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一片江山都姓韩</h1><h3> 广德明</h3><h3> 最初知道潮州,是读韩愈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因为上书劝阻皇帝迎佛骨,险遭杀身之祸,被贬岭南蛮荒之地的潮州。人命关天,却在帝王喜怒之间,伴君如伴虎,专制淫威,令人不寒而栗。</h3> <h3> 感知韩愈任潮州刺史的政绩,是读《祭鳄鱼文》。印象深刻的是最后恫吓鳄鱼的话:“ 必尽杀乃止,其无悔!”(一定把你们赶尽杀绝,到时候不要后悔!)书生驱鳄,口喻理,笔伐恶,令人莞尔。据旧、新唐书记载,韩愈祭鳄的当天晚上,“ 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 ”,几近神话。有人对韩愈驱鳄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闹剧。然而驱鳄毕竟是关心民生,至于神话是否存在于人类认知空间之外,大小宇宙,多维空间,以个人微烛之光,简单否定人类未知,既愚昧又狂妄。</h3> <h3> 文天祥《正气歌》说,天地间有正气,它有各种表现。在时运艰难的时刻,浩然正气表现为仁人义士的人格气节和光辉业迹,永存青史。(“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韩愈就是身载天地正气的人。在遭遇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仍能心系苍生,造福一方。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关注经济,劝奖农桑;尊师重教,延师兴学,为潮州民生福祉筑基永固。为了纪念韩愈的功绩,潮州人把鳄溪改称之为“韩江”,东山改称之为“韩山”。“天意启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韩文公祠楹联)。如今潮州市牌坊一条街,形式上是旌表潮州籍的名人雅士,实质是崇文重教,在“潮风”中萦迴着“韩韵”,极力推崇韩愈对潮州文化发展的贡献。</h3> <h3> 韩文公祠是潮州历史文化的一张王牌,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韩愈的祠庙。祠庙位于韩江东岸的韩山上,依山临水,俯瞰潮州城。祠堂前后二进,祠前51级石阶寓意韩愈51岁到潮州,祠堂后1988年新建侍郎阁,辟为韩愈纪念馆。主祠堂有韩愈彩色全身塑像,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柱上楹联,极尽赞誉美词。其中匾额“泰山北斗”、“百代文宗”,联语“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为点睛之笔。</h3> <h3> 韩文公祠有历代碑刻四十面,其中“一宝一怪”颇为惊艳。一宝为苏东坡撰写《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碑文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振兴八代以来衰败的文风,用孔孟之道破除天下人思想道德的迷津,因忠君爱国惹得皇帝发怒,破敌的勇气能使三军统帅折服),从文章、道德、功业等方面肯定韩愈的历史作用。碑文一出,为世人传诵,众说尽废,足见影响力巨大。祠內原有的苏轼手迹碑刻毁于元代,现存石碑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潮州知府重立的。一怪为沙拜题写《传道起文》碑,立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碑文四字,历来读法不一,据《重订六书通》考证为“传道起文”。文字的功能是记录交流信息,如果刻意卖弄故意设置辨识障碍,则南辕北辙矣!</h3> <h3> 韩祠橡木堪称一奇。祠前曾有韩愈亲植橡木一株,潮州人崇拜韩愈,称韩木。以韩木花开繁稀预测科举盛衰,多有应验,于是“祠堂拜先哲,韩木卜科名”成为良俗。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广东登进士第十人,其中潮籍七人;乾隆九年花开烂漫,潮州文坛以为吉兆,高中二十人,堪称神奇。 可惜在乾隆晚年橡树无存,2004年从韩愈出生地河南孟州移植了数棵橡树,聊补无米之炊。</h3> <h3> 韩愈的品德才华能获得潮州人民的敬仰,享受祭祀,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上得到一日安宁;他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却不能曲意逢迎或精致圆滑的处理人事关系,因为因忠遭贬、因言获罪、谀颂腾达是天朝专制的常态。 相比圆滑事故可以明哲保身、媚权阿贵能够显耀一时,因忠造贬因言获罪的人生固然悲惨,然而流芳千古的价值尺度不是杀伐万骨枯的一统天下,也不是官场的春风得意显赫一时,而是对民生福祉的贡献。万里长城的民生血泪,遗臭秦皇的苛政;文字狱的残刻,戳破康乾盛世的泡沫。“潮州山水喜姓韩”,重教兴学奖劝农桑的功德与山河同在,这才是名垂青史流芳千古的丰碑。站在韩山望韩江,一江春水向东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随波扬尘也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