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帕米尔高原,那是世界屋脊,当然,也是中华大地的屋脊。以后,知道了“青藏高原是我国的屋脊“,帕米尔讲得少了,又再以后,明白了,其实都对,青藏高原与帕米尔高原实际上是连成一体的。不仅是作为青藏高原南北骨架的大喜马拉雅山(喀拉昆仑山一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源出"帕米尓,亚洲大地的条条"筋脉",都是由帖米尔向各方伸展,天山,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在此相聚扭结,如此宏伟的“山结",是地球上的唯一。</h3><h3> 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帕米尔,称之为葱岭、不周山,历史前行,帕米尔周边,成为几多民族纵横驰骋的舞台,“帕米尔“这个名字后来才见诸我国史书,波斯语、塔吉克语等民族语言中,“帕米尔"的词意也都是屋顶之意,世界屋脊,举世公认。</h3> <h3> 9月2日晨,从喀什出发,行车125公里,来到了盖孜。站在河谷中的滩地上,前方就是那横空出世的莽昆仑 ,震撼心魄!高耸入云的西昆仑山群峰丛中,那最高的尖峰,就是西昆仑山的(也是整个昆仑山脉的)最高峰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一说7719米)。</h3><h3> 我们将从这盖孜河谷走上帕米尔高原。</h3> <h3> 尽管我对帕米尔久己向往,但今日来到山前,又心有不安,因为在近几年的旅游中,几次行至海拔3500米以上高处,就有“高原反应”,心慌气短,这一次帕米尔之行,计划第一天的行程到塔什库尔干,海拔3640米,第二天到红其拉甫,4900米,都行吗?本设想个人留在喀什不上去,或者只上到塔县,但是多方具体联系都不可行,集体活动就怕落单,尤其对我来说,年过75,耳背,又在人生地不熟的地区,大家更不放心,我们的队长原是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队长夫人同行,也是医生,队里又还有另一位主任医师,他们给我分析一下:3600米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在4000米以上地区活动也就是半天,休息好,备个氧气袋,他们还都备有相应医药,不用怕!于是我也去除顾虑:一起前进!学个红军爬雪山,走上这高高的帕米尔!</h3> <h3> </h3><h3> 队长为我拍下这幅照片:我站脚的盖孜河谷,海拔2500米,而那公格尔峰与我同框,我们之间高差五千余米!这就是我和帕米尔的合影!近七千七百米的高峰,超过五千米的高差,这样的合影上哪去拍?在中国,应该还有地方,如藏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拐弯,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之下;或者川西,"蜀山之王“贡嘎山(海拨7556米)之下,但对我而言,就是应了那句话:"可遇不可求“,够牛,知足了!。</h3> <h3> 昆仑诸峰高耸入云,高空中风云迅忽变化,看看下面的四幅照片,风起云涌,十一分钟之间,形象清晰的公格尔峰顶,就被白云遮没了!我们的运气真好,还照得了与公格尔顶峰的合影!</h3> <h3> 通过盖孜边防检查站,就好比是迈进了帕米尔的门槛。</h3><h3> 盖孜河谷,古称剑末道,北南走向,东边是昆仑山,西边是帕米尔高原的萨雷阔勒岭,中间沿着一串相对较低平的谷地,走上喀拉昆仑山,再翻越一个个山口通往南亚与西亚,是絲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两千多年来,在这古道上艰苦跋涉,走过了多少迁徙民族、远方商旅、僧人大师、友好使节、出征将士!现在虽然修通了中巴公路,但由于谷狭路窄,山岩松碎,地质复杂等原因,道路通行並不很顺畅,盖孜检查站过后,马上就进入了2015年修成的公格尔隧道,2.6公里长,一瞬而过,避开了一段容易塌方的路段,但沿线还有许多路段在整修、改造:</h3><h3> </h3> <h3> 座车前行,海拔高度逐渐增加,山谷两旁的山头,峰顶积雪不化。</h3> <h3> 不久,到达美丽的布仑口白沙湖。布仑口湖是公格尔水电站的主水库。游人常称之为"布仑口白沙湖",这“白沙湖“是由于对湖岸上美丽的白沙坡的赞誉而叫出来的美称。</h3><h3> 秀丽的景色令人留恋不前。</h3> <h3> 游览约半小时后,继续乘车前行。上了公路不一会,在公路的左前方,应该是东南方向,看到了远方的慕士塔格峰!惊鸿一瞥,太美了!这是慕士塔格的第一幅“标准像“。</h3> <h3> 因为慕士塔格毕竟离得还远,不多久,视线就被一列离公路更近的雪山挡住了,我们的车沿着沿着这列雪山和山下的湿地、牧场前行。</h3><h3> 从这些雪山的照片,我们可以形象生动地看到冰川是怎样形成的。高山白头,整个山顶复盖着冰雪,日积月累,沉重的冰层夾带着石砾,在山体上磨出了一条条冰的洪流,这就是冰川,其前锋,即冰舌,冲出沟口,甚至冲下雪线。</h3><div><br></div><h3><br></h3><h3><br></h3> <h3> 春夏,冰雪消融,冰川上缩,雪水在山前冲出一片片冲积扇,汇集在湿地、湖沼、河流,才有了草原、田庄。</h3> <h3> 来到了喀拉库勒湖畔。喀拉库勒是"黑湖"之意,面积10平方公里,,湖水深邃幽暗,鱼鸟罕见,因其颇具神祕色彩,更加吸引游人。</h3> <h3> 慕士塔格峰就在湖"背后“!在这里,看起来慕士塔格并不那么高峻,渾圆的峰顶,复满白雪,面前是一汪青黛色的湖水。这是这最常见的山湖同框的“标准像“。</h3><h3> 但是 ,慕峰并不在喀湖边,相距有几十公里,其间还隔着数道较矮的山梁。所以看起来,海拔7509(一说为7546)米的慕峰似乎并没有高出喀湖湖面(海拔3600米)多少。</h3> <h3> 都说喀拉昆仑公路在这一段是绕着慕士塔格走的,但我所能找到的地图都是"摡略级“的,看起来,路、山並不那"紧贴",那距离应是10公里数量级的,大体上,过布仑口后,公路沿慕峰西侧南下,过喀湖段后转向东南行,最后再转向南经塔合曼湿地,到塔什库尔干县城。从初见到慕峰至见不到,大约经三小时,其中,除去停车游览拍照时间,大约行车时间近2小时,行程大约60公里吧?</h3><h3> 从喀湖畔一路前行,山回路转,慕士塔格的形象,以及慕峰与公路之间的低山地带的景观都在渐行渐变。</h3> <h3> 大约从喀湖前行的约40多分钟后,或许是转到了慕峰的西南面,这里,看起来公路离山相当远,大片缓坡从山根伸展到路边,蓝天白云之下,慕士塔格就“坐”在那里,大度雍容,巨大的冰川从中分的峰顶逶迤而下,两边的雪坡犹如平顺的披风,慕士塔格“,一副“大神“的风范。</h3><h3> 美!庄严的美!美过喀湖边那幅湖山同框的"标准像“!</h3> <h3> 停车!队友们纷纷跳下车来,与慕士塔格合影!</h3><h3> 这一段路面的海拔,最高处是4000米,也就是说,慕峰与我们的高差绝对大于3500米!然而在照片中我们一个个都“高大"了起来,真不知道我们与慕峰间真实距离是多少?</h3> <h3> 用长镜头拍下山头的照片,那冰川的气势震人心魄。</h3> <h3> 继续行车不到半小时,来到“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 ",公园沒有开放,但这里公路离山更近,那冰川看得更清楚了。有资料说,在这里慕峰离我们正在行走的G314国道12公里,而公园离前方的塔什库尔干县城公路车程为72公里。</h3> <h3> 从冰川公园继续前行,只觉得我们与慕士塔格渐行渐远,其形象也逐渐“发散”,最后,随着公路走向转力向南,从汽车车窗看不见慕士塔格了。</h3><h3> 绕着慕士塔格行车,一路上欣赏了他的雄伟壮丽,但当时与事后,却都留下了不少问题以待求索。</h3><h3> 慕士塔格是“山”还是“峰”?权威的《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疆地图上,公格尔和慕士塔格图标都是尖顶三角形的“峰”的标志,但文字标示却是“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山”,而新疆的另一些有名的高峰,文字标示都一律为“峰”,为何这二者例外?其他“杂牌”地图就山呀峰的浑叫了。按说,峰,为群山中之高峻者,山为面,峰为点,山为基,峰为顶,但若如西昆仑者,万山簇拥,千峰竞聚,为“山“者太高,而为“峰”者太广,则山与峰也就难分究竟了。这是我现在的理解,或有更深的原因或历史沿习,就待日后学习了。</h3> <h3> 慕士塔格什么样子?绕着山走,不同方向,不同远近看到的形象都不一样,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说的是囿于其中而难窥全貌,而今在大山外绕大圈,走马看花,则应当感慨:“不识慕峰真面目,只缘未入此山中“!慕士塔格,这山太大了呀!占地面积377平方公里,我等寻常游人而己,既非登山运动者,更非科考人员,及见慕峰,也仅数面而已,所以,也就只能在心中存下你最为心仪的那些个图像罢了。</h3> <h3> 为什么尊称慕士塔格为" 冰山之父 "呢?原来,慕士塔格峰的维语併音为Muztagh Ata,词中,muz(慕士)是冰,tagh(塔格)是山,“慕士塔格”就是“冰山”。问题是这个词之后缀 Ata,有“父亲”之意。但是“父亲”与“的父亲”完全是两回事,对于“Ata”的确切含义,咱们一般人弄不清楚,还有待专家深究释义,可是 “冰山之父”的名号己为人们广为接受,包括一些相关的学者也都这么称。</h3><h3> 还有一说,慕峰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山势是最平缓的,浑圆的终年积雪的山顶,使人联想到白发的长者,所以有“冰山之父“之称。</h3><h3> 现在在慕峰山前,还立有不止一座“冰山之父”石碑。</h3> <h3> 不过还有一些多年深入塔吉克人当中进行调查研究的学者并不认同“ 冰山之父“之说,他们认为,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人们,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必然深切感知,冰山是威严的,但又是慈祥的,没有源自冰山的雪水,牧草、禾木、牛羊乃至人类,都不能生存,因此,他们对冰山的崇拜与生俱来。塔什库尔干谷地,就环绕在慕士塔格山下,慕士塔格就是塔吉克人,柯尔克孜人的父亲山!所以,慕士塔格是“冰山父亲”之意,而绝非“冰山之父”。</h3><h3> 我很理解“冰山父亲”之说,这就如同我们敬称黄河、长江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这才是源自人类生话的历史真实。山河的名字都是在它们身旁生生不息的人们起的,寄托着人们对山河的感情,“冰山父亲”才是正名。</h3> <h3> 前行来到塔合曼湿地,没有来自冰山父亲的融雪水,就设有湿地和草场。</h3> <h3> 近北京时间20点半,我们到达塔什库尔干县城。这是我国国土上最西边的一座县城,按地理座标经度计算, 这里与北京的时差大约2.7小时,因此,现在这里实际上还在下午时分。</h3><h3> 尚未进城区,先到旅游服务中心打卡。现在,塔县县城周边的旅游点己被整合为一个大景区,各景点之间都有载客的电瓶车来往。</h3> <h3> 最主要的景点,就是古城遗址:石头城,本来,塔吉克语中,"塔什"是石头,“ 库尔干 ”是城堡," 塔什库尔干”就是“石头城”啊。</h3> <h3> 石头城遗址在城北的一座小山上。由于我本就对于上高原后能否适应心怀不安,特别在意高原旅游的先行者们的忠告:到了高原,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话动,保持体力,以免引起不适反应。塔县海抜3640米,己到了以往我曾经" 高反 “的高度,又考虑到,在这里要住一夜,尤其是第二天还要上近5000米的喀拉昆仑山,山上的红其拉甫国门,那才是此行的最终目的,考验还在后面,我可不能造次!尽管当时还没有不适感觉,还是小心为妙,站在山坡上瞭望石头城就好了,不前去了!</h3> <h3> 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建在山坡前的塔什库尔干历史展览馆。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是中国三大石头城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著名石头城之一。自2200年前的汉代以来,历尽历史沧桑,一直是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非洲的重要通道,絲绸之路中道上的重要枢纽。其所在的塔什库尔干谷地,是东帕米尔地区中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h3> <h3> 刘锦棠将军是左宗棠的主要部将,作为前敌总指挥,勇谋兼备,号称" 飞将军 “,在驱除沙俄,剿灭谋反叛乱集团,平定新疆的战役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他力主新疆建省,并担任了新疆的第一位巡抚(省长)。消灭叛匪,收复塔什库尔干,是他的大功之一。</h3> <h3> 石头城下,县城东边,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湿地,既是繁盛的牧场,又是游憩的乐园。我还是念叼着"到了高原少活动“,只是坐在电瓶车上路过看了一眼,可惜了,只好从网上找几张照片看看。</h3> <h3> 傍晚的塔县,高原风光别样美!</h3><h3> 五十余年前,一部电影 " 冰山上的来客 "使全国人民认识了冰山,认识了帕米尔,也认识了兄弟民族塔吉克人。时至今日,这部电影的魅力犹在,尤其是几首插曲,战友情深,儿女情长,至今传唱不绝。但这一阵在网上浏览时,发现有人在基本概念上把“塔吉克人”与“冰山上的来客 “ 搞混了,实在大谬不然,那电影中的" 冰山来客 ",指的是"不速之客“,特务与民族败类之徒,而塔吉克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电影开头那一曲高吭的" 高原之歌 ”,吼出了帕米尔的气派和边疆儿女对祖国的深情。</h3> <h3> 雄鹰是塔吉克民族的形象。</h3> <h3> 这里的蒲公英长得特别繁盛、壮硕,我很喜欢!</h3> <h3> 北京时间己过22点,这里才是傍晚时分,一芽新月,升上了柳稍头。</h3> <h3> 一夜过去,感觉正常,至此还没有什么" 高反 ”的感觉啊!大家都很好,第二天早,意气风发地向喀拉昆仑山上的国门进发,而且我们很幸运,得以走到了国门,界碑前!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咱们下集再叙说。</h3><h3> 当天下午凯旋而归,在塔县休息了一夜。过天,9月4日早晨,我们要下山了。</h3><h3> 早饭后,在餐厅门前的停车场上,猛然发现,在北方的天际线上,一列白雪复盖的山岳在曙光中映射着朝阳的金光,那就是慕士塔格,帕米尔各族人民的冰山父亲!</h3><h3> </h3> <h3> 礼赞:慕士塔格,冰山父亲!</h3><h3> 礼赞:塔什库尔干,山鹰民族的家园!</h3><h3> 再见,帕米尔!</h3><h3><br></h3><h3> ( 本集完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