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父亲周凤池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惟 刚

<h3>   前 言</h3><h3> 我们的父亲周凤池,1929年腊月初五生,湖南衡山白果人。<br></h3><h3> 自幼爱好金石书画,曾考入震华艺术学院,1949年9月考入中南军政大学,后在部队任宣教干事、文教研究员、秘书等职,在部队十年。</h3><h3> 1958年集体转业安钢。历任党办主任、厂办主任,安钢第二炼钢厂党委书记、厂长。</h3><h3> 1983年调入安阳市委副秘书长、市改革委主任,1996年离休(地市级)。</h3><h3> 他的书法兼擅各体,以草、篆见长。喜作甲骨文,多取殷契文并掺以殷周金文,古朴清雅。时出新意。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在《书法杂志》等发表,被收入《河南书法作品选》等。1986年作品在“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中获奖,1984年在安阳发起组织“殷墟笔会”和“甲骨文书法还乡展览”,1985年负责组织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殷墟甲调用文物暨书法作品展览并编辑出版《殷墟甲骨文书法作品集》,1985年与1986年先后应邀访问日本、法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艺术交流。</h3><h3> 曾任河南安阳市书法协会第一、二届主席,殷墟笔会常设理事会理事长,殷契印社名誉社长。2005年7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h3> <h3> 第一章</h3><h3> 学生时代</h3><h3> (1944年一1949年7月)</h3> <h3>岳云中学校歌歌词</h3> <h3>1944年在湖南岳云中学时</h3> <h3>三忠初级中学,校址先在大奇嶺公祠后迁嶺坡坳前书院,时读第一班。合照与谭禎祥于毕业时</h3> <h3>1947年在湖南兑泽中学时</h3> <h3>在湖南南华中学时</h3> <h3>在南华所办几个刋物刋头设计</h3> <h3>涓波刋头设计</h3> <h3>勃勃刋头设计</h3> <h3>参加廿七周年校庆特刋比赛获得冠军留影</h3> <h3>1948年下学期和1949年上学期当选为华南学生自治会理事长和南华衡山同乡会会长</h3> <h3>   第二章</h3><h3> 部队十年</h3><h3> (1949年9月一1958年10月)</h3> <h3>1949年9月参军</h3> <h3>在中南军区测绘学校</h3> <h3>1951年调校政治处作宣教工作</h3> <h3>在军政干校理论大队时</h3> <h3>1952年在武汉中南军区理论大队学习时</h3> <h3>在中南军区师训班</h3> <h3>在广州</h3> <h3>I952年10月与广州黄花岗陵园</h3> <h3>在中南军区文化速成学校</h3> <h3>校长和教员</h3> <h3>1953年5月全军文伈教育大会考在军区直政工作时</h3> <h3>解放军第五预备役学校</h3> <h3>1953年梅兰芳带团慰问部队</h3> <h3>在中南军区第四文化速成中学</h3> <h3>1956年光荣入党</h3> <h3>第四次上北京总政、总参请示工作</h3> <h3>1954年于许昌</h3> <h3>在许昌第五步兵预校办公室楼前留影</h3> <h3>第一次上北京</h3> <h3>中尉军衔</h3> <h3>在许昌军营</h3> <h3>第二次上北京去军委请示工作</h3> <h3>在武汉军区请示工作</h3> <h3>在武汉</h3> <h3>第三次上北京去军委总干请示工作</h3> <h3>第四次上北京军政请示工作</h3> <h3>1958年10月告别部队</h3> <h3> 第三章</h3><h3> 安钢廿五年</h3><h3> (1958年8月10日一1983年12月)</h3> <h3>1962年在安阳钢铁公司大楼前,本牌为父亲所写</h3> <h3>1959年安钢1号高炉投产时</h3> <h3>1960年冶金报记者魏竞恒摄于安钢</h3> <h3>与省市领导在一起</h3> <h3>讲课</h3> <h3>工作中</h3> <h3>1962年在安阳钢铁公司党委办公室工作</h3> <h3>1958年安钢政工会议时摄于李珍铁矿</h3> <h3>安钢高炉前</h3> <h3>在安钢公司办公楼前</h3> <h3>在总厂两委办公室</h3> <h3>1977年6月在长沙参加全国冶金系统统计工作会议时</h3> <h3>作报告</h3> <h3>读书学习</h3> <h3>讲话</h3> <h3>主席台上</h3> <h3>与省领导钟力生、赵硕等合影</h3> <h3>在安钢二炼钢厂</h3> <h3>自立军领奖,大干100天,胜利完成35万吨钢。荣获安钢集团公司二等功奖章</h3> <h3>庆功祝捷大会上合照</h3> <h3> 第四章</h3><h3> 市委十三年</h3><h3> (1983年12月一1996年)</h3> <h3>山海关</h3> <h3>衡山松</h3> <h3>黄鹤楼</h3> <h3>卢沟桥</h3> <h3>湘潭韶山</h3> <h3>澳门</h3> <h3>在家书法</h3> <h3>交流笔会</h3> <h3>在日本甲骨文书法展开幕式</h3> <h3>在日本看书展</h3> <h3>在车站迎接日本书法家</h3> <h3>在火车站合照</h3> <h3>书法交流</h3> <h3>与司机在市委办公大楼前</h3> <h3> 第五章</h3><h3> 离休生活</h3><h3> (1996年一2005年7月)</h3> <h3>一壶浊酒喜相逢(甲骨文)</h3> <h3>群乐图</h3> <h3>书法作品</h3> <h3>鱼乐图</h3> <h3>甲骨文书法</h3> <h3>建厂三十周年与老领导合影</h3> <h3>书法交流</h3> <h3>市委、市政府组织老干部参观活动</h3> <h3>研究甲骨文</h3> <h3>2003年老年春秋刊登封面及封二</h3> <h3>2003年校秘书理论与实践封面</h3> <h3>秘书名人专辑</h3> <h3>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生前住院期间,老领导、老战友专程到病房看望</h3> <h3>在湘西张家界</h3> <h3> 结束语</h3><h3> 我们的父亲一生,性情秉直,为人忠厚,一生扑在工作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h3> <h3>  父亲的崇高精神品质,您永远刻记在我们心中!</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怀念我的爷爷</h3><h3> 霄 羽</h3><h3>&nbsp;</h3><h3>&nbsp; 冬季的衡阳烟雨蒙蒙,像极了十四年前爷爷逝世那天心里滴落的雨。小时候不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直到爷爷走的那天才突然醒悟,陪伴,原来是个很奢侈的名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和爷爷的故事写于1990年,那一年,我刚出生,爷爷60岁,未及呱呱落地的我便被博学的爷爷取名为霄羽,“万古云霄一羽毛”不仅是姓名的由来,更包含着爷爷的期许和寄托。</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一年,我4岁,爷爷64岁,我们在同一天过了唯一一个日期相同的生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爷爷送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图画版的《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爷爷教我背下来的第一句古文。</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一年,我8岁,爷爷68岁,在爷爷家最喜欢的事就是钻到他的书屋里,翻出来书页些许泛黄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实那时候根本看不懂文言文,只是看着爷爷耐心地讲解感觉很有意思。</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一年,我11岁,爷爷71岁,那时的爷爷身体硬朗,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到楼下古玩市场遛弯儿和练习书法和绘画,每周末和爸妈都会去紫薇园爷爷家,记忆最深的便是爷爷小花园里的枸杞和晚上加餐时爷爷烹制的辣鱼。</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一年,我17岁,爷爷77岁,故事在这里画上了一个突兀的休止符,还在中考的我还没来得及把考上市一中的好消息告诉爷爷,便听到了晴天霹雳般的噩耗,爷爷走的是那么的突然,一直以为还有好长的时间可以看到爷爷慈爱的笑容,还有好多的机会可以听到爷爷深重的鼓励,那一刻仿若隔世,泪水夺眶而下。</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思念是一种奇特的力量,也许是爷爷的寄托,现在的我又回到了衡阳,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并沿着他曾经的军旅足迹继续前行,和爷爷的故事虽然暂时封笔,但它传承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清风正气的品格将会伴我一生,就像爷爷教我的那首歌一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h3><h3><br></h3><h3> 2019年12月25日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