柱和4根9米高的立柱,顶部有一圆盘,上面泊立白鹤鸟,随风转动,对照下面的十字交仪木就知道白鹤所指的方向,这是古代的风向标。</h1><h1> 虹桥的下面是东京码头。</h1><h3> </h3> <h1>  文绣院:北宋时,刺绣非常盛行,不仅帝王官员爱穿,连平民百姓也用它来装点婚丧嫁娶的衣服。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喜欢书法绘画,独创出了著名的“瘦金体”笔法。为了把他的书法绘画制成刺绣精品,北宋朝廷专门招募了300多名绣女,在皇宫中设立文绣院为他制作,于是就产生了汴绣,因此又被称为“宫绣”或“官绣”。大宋汴绣的特点是古朴典雅,针法细腻,不露边缝。如今,汴绣艺人们在继承古代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双面绣、乱针绣等技法,使古老的汴绣焕发出新的光彩。</h1><h1> 在文绣院中,可以看到现代汴绣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全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上有815个人物、174棵树木、122间房屋、96头牲畜、8顶轿子、28艘船只、20辆车子,个个栩栩如生。此外,有《梅花图》、《报春图》等汴绣珍品,任柏年的《祝寿图》、韩滉的《五牛图》、韩熙载的《夜宴图》等中国传统书画代表作,及用乱针绣法制成的世界名画。</h1> <h1>  虹桥寻胜雕塑:雕像正中那位手拿折扇、风度翩翩的公子,就是年轻时的画家张择端。雕像讲述了大画家张择端的一段轶事,据传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张择端在京学艺,潜心作画。某年清明时节,他和恋人绣女周秀姑郊外踏青,在虹桥上看到汴河两岸三教九流,市井百态,充分展示了京都开封繁华的社会风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回来后经反复酝酿,多次吟咏,终于绘制了巨幅长卷《清明上河图》。</h1> <h1>  东京码头,这里形象地再现了北宋时代舟船云集,漕运繁忙的情景。据历史记载,北宋每年从江淮等处漕运到汴河至京城的粮食达六百万石,最多时达八百万石(据史料宋代1石约等于现在的97公斤)。</h1> <h1>  清明上河园对流传至今的宋代民间手工艺和民俗文化进行广泛征集,对失传的古老艺术进行挖掘、抢救,并在园内集中展现。组图中图一,走下虹桥,迎面是一座高大的植物造型,上面的红衣仙女,一手拿花篮,一手随眼神指向下方,俯视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游客。右边是著名的“十千脚店”,北宋年间东京城只买酒不造酒的酒店被统一称为“脚店”,“十千”是美酒的代名词。</h1><h1> 图二是东京首富王员外家,王员外家财万贯,仅有一女,年方16,生得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延续家业,王员外依小姐要求在庄园内搭起绣楼,公开招婿。不论贫富贵贱,只要在选定佳日能幸运被王小姐绣球当场拋中,就可披红戴花,登楼拜堂,抱得美人归,坐拥百万财产 。这一情景,已成为园内的表演节目。</h1><h1> 图三是弘福寺,是北宋时期的皇家寺院,当时有东西两座弘福寺,是东京城内香火最旺盛的寺庙。这里不仅是烧香拜佛的佛寺,也是春天踏青的休闲胜地。这里建的是西弘福寺,内有观音殿、武圣殿、钟鼓楼等。武圣殿祭祀关公,有关羽塑像及壁画等。</h1><h1> 图四是福宝衣局,北宋著名的成衣铺。</h1><h1> 图五是包氏香包,是当时流行的时尚品牌。</h1> <h1>  园内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宋代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并荟集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博彩、斗鸡、斗狗等东京京都繁华街市风情。组图中图一是快活林茶肆,图四是大碗茶。宋代有民谚说:“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戾家,便是外行人的意思。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流行于宋朝士大夫群体的四大雅事。但是,这么雅致的生活并不排斥市井小民,恰恰相反,它同样深入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就喝茶来说,宋朝的城市到处是茶坊,茶道在宋朝可以很雅,雅致到被文人雅士列为一年四季的赏心乐事之一;茶道也可以很俗,俗到成为市井小民一日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即便是贩夫走卒,也有点茶、饮茶、斗茶的习惯。</h1><h1> 图二是宋代遍布京城的裁缝洗染店、衣服鞋帽店、专业的裁缝铺、服装租赁店等 反映了宋代人们穿着方面的繁华和讲究。</h1><h1> 图三是宋代东京大街上,遍布的刀剑及家庭生活用品等在内的著名五金制品商店。</h1> <h1>  组图中,图一东京食坊,游客在此可以品尝古都开封的特色小吃,如开封小笼包子、开封桶子鸡、黄家包子、马豫兴烧鸡、开封鲤鱼焙面、开封菊花火锅、开封羊肉炕馍、开封炒凉粉、开封江米切糕等等。</h1><h1> 图二是潘金莲茶馆、武大郎炊饼店。</h1><h1> 图三是开封第一楼灌汤包。</h1><h1> 图四是罗记菊花酥。</h1> <h1>  清明上河园内设立了宋代科技馆、名人馆、犹太文化馆、张择端纪念馆等。组图中,图一是宋代服饰馆。</h1><h1> 图二是常明古灯博物馆。</h1><h1> 图三是布袋木偶表演场。“一人双手作生作旦作名臣,方寸戏台可国可家可天下”这是布袋木偶戏的生动刻画。精心勾绘的画布空空如囊,一旦演员的五指开始动作,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和灵动的表情,站立坐卧、点头摇头,真实的宛如来自异界的小精灵,唤起埋藏已久的童年幻想。</h1><h1> 图四是国粹馆,内有宋瓷、宋书、宋画等艺术珍品。</h1><h1> 图五是著名的孙羊正店,门口垂挂 “欢门彩楼”,类似现代的霓虹灯作用。北宋时期的正店通常是资金雄厚的大型酒店,它不同于只卖酒的脚店,既卖酒也自己酿酒。孙羊正店在北宋东京72家正店中,是佼佼者。来这里可以享受地道的北宋宫廷御宴,品尝色香味形俱佳的宫廷菜肴。</h1><h1> 图六是勾栏瓦肆中的杂耍表演。</h1> <h1>  赵太丞家:太医丞是宋代宫廷医官的名称,大多是六品。当时的东京开封是全国的药材集散地,有‘’香山药海"之称。而上等的药铺,大多是官宦人家或宫廷御医开设的。从这所房子有斗拱和五头门的建筑样式来看,这位赵太丞至少也是六品以上的医官。门前的那块石头叫做上马石下马石,这是大户人家门前必备的石头,方便人们上马下马。</h1><h1> 北宋时开封有“九福”之首为“医福”的说法,原因在于京师不但药铺多、药材全,而且大夫医术高明,人们看病方便又有效,实在是病人的福气。赵太丞家的药铺是男、女、儿科通治,膏、丹、丸、散齐全的综合性门诊,还专门治疗各种时疫杂症。他家的门联上写着:“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真乃医家的良好祝愿。</h1> <h1>  上善门:北宋时的开封城,城门很多,上善门就是其中之一。它宏伟高大,庄重威严,是《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描绘的标志性建筑。它既是出门开封的重要通道,又是城市和农村的分界线。现在复原的城门高21.6米,面积1553平方米,门洞高达8米。城楼上,金碧辉煌的彩绘更显示出它的辉煌与壮观。</h1> <h1>  翠叶藏莺牌坊:雕梁画栋,高大壮观。</h1><h1> 北宋著名的一代词宗,有“宰相词人”和“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美称的晏殊,曾有《踏莎行.小径红稀》词一首,词云: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此牌坊名是出于晏词还是其他典故,不得而知。</h1> <h1>  双亭桥:游客在此可以亲身参与大宋科举考场的场面,着古装、入号舍、答考题,品味古代考试的苦涩艰辛,享受中榜之欢欣鼓舞。过了东京夜市就是双亭桥,它是为方便游客往来而建筑的,它中流设吊桥一座,供大小船只通行上下,左右盖瓦亭两间,为南北客人遮阳避雨,故曰“双亭桥”。</h1> <h1>  拂云阁:高31.99米,雄健端庄又不失隽秀舒展,北宋时供放宫廷重要文件及国画书籍 。据说,它曾最早收藏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现在拂云阁是清明上河园内,登高远眺园内景色的绝佳处。拂云阁外观为四层,内夹三个暗层。取名“拂云”,一是明示此阁高耸,轻拂白云;二是又暗含“吹拂红尘烟云,洗出清明世界”之意。</h1> <h1>  组图中,图一是临水大殿,由宣德、宣和殿连理而成,两殿造型一致,融为一体,远观似城楼,近看如皇宫,建筑结构精细,加以彩绘。从这里登高望远,可俯瞰全园,景色层次分明,尤其是池中诸景,尽收眼底。</h1><h1> 北宋时宣德殿和宣和殿三楼是当年大宋皇帝和皇后接见国内外贵宾和外国使臣的金銮宝殿。现在宣德殿和宣和殿内,会定期分别演出皇家皮影戏和编钟乐舞,精彩绝伦。</h1><h1> 图二是宣德和宣和殿内景,内有投资百万精工制作的当年皇帝和皇后的龙凤宝座,想亲自体验当皇帝和皇后的感觉,可以花钱坐上宝座,美美享受一下。</h1><h1> 图三是“四方园”,这里的“四方”显然不是指面积形状,而是指“君临四方”的显赫地位和帝王气度。皇家园林内,巍峨大殿旁,独辟这座园中之园、宫外之殿,其第一个功能是供皇帝和娘娘在宫外游玩,来园中小憩;第二个功能是外国使臣们在此,礼节预演和等候召见;第三个更重要的功能是皇帝如果不想上朝,可以假托疗养在这里接见朝廷主要官员,临时办公,实施遥控。如今在这里,可以亲身参与大宋科举考场的场面。</h1> <h1>  汴河:3800米汴河,一展半园碧波满目情 ,位于清明上河园迎宾广场区,从东大门进园后只见碧波荡漾,亭台楼阁依岸而建,参差不齐,岸边杨柳依依,随风而动。</h1> <h1>  九龙桥:史载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睚眦,平生好杀;嘲凤,平生好险;蒲牢,平生好鸣;狻猊,平生好坐;霸下,平生好负重;狴犴,平生好讼;赑屃,平生好文;鸱吻,平生好吞。 </h1><h1> ——《怀麓堂集》</h1><h1> 九龙桥为清明上河园主要建筑主景之一,是园区最高最长的桥,因跨度太大采用联拱结构修建。这座体量较大的砖构拱桥,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艺术珍品。桥旁的大银杏树已近千年,是宋代遗物。它用浓密的绿荫笼罩着九龙桥。桥上劲风阵阵,桥下流水潺潺,松涛盈耳,鸟语花香,游人至此,心旷神怡。</h1> <h1>  清明上河园内安排了不少身着宋代古装,运用传统手工方法制作各类工艺品的艺人,为游客提供服务。我们在九龙桥附近,邂逅了一位用面团制作肖像的老艺人,其货架上挂满了琳琅满目,色彩艳丽的面捏人像。</h1> <h1>  官驿:是宋代供传递官府文件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清明上河园中的馆驿位于汴河西岸,内有供游客休息及下榻的地方,备有标准间、夫妻间和豪华套房等。</h1> <h1>  北宋东京,诸河汇集,交通便利,古有美誉“天下之枢”。时城内城外,桥梁林立,砖、石、木、平、拱、吊,建筑形式多样,技巧层出不穷。那时水中行舟,桥上车马,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烟柳夹岸,如诗如画。</h1><h1> 图中的戏水鸳鸯桥造型简朴,雅致端庄,中间部分建得特别高,方便来往船只通过。而在桥的两边都建有台阶和通向临近河面的平台,游客可以走下平台,体会一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意感受。因为桥的左右两边不对称,所以这座桥命名“鸳鸯戏水桥”。鸳鸯是一种常见的水禽,相传雌雄成双,一生一世不分离。故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描写鸳鸯双飞的诗篇,后来便用它们来比喻夫妻。“唐初四杰”诗人卢照邻就有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羨仙”的美妙诗句,当我们走上鸳鸯戏水桥,是否有相同的感受呢?!</h1> <h1>  清明上河园内,每天有不少演艺节目,如“包公迎宾、杨志卖刀、林冲怒打高衙内、燕青打擂、李师师艺会情公子、梁山好汉劫囚车、王员外招婿、宋式民俗婚礼、编钟乐舞、马术、气功绝活”等20多个。根据园内节目的时间安排和导游的建议,我们此行大多数人选择了《东京保卫战》和《岳飞枪挑小梁王》两个表演节目。</h1><h1>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朝统治者借口宋朝破坏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南下侵略宋朝。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宋朝内以李纲、宗泽为首的主战派带领全体军民,坚决抗战,打响了东京保卫战。李纲亲自督战,几次打败攻城的金军,以斡离不为首的金军被迫撤退,第一阶段军民共同胜利地保卫了东京(开封)城。组图中,图一金军在炮火硝烟中全力进攻东京城;图二宋朝军民在李纲亲自指挥下,炮火击中金军帅船,金军败局已定。</h1> <h1>  岳飞枪挑小梁王:北宋末年,金国大举入侵,各地变乱蜂起。内忧外患之际,朝廷进退失据,延续160多年的强盛王朝,突然走到崩溃边缘。无数仁人志士扼腕痛惜之余,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却丝毫未改。这一年的武举科考,吸引了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岳飞约上结拜兄弟牛皋、王贵、汤怀、张显4人,一同投京城应考。考试当天有位名柴桂的举子,是后周柴世宗的嫡系子孙,人称“小梁王”,小梁王文武双全,有权有势,他一心想当武状元,事先用银两贿赂了4位主考官的3位,唯有宗泽主考官拒绝了小梁王的贿赂。比试开始小梁王先后赢了几场,轮到岳飞上场,两人立下生死状,先比文才,后比武功,小梁王知道岳飞厉害,想收买他,被岳飞拒绝。两人争斗,岳飞枪挑小梁王致死。得了小梁王贿赂的3名主考官欲致岳飞于死地,岳飞结拜兄弟群起反抗,宗泽爱才救下岳飞,并将实情上奏朝廷,岳飞终得武状元。</h1><h1> 这场马术实景剧的演员马术娴熟精湛,马上功夫了得,搏杀打斗激烈,还用了多种电影表现手法,用上了火炮、烟幕弹、汽油弹、水炮等,场面扣人心弦,是一场不可多得的冷兵器的实战马术表演。</h1> <h1>  当晚,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开始了开封市的第三个游览项目,观看由实景演出策划人梅帅元创意,知名实景演出导演张仁胜执导,开封清明上河园出品的大型实景水上演出剧《大宋.东京梦华》。该剧首次投资1.35亿元人民币,演出时长70分钟,由7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是一卷关于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的印象画卷,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它运用了八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宋词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市井生活和社会风貌的历史画面。整个演出场景是“闹”和“静”交错的大写意的水墨画面,分6幕4场演出。</h1><h1> 豪华的场景,经典的宋词,高科技的舞美,带给中外游客的是强烈的视听震撼,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京都汴梁的盛世繁荣。</h1> <h1>  《序幕.虞美人》以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开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展现一个南唐旧王朝的衰落与大宋王朝的兴起。</h1><h1> 漂动在湖面上的菊花舞台晶莹剔透,绽开后还能释放出五彩霞光,花心更有12位身着宋装的歌女舞动乐器,美妙动听。随着剧情的变化,水上栈桥自由移动,开合自定 ,场景堪称神奇。场内灯光熄灭时,远处的宝殿释放出炫目的光彩,全场瞬间亮如白昼,万道金光直射长空,数百面大旗随之舞动。</h1> <h1>  演出第一场醉东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营造了灯海辉煌,表现了东京在元夜用无边的灯海营造出的盛世景象。一辆晶莹剔透的雕车被一匹活灵活现的工艺马牵引着从湖面缓缓掠过,展现“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意境,场面恢宏壮观。既热闹又华美的场景,突出北宋市井文化的繁荣。在上元夜,街道场景紧挨着观众席,宋朝百姓突现其间:小商贩、文人墨客、官人、僧侣,川流不息;奔跑玩耍的孩子们,踩高跷的人们,热烈的舞蹈,还有迎亲的队伍从中穿过。唢呐声、鞭炮声、喧闹声,声声入耳。推车上那热气腾腾的豆糕,也让人垂涎三尺......。</h1> <h1>  演出的第二场蝶恋花:北宋汴河漕运的热闹场面铺排出如梦如幻的场景,表现了北宋东京的浪漫与活力 。随后苏轼的一首《蝶恋花.花褪残红》词登场,清明踏青,秋千上的少女打着红伞,勾画出了一个清新明朗、春意盎然的画面。无数身着绿衣的少女在踏青、在舞蹈,借用汉唐舞的风格,漫天的绿色突出绿野芳菲的景象,富有大宋的质感。</h1><h1> 紧接着词人柳永的一首《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以诗词意境的爱情故事,营造出情人之间难舍难离的凄美的意境。</h1> <h1>  演出的第三场齐天乐:在异域的音乐中,扛着美丽波斯少女的阿拉伯商队;手持舞扇的日本艺伎和日本武士;手持羊角号的犹太商人......。北宋词人裴湘一首《浪淘沙.汴州》词“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表现了万国来朝的盛景和皇家的奢华;重点再现了北宋王朝盛世辉煌的画卷,突出君民同乐,万国来朝的辉煌场景,反映北宋鼎盛时期的国泰民安。</h1><h1> </h1> <h1>  演出的第四场满江红:辛弃疾的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展现出战争、杨门女将、满江红,把演出推向了高潮。炮火的轰鸣和满江的红色,昭示壮怀激烈的豪情与誓死杀敌的勇气。为了更真实地渲染环境,将这个‘’高潮"推向更高的境界,使整台演出更有意境,巨大的水上战舰,逼真的烟雾,水战时,整个湖面都被染成血红色,满眼的“大火”,让所有观众都沉浸在杨门女将和岳飞抗敌卫国的万丈豪情之中。</h1> <h1>  尾声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结束,伴着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硕大的月亮投影静静地躺在湖中央,与廊桥楼阁等元素共同组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令人回味悠长。经典、传神,意境深远。表现了经历繁荣、浮华和战争之后,瑞如梦年代的思索与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祝愿。一轮金黄的水中月伴着小桥流水,叶叶扁舟,静静地躺在湖面。通过上百盏灯笼、孔明灯、冷烟火,形成形式美感。载着千年的祝福和千年的辉煌,走向现代。</h1> <h1>  第7天9月24日,早餐后稍事休息和整理,我们正式结束此行的行程,乘旅游大巴赶赴开封火车北站,中午11.18时登上开封北站到杭州火车东站的G1872次车返回杭州。</h1><h1> 感谢组织此次精彩行程的新世纪国际旅行社;感谢一路陪伴、辛勤工作、热情服务的,全程导游徐剑平和地接导游刘小云及大巴司机;感谢一路相伴,同欢乐,共辛苦的全体团友。再见了,河南!再见了,团友们!愿看完美篇的团友和其他领导、老师、朋友们能增进对河南美景和祖国大好河山的了解和喜爱,从而激发爱国热情,谢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