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乡的毛病

流沙(过客)

<h3>  20多岁前生活在东北,后来去了呼和浩特,40多岁又回到东北,尤其退休后迁至大连开发区也就是金普新区也叫自贸区后,接触到更多的不讲普通话的东北人包括本地话的老大连人,我统称其为东北老乡,切身感受到我的东北老乡毛病太多。没有比较就不知道其害,没有比较就没有感慨,这种感慨本不想说出来,说出来怕老伴又说我太爱挑剔,说出来怕别人说我才毛病多,说出来肯定得罪人。可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不说出来心堵,说出来痛快。</h3> <h3>  今天周六,将一件棉衣去修补一下。这是一件自己比较喜欢的那种款式,还没怎么穿可领口和肩口的皮尤破损。在开发区大商新玛特六楼(一点不夸张,这家大商新玛特又破又埋汰,有损“大商”和“新玛特”的招牌)有多家这样织补衣服的。随意找了一家,问织补妇女修这个需要多少钱。有着浓浓东北口音的妇女说:大叔,你这衣服统共有5疙瘩得换,怎么地也得85。我随口说这么贵。东北口音说:我说大叔,就85我还不愿修呐,太麻烦了,还得把旧的拆下来。说完,她就掉头和另一个妇女唠起了家常嗑。我觉得修补一件衣服花85有点贵,又随口说那就80吧。东北口音说:大叔,看你这么大岁数了,你就给80,给你个面子吧。这话觉得怎么这么别扭,我立马说:得!我这么大岁数用不着你给面子,给你85。东北口音一边开取衣票,嘴还不闲着:说真的,85我还不愿意收,不好修。我一听,这不是又要给我面子了?我说:得!你不想收我还不在你这改了。<br></h3><h3>&nbsp;&nbsp;&nbsp;&nbsp; 拿上衣服往里面走,里边一个南方口音的妇女看我拿着衣服,主动问我是不是修补衣服。南方口音看了看,说不好修。我问多少钱?南方口音说:您这挺费工,我得把原来的拆掉,再按原来针眼给您对上缝弄,真的挺费工,您看给多少钱合适?我说:我怎么看,你说多少钱?南方口音说:怎么也得60元。有前面的对比,没什么讲的了。我问南方口音是哪里人,答是安徽的。</h3> <h3>  出了商场,我就将这个东北妇女与那个南方妇女作了简单比较:一个咋咋呼呼;一个低声慢语。一个要85,还照顾我给我面子了;一个要60,是真心想做这个活儿。一个自我感觉超好,能感受到她那种自认为从东北老家来大连的自豪感的强劲,还有那种想做了就多做点,不想做了唠点家常嗑,你爱修不修,你想修我还不愿意干的“官商”或叫“商官”架势;一个除去看我的衣服外,就是一边和我说话还一边低头踩她的缝纫机,给人的感觉她就要干活,要工作。还有,东北妇女有40多岁,开口闭口叫“大叔”,不知是尊敬还是嫌我老气,我想我在她眼里肯定老得不成样,没叫我“大爷”就算不错了,还有那种想说什么张嘴就来,满嘴高八度的大茬子味管你什么感觉;而那个安徽妇女好像不到40岁,南方人的普通话,语调不张扬,我在她眼里可能更是老的不像样不像样的,可她不叫“大叔”什么的,而且称“您”。我还想,如果修衣服后万一有个麻烦,在东北妇女那你就不用想讲理,不损你不骂你就算捡着了,而那个南方妇女就有可能与她理论理论的。</h3><h3>&nbsp;&nbsp;&nbsp;&nbsp;两个妇女的表现,一个真让人生厌,让你多花钱又不舒服;一个让你感觉到平和与可靠,让你花钱少心情又舒畅。如果这两个妇女同在一个工厂干活,哪个工作状态好,哪个差,如果你当老板会用谁,不难得出结论。</h3> <h3>&nbsp; 最后我归纳,这个东北妇女也是集好多东北老乡的毛病于一身:挣钱怕累,干活怕苦,没多少钱却想摆谱。东北多是这样的人,何谈振兴何谈发展?早年,有位市领导讲过要研究如何解决开发区的人口结构问题这样的话,当时不理解。搬到开发区后明白了,开发区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就是东北人太多太多,几乎全是东北人。过去还有不少外资企业和外国人,也有不少南方人。可现在外资企业走不少,南方人也走不少,人口结构更是个问题。目前,开发区几乎全是老大连人讲的“北边人”再加上一点原马桥子村的农民或渔民,基本上属于不说普通话人的天下。本人认为,在大连有“说普通话的东北人”和“说东北话的东北人”,二者虽然都为东北人,却有着极大的区别。说普通话的东北人基本属受过高等教育者,而说东北话的东北人基本没有多少文化。如这个东北口音妇女就是说东北话的东北人,说她有点文化那真是糟蹋文化,看气质扮相来自某个北边的小城镇。</h3><h3>&nbsp;&nbsp;&nbsp;&nbsp;一个地区受高等教育的人不多,会是什么状态?一个地区如果几乎全是东北老乡并且以说东北话的东北老乡为主,还要建设什么自贸区,有多大可能性?用实际检验,金普自贸区2017年成立时咋喊叫的,如今整个啥样自己心里没数吗?国内多地人看不上东北人,黑我大东北。是别人的错,还是我们的过?上述两个从事同一行当的南方妇女和北方妇女的状态,东北人被看不上、被黑,没有原因吗?</h3> <h3>&nbsp; 再多说几句。从这个东北口音称我“大叔”,又讲什么看我“这么大岁数”给我个“面子”讲起,这就是典型的好多东北老乡由于缺少文化底蕴和基本教养而导致的“不会说话”,这些没念过多少书的东北老乡对他人的称谓也着实令不少人极其反感。当年曾有一个大连籍女同事,不到40岁,在批发市场气够呛,因为买东西时一个看上去比她年纪大的戴眼镜东北爷们称她为“大姐”。她十分生气,说,你两只眼不好用,四眼还不好用吗,你和谁叫“大姐”呢?气得不买他的东西了。回来在办公室还不痛快地问我,你们北边人怎么这么称呼人?他那么老为什么管我叫“大姐”?</h3><h3> 还有,我刚退休那年,和老伴去海南过年。在超市里我拎一小袋东北大米,一个50多岁厚脂肪的东北妇女问我:哎?老爷子,你这大米在哪块儿买的?我没理她。她以为我没听到不死心继续问,还是老伴了解我,当即带着解嘲的笑意说:你别问了,他不高兴了,你叫他老爷子了。后来,还是老伴多嘴告诉了厚脂肪在哪买的。老伴和我说,你没必要和这类人计较。我认为自己不是计较,只是感觉这个厚脂肪妇女张嘴就“哎!”,一股缺少教养没文化的气味污染了生态。就她那又老又埋汰的品相叫我“老爷子”,我真没心情回应她,她还是回家叫“老爷子”去吧,我可不想当她的“老爷子”。</h3><h3> 有的东北人不分场合与关系,张嘴就称呼他人为“大叔”“大爷”“老爷子”,我认为就是缺少文化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我发现,有修养的人、高学历的人或机关高校出来的人,绝不会不分场合地点的“大叔”“大爷”“老爷子”乱叫。在特定场合、特定关系下,年轻女子叫一个男人为“大叔”,这“大叔控”其中含义不一般。港台和广东一带,称长者为“阿叔”,这也比东北人喊你“大叔”顺耳也舒畅。而东北老乡乱喊“大叔”“大爷”“老爷子”确实效果不好。</h3> <h3>(海南九所街头这样拔火罐,辣眼睛不)</h3> <h3>  如何称呼别人,能表达出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及修养。</h3><h3> 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如何发展,也取决于人口结构。</h3><h3> 从这个织补衣服的东北妇女看东北老乡,好多东北老乡与这个织补衣服的东北妇女有通病:一是不会做生意,二是缺少说话教养,三是懒,四是自我感觉超好。这样的人多了,一个地区怎么能有活力,怎么会发展。这位织补衣服的东北妇女,足以表达在东北不仅政府和国企有“爱买不买、爱来不来”的“官商”作风,就是摆个小摊也有“爱做不做、不做拉倒”的“商官”脾气。东北与南方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可能与此有关。此种“官商”作风和“商官”脾气不除,上头给什么政策也没用,也是烂泥扶不上墙。</h3><h3>(2019年11月17日有感,修改于11月20日 </h3><h3>另注:照片与文字内容于表面上不符,但可引人思考)</h3><h3>&nbsp;&nbsp;&nbsp;&nbsp;&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