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营造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明德学校自建校以来,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更结合新教育理念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突出学校书香校园特色,为学校的发展打下精神底色。 <b> 一、营造氛围,让身边处处有文化</b><br> 坚持环境启育,倡导文化润泽,丰厚校园文化人文底蕴。精选主题,统筹建设了校园文化长廊、习语润心长廊、传统文化雕塑等教育基地,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龙口精神、孝德文化、安全文化、校风校训”为主线的围合形楼体,以及集中展现办学思想、创新实践成果、学生优秀作品的景观路宣传栏,成为孩子们挑战困难、健康成长的加油站。同时,借助墙壁文化、“班级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了解新时代,与时俱进。 <b> 二、与书为伴,让生活时时有阅读</b><br> 1.建设班级图书角。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相互配合、协作,建设好自己班级的图书角,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 2.充实学校阅览室。通过集中购买、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补充适合中学教师和学生阅读的书籍,便于教师和学生的借阅。 3.落实“晨诵、午读、暮省”,保证阅读时间。早上的诵读以语文和英语为主,利用早读时间诵读经典,每天清晨用一首诗开启孩子生命中的每一个黎明;午读,让孩子们安静的阅读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书籍。暮省,每天每位学生都要梳理、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并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h3> <b> 三、形式多样,让活动促阅读提升。</b></h3> 1.每位学生都要准备阅读笔记本。做好读书笔记,笔记以积累为主,也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评价,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充实,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高层次推动品牌特色活动。将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精选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目,开发《经典,与我们一路同行》《孝德文化教育读本》等校本课程,把《诗经》《论语》《朱子家训》《大学》等内容收录其中,分年级段让学生背诵。 3.开好“班级读书会”。组织各班每月举行一次“班级读书会”,让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经典进课堂,每学年完成一篇文学作品和一部经典名著的阅读。 4.初一(级部)学生每年一次古诗词大赛(4月);初二(级部)学生每年一次的经典诵读比赛(11月);初三(级部)学生参加每年一届汉字听写大赛(5月);初四(级部)组织学生每年一次作文大赛(10月)。 <b>四、家校共读,让理念转变成行动</b><br> 1.组织参与省级课题“通过研读教育专著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引领带动学校教师读书的热潮。 2.寒暑假时间学校要给教师推荐相关必读和选读书目,利用假期时间研读,写好读书笔记。利用大组教研时间,将读书后的心得进行交流,激发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3.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演讲比赛,一次朗诵经典比赛,进行一次撰写读后感的评比活动。 4.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朗读名家名作,在班级、级部开展朗诵会,选出选手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诵会,分成学生组和教师组,组织评选。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相信在氤氲着浓浓书香校园里的每一个明德师生,都能够成为既拥有知识,更拥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