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甘肃,四川自驾游

邵辉平(少东家)甘肃兰州

<p>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p><p class="ql-block">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积</p><p class="ql-block">300亩</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杜甫纪念馆</p> <p>成都风水好,人情烈如酒。</p><p>初尝火辣辣,入腹暖融融。</p> <p class="ql-block">花径</p><p class="ql-block">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p><p class="ql-block">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p> <h3>更有黄鹂声,入耳酥人筋。</h3><h3><br></h3><h3>少女肤如水,谁见犹可怜。</h3> <h3>诗风学少陵,吾笔写吾心。</h3><h3><br></h3><h3>做人学少陵,肝胆与人共。</h3><h3><br></h3><h3>喝酒学少陵,把酒慰平生。</h3><h3><br></h3><h3>做事学少陵,家国情怀凝。</h3> <h3>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h3> <h3>草堂定居好,江畔寻花美。</h3><h3><br></h3><h3>饮酒有南邻,旧醅亦可醉。</h3> <p class="ql-block">茅屋</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p> <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杜甫草堂收藏的“杜甫诗意画”在中国画坛成为一个专题画类,全国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现代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吴作人、李苦禅、王雪涛等也多以杜诗画意为题材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精品。</p><p class="ql-block">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p><p class="ql-block">2001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铺设地下管道施工中,分别在草堂正门西侧和工部祠东北面发现唐代灰炕和唐代民居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皿,建筑构件以及墙基、水井、水沟、灶台等民居遗存。它们的年代与杜甫在成都生活的时期很接近。杜甫草堂唐代遗址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唐代文化遗存之一,它展现了唐代成都地区的社会生活风貌,印证了杜甫对其居住环境及其生活情景的描写,为杜甫草堂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佐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