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里的温馨回忆

原上草

<h3>明信片里的温馨回忆</h3> <h3>近日在书房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沓明信片,一一細细读来,顿觉一股暖流涌向心头,在平凡的日子里,看看来自远方的明信片,感慨万千,一行留言,一段故事,这些文字的留存,让我真正体会到,无论天漄海角,还是咫尺眼前,那种温馨的牵挂和祝福,真情鼓励和鞭策的幸福感。</h3> <h3>多年来,曾记得收到许多省市机关单位、学校、报社、杂志、医药卫生等诸多领域的老师、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等发来的祝愿、恭贺、祝福之精美明信片,皆因搬家之拾掇,不知隐藏何处,着实有些遗憾,仅在抽屉找到一沓,并在此补白,也算是报答各位老师们、朋友们、同学们、同事们对我的厚爱及怀念和感激之情。</h3> <h3>明信片问世,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1896年曾发行“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的类似明信片的邮件;民国16年即1927年民国政府交通部为纪念交通银行开业20周年,特批准发行纪念明信片;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各种题材、富有特色的精美明信片。</h3><h3>明信片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样起到传递信息、交换思想、联络情感的作用,还可欣赏玩味、乐趣无穷。</h3> <h3>高速的网络时代,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信函,风靡世界的明信片似乎也退出历史舞台,但我觉得明信片上简短的祝福,比信更经典,比虚拟邮件更有实在感,我更喜欢明信片上那用手书写的最纯粹的祝福,真实地让人感到世间还有种感情叫做惦记。</h3> <h3></h3><h3>联合国大厦位于纽约曼哈顿东区第42街和第48街之间,西边与联合国广场相接,东边临东河为界。这<span style="line-height: 1.8;">张明信片上的建筑是联合国大厦和周围的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筑群以及大厦院内的雕塑等。</span></h3><h3>这张明信片是1998年原郊区卫生局杨培明局长在美国考察期间,从纽邮寄到内蒙古包头的,可谓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发来的祝福,虽了了几字,却充满良好祝愿,感人肺腑,令局里的同志们感动不已。</h3> 这张从大洋彼岸发来的明信片之祝语为:<h3>祝全体职工身体健康!</h3> <h3>1992年1月27日天津武清县供销职工学校兰春熙发来的新春快乐祝福。</h3> <h3>1998年12月18日包头广深计算机公司发来的祝福。</h3> <h3>2001年《包钢日报》于海豹编辑发来的新春寄语。</h3> <h3>1988年《民间中医研究所》编辑室发来新春祝贺。</h3> <h3>2000年《包头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王吉宽发来的新春寄语。</h3> <h3>2001年《包头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王吉宽发来的新春寄语。</h3> <h3>1999年内蒙古一机厂《工人报》编辑邓成和发来的“凝聚友谊,聚焦真情”的祝愿。</h3> <h3>1992年、1997年《包头卫生报》编辑部发来的新春祝贺。</h3> <h3>2012年陕西宝鸡许家骏发来祝辞。</h3> <h3>2001年包头卫生技术学校闫世德老师“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祝福。</h3> <h3>1998年、1999年、2000年《包头郊区广播电视台》发来的“欢乐、吉祥、幸福”的祝语。</h3> <h3>2001年《九原区广播电视台》所发的新春寄语。</h3> <h3>1992年元月淮北淮一集团《淮纺周报》编辑罗向东发来“温馨、和谐、幸福”的祝贺。</h3> <h3>1992年元月成都纺织厂销售科“别忘了您成都的朋友”的祝愿。</h3> <h3>1991年12月鞍山市鞍钢技术图书馆田辛老师发来“温馨、和谐、幸福”的祝福。</h3><h3>田辛老师是我集报的老朋友,在写作方面指导帮助甚大,曾经给我邮寄了许多她剪贴成册的写作资料,至今,我都不知她的音容相貌,估计她已经是耄耋之年,借此,塞外钢城您的学生向您鞠躬致敬问好,祝您身体健康!</h3> <h3>1995年12月鞍山市鞍钢技术图书馆田辛老师又发来“新年好、新年乐、新成就、新丰收”的新年寄语。</h3> <h3>1991年元月《兰棉报》编辑张铎发来“用友谊之桥架起联系情感的纽带”的贺词。</h3> <h3>尽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与人的沟通有短信、微信、视频、语音等联络方式,但我还是怀念那一封封用手书写的明信片,就像在饮陈年的老酒,那么甘醇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