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览一一禄充笔架山

梦溪

<p>  12月21日早,办完车子违章处理问题,才九点半,天气较好,阳光灿烂,是个出游的好日子。打电话给赵老师,她正在煮早点,征询她的意见,能否一起出游,她说可以,只是蕾同学说要做作业,有点不大情愿。好在她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收拾了一书包的作业。在赵老师家吃过早点,临时决定,到江川抚仙湖吧,冬天还没到过。十点钟从老赵家出发,到西三环路,有交警在疏通,查导航,高海路拥堵,南过境高架桥不堵,经商量就去禄充,路过多次但没去过。</p><p> 禄充南北西三面环山,东面是烟波浩渺的抚仙湖,依山临水,是块风水宝地。规划很好,景区内,宾馆、饭店、商店排列有序,街道整洁,排列整齐、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砂滩、小舟、海鸥、海浪尽收眼底。</p><p> 朋友得知我们去的消息,告之了他家饭店的位置,并安排老婆在路口等我们,他原本是要到县城办事的,也返回来了。我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他与老李的同事也是最好的朋友一起在西藏当过兵,是通过朋友认识。西藏是一个我很向往地方,他在西藏当兵三年,对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他老婆是剑川人,与赵老师可以算半个老乡,虽然我和赵老师与他们是第一次见面,但却很投缘,见面熟。</p><p> 他家的饭店就在江边,中午为我们做了铜锅鱼、铜锅洋芋闷饭、萝卜丝淹肉、油炸虾、自制的香肠、还有几样野菜等特色莱。铜锅鱼鲜香肥美,肉质细腻,汤色清亮,堪称美味。其它的莱食材新鲜,手艺好,色香味俱全,在碧波荡漾的江边,蓝蓝的天,蓝蓝的水,暖暖的太阳,面对这一桌子美味,减肥计划也就丢脑后了。</p><p> 吃过午饭,蕾同学留在饭店里写作业,老战友陪我们登笔架山,也是免费的导游。</p><p> 笔架山位于禄充的西北边,这是一座奇妙的山峰,两边突起,中间有个凹胯,酷似案头上的笔架得名笔架山。笔架山海拔1830米,最高点与湖面相差76米,全由岩石组成,峥嵘挺拔,面湖壁立。沿着石板路缓缓而上,游人不是太多,走在空旷的林间,清香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每到开阔处,鸟瞰抚仙湖,湛蓝的湖水平静无波,几条小游般漂在湖中,湖边为数不多红嘴鸥在翱翔。半山腰有一条平缓的叉道,往前走几十米就是碧波亭。碧波亭临崖而建,是观景的好地方,走到近前,看到亭内有一对恋人,我只好返回。到了山梁上,路分为两条,左边通向观音寺和临深亭,右边通向烟波亭。我们往左先到观音寺,观音寺山门有一副楹联:曰落西山生碧雾,断霞映山洒红光。门的右边有一块碑刻《禄充观音寺山门楹联奇事录》,详细记载了该楹联的出处。从观音寺山门前石梯而下,正对的是财神庙,中间有一棵树,叶子细长,开约1cm大小的淡黄色小花,结的果是扁豆形,长约7一8㎝,识花君一查,是相思树。从观音寺山门而入,往左边的小路绕过观音寺就到了临深亭,亭内有五六人在休息,赏风景,走入亭内,远山近水尽收眼底。</p><p> 从观音寺返回,到山凹的叉路口,往右边顺着山梁往上攀登几百米就到烟波亭。亭内有几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休息,在眺望。不想打扰他们,就 顺北面的斜径下山,很快就到了湖边,湖边的岸上有很多浓荫蔽日、形状迥异的古榕树,沿着山脚排列着很多山洞,有的洞内有清澈的水流向湖里,有的洞已干涸。每一个洞口的石壁上都刻有洞名,名如其洞。朋友介绍说,原来这山洞里都有水,因几年前天干,抚仙湖水位下降至少2米,洞里的水也就少了。有一棵古榕树很是奇特,有两根粗壮的树干,一根向上长,一根弯曲向下伸到土里长成了树根,游人都从弯曲部位弯腰通过,我叫它连理树。</p><p> 回到朋友的饭店已五点,本打算吃过晚饭就返回,朋友说难得一聚,一再挽留住一晚,晚饭由他亲自掌勺为我们做他最拿手的酸菜鱼。盛情难却,客随主便。在饭店里喝茶,休息了一会,朋友带我们到他家的宾馆安排好住宿后,就去准备晚饭了。</p><p> 蕾同学还是留在宾馆里写作业,我们在景区的南边转转,在景区的最前边有一禄充文化墙,图文并茂,介绍了有关澂江抚仙湖特产、景点、杰出的人物、美丽的传说、古滇遗址、水下古城等。现将《禄充文化墙后记》抄录如下:</p><p> 澄江,是一幅山水的画卷,是一首写在白云碧水间的诗。她的古朴淳厚,她的清雅秀丽,她的自然天趣,在嚣嚣尘世中,在污风沙暴中,遗世独立。今人喜欢用人间天堂来形容她,古人比我们睿智,却以仙子沉醉不知返来拟澂湖之美,给了向往天堂的我们一个喻示:真正的仙境并不在天堂,恰恰正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正如一幅对联云: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p><p> 山水清胜,钟灵毓秀,丹凤衔书,而人文蔚起。李恢三国俊杰,节钺南中,扶汉封侯;赵士麟康熙重臣,德高识远,清史留名;李发甲一代娇子;各重当时;罗佩金让贤屈己,毁家纾难,举义旗而讨袁贼,功勋赫然。至于禄充“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郁郁文气勃盛,煊煊渔村风流。古老歌谣、神奇传说,迷离动人。小屯傩戏、彝人阴灯、车水捕鱼,铜锅美味,天下独绝。......故明有周正有赞:“文风不让中原盛,民谷还如太古淳”。</p><p> 著名诗人于坚说,抚仙湖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是一个开始之地”。天地不言,藏大美于斯。我们通过帽天山的化石,感知生命的古老;我们通过金莲山的古墓和水下的遗迹,感受祖先的文明,这的确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地方,有学者把她称为生命的“圣地”。开始之地,意味着根之所在,老子所谓“众妙之门”;而圣地,意味着灵之所在,贤者所谓“精神家园”。</p><p> 夫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之士,清雅淡泊,以山水为情怀中,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作为地母亲的一块微小的肌肤,澂江,我们也喜欢骄傲的宣称,这是一颗高原明珠,澂江有道,未予玷污,明珠有幸,未予蒙尘。可歌哥吟,可书可绘;“画如江山”(范曾语)。于是,我们尚可以举起手中的相机,迎着霞光,吸着爽气,流连于湖光山色,沉醉于云蒸霞蔚,与日月风物不期而遇,随手携来万千秀色,定乾坤于掌中,采妙境于心田,把仁与智的情怀释放在洋洋大观中,浓缩在经典画册里。因了这个典册,衔接一双双爱美的眼睛,使之心灵与胜境邂逅,精神与天地契合,达至一个清明纯净、不染凡尘的境界。更为重要的是,为自然立档,为澂江写照,为我们,为子孙,立下一张不能更改的名片:开始之地,圣洁之地。</p><p> 二零一五年仲夏于禄充</p><p> 往前走是龙王庙,庙的右前边有一棵树龄880年大榕树,树茎最粗处需10人合抱,向上分成好几枝,有两枝在地面搭投铁杆支撑。再往前是一水池,池里的水清澈见底,一群鱼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山脚洞里有很大的水往外流淌,应该是龙眼,忽然看一条很大的鱼翻起来扯浮在水面上树枝的叶及溅起的水花,有几根粗大的暗管将多余的水排到湖里。旁边是水泵房,禄充的用水由此池塘水供给。</p><p> 湖边有两棵垂柳,金黄的枝叶垂在湖面上,只是天色已晚,有点灰蒙蒙的,我想,如果在早上太阳光的照耀下应是另一种风景,打算第二天早上来欣赏。</p><p> 沿着湖边往回走,海浪拍打着沙滩,涛声阵阵,潮起潮落。在一个观景台上有一女孩在练瑜伽,她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吸引了不少游驻足观看,而她却置身世外,物我两忘。</p><p> </p><p><br></p><p> </p> <h3>  “车水捕鱼”是抚仙湖地区独有的特色捕鱼方式,抗浪鱼是抚仙湖的特产鱼类,平时生活在40多米的深水区,只有产卵季节才浮出水面,寻找岸边的清泉,逆流而上进行产卵。且有“来三去七”的规律,即有水中隐匿七天,来岸边产卵三天,如此反复,从无反常,根据这种习性,人们发明了在岸上捕鱼的独特方法——车水捕鱼。就是在岸边挖好水渠与“鱼洞”相连,利用水车将“鱼洞”内洁净的清水提到水渠内,然后人为地制造出湍急的水流,吸引抗浪鱼逆流而上,钻入早已安置好的鱼篓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