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引言)<br>对于一个提笔忘字的人来说,在庆祝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五十周年之际,心里总有一股激情在涌动。不写吧憋屈,写吧连个题目都确定不了。用走过泥泞还是踏过泥泞我反复拿揑着。<br>仅仅只有两万多人的学兵与全国成千上万的知青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掛齿。<br>但是,我们用生命和鲜血筑就了一条横跨鄂陕川渝的钢铁大通道,成就了一桩建设伟业。在我们的一生中留下了永远忘不掉的记忆。所以,用走字就比较确切,题目自然就叫《走过泥泞》。<br>(一)<br>七十年代,正值秋天,一个未知的转身,我们走出了校门。<br>对于一个十六丶七岁,肩不能杠,手不能提,心智单纯,情感懵懂的学生来说,泥泞不堪的小路已在脚下,不论是爬还是跋涉,你都要走出去。<br>因为,这是时代与我们的约定,脚下要走的路,承载着我们的梦,也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求索。<br>(二)<br>一辆接一辆的军用卡车,载着一群俊傻的少男少女驰入了沣峪口。八月的秦巴山脉,炫彩出最诱惑的景色,让这些从未离开过城镇,进过大山的孩子们一个个喜极欢歌。<br>“我们走在大路上”也不知是谁大声唱出了口,惹得前后车辆的学兵们都跟着唱了起来。<br>真是这边唱来哪边合,一路笑语一路歌。威武雄壮的歌声释放着每一个学兵的豪情壮志,柔绵的笑语时起时伏。不知不觉我们远离了城填,远离了父母,远离了親朋和好友,开始上演了人生第一个角色。<br>弯多路颠的盘山公路,很快吞噬了我们的锐气。突然一名学兵从车厢里扑到车尾,大口大口的向外吐,一股刺鼻难闻的气味,直扑而来让人难易忍受。<br>没有人闲弃他,也没有人抱怨他。一双双温暖的手伸了出来。有的给这位同学捶背,有的把水壶送到他的嘴边,让他嗽口。旁边的学兵七嘴八舌说着安慰的话,每个人都流露着关心的神色。<br>情感真让人琢磨不透,从爬上军车的那一刻开始,相互之间既不认识又不了解,可是每个人都感到有一股无形的温暖和力量把我们黏合。<br>我们就象一颗颗通透的水珠,将真挚的情感汇聚成一条涓涓的溪流,静静地向前流淌,遇涛不惊,遇难共闯。<br>直到现在,不论在任何时候,相互之间是否认识,只要一亮出学兵这个特殊的明片,双方就拉近了距离,就象久违的老朋友。<br>随着岁月的推移,感人的故事越来越多。 <br> (三)<br> 汽车减慢了速度,道路越来越颠。一个急转弯,紧跟着一个急刹车,我们从左被摇晃到右,完全失去了自控能力。<br> 为了安全,我们紧紧靠在一起,车厢里不时发出晕吐同学,痛苦的呻吟。经过两天的颠簸,车终于停了下来。 <br> 一听说到了团部,大家争先恐后连滚带爬,从车厢里跳下来。<br> 眼前的一切让我们傻了眼,没有欢迎的锣鼓,没有彩旗飘飘,更没有人山人海。<br> 除了几顶军用帐篷外,几名解放军战士提着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我们面前。<br> 我们第一个最简单,最热情的欢迎晚饭,在唉声叹气中匆匆收了场。<br> 帐蓬里,和衣躺在干湿的稻草上,半夜时分,几乎每个人都在偷偷地抹眼泪,望着孤独寂寞的月亮。<br> (四)<br> 第二天, 清冷的江风吹拂着我们零乱的头发,惺忪的眸子含着欲哭无泪的神色。<br> 沿着徒峭的山路,我们小心意意地下到江边,依次将自已的行理摆放在停泊的木船上。<br> 看着奔流直下的汉江,真想藏在船上,随江而去,赶快逃离这个鸟不拉屎,雁不筑巢的鬼地方。 <br> (五)<br> 一排长和一名军代表带领尖刀班,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二排三排依次排开,几个军代表殿后。我们就象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蹒跚在奇曲弯延的山路上。<br> 走走停停,汗水湿透了衣背,斜跨在肩上的水壶早就倒不出一滴水,军用挎包里的馒头和咸菜也吃的差不多了。<br> 脚底的水泡磨破了,大块的皮己经裂开,脚一着地就会钻心的疼。<br> 扶着崖壁的手不是被划破了,就是扎上了棘刺,扎上的刺挑又挑不成,只好把手指含在嘴里慢慢地吮吸。<br> 走到只能溶身一人的地方,我们紧贴着崖壁,屏蔽着呼吸,一个紧跟着一个,小心意意地向前挪动。没有退路,只能前行。<br> 好不容易走过了栈道,我们懒散地躺在石头上。望着缝隙里的一线天,听着拍岸的江水没完没了单一的哗啦声,我们的心碎了,梦碎了。<br> (六)<br> 刚刚还是炎阳如火,突然飘来的乌云,瞬间就压在了我们的头顶。躲又无法躲,藏也藏不住,我们可怜兮兮地围在一起,任凭豆大的雨点抽打在身上。<br> 雨中隐约出现了七八个躬身爬行的人,他们裸露着上身,下身只裹了一块遮羞布,脚上穿着草鞋,肩上斜背着一把用竹子编织的绳索,绳索的另一端有一枚磨的发亮的铜钱,紧紧地锁绕在一条较粗的竹绳上,绳索的另一端系在木船上。<br> 逆流而上的货船,就是靠他们身上紧绷的纤绳和艄公的竹蒿逆水而行。<br> 他们躬身低头,双脚深深地扎在陡峭的纤道上,黑廋的背上豆大的汗珠,顺着打在身上的雨水快速的滚落在地上。他们默默无声,从我们身边艰难的爬行。<br> 突然船搁浅了,在江里打转,艄公拼命地撑着竹蒿,岸上的纤夫就象一尊尊雕塑,用尽平生的力量,躬身紧绷着纤绳一动不动,与江水抗衡着。<br> 看到这一险情,我们不约而同冲了上去,紧紧握住纤绳。<br> 船终于被拉出了搁浅的险滩,艄公用他高吭浑厚的声音对我们说:“孩子们!谢谢了,等你们把路修通了,这里就会成为第二个小上海”。 当时,我们还没把艄公的话读懂。<br> 今天,当我们向人们倾诉这段经历时,才深深地感悟到,这是山里人殷切的希望和祈盼,我们用稚嫩的双手触摸到了山里人心的跳动。<br> (七)<br> 经过一天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驻地。 <br> 山坡上两座才搭建的架子房,荆条编成的篱笆围成了墙体,疏漏的光线照在用树枝和竹子搭成的大通铺上,窗户和门大开着,没有玻璃和任何遮挡。<br> 几顶帐篷分别在巴掌大的坡地上硬撑着,风不停地晃动着帐篷,若不是几根系在柿子树上的绳子牵着,帐篷早就爬在地上了。<br> 眼前的一切,心里仅存的哪点希望也完全破灭了,情绪沮丧到了极点。<br> 我们,一个个就象一滩烂泥默默无声地瘫坐在地上。没有水洗漱,更谈不上烫脚。脱掉的解放鞋散发着令人至息的臭气,躺在硌人的大通铺上。 凄冷的月光轻轻地洒在我们欲哭无泪的脸上。<br> 突然一声嘶心裂肺的惊恐声,让我们从床上急忙爬起来。那个喊叫的学兵双手抱着头惊恐地指着床下“有狼!”只见一条黑影跳了起来,夺窗逃了出去。<br> 等连长指导员带着几个胆大的学兵,拿着手电赶来时,那个黑影早就无影无踪了。<br> 很快部队首长知道了此事,一大早就赶了过来。老首长看到我们一个个象霜打的茄子。他严肃地说:“孩子们!你们是不穿军装的战士,战士就要有战士的样。难到一只野狗或是一只狼就能把你们吓怂了,你们还算什么战士?战场上,一个真正的士兵,决不会后退半步。向前!向前!这是每一个战士的史命,更是军人的本色”。<br> “请记住,你所站的地方就是战场。孩子们!少年强,中国强。你们发光,这里就会发光,这里没有逃避,这里只有流血流汗甚至要去牺牲”。<br> 说到这里老首长缓慢地举起了手,向我们这群孩子行了一个军礼。<br> 他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就象一双温暖的大手将我们扶起来,助推着我们继续走在泥泞的道路上。<br> 两天后,部队派来了十三名军代表,与我们同吃同住。看着军代表头顶上闪闪的红星和两边鲜红的领章,我们这群受过惊吓的孩子,仿佛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忐忑不安的心完全释然了。<br> 直到现在,我依然眷恋着部队军式化生活的点点滴滴。<br> 清晨悠长的起床号让我们从梦中醒来,有序统一的穿衣提裤,让三十多人的通铺上井井有条忙而不乱。<br> 上完早操,各班的值日生早己将每个人的脸盆和牙缸里盛上了清潵的山泉水,牙刷上也挤上了牙膏。细小温馨的每一个环节,都流露出大家庭的温暖和贴心。<br> 假如让我再回到那时候,我依然会更青春更少年。<br> (八)<br> 生活总喜欢捉弄人,它想给你幸福,就先以苦难的形式体现。它想予人快乐,就派烦恼去打绕你。<br> 惊魂刚定,让人难于启齿的窘事又困挠着我们。因为没有厕所,一百多人的排泄物让屁股大的小山坡到处都是大便。<br> 秋日的薰烤,绵绵细雨的浸泡。走在湿滑的斜坡上去排泄,不是踩上了地雷,就是让稀糊糊的屎便滑倒,脚上屁股上手上沾满了臭烘烘的屎便。<br> 开始还有人讥讽,后来谁也不吭声了,生怕那一天恶运会将临到自己身上。<br> 下了一夜的小雨,天刚亮,一个垂头丧气的学兵带着浑身的屎刚走进门,突然后面又冲进来一个,只见他用沾满粪便的手捂着额头,血顺着他手上的屎流在他的脸上。他冲进门,二话没说,端起一盆水,就从头顶倒了下去。他扔掉手中的空盆,发疯一样撕掉了身上的衣服。拉起正在脱衣服的那个学兵,冲进了濛濛的细雨中。<br> 看到这一幕我们惊呆了,突然一个躺在被窝里的学兵裸身冲了出去。一个两个,整个房间的学兵几乎都裸身冲了出去,雨中我们相互拥抱在一起,没有羞耻,更没有邪念。笑声哭声混杂在一起“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吧”!这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早晨。<br> 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我们从山里,河滩上背回了大小不等的石头石板,用应该握笔的双手,盖起了一个简单的公厕,迈出了生活坚实的第一步。<br> (九)<br> 扛着钢钎,提着大锤,拿着铁锨或扒子,我们走向施工的洞口。<br> 夏天冒着烈日,伴着星星。冬天顶着刺骨的寒风,身上遮热御寒的破工作服,不知被汗水浸泡了多少回,穿在身上就象硬棒棒的盔甲, 头上戴着安全帽,腰里系着报废的导火索。<br> 这身标配吓的路人急忙避让。当地人把我们说成是一群从城里跑来的讨债鬼。<br> 没有歌声,只有窃窃私语。谁知道今天的工作量有多大,谁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险情,谁会流血可能谁会…。<br> 没有别的选择。硬着头皮走进山洞,抢险排难,快速把如山的石滓扒完装完。打好炮眼,点燃导火索,数着惊天动地的开山炮,清点完人数,我们才能离开洞口。<br> 在返回营地的路上,我们一个个如坠缸的老鼠,粉尘满面,两人对视不敢相识,回顾左右不禁愕然。无力的目光替代了窃窃私语,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上却露着浅浅的笑容。<br> (十)<br> 冬去春来,一天又一天。经过不断的摔打,我们在风一阵,雨一阵,深一脚,浅一脚的路上,走出了学兵的风彩。<br> 我们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极度缺乏慎密的系统思维。但我们具有狼一样的性格。一只只饥饿觅食的狼,一但发现目标,我们就会各负其责,立刻扑上去,紧紧咬住目标,直到胜利。<br> 我们没有辜负老首长那个军礼,结合掘进中出滓量大,战线过长这些问题。<br> 我们凭借着仅有的一点物理常识,铺设了一条轨道,实现了空车推高处,重车下坡走,洞口缓爬坡,顺势开翻斗,滓倒车顶头,空车向后溜。<br> 在这样的轨道上出滓倒滓,不仅省人又省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出滓的效率。<br> 针对掌子面空间小,险情多这些问题,风枪手采取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扒滓的两人一组,十分钟一换。推车的每二百米为一段交替推行。一字排兵布阵法,不仅缓解了高強度体力消耗而且让窄小的掌子面扩大了空间,每个人都能得心应手,充分发挥。<br> 这套有效灵活的施工方法,很快赢得了部队,民兵的羡慕和好评。<br> 昔日不值一蔽的眼神,变成了一句句赞叹的声音。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成了我们每天自觉的行动。<br> 全连一百七十多人,在七名团员的感招下,先后一百多人加入了共青团员。六名学兵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br> 以前爱抱怨的心态,爱冲动爱吵闹的孩子脾气,被人生最好的精神状态所替带。<br> 虽然我们接触到的外部世界很小。我们的视野和胸襟却变大了,因为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凡是经历着的,一定是在成长,凡是努力着的总会有收获。 <br> 四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的所做所为,依然弥久历新。让我们感到痛快和潇洒。<br> (十一)<br> 低矮昏暗的掌子面里,风枪手是掘进中的排头兵。<br> 刚开始学打风枪,顽劣多情的风枪就象一匹脱僵的野马,抖动着风枪手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br> 下工回来,躺在床上,浑身上下的肌肉仍在颤抖。半夜时分,失控的精液流了出来。没有快感,更没有愉悦,两腿间由温湿渐渐变成了冰凉。<br>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们毫不再乎,也没有向连部提出什么要求。风枪手一个个虎目圆睁,抱着风枪,始终站在掌子面的最前头。<br> 他们就象得了魔怔,开口闭口都是风枪。走路想着风枪,吃饭琢磨着风枪。一晃几天过去了,放荡不羁的风枪,在他们的手里突然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哒哒哒,有节奏的声音,就象战场上敲响的金鼓。鼓舞着我们向穷山恶水展开搏斗。<br> 看着钢纤准确快速钻入到石层,让我亲身体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它需要坚忍不拔的信念和毅力去支撑,要做到两不怕,你必须始终站在阵地的最前沿。<br>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险情,开启你智慧的每一条神经,果断地冲上去,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风枪手。 <br><br><br> (十二)<br>一九七一年秋,为了减轻当地老百姓交公粮难,粮站把供给我们三个月的杂粮,全部按一斤杂粮折合五斤红薯供给了我们。<br>每天的午饭由一碗稀饭,一个馒头,几片炒南瓜。变成了蒸红薯喝菜汤。连着吃了一个星期,我们一见红薯胃里就开始反酸水。打饭的哨音响了半天也没有人去打饭,能吃点晕腥的东西成了我们最大的期盼和奢求。<br>掘进的排炮刚响完,我们冒着还未散尽的硝烟进入到掌子面。<br>突然支撑木发出了吱吱的响声,碗口粗的支撑木和横木正在向下滑动。<br>只见排长和安全员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杠住了支撑木“赶快撒离现场”。排长大声喊着,可是没有一个人后退。我们先是一楞,紧接着神使鬼差,也跟着冲了上去,用肩膀死死顶着两排支架。<br>架子工迅速用扒钉锁住了支撑木和横梁,然后把圆木紧紧地砸入到支撑木和横梁之间。倾斜的排架固定住了,我们深深地出了一口气。<br>我们执拗果敢的行动,恰巧被指导员和通迅员看到了,指导员带着哭腔说:“孩子们,你们真是好样的!通迅员赶快回去通知炊事班,今天吃肉丝面,多放几瓶罐头“放几瓶?”“放三瓶。”“才三瓶。”我们七嘴八舌地重复着这几个字。指导员咬了咬牙“那就再增加一瓶。”听了指导员的话,我们兴奋地真想把他举起来抛向空中。<br>端着热气腾腾,只有两三根头发丝一样粗细的肉丝面。我们好生快活,有的三下五除二快速吃完了面,也有的慢慢品尝着,还有的把碗里的面拨给了身边的战友,让他多吃一点。 (十三)<br>一天,一位母亲风尘赴赴从西安来到营房看望儿子。<br>我们就象见到自已的妈妈一样悄悄地围了过去。<br>母亲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笑脸,从提包里取出一块蛋糕,塞到儿子嘴边。<br>儿子拒绝了,母亲一楞。只见儿子将包里的东西分别塞到每个人的手里。<br>“妈!在抬沙石时,他让我在前,然后悄悄把筐子的重心移向他。我生病时,是他们守在床前,轮流给我喂水喂药。他们就象大哥一样爱护我,他们也象小弟一样逗我乐。<br>“妈!把蛋糕分给他们你不愿意吗”?<br>“愿意,愿意,我愿意”。母亲边说边从床边站起来,走到我们面前,激动地说:“我有这么多好孩子,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早知道是这样,我就是舍了这把老骨头,也要给你们背来好多好吃的,让你们吃个够”。<br>母亲摧人泪下的话让在场的学兵感动不已,我也在心里默默祈祷,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没有烦恼,更无忧患。<br>(十四)<br>头一个春节,好象和我们没有半点关系。我们没有吃上饺子,每人只分到了小半碗油炸蚕豆。嚼着蚕豆想着在家过春节吃的菜肴和饺子,思乡的泪水夺眶而出。<br>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改变囧涩的生活状态,只能靠我们的双手。<br>还没开春,我们就迫不待在营房四周开出了一块块菜地。<br>到部队厕所和猪圈里抢屎便,成了我们业余生活的一种乐趣。<br>贵如油的春雨,在我们的祈祷下,终于从天空中降了下来。我们拿着父母和亲朋好友寄来的菜籽,按照父母在信中指点的方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br>经过几场春风细雨的沐育,种子破土了, 看着茁壮的小苗儿,我们怦然心动。<br>把沤好的肥料轻轻地洒在小苗的周围,挑来的山泉缓解了小苗的干渴。绿的可爱的小苗在我们精心的呵护下,蹭蹭向上长,开了花结了果。<br>当地农民看到我们收获的黄瓜,西红柿、豆角和青菜简直不敢相信,象这样贫瘠的坡地上能长出这些娇贵的蔬菜。<br>一位老农指着一片菜地,激动的说:“我老汉种了一辈子菜,也沒看到过菜可以长这么大,叶这么厚,绿格英英得爱死个人。唉!真是后生可畏”。<br>十多斤重的南瓜就象一个个熟睡得金娃娃,静静地躺在向阳的坡地上。叶綠红滕的红薯秧铺滿了山岗,四周的菜地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开出了不同色彩的花朵,仿佛给我们送来了远方心怡的姑娘。<br>小羊倌和猪司令,每天都在争论着是猪肥,还是羊壮。弄得我们啼笑皆非,不知是向着猪司令说话,还是站在小羊倌的立场上。<br>那顿沒吃上的饺子,早就被两周就能吃一顿饺子或包子所代替。<br>在离场的近一个月里,平均每天杀一头猪宰一只羊。在不断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我们长高了吃胖了。在深情拥抱和努力改造这片穷瘠的土地中,我们收获了大地的馈赠,分享到了一次深情的香吻。<br> (十五)<br>如山倒的军令,让我们离开了,我们打造的小江南。火速赶到了一个名叫七里沟的荒山坡上。<br>我们所承担的任务就是用镐头挖筑一条隧道,其难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隧道。因为这座隧道的地质完全是沙土与卵石。风枪不能打,更不能放炮。完全凭借一镐一锨挖出来。<br>为了赶在雨季之前,抢修好洞口,全连人员立刻放下行囊。一部分人用芦席和牛毛毡搭建工棚,一部分人在工地上施工。<br>一天傍晚,突然营房外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声:快去救人,有人被埋住了”!<br>顿时营房里炸开了锅,冲在最前边的人一边穿着衣服袖子,一边大声喊着“我们来了!”后面的人,有的边跑边提鞋,还有的提着裤子就跟着冲了上去。拿铁锨的,举杷子的,全连人员倾剿而动冲向了塌方的工地上。<br>瞬间塌方处涌满了人,双腿跪着的,有的干脆爬着,用双手拼命地向后扒着沙石,嘴里不停地呼唤着战友的名字。<br>如哭如泣的声音回荡在山谷里,这声音打翻了黄婆送别的迷魂汤,这声音惊醒了奈河桥上的赶路人。<br>为了保证抢险者的生命不受到威协,其他战友拿着铁锨围成双重人墙,用身体挡住顺势滚下来的沙石和泥土。<br>扒呀扒呀,拼命的扒,终于我们扒出了他缩倦的身体。不由分说立刻把他送到了师部医院,经过抢救他醒了。他慢慢睁开双眼,缓缓转动着双眸看着四周,就象一个大梦初醒的孩子。突然,他从床上爬起来冲着我乞求到:“排长能不能把我的小提琴拿来,我要拉一首生命交响曲”。听到他的话我心里暗暗骂到:“还拉他妈的什么琴,为了把你从死神手里扒出来,一个排的人一半人的双手,全都是血肉漠糊。光指甲就扒掉了七八个。医生看到一双双伸出的手,忍不住大声责问“孩子这是手,不是扒滓机,不想要命了继续”。<br>为了不影响他刚刚苏醒的情绪,我答应道:“过两天我给你送来,让你好好表演一下,说不定还能赢得那个护士小妹的芳心”。大家一听哈哈笑了起来,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离开医院,我们又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施工中。<br>经过二个多月一镐一锨的挖掘,咚咚咚,掌子面传来了对方挖掘的声音,这声音让我们极度疲劳的身体一下子兴奋起来,在上面挖掘的人不愿下来,该上去替换的人披着破棉袄在下面急的乱骂。(在低矮的掌子面里挖掘,立着跪着,仰头躺着,需要变化各种姿式。为了节约衣服方便干活,所以我们都是赤膊上阵。从掌子面钻出来,就象出水的泥鳅,浑身的汗水冒着热气。隧道里嗖嗖透骨的冷风,披着破棉袄休息,成了我们最具有个性的习惯)<br>掌子面上的泥土开始慢慢掉落,呯的一声,两个镐头撞击在一起,瞬间一束光从对面射了过来。<br>没有欢呼雀跃的场景,碗口大的通口上,双方的学兵紧紧地握住对方“我们汇师了,我们胜利了”。<br>当时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睛,看着身边赤膊的战友,我轻轻拂去他身上的泥土,替他披上了破棉袄。<br>与我交班的三排长带着雄糾纠气昂昂的学兵上来了,他们青葱靓丽的身影,让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首诗: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br>一九七三年元月董家沟隧道全面峻工了,我们在汉江找来最白最美的卵石,在隧道洞口的边墙上镶嵌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大字。在秦巴山脉留下了我们对后人永恒的告白。<br>(十六)<br>和我们间隔不远的女学兵连,有我的同窗同桌,有兄弟,有姐妹。但是我们之间不能私自见面,有事情必须经连部开证明,经同意才能相互在有限的时间里见一面。<br>女人是花,女人是水,特别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在那样的环境里,她更需要得到哥哥的守护和关爱。<br>但是,她们和男学兵一样,承受了所有的磨难,甚至超过了她们身体的极限。<br>她们没有部队女卫生兵干净整洁的军装,也没有部队女接线员,舒适保暖的工作环境。 <br>她们穿着打满补丁的工作服,两人合力推着装满石滓的斗车在长长的巷道里,艰难地向前!向前!<br>沉重的斗车磨破了她们的双肩,突然失控的斗车让她们无法躲闪。没有半点女孩子的娇做和委屈。她们咬着牙相互搀扶着,一拐一癫继续推着斗车。<br>为了提前超额完成掘进任务,她们悄悄扛着风枪冒着浓烈的硝烟,冲进掌子面。<br>在岩粉灰尘弥漫的掌子面里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工作。 <br>呲牙咧嘴的洞顶,不停地滴着黑水,直接浇在姑娘的头上和身上。她们全然不顾,争先恐后抱着大块的石头往斗车里装。<br>清理完石块,她们就象弓身的大虾米,拼命把又沉又硬,水淋淋的石渣耙到簸萁里,然后端到胸前,将死沉流着泥水的石渣倒入斗车。<br>六个多小时重复往返的劳作,是很难用文字表达的。而姑娘们却风趣地说“一切的苦都是化了妆的祝福,能说出的苦就不叫苦”。<br>这就是她们青春奋斗的底色,这就是她们摔碎的芳华,这就是姑娘们逞强斗狠舍命奉献的精神。<br>(十七)<br>炙热的河滩上,女学兵三五一群,四五一伙,有的筛沙石,有的砸石料,还有的在制作水泥预制板。她们就象一朵朵盛开的太阳花,迎着烈日的炙烤绽放出最美的身影。<br>路过的人,停下了脚步,窥视她们一张张掛滿汗珠泛着红晕的脸。<br>心想,这些姑娘真能干,假若能娶回家当媳妇,真算是老天爷开了眼。<br>为了刷新每天筛沙石,创下的最高记录。她们的双脚长期浸泡在江水里,生理期的反应被打乱了,殷红的血顺着双腿流在了水里。<br>一位当地的中年妇女,拉住她的手急切地说“娃千万不敢这样,会落下病的。”她笑了,笑的是那么的淡定。笑颜里含着几份羞色,一份适意的表情。<br>(十八)<br>月河梁大桥,百米高的脚手架上,女学兵就是一个个飞天的撒花仙女,她们把最靓丽的色彩涂在每一根钢梁上。<br>为了争取时间加快进度,她们上桥前从不喝水,为的就是减少“方便”。<br>七月的流火释放出全部的热能,让姑娘们口干舌焦,干裂的嘴唇上卷起的白皮让她们失去了往日的樱桃小口。乌黑的头发冒出的汗水,流在她们的脸上。背后湿透的衣服,被山风不知吹干了多少次……。<br>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来说,这个年龄正是她们俏装打扮的时候,是她们最幸福最浪漫的时段。可是她们却离开了父母,来到荒山野岭,日夜奋战在工地上。风吹雨淋,伴着潮湿与冰霜,姑娘们肩拉背杠,与钢筋水泥同舞,淌着汗水搅拌砂浆,一双不合脚的高筒雨鞋把她们显得瘦弱和矮小。疲惫不堪的身影抬着装满水泥沙浆的大筐,一步紧跟一步,攀爬在脚手上……。<br>许多年后,当我问起女学兵时,她们眺望着远方深情地说;“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不知是山河改造了我们,还是我们改造了山河”。<br>月河梁大桥,拨地而起。你承载着多少人的故事和希望,你彩虹般的躯体彰显着姑娘们挺直了的脊梁。<br>(十九)<br>弯弯曲曲的盘山路,象一条玉带缠绕着秦巴山脉。这条玉带是襄渝铁路建设物资运输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处处印记着女学兵们躬身拉汽车的模样。<br>不论是冰雪覆盖的冬天,还是解冻的春日,山洪咆哮的夏季,泥浆翻滚的秋雨里。长长的车辙,深过膝盖,汽车趴窝成了家常便饭, 拉汽车成了女学兵们每天都要上演的拿手好戏。<br>“拉车了”一声长喊,就象吹响的冲锋号。姑娘们急忙放下手中的一切,拿着长短不一的绳子从营房蜂涌到公路上。<br>绳子在車头任何可挂住的地方挽成结,拉绳的姑娘们弯腰弓腿拉起绳子,其余的人站在卡车的两边和后面。一声令下,司机踩下了油门,姑娘们一鼓作气,前拉后推。沉重的卡车缓慢向前滚动,车轮上飞溅的泥浆,象子弹一样打在姑娘们的脸上和身上,瞬间姑娘们一个个变成了泥猴。拉的拉,推的推,没有一个人退缩,直到卡车驶出泥辙。泥猴们才用沾满泥水的手,擦去满脸的泥浆。<br>刚送走一辆趴窝的卡车,泥猴们又开始拉另一辆趴窝的卡车。<br>“一二,拉呀”的口令再次回荡在山谷中。突然,一个全力低头推车的学兵,一个趔趄摔倒在车辙里,滚动的车轮近在咫尺。我本能地大喊了一声“哎呀”冷汗涮地冒了一身。当我准备扑上去的时候,一个身影从我身边掠过,猛地扑在了倒地的学兵身上,紧紧地抱着她从车辙里滚了出来。<br>趴窝的卡车终于冲出了泥潭,当战友们回身围在瘫躺在地上的俩个学兵跟前时,她俩闭着双眼一动不动,我们的心一下子全都提了起来。突然她俩从泥浆中座起来,笑着对我们说:“马克斯不要我俩,嫌我俩还未完成使命”。听到她俩的话,我们又悲又喜。<br>悲的是她们把生命看的如此浅淡和浪漫,喜的是“使命”铸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灵魂。 <br>在襄渝铁路建设这个大舞台上,我们充当着小小泥猴这样一个角色。但我们知道,我们从那里来,我们要干什么,我们用坚实的双手和肩膀拉起了时代的纤绳,朝着山花烂漫的地方前行。<br>当一辆辆趴窝的卡车从泥猴们身边驰过时,司机伸出头深情地说;“盘山路上的金达莱。你们是最具有魅力最漂亮的女学兵。<br><br><br> (二十)<br>写着写着,大脑的记忆就象打开的泄洪闸门,一发不可收拾。可惜我的笔下怎么也写不出更深层的东西。<br>抬头望着高远的天空,一颗颗闪动的小星星,就象长眠在大山里的一百多名学兵,我们相互凝视。<br>我仿佛听到他们说:“大山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他们生命的化身。他们是上帝派来的护路者,长眠在这里是他们的使命”。听了他们的告白,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咏叹:“当我对祖国的热爱变得无比明显的时候,它会使我献出财富和生命。血液和骨髄,刹那之间就能凭着一股翻腾的洪流冲过生死的界限。”<br>他们不是烈士,更谈不上英雄。脱落残断的碑文只有因工牺牲。但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永远是无名的烈士。我虔诚地向蒼天祈祷,愿他们在天堂里得到最好的超度。<br>(二十一)<br>花季一样的少男少女,把生命定格在十六.七岁,他们吃尽了苦,受尽了累,走的时候饿着肚子,血染的衣服裹着他们残缺的身体。<br>生命能属于自主的时候是很有限的,为了战友的安危,他义无返顾地冲进了火海,完成了人生最壮烈的谢幕。为了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她俩扑入了江中,象浪花一样结束了暂短的生命。为了让战友们清晨能喝上一碗稀饭,他摸黑去山涧挑水,跌下了悬崖……。<br>她们就象四月天的蜂蝶,用微不足到的身体催开了秦巴山脉遍地的山花。 (二十二)<br>三十多年后,我又来到了惦念己久,曾经战斗过的地方。<br>千年的艄公号子和纤夫的身影,已消声默迹。当年走过的纤道,已被四车道的盘山公路替代。一列列呼啸而过,满载物资的列车,从这里驰向全国。<br>变了,变了!我们曾经为之付出血汗的地方变得如此的娇美。 谁能想到,当年穷困潦倒的山里人,不仅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且自家拥有了拖拉机和汽车。“汽车会不会吃草”己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br>当年我们居住的营地,变成了花园小区。老人们在树下讷凉下棋,孩子们在草坪上玩耍戏嘻。远处的巴山秋雨,秦岭环抱的陕西。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处处都焕发着蒸蒸日上的气息。<br>那段跋涉在栈道上的经历,依然鲜活地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哪些苦,那些累,那些八九不如意的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淬火的清水。都是我们献给祖国最好的赞礼。<br>(二十三)<br>两年零八个月的三线生活,只是一个特殊发展阶段的缩影。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过的更苦更难的人大有人在。但是这一切却让我们终身受益。<br>位卑不敢忘国忧,最平凡的人,最普通的人,所流下的血汗,让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涌动着人间奇迹。<br>背靠着阳光,享受着金秋的芬芳。想想那些充满阳光的故事,总让人感到,我们的曾经价值千金。<br>在个人的记忆里,在集体的记忆里,在内心深处,我们都不会忘记。<br>回忆这些东西,不是要留下什么,而是希望后人懂的,在任何时候都要战胜自已,相信自已。<br>在命运步入结局的那一天,告诉自已:“我拥有过一个无怨无悔的青春时期。<br>一路走来太不容易,我们超越了自已,从一个空想者,励炼成一个生存的理想者,从一个理想者走向了多梦的追遂者。<br>在重山峻岭中破茧化蝶。走出泥泞的双脚,留下了让祖国母亲满意的一道道辙。<br>有诗曰:<br>陕西学生两万兵,<br>衔命襄渝身负重。<br>隧道掘进战沙场,<br>桥梁飞身月伴行。<br>劳作熬骨饿锥心,<br>破茧化蝶惊鬼雄。<br>恰似当年红小鬼,<br>改造山河好后生。<br><br><br>二0一九年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