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哈尼族各支系的称谓、分布及服饰

宗者

<h3> ——宗者</h3> <p>哈尼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族源有“土著说”、“东来说”、“南迁说”、“多元文化融合说”。主流观点为“南迁说”,即:哈尼族是从甘青高原南迁而来的氐羌族群。</p><p>哈尼族主要分布于广阔的哀牢山、无量山、元江(红河)、澜沧江、把边江之间。其内部分不同的支系,各支系有不同的自称和互称或他称;自称有哈尼、雅尼、豪尼、白宏、卡多、毕约、哦怒、阿木、卡别等十余种,其中以哈尼、雅尼、豪尼、白宏、卡多、毕约六种自称的人数为最多;哈尼族各自的相互称呼以及其他民族对哈尼族的称谓多种多样,作为互称以及他称的称谓有:糯比、糯美、哈欧、哈备、腊咪、切第、果宏、果作、奕车、昂罗、老邬、布都、阿梭、多塔、窝尼、布孔、阿古卡多、阿里卡多、西摩洛、僾尼、则伟、则交、则别、芒达、努伟等。</p> <h3>(参考)</h3> <p>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国内哈尼族人口163万,跨境哈尼族人口约250万(境外:泰国、老挝、缅甸、越南)。</p><p>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哈雅、豪白、碧卡三大方言群,每个方言群由几个语言相接近的若干个支系组成,各大方言下划分次方言、土语。哈尼族内部因支系众多、分布广泛,其服饰及习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p><p><br></p><p>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p> <p>  红河县行政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红河上游南岸,县境东面和南面分别与元阳县和绿春县接壤,北面和石屏县隔河相望,西邻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北邻玉溪市元江县。全县总人口34万,哈尼族人口26.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9.5%,是红河州哈尼族人口聚居最密集的四县之一(四县分别为:金平、元阳、绿春、红河),也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最多的县。下辖13个乡镇,91个村委会,826个自然村。每个乡镇都分布着不同的哈尼支系。支系的服饰和语言因分布的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p><p><br></p><p>哈尼族人口达5000人以上的20个县:</p> <p>  因自称和互称或他称的不同,红河县有哈尼、果宏、腊咪、糯比、奕车、糯美、白宏、阿松8个支系,分别说哈雅方言哈尼次方言红河县甲寅哈尼土语、哈雅方言哈尼次方言红河县浪杂哈尼土语及豪白方言豪尼土语、豪白方言白宏土语几种。哈尼族是穿戴神话,穿的是历史,戴的是神话,内部支系众多,服饰多种多样,服饰纹样更是多姿多彩。</p><p> 红河县哈尼族8个支系的称谓、分布及服饰分别如下:</p> <p>一、哈尼支系</p><p> 自称和互称或他称都为哈尼支系的人口在红河县全哈尼族人口中占比最多。主要分布于红河县阿扎河乡,石头寨乡、甲寅镇、宝华镇、洛恩乡、乐育镇。同一哈尼支系的内部,因分布区域的不同,所穿戴的服饰有所差异。</p><p><br></p><p> 哈尼支系的服饰结构为头饰、上衣、裤子、佩饰型。</p><p>1、头饰:</p><p> 未婚女子头戴钉满整齐有致的细梅花银泡母鸡帽或公鸡帽。已婚女子头戴包头,包头因分布区域的不同而有差别。</p><p> 乐育一带的哈尼支系包头为一块黑色自染正方形方块土布,包头时正方形对折成长方形方块包裹于头上,且要长方形方块的一头在脑后包裹出白鹇鸟尾巴状。</p><p> 宝华镇和甲寅镇的女子包头为靛青土布制作成的大盘包头,包头上无银币缀饰,顶部无封布,直竖的缠辫裸露在外,包头是固定好的,直接套在头上即可。</p><p> 石头寨乡和阿扎河乡的包头与宝华镇、甲寅镇的包头主要区别是包头上钉满了银币缀饰,且顶部要黑色土布封住。而阿扎河乡阿者、西拉东、切初各村委会及洛恩乡哈龙村委会一带的本那哈尼支系包头则无银币缀饰,但顶部要黑色土布封住,且包头底部裸露着一圈钉在内帽底沿上的蜂窝状银泡缀饰。</p><p> 为了便于生产生活,哈尼支系妇女平日素装时则头戴一块毛线编织的头巾。</p><p>2、上衣:</p><p> 传统的哈尼支系服饰为黑色或藏青土布缝制而成,无领圆口左襟短袖长衣(改进版的服饰出现元宝低立领),领口、襟边、袖口、衣摆上缀有各种不同色丝线或棉线搭配绣制而成的精美纹样。</p><p> 衣着时,腰间系上一条两头拼接搭摆的布腰带(布腰带两头的搭摆上绣满精美花草、几何纹样,搭摆底部缀上鱼银坠饰),把前衣摆左角搭绕于后腰带间,衣摆右角垂对于两腿间,形成三角状,衣服袖口下套接上一对可随意脱套、绣制精美的小袖子。</p><p>3、裤子:</p><p> 传统的哈尼支系裤子为扭裆宽腰长裤,现在已改进成直筒长裤,裤脚缀上间隔有致精美的纹样。</p><p>4、佩饰:</p><p> 哈尼支系的银饰一般以莲饰、银葫芦、鱼银、蝴蝶居多,手戴银镯。</p><p>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化纤布料,人们为了日常生产生活中便于清洗,多改用市场上买来的布料替代土布进行缝制。</p><p>服饰如图:</p> <h3>阿扎河乡阿者、西拉东、切初及洛恩乡哈龙一带本那哈尼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阿扎河乡哈尼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甲寅镇哈尼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甲寅镇哈尼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甲寅镇哈尼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甲寅镇哈尼支系儿童服饰</h3> <h3>红河县宝华镇哈尼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乐育镇哈尼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乐育镇哈尼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乐育镇哈尼支系服饰</h3> <h3>哈尼姑娘</h3> <h3>哈尼姑娘</h3> <h3>哈尼支系男儿童服饰</h3> <h3>哈尼支系儿童服饰</h3> <h3>公鸡、母鸡帽</h3> <h3>银饰品</h3> <p>  洛恩乡的哈尼族在一些相关资料里写属于腊咪支系,但编者到洛恩乡的多脚、台安、茨农等地实地探访时那里的老人说自己是曲依然,称哈尼,不是腊咪,架车那边才是腊咪。</p><p>李凯东、朱欣著的《中国红河县洛恩哈尼族哈尼人文化实录》里,通过迁徙、家谱等诸方面对洛恩乡台安、贺然上寨、机然的哈尼族源、族称作了详细的实录。说到,族源为曲依、莫作、仰资(仰者),其中仰者宗支都是从架车搬迁而来;族称为:对其他民族,他们自称:哈尼然, 哈尼搓;对其他地区的哈尼族,他们自称:本那搓、本那阿达、本那阿玛;……;根据曾经居住或迁徙经过的地名进行称谓,称腊咪然、阿草草然、崩龙龙然、拉猜猜然等;……</p><p>在此出现了他称或互称叫法上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p><p> 毛佑全先生的《红河哈尼族奕车人的历史与文化》中写到“阿波仰者”生有8个儿子,出于谋生的需要,将8个儿子分散到较为广泛的地区安家立业,繁衍后代。 </p><p><br></p><p>仰者8子名次及分布的地区:</p> <p>  据所述,腊咪人的祖先“者欧”分居架车,架车即为“者欧”后裔生活的领地。</p><p>谱牒如下:</p><p> 1哦昂——2昂和——3和涛——4涛麻——5麻学——6学尼——7尼白——8苏米窝——9窝退雷——10退雷早——11早米耶——12米耶恰——13恰提形——14提形里——15里波白——16波白乌——17乌木扎——18木扎杂——19杂塔盘——20塔盘纠——21纠西奴——22西奴那——23那里欧——24欧里那——25那里约——26约某收——27某收苦——28苦切莫——29莫都苏——30苏培黑——31黑某仰——32仰某者——33仰者——34者欧——35欧奥——36奥玛——37玛他——38他架——39架车(架车村)……</p><p> 土司时期,架车属思陀甸的一部分,是思陀土司辖区。</p><p> 据文史资料,洛恩由曲依人开辟。杂鲁崩支开辟了本那河的北岸,塔盘沙--沙鲁白支开辟了本那河南岸。</p><p>杂来崩支谱牒如下:</p><p> 1哦昂——2昂和——3和涛——4涛麻——5麻学——6学尼——7尼白——8苏米窝——9窝退雷——10退雷早——11早米耶——12米耶恰——13恰提形——14提形里——15里波白——16波白乌——17乌米然——18米然杂——19杂鲁崩——20鲁崩普——21普沃松——22沃松卜——23卜么克——24么克他——25他立咀——26立咀玛——27玛黑——28黑云——29云把——30把欧——31欧昆——32昆地——33地曲——34曲依……</p><p>塔盘沙--沙鲁白支谱牒如下:</p><p> 1哦昂——2昂和——3和涛——4涛麻——5麻学——6学尼——7尼白——8苏米窝——9窝退雷——10退雷早——11早米耶——12米耶恰——13恰提形——14提形里——15里波白——16波白乌——17乌浩然——18浩然搓——19搓末于——20末于最——21最塔盘——22塔盘沙——23沙鲁白——24白兰普——25普沃松——26沃松卜——27卜么克——28么克他——29他立咀——30立咀玛——31玛黑——32黑云——33云把——34把欧——35欧孔—36孔拉——拉博(洛恩拉博村)……</p><p> 土司时期,洛恩属溪楚甸的一部分,是溪楚土司辖区。</p><p>结合李凯东、朱欣著两位老师的《中国红河县洛恩哈尼族哈尼人文化实录》、谱牒及土司时期的辖区来分析,家谱宗支不一,土司时期的辖区不一,对其他民族自称哈尼,对其他地区的哈尼人称本那人(注意,"本那"为哈尼语Beeqnav的译音,Beeq:杂乱,Nav:深,Beeqnav意为杂草深丛林茂;随着时间的演变,“本那”一词成了一个区域的代名词,同时也成了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哈尼人的他称,即“本那错”、“本那然”,久而久之,生活在本那河流域的哈尼人也认可了“本那错”、“本那然”这样的称谓,本那河也故此得名。如:红河县其他乡镇的人称洛恩乡和阿扎河乡沿本那河的几个村委会为本那地区、本那人。在绿春县,对戈奎地区称为本那地区、本那人。而元阳县,对沙拉托、俄扎等地区称为本那地区、本那人)。</p><p>据此,洛恩本地的老人说自己是曲依然,称哈尼,不是腊咪人也不是不无道理。</p><p>编者认为,哈尼族的一些相关资料里写洛恩哈尼人属于腊咪支系,原因有两点,其一:洛恩、架车两乡山水相连,都生活在本那河上游源头,刚好本那河在架车境内河段称为腊咪河,两地服饰和习俗相近,故按服饰和分布区域,把两地的哈尼人称为腊咪支系;其二:就如李凯东、朱欣两位老师所著的《中国红河县洛恩哈尼族哈尼人文化实录》里表述一样,洛恩乡有一部分哈尼人从架车乡搬迁而来,恰恰这部分哈尼人为腊咪支系,他们迁徙到洛恩与其他宗支的哈尼人杂居以后,继续称自己是腊咪,久而久之,这个地区的哈尼人都被称为腊咪。</p><p>因此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情况——洛恩乡的哈尼族在一些相资料里写属于腊咪支系,那里的老人说自己是曲依然,称哈尼,不是腊咪,架车那边才是腊咪。</p><p>就像有人说洛恩是腊咪支系,而洛恩人又说自己不是腊咪是哈尼支系,这种因生活地域的不同,各地区的人对某一地区的互称或他称叫法存在不同的情况不止洛恩才存在,其他地区也有。比如,元江县羊街和那诺的诺美支系,在他们内部互称为糯比,但其他地区的哈尼同胞则称他们为糯美支系;再如,生活在元阳县俄扎、黄草岭本那河流域的腊咪支系,被元阳东部的糯比、糯美、昂罗等支系称作果宏支系。</p><p>由此可见,哈尼族内部支系互称及他称称谓存在的复杂性。</p><p> </p><p> </p> <h3>  洛恩本那哈尼的服饰为头饰、低领斜襟左衽长袖短衣、短裤、佩饰型</h3><h3>1、头饰:</h3><h3> 要黑色土布包裹成半桶状包头,有的包头外层无缀饰,有的则会在包头外层的中间钉一圈绣成菱形状菱角相接的银泡缀饰。在两耳上方的内帽间有两串长度不一,左右相连的银链缀饰垂于下巴下,较短一串套于下巴,用来固定包头,较长一串用来美观。在本那哈尼服饰里,如果女子包头右边有一块尖角布块露出,表明其未嫁,如果没有露,则已嫁。</h3><h3>2、上衣:</h3><h3> 上衣为低领左衽斜襟长袖素黑短衣,无太多缀饰。腰的两侧分别竖着三条要银泡钉成四个相连的三角状缀饰,右侧一条,左侧斜襟两边各一条。</h3><h3>3、裤子:</h3><h3> 裤子为大裆短裤,无任何纹样缀饰。腰系一条两头串有多个银圈的腰带,垂于两腿间。后面系上一块绣有花边纹样的遮臀布。小腿上套上一对下蓝上白或下蓝上黑的布块拼接缝制而成的腿套,蓝布块边沿绣上红色的精美纹样。经过腿套可判别是否已婚,下蓝上白为未婚,下蓝上黑为已婚。</h3><h3>4、佩饰:</h3><h3> 胸前佩戴鱼银坠饰,手戴银镯。</h3><h3>服饰如图:</h3> <h3>红河县洛恩乡本那哈尼服饰</h3> <h3>红河县洛恩乡本那哈尼服饰</h3> <h3>红河县洛恩乡本那哈尼服饰</h3> <p>二、果宏支系</p><p> 自称哈尼,互称或他称果宏(也读作“各和”)的支系主要分布于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委会和过者村委会。这两个村委会接壤元阳县果宏支系聚居最密集的乡镇之一--沙拉托乡。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多声部想必大家都耳熟能祥,非遗哈尼多声部就是源自这个哈尼支系--果宏。</p><p><br></p><p> 果宏支系服饰为头饰、短袖短衣和长袖长衣、坎肩、长裤、佩饰型。</p><p>1、头饰:</p><p> 果宏支系头戴包裹成圆筒状的包头。包头上裹着一圈只有包头2/3宽的布块,布块上绣饰几圈要褐、绿、白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而成的线条,且沿着布块中线缠绕两串银珠缀饰。包头无封顶,如果头发没有盘于包头下的话,有发辫从后脑勺与包头布尾流苏一起垂于后背。</p><p>2、上衣:</p><p> 传统的果宏支系服饰为黑色或藏青土布缝制而成;现在果宏人流行要不同色的化纤布料缝制,且服饰上的缀饰纹样以绿色和褐色为基调。服饰有低领左襟短袖短衣,低领左襟短袖长衣,无领左襟坎肩几个款式。</p><p> 长衣和短衣的衣领口到两肩、襟边、袖口上缀有以绿色和褐色为基调的加宽型精美纹样,衣摆无花边缀饰。坎肩的领口、襟边、衣摆也缀饰有加宽型的精美纹样;衣摆钉上一圈银币。坎肩一般套穿于短衣上,也有里穿一件白衬衫外套坎肩。</p><p> 穿短衣和坎肩时臀部系上一大块长及膝盖,绣有精美花草、几何纹样的遮臀布;衣着长衣时因后衣摆长及膝盖,其充当遮臀布,不再系遮臀布。再带上一条两头拼接刀状搭摆的腰带,搭摆长过后衣摆,上面缀饰满精美的纹样,两个搭摆并齐的垂于后衣摆中间,前衣摆并齐大腿根往左缠绕于左后腰带间。</p><p>3、裤子:</p><p> 传统的果宏支系裤子为扭裆宽腰长裤,现在已改进成直筒长裤,裤脚至膝盖间绣上交错有致,以绿色和褐色为基调的精美纹样布块。</p><p>4、佩饰:</p><p> 胸前挂有多串银链银币佩饰。</p><p>服饰如图</p><p><br></p> <h3>果宏支系儿童服饰</h3> <h3>果宏支系服饰</h3> <h3>果宏支系服饰</h3> <h3>果宏支系服饰</h3> <h3>果宏支系儿童服饰</h3> <h3>果宏支系服饰</h3> <p>三、腊咪支系</p><p> 自称哈尼,互称或他称腊咪的支系主要分布于红河县架车乡。架车乡的腊咪支系根据地域方位和河流又命名出许多小分支称谓,如:尼洛然、格起然、那起然等,境内,以尼洛河为界线,各小分支之间的服饰、言语口音、习俗等差异大。</p><p>哈尼族祭祀性舞蹈--地鼓舞广泛流传于红河县洛恩乡台安村、架车乡妥女村一带。台安村为代表的洛恩乡地鼓舞主要由男性来跳,女性不参与;妥女村为代表的架车乡地鼓舞则男女搭跳,舞蹈动作比洛恩乡的地鼓舞要丰富。因此,观赏性和知名度要高些。众人所熟悉的震耳欲聋、气势磅礴的男女搭跳地鼓舞就源自架车乡腊咪支系。</p><p><br></p><p> 腊咪支系服饰为:头饰、长袖短衣套坎肩、短裤、佩饰型。</p><p>1、头饰:</p><p> 腊咪支系的包头为扁筒帽(半桶状包头),外层以红色为主,配其它色系丝线或银泡绣满精美几何纹样,有的会在上面缀上一圈银坠饰;已婚女子的包头上则配有一条要来固定包头的银链子,银链子两头固定于两耳上方的布上,下面套于下巴。洛恩哈尼的包头也有类似的固定银链,但它不分是否已婚。</p><p>2、上衣:</p><p> 上衣为低领左衽斜襟长袖短衣,衣领、袖口、衣角缀饰有以红色为主,配其它色系丝线绣制的几何纹样。外套一件绣制精美纹样的对襟或左衽斜襟坎肩,对襟坎肩的领口处钉有一对半圆银牌纽扣。</p><p>3、裤子:</p><p> 裤子为大裆短裤,裤脚上缀饰有以红色为主,配其它色系丝线绣制的几何纹样。后面系上一块绣有精美花边纹样的遮臀布。小腿套上一对缀有红色花边纹样的蓝色腿套。</p><p>4、佩饰:</p><p> 胸前佩戴鱼银坠饰,腰间系上一圈银链,手戴银镯。</p><p><br></p><p>服饰如图:</p> <h3>红河县架车乡腊咪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架车乡腊咪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架车乡腊咪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架车乡腊咪支系服饰</h3> <p>四、糯比支系</p><p> 自称哈尼,互称或他称糯比的支系主要分布于红河县乐育镇窝伙垤村委会和浪堤镇娘普村委会、虾里村委会、洛那村委会、红波洛村委会等区域。红河县的糯比服饰相比其它哈尼地区的糯比服饰差异很大。(备注:按父子连名,在这些村委会里,有些家族来自奕车支系,有些家族来自腊咪支系,但因迁徙杂居的结果,服饰、语言口音、习俗等都同化成了糯比支系)</p><p><br></p><p> 糯比支系服饰为包头、长袖短衣、长裤、佩饰型。</p><p>1、包头:</p><p> 传统的糯比包头为一块自种自编自染的黑色土布折叠而成的三角帽。</p><p>2、上衣:</p><p> 上衣为黑色土布绣制成的无领圆口左衽斜襟长袖短衣。领口、袖角、襟边要红、黄、绿不同色系丝线缀绣上精美的花草、几何纹样,且沿着领口、襟边的纹样间要银泡绣制上成三角状的缀饰。衣摆无纹样缀饰。</p><p>3、裤子:</p><p> 裤子为大裆长裤,无纹样缀饰;改良版的裤子成直筒长裤,裤脚缀上间隔有致精美的纹样。系上一条绣制精美的腰带。</p><p>4、佩饰:</p><p> 胸前佩戴鱼银坠饰,手戴银镯。</p><p><br></p><p>服饰如图:</p> <h3>红河县糯比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糯比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糯比支系服饰</h3> <p>五、奕车支系</p><p> 自称哈尼,互称或他称奕车的支系主要分布在浪堤镇的俄期村委会(部分村)、浪堵村委会、大羊街乡、车古乡哈垤村委会。奕车是红河县独有的支系,是哈尼族头人“阿波仰者”的三世孙--“奕车”后世子孙。奕车人为了纪念祖先,要祖先的名字命名支系称谓(仰者-者奕-奕车……)。奕车服饰具有独特性,被人们称为最“性感的民族”。“孟子红都”山上的“仰阿娜”(姑娘节)是红河县8个哈尼支系里奕车人独有的节日。</p><p><br></p><p> 奕车支系女子服饰结构为:头饰、衣服、短裤、佩饰型。</p><p>1、头饰:</p><p> 头饰为一顶要雪白软布缝制而成的尖顶三角状帽,哈尼语叫“帕叉”,形同基诺族的女子帽子,帽尾底部用彩线绣上精美的几何或花草纹样加以缀饰;老人的“帕叉”则要一块靛青色土布缝制而成,且帽尾没有缀纹样。</p><p>2、衣服:</p><p> 衣服称为龟式服,分外衣、衬衣、内衣,哈尼语分别叫作“雀朗”、“雀巴”、“雀帕”。外衣为靛青色土布缝制而成的对襟无领圆口正摆短衣,对襟两边绣上装饰排扣,因制作时为了使衣服不起皱,涂上了一层牛皮胶水,整件衣服的布色显青中泛红。衬衣为一件无领剪刀口,下摆圆如龟状的衣服。内衣为一件对襟无扣无领圆口内褂,衣摆缝订着数道假边缀饰,以表多衣。</p><p>3、裤子:</p><p> 裤子为一条要藏青色土布缝制而成的贴体短裤,短裤短至大腿根,大腿至小腿以下全部裸露。脚拖一双木屐。传统的短裤分为两种,即:拉巴和拉朗,两种短裤腰前后都定有两股纤细麻绳,紧缠腰数道作为裤带,拉巴的缝制精致,多皱折,裤口紧勒臀部向外倒卷而上,再折向内,倒卷的裤口折叠臀部后形成“V”型,深受青年女性喜爱;拉朗裤口布卷,折皱少,简单,多为中年妇女穿。</p><p>4、佩饰:</p><p> 以绣花腰带、银饰品作为佩饰。奕车的银饰品主要有银螺、银叶片、银鱼缀饰于腰上。</p><p><br></p><p>具体服饰如下图:</p> <h3>奕车支系服饰</h3> <h3>奕车支系服饰</h3> <h3>奕车支系服饰</h3> <h3>奕车支系服饰</h3> <h3>奕车支系银饰</h3> <p>六、糯美支系</p><p> 自称哈尼,互称或他称糯美的支系主要分布于车古乡的利博、阿期、么当等村委会。和元江县那诺乡、羊街乡的糯比为同一个支系。在此,同一个支系,同样的服饰,因分布区域的不同,出现了支系称谓的不一样,这个问题在前面表述洛恩哈尼称谓的自然段里做过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棕扇舞源自这个支系。</p><p><br></p><p> 糯美支系服饰为头饰、短袖短衣、长裤型。</p><p>1、头饰:</p><p> 未婚女子头戴一顶要黑色或藏青色布料做的前帽整齐钉满银泡,四周绕着两串银珠的布帽,哈尼话叫“阿格吾藏”;已婚后的妇女头戴一块要彩色丝线绣制花边纹样的包头。</p><p>2、上衣:</p><p> 上衣为一件要黑色或藏青色土布缝制而成的低领短袖对襟短衣。领口、袖角、襟边绣有精美的花边。对襟左左各钉有两排银币缀饰的排扣。衣摆缀饰一圈要喜好色丝线绣制成的正方形方块纹样。随经济的发展,服饰的改良,出现了蓝色、黄色为基调的底布花衣裳。</p><p>3、裤子:</p><p> 裤子为大裆宽腰打折长裤,裤子上无任何纹样缀饰。腰系一条两头分别拼接一块绣制精美纹样呈箭头状搭摆的腰带,两块搭摆整齐的垂于臀部,哈尼话叫“哈辞”。已婚女子的臀部腰带搭摆间会挂有一串长过搭摆的五颜六色流苏,那个哈尼话叫“披扎”,用它的佩戴与否来判断是否已婚,未婚女子是不佩戴“披扎”的。</p><p><br></p><p>服饰如图:</p> <h3>糯美支系服饰</h3> <h3>糯美支系服饰</h3> <h3>糯美支系服饰</h3> <h3>糯美支系服饰</h3> <p>七、白宏支系</p><p> 自称白宏,互称或他称白宏、布孔的支系主要分布在垤玛和三村两乡。黑树林地区的白宏服饰差不多一样(黑树林地区包括红河县的垤玛、三村和墨江县的那哈、龙坝),和绿春县白宏和墨江其他地区的白宏服饰相比,差别就有点大。纯正有名的哈尼焖锅酒就产于垤玛乡,因此这里被称为“焖锅酒的故乡”,醇香的哈尼焖锅酒就是产自勤劳的白宏人之手。</p><p><br></p><p> 白宏支系服饰为头饰、短衣、短裤、佩饰型。</p><p>1、头饰:</p><p> 未婚女子头戴帽沿钉有两排银泡缀饰的黑色小布帽,发辫编盘于头上,发辫上插上要彩丝扎制而成的花朵及银坠。已婚女子则戴头帕。</p><p>2、上衣:</p><p> 白宏支系的上衣由内衣、中衣、外衣组成;内衣为一件白布缝制的衬衫;中衣是一件浅蓝色条纹土布缝制而成的衬衫,领边、襟边、袖口绣有精美的纹样,现在有人当做外衣直接穿于外面。外衣为多件层叠的靛青对襟短衣,衣袖内长外短,逐渐递减,层次分明。</p><p>3、裤子:</p><p> 短裤为一件打折贴身短裤,裤子上无任何缀饰纹样。腰系黑色腰带,垂于两腿间。已婚女子腰系一块挂有五颜六色毛线球的黑色褶布块遮挡臀部,类似于遮臀部,它是判断白宏女子是否已婚,未婚女子是不系这个的。</p><p>4、佩饰:</p><p> 领口左右两边钉有两对大银螺,肩膀两侧挂两串鱼银链垂于胸襟,左腰间佩戴一串银链。</p><p><br></p><p>服饰如图:</p> <h3>红河县白宏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白宏支系服饰</h3> <h3>红河县白宏支系老人服饰</h3> <h3>八、阿松支系</h3><h3> 自称豪尼,互称或他称阿松(也读作“阿梭”)的支系分布在三村乡下辖的坝木村委会托尼和切珠两个村及垤玛乡农场。阿松支系为红河县各哈尼族支系中人口最少的一支,全县只有71户,其中托尼村25户,切珠村41户,垤玛乡农场5户。因阿松支系生活的地域远离其他哈尼族支系的聚居区,县域内的人们对其了解甚少。</h3><h3><br></h3><h3> 阿松支系的服饰为头饰、长衣、短裤型。</h3><h3>1、头饰:</h3><h3> 包裹头部的包头是由一块黑布和两条不同颜色的丝质面料布条从中间缝合拼接而成,一头是黑土布,其两头分别是两款不同颜色的丝质面料布条。三头顶部分别绣上缀满精美纹样的布块,且缀上银铃坠饰。包裹时按先后顺序包黑色土布,然后从分叉开始分别把两头不同色的布条往前后左右的顺序缠绕于黑色布块间。</h3><h3>2、上衣:</h3><h3> 上衣为青蓝色左衽斜襟长袖长衣,腰两侧开叉,腰系一条两头绣有精美纹样,坠饰毛线球的腰带。有时候还会戴一块绣有精美花边纹样的方形围腰。胸前佩戴一串鱼银下面坠饰银铃的银链饰品。</h3><h3>3、裤子:</h3><h3> 裤子为青黑色短裤。小腿套上脚套,上下两头要布绳捆绑。</h3><h3><br></h3><h3>服饰如图:</h3> <h3>豪尼—阿松支系服饰</h3> <h3>豪尼—阿松支系服饰</h3> <h3>豪尼—阿松支系服饰</h3> <h3>豪尼—阿松支系服饰</h3> <h3>豪尼—阿松支系服饰</h3> <h3>豪尼—阿松支系服饰</h3> <h3>男士服饰:</h3><h3> 哈尼族男士服饰相比女士服饰要简单得多,差别不大,趋于统一,一般都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时候才穿。造型为:头戴包头;上衣(上衣主要有无领左襟长袖、有领左襟长袖、有领对襟长袖、有领坎肩、无领坎肩);宽腰扭裆长裤(部分有绑腿);脚穿木屐或布鞋。</h3><h3><br></h3><h3>男士服饰如图:</h3> <h3>红河县哈尼族男士服饰</h3> <h3>红河县哈尼族果宏男士服饰</h3> <h3>红河县哈尼族果宏男士服饰</h3> <h3>红河县哈尼族白宏男士服饰</h3> <h3>红河县哈尼族本那男士服饰</h3> <h3>红河县哈尼族果宏男士服饰</h3> <h3>红河县哈尼族本那男士服饰</h3> <h3>结语:</h3><h3> 因个人能力有限,能实地探访的区域也设限,难免会存在有误的地方,如有误,望广大同胞批评指正。</h3><h3><br></h3><h3>图片提供:李三抽、李红宾、李菲、杨永收、王选、常丽芬、车志雄、马堂珍</h3><h3><br></h3><h3> 2019年12月2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