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临汾旅!

我从战场走来

<h3><br></h3><h3>“光荣的临汾旅”前身为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于1937年冬在山西长治地区组建。</h3> <h3>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h3><h3>抗日战争时期,它活跃于晋东南,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白庄伏击战等;解放战争时期,它勇战上党、运城,力克临汾、太原,占秦岭、下川西;抗美援朝时期,它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东线防御作战和夏季反击战等;</h3> <h3>临汾攻坚</h3><h3>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历经战役战斗600余次,歼敌8万余人。尤其是1948年3月至5月的临汾战役,在徐向前元帅统一指挥下,连续奋战72昼夜,采取坑道爆破的方法率先破城,为解放临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创造了我军城市攻坚作战的范例,形成了“猛、狠、拼、犟”的攻坚精神和“铁心跟党、勇于攻坚、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优良作风。同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临汾旅”荣誉称号,这是我军最早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师旅级单位。</h3> <h3>成都战役</h3><h3>成都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949年12月,通过此次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成都平原歼灭胡宗南所率领的国军30余万人,进占成都。</h3><h3>通过成都战役,解放军基本歼灭了退往西南地区的国军主力,国军在成都战役后不久最终退出大陆,蒋介石自成都飞往台北后,终生没有再回到大陆。</h3> <h3>战役背景</h3><h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但蒋介石却抱着最后的幻想,收集残兵败将数万人逃到四川,企图建都重庆,割据西南。从1949年12月初开始,国民党部队从川北、川南、川东、川西等方向朝成都集结,试图与解放军展开最后一搏。而解放大军则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行动,势如破竹一路解放了广元、平武、南充、绵阳等城市,进行成都战役。</h3> <h3>战役经过</h3><h3>1949年12月16日,解放军攻占乐山、夹江,17日又攻占峨眉、洪雅,19日攻占名山。第三兵团攻占简阳、邛崃、大邑等地,从而完全切断了敌人逃往康、滇的道路。</h3><h3>乐山解放,标志着打开了通往成都的南大门。</h3><h3>胡宗南将其主力第五、第十八兵团置于新津至成都一线,第七兵团置于德阳、三台地区;将第十六兵团及第十五、第二十兵团残部,集结在金堂、彭县地区和其主力靠拢,并在新津地区构筑工事,准备作垂死挣扎。</h3><h3>1949年12月22日,胡宗南在新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主力分路向西昌方向突围逃跑。但是,胡宗南自己对突围行动都毫无信心,第二天,就乘坐飞机逃往海南岛。从此,敌人内部一片混乱。邓小平、刘伯承发出命令:“胡宗南集团退路已断,必作最后挣扎,务必将胡宗南的部队歼灭在成都地区。”根据指令,各部立即调整了部署。16军首长研究决定:令46师立即前往蒲江东北之中兴场、高桥地区;48师占领百丈、黑竹关、大兴场一线各要点。全军形成三角配置,牢固控制敌人可能向西、向南突围的退路。实际上,敌军第五兵团已被包围在新津、大邑、邛崃、蒲江的菱形地带间的高山铺、西来场、蚂蚁山周围20公里的地区内。</h3><h3>12月24日下午,敌第五兵团司令长官李文组织7个军的兵力,一路由崇庆(现崇州)地区向邛崃、大邑方向突围;另外一路由新津地区向西突围。25日凌晨,急红了眼的李文亲自组织四个军的兵力,绕过邛崃,转向蒲江以北的寿安、西来、复兴一线突围。解放军16军决定立即调整部署以攻为守,将敌人分割包围。48师除留少数部队控制名山百丈、黑竹关交通要道,主力全面展开,向邛崃地区进攻,并主动协同46师向西来镇攻击。46师向敦厚场、朝阳寺、军田坝方向出击;47师由丹棱向蒲江以东的寿安场进攻。渐渐地,李文的部队被压缩、分割包围在西来、军田坝、松华、敦厚、寿安场等区域。</h3><h3>25日,解放军以6个团的兵力,东至蒲江寿安场,西至青石铺,北至邛崃南侧,在几十里宽的战场上,与敌企图夺路突围的4个多军编制的部队展开激战。在川西坝上,到处可听到枪炮声和喊杀声,捷报不断向军部传来。48师从左翼快速北进,先后在青石铺和邛崃南面的南河坎歼灭一股敌人,发现北面已由十二军控制,即由南北向复兴场方向前进。而右翼是46师137团单独出击,在寿安场附近歼敌1个团。46师136团从早晨开始就与比136团多数倍的敌人接触。该团除令二营少部兵力控制高桥东北、走马埂附近要点外,其余各营、连从三四个方向分多路向敌猛冲,敌人突然遭此猛击,也不知道解放军有多少部队,顿时大乱。各营连立即冲入敌群,至15时就俘敌2000余人。46师为了迅速击退敌人,堵住逃敌,急令进至高桥的138团跑步北进,加入战斗。到黄昏,136团攻占了敦厚场、两河口等地区,138团抢占了西崃场东北诸个无名高地,与敌形成对峙。</h3><h3>入夜后,敌人仍不甘心失败,集中优势炮火,向138团阵地猛烈轰击,并成连成营地轮番进攻,企图从该处打开一个缺口。138团二连、九连多次将敌击退,但敌之炮火和攻势不见减弱。团首长考虑敌人太多,单纯从正面抵抗很困难,决定由三营副营长、全军著名战斗英雄桑金秋同志,率七连从左面利用敌之翼侧和间隙,插入敌后袭击敌人。该连秘密插入敌阵内10余里后,突然行动攻占两个山头,先后俘敌一个营和两个连,并组织火力射击敌炮兵阵地,同时不断地变换位置打信号弹、吹军号,使敌认为解放军主力已插入其纵深,不得不停止正面进攻。</h3><h3>当夜,军首长研究决定暂停进攻,待主力到齐后,再发动总攻。26日拂晓,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136团除一个营由正面向干溪沟、马福店进攻外,团主力由右翼向张祠堂、军田坝方向进攻;138团由左翼向龚店子方向进攻,一举突入敌阵。</h3><h3>此时,敌人已无力抵抗,军心动摇,我46师立即进行大胆穿插分割。战至15时左右将敌人分割围歼于军田坝、马福店、龚店子地区。毙伤敌人包括27军军长、一军参谋长在内的1000余人;48师在复兴场包围歼灭敌一、三军残部,俘敌2000余人。军部即令47师主力迅速向固驿镇、高山镇方向进击,协同友邻歼敌。该师于27日晨北进途中,得知固驿镇、高山镇附近之敌已被友邻歼灭,但在童桥方向仍有枪声,马上主动向童桥方向前进,发现敌53师仍在那里顽抗,遂投入战斗,一举突入童桥,俘敌2000余人。</h3><h3>经过3天的激战,敌人第五兵团的七个军5万余人被解放军一一击溃,战至27日,兵团司令官李文只好下令,剩下的万余人缴枪投降,他也成为一名官衔最大的俘虏。至此,成都战役胜利结束,也预示着成都解放的到来。</h3><h3>后世纪念</h3><h3>2010年9月27日,成都战役纪念馆在蒲江西来古镇开馆。</h3> <h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h3><h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0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8纵队。该纵队是由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h3><h3>王新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祖谅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h3> <h3>部队前身</h3><h3>1945年10月7日,太行军区所属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辖第10、第11、第13、第22旅(原豫冀鲁军区独立第2旅)。1947年8月1日,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22旅和太岳军区第23旅以及太岳直属机关和第19、第20、第21军分区3个基干团合编,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下辖第22、第23、第24旅,王新亭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祖谅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周仲英为副政治委员,桂绍彬为政治部主任。</h3><h3>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诞生后,立即投入了全国解放战争大反攻的作战。1947年10月,首战山西运城,以劣势装备,同装备较精良,且有坚固设防城市的阎锡山部队作战。先以37天的时间扫清运城外围,继于12月28日解放运城。1948年5月,晋冀豫野战军第8纵队改为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隶属华北军区第1兵团,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战。该纵队第23旅,在临汾战役中,英勇奋战,首先登城,被华北军区第1兵团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称号。</h3><h3>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8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隶属华北军区第18兵团。王新亭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张祖谅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周仲英任副政治委员,桂绍彬任政治部主任。第22旅改称第178师,胡正平任师长,刘聚奎任政治委员;第23旅改称第179师,黄定基任师长,萧新春任政治委员;第24旅改称第180师,邓仕俊任师长,王观潮任政治委员[</h3> <h3>参战沿革</h3><h3>1949年4月25日,该军随兵团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向西北、西南进军,先后参加了扶眉战役、秦岭战役及解放成都等重大战役。12月30日成都和平解放,该军随兵力进驻成都,军部兼成都警备司令部,担任城防任务。1950年3月,第60军兼川西军区,所属各师兼各军分区。随后进行围剿川西土匪武装的作战。采取秘密潜入、内外夹击、奔袭、奇袭、猛打穷追及乌黑合击等战术手段,在11个月内作战57次,隶清了川西匪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使该地区社会秩序大为稳定。</h3><h3>1951年3月,第60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行列,入朝作战。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4月,该军在朝鲜伊川一带集结。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完成了割裂美军第25师、土耳其旅、美军第3师之间的联系,西插釜谷里、东豆川里,断敌退路,协同兵团主力歼灭敌的任务;第二阶段向东线***军进攻时,取得一部战果,但第180师在退洞里、纳实里、贺德山等地区受敌包围,遭受挫折。6月8日,奉命将一线防务交由第27军接替,12日进至谷山地区进行整训。1952年秋季,该军配属第20兵团,接替第68军东起文登里、西至北汉江一线的防务。此时军长韦杰奉命调军事学院工作,政治委员袁子钦调军委总干部部工作,由张祖谅任军长,王诚汉任副军长,邓仕俊任副军长兼参谋长,赵兰田任副政治委员。1953年夏季奉命以打击***军第5师为重点,并以打击方形山及883.7高地及其南诸高地为主要目标。6月10日,以潜伏手段接敌攻占883.7高地,守敌大部被歼,创造了歼敌1个团大部的范例,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14日,第60军向949.2高地攻击并占领该高地;26日,向938.2高地攻击并占领该高地,随后参加金城以南、北汉江以西的反击作战。</h3><h3>第60军在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临汾旅"等英雄模范单位和车元路、张贵云、黄道明、杨太忠、董光荣、郑朝元、张书明等数以万计的人民功臣、英雄模范人物</h3> <h3>60军先是参加了解放西北的扶眉战役,然后又跟着贺龙南下秦岭,一直解放了成都。1950年,60军在川西进行剿匪作战,在11个月内作战57次,肃清了川西匪患。1951年3月,60军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当时的军长张祖谅因任川西军区司令员,由韦杰继任军长。</h3><h3>经历</h3><h3>1951年4月,60军归志愿军3兵团指挥,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的第一阶段,60军突破土耳其旅的阻击,插入釜谷里,渡过汉滩川,占领永平、东豆川里地区,割裂了美25师、土耳其旅和法军各一部,又连续与美军发生激战,一直进攻至北汉江以南地区。不久,美军发起反击,学中国军队打起了机械化穿插,一举割裂了中国军队的战线。60军左右两翼都已暴露,恰此时3兵团电台车被炸,军部与兵团部失去了联系。韦杰命60军180师在北汉江以南组织防御,以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然而因美军进军速度太快,志愿军的通讯联络系统又严重滞后,180师很快陷入了被敌四面包围的险境。韦杰急命60军其他两个师进行解围,但都被美军击退。而180师的领导却临阵犹豫,突围决心不坚决,反而下了分散突围的命令,终于使局面不可收拾。最后,180师师部领导机构突围出来了,但全师1万余人损失了7000人,其中5000余人被俘,成为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奇耻大辱。战后,60军撤回后方进行整训,军长韦杰被撤职。</h3><h3>1952年秋季,60军配属第20兵团,接替第68军担负东起文登里、西至北汉江一线的防务。此时张祖谅已入朝复任60军军长。当面之敌为韩3师、韩5师和韩6师,60军先是组织了26次小型的战术反击,其中25次胜利完成任务,歼敌数千人。1953年5月,中国军队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在第一阶段中,60军连战14天,作战13次,歼敌1735人,推进阵地0.5平方里,自己伤亡500余人。在第二阶段中,60军大胆采用敌前潜伏战略,在韩5师眼皮底下埋伏了179师和181师共3500人的大部队。结果一战成功,夺占全部阵地,创造一战歼敌一个团的阵地战纪录。而180师如法炮制,以2000人的部队进行敌前潜伏,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其后60军击退了韩军数百次进攻,巩固了新夺占的阵地。统算下来,60军在此战中扩展阵地45平方公里,歼敌14800余名。这在志愿军阵地战阶段,可算是各军中独一无二的战绩了。</h3><h3>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中,60军加入东集团作战,突破韩8师防线,勇渡金城川,进至白岩山和黑云吐岭一线。其后背水作战,顽强阻击联合国军发起的凶猛反击。最后,才在兵团首长的命令下将主力撤至金城川以北防御,胜利结束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h3><h3>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60军奉命班师回国。在2年多的作战中,60军共毙伤俘敌54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80余门,各种枪支6200余支。其歼敌数量在志愿军各军中仅次于38军居第二位。60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绩是相当不俗的,但长时间内却被180师的五次战役失利掩盖了,因而甚少为世人所知。对于60军来说,这是极为不公平的。</h3><h3>1985年60军建制撤消。</h3><h3>滇军60军</h3><h3>简介</h3><h3>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是年8月8日,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到南京参加国民政府最高国务会议,表示愿意抗日,准备编组两个军出滇抗日参战。同年9月10日,新组编的60军作为云南第一支抗日部队在昆明誓师出发。 60军由卢汉任军长,赵锦文任参谋长,辖三个师六个旅十二个团。原来滇军第一、二两个旅改编为182师,安恩溥任师长,高振鸿、郭建臣任旅长,余建勋、董文英、杨炳麟、龙云阶任团长。原第三、第五两个旅改编为183师,高荫槐任师长,杨宏光、陈钟书任旅长,潘朔端、严家训、莫肇衡、常子华任团长。原七、九两个旅改编为184师,张冲任师长,万保邦、王炳章任旅长,曾泽生、杨洪元、王开宇、邱秉常任团长。原来6个旅只有2万人,经由各县常备队征补编足,出征时60军已有4万余众。</h3><h3>经历</h3><h3>1938年5月14日,60军奉调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历时27天。60军不辱使命,全力以赴,浴血奋战,重创日军精锐矶谷师团、板垣师团,伤敌万余人。自己亦伤亡惨重:阵亡旅长1人,团长5人;负伤旅长1人,团长4人。营连排长和兵员伤亡过半。台儿庄一战,六十军为云南人民露脸增光。 1939年夏天,卢汉升任第30军团长,将滇军改编为3个军6个师(即60军、58军和新3军),安恩溥任六十军军长,郭建臣任182师师长,万保邦任184师师长。原六十军183师划归新3军建制。滇军3个军在武汉外围继续抗战。 1940年7月18日,日、英签订封锁滇缅公路协定。9月22日,日、越签订军事协定,23日,日军进入越南。为了加强滇南防务,决定将60军由江西调回云南,在滇南重组第一集团军总部。先前,滇军自60、58两军出滇抗战后,另又组建了7个步兵旅,组成第三批抗日部队。序列号为第1——7旅。第一旅长卢浚泉,第二旅长龙绳武,第三旅长阎旭,第四旅长马继武,第五旅长邱开基(后杨炳麟),第六旅长龙奎桓(后潘朔端),第七旅长万保庶(后裁撤)。 1943年,7个旅又改编为6个师,称为暂编18师,师长卢浚泉,暂编19师,师长龙绳武,暂编20师,师长安绳三,暂编21师,师长邱秉常,暂编22师,师长杨炳麟,暂编23师,师长潘朔端。第七旅栽并补充以上各师。 60军回滇后,安恩溥任第一路军指挥官,辖60军和第1、3旅,沿红河北岸构筑工事,防击日军,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1945年8月22日,蒋介石电令卢汉为入越受降官,60军和52军、93军、暂编19师、暂编21师、暂编23师入越受降。同年10月,卢汉在越南整编滇军,以曾泽生任60军军长,杨炳麟任副军长,佴晓清任参谋长,辖182师、184师、暂编21师。</h3><h3>1946年夏初,60军、93军奉调从越南海防开赴东北,参加反共的内战。1946年5月30日,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部在海城起义,倒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0月17日,滇军60军在军长曾泽生的带领下,在长春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里来。而滇军93军军长卢浚泉(卢汉族叔)则一直顾虑滇军起义对在云南当主席的卢汉的严重影响,犹豫不决,直到辽沈战役爆发,守锦州被解放军消灭。 1948年10月18日,60军按照东北野战军要求,开赴长春东北方向的九台县,接受共产党的整编。起义部队沿途受到群众的欢迎,东北野战军出动许多车辆帮助60军运送物资和掉队官兵。当地群众敲起了锣鼓,东北军区肖劲光司令员、肖华政委等也到九台慰问起义部队。为了照顾刚起义的部队,吉林、松花江等地政府筹集细粮运往九台。当时吉长地区的气候比较冷了,起义部队还穿着秋装,哈尔滨市动员被服厂,在3天之内为起义部队赶制3万套棉军服。这3万套棉军服虽然是计划外赶制的,但面料比老部队穿的军服质量还好,做工也比较精细。解放区政府想得如此周到,让曾军长和起义部队十分感慨。</h3><h3>为了改造这支滇军旧军队,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对其进行整训:首先,宣布取缔旧军队中一切反动组织和封建组织,以精简整编形式取消原军、师、团各级八大处,按照解放军的编制在全军团以上单位重新编组司令部和后勤部,建立政治机关,配备连以上各级政治工作干部;然后,清洗部队中的特务、奸细、胡匪、警察、宪兵、逃亡地主,资遣回乡一部分老弱病残;接着,全军抽调多数军官、部分军士和士兵计2490人,送东北军政大学学习。留队的军官再区别情况,将一部分不会妨碍部队改造的军官留在原单位,通过老部队派来的干部“传帮带”,边工作,边随同部队参加改造;对一部分私人感情浓重、封建关系紧密或军阀作风比较严重的军官,调动工作岗位,让其在新单位随队参加学习和改造。</h3><h3>1949年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将起义的原国民党第60军及所辖3个师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所辖182,21师和暂编5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步兵148师、149、150师,任命曾泽生为军长,叶长庚为副军长,徐闻烈为政委,王振乾为政治部主任。白肇学为148师师长,陇耀为149师长,李佐为150师长。从1949年1月26日开始,,改编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在吉林九台展开了政治整训。通过以士兵为主体的诉苦运动、控诉运动和阶级自觉运动,进行革命战争观教育、内部团结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各基层连队均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全军各个连队从士兵中秘密发展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到5月底政治整训结束时,党的各级组织已经从上而下全部建立,连有小组,营设支部,团设党委,整个起义部队完全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鉴于部队改造之前纪律很差,给驻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政治整训的后期,由军政治部发起了一个全军性的“彻底清查赔偿运动”和“人民军队爱人民运动”,起义部队很快与驻地群众建立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h3><h3>1949年6月14日,面貌焕然一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分批乘火车南下河南商丘地区集结,参加解放战争。10月,第50军进军鄂西,参加鄂西战役,俘国民党军第79军代军长萧炳寅,副军长李维龙以下官兵7000余人。初战告捷,受到第4野战军两次通令嘉奖。 1949年11月,第50军转隶第2野战军,进军四川参加合围胡宗南集团的成都战役。 1950年2月,奉命归属第四野战军建制,回湖北沙市、钟祥一带参加农业生产和修筑汉江大堤工程。中南军区将补训第15团、第15医院调归第50军建制。此时,加上在鄂西战役和成都战役中解放、收编的国民党官兵2.7万余人,以及在四川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1600余人,全军官兵已达5.8万余人。5月,遵照中南军区的指示,将收编的国民党军第20兵团三个军的残部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7师,师长方墩,政治委员秦振,归第50军建制,并在天门地区进行整训。</h3><h3>1950年9月下旬,第50军奉命由湖北开赴东北,归东北军区指挥,在吉林西丰、辽原、磐石、海龙一带集结待命。在此期间,奉命撤销了第167师和军炮兵团,组建了三个师属炮兵营。 1950年10月,这支起义部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行列。 10月25日,第50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中,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解放汉城。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粮食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在抗美援朝艰苦、残酷战争中,尤其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50昼夜阻击战中,第50军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辉煌的战绩,获得了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交口赞誉!</h3><h3>1951年3月15日回国整补。同年7月,第二次开赴朝鲜,担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0月至11月,奉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攻占***军盘踞的椵岛、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1955年4月,第50军从朝鲜撤军回国。第50军在两年零9个月的入朝作战的期间,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果辉煌。共毙敌联军11,572人,伤敌2,088人,抓获442人,击落敌机17架,毁伤坦克62辆,缴获各种枪支1900多支,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鲍清芳,国际主义战士、二级模范王永维等功臣、模范1.4万人,有一个团、六个连、十一个班、七个组获荣誉称号,有7000余人获朝鲜政府授予的勋章或奖章。军长曾泽生本人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被授予中将军衔。</h3><h3>(文革期间50军在四川、西藏驻防,1985年百万大裁军裁去两个师。留下149师划归13集团军建制,现在驻四川乐山。)</h3> <h3>参考资料:本人就是60军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