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乡记忆‖垣曲老火车站记忆

飞天6711

<h1><b>垣曲站</b></h1><h3>中文名:垣曲站</h3><h3>地 点:山西省垣曲县新城镇古堆</h3><h3>邮政编码:043700</h3><h3>时 间:1964年</h3><h3><b>基本内容</b></h3><h3> 站址在山西省垣曲县新城镇。</h3><h3> 邮政编码:043700</h3><h3> 垣曲站始建于1964年。离礼元站44公里,隶属太原铁路局临汾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四等站。</h3><h3>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h3><h3> 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原铁路分局运城车务段垣曲县火车站</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太原铁路分局运城车务段垣曲县火车站位于山西省运城地区垣曲县东峰山,邮政编码为043700,下面还有详细信息的外部链接供您参考。</h3><h3><b>地址邮编</b></h3><h3>机构名称:太原铁路分局运城车务段垣曲县火车站</h3><h3>机构地址:山西省运城地区垣曲县东峰山</h3><h3>省份:山西省</h3><h3>地市:运城地区</h3><h3>区县:垣曲县</h3><h3>街村:东峰山</h3><h3>邮政编码:043700</h3><h3>参看邮编库中该邮政编码详情:043700</h3><h3>电话区号:0359 (0086359, +86-359)</h3><h3>参看查号吧中该长途区号详情:0359</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垣曲县火车站东货场</h3></font></h3> <h3>  垣曲县中条大街最北端是八一路,八一路西边不远就是垣曲东峰山古堆火车站,即原来的垣曲县火车站。</h3><h3> 2019年冬至前一天的下午,我信步来到东峰山中条大街北端的八一路口,这里的道路正在整修和进行十二冶有色金属公司的住宅区管路改造,原来的违建小平房都被夷为平地,住宅楼房进行外表粉刷亮化,水、电、暖、气管路改造,八一路也已经进行重新修整拓宽。因为路口正在进行水泥路改造,工地围挡尚没有拆除,我就直接沿着中条大街向北的小路,经过星达中学,到后面的垣曲县火车站东货场,再沿着废弃的铁路往西去重游垣曲县火车站旧地。</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路道岔和四方木松木枕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岔扳道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火车站远景</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扳道机组</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班值班室</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锈迹斑斑的旧水罐</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剩余建筑已经是新的矿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字迹剥落的站牌</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旅客进站通道之字拐弯</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一角</h3></font></h3> <h3>  车站后面的山峰依次为仙人峰、尖锥峰、西峰山。西峰山和东峰山都是驼峰一样的山,火车站后面的西峰山与铜矿峪后面瓦舍水库后面的那座驼峰山是东峰山。十二冶有色金属公司建立之时,将西峰山下古堆这块地方命名为东峰山,大概是因为当时我们的铜重工业是冶金部下属的重要战略物资,故意将其名称与实际地名错开,出于保密的需要吧。另外一个因素则是中国是东方大国,起名东峰山也比西峰山叫起来响亮一点吧。因而这个名字就依错就错,成了垣曲县新城镇的邻居了。</h3><h3> 这两个山即东峰山和西峰山是典型的火山口遗迹,远古时代的垣曲中条山是一个多火山地貌。今年夏天我登临尖锥山时,曾经发现有些地方的裸露岩石是典型的火山岩玄武岩,炽热熔岩的烧灼痕迹十分明显,这大概是垣曲铜矿矿脉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侧面例证吧。垣曲铜业发展史记载,早在黄帝铸鼎时代,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就是指垣曲的铜矿峪和蓖子沟一带。而垣曲新城镇就是在垣曲的西北部,与闻喜和绛县接壤。</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站旅客通道</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旅客站台</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垣曲站牌(西边)</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锈迹斑斑的绿皮客车车厢,让我的记忆也回到了往昔乘坐火车的时光。那是我在运城上学的时候,也就是1983~1986那段时间。从古城老家出发,在小赵或者下亳城坐上古城发往垣曲县新城镇的汽车,那时候的公共汽车票价是九毛钱,从古城经过王茅、长直、皋落到县城七一路口的垣曲县长途汽车站。垣曲县那时候有两个长途汽车站,一个是垣曲汽车站,一个是侯马汽车站。垣曲汽车站在现在的万盛大酒店和万盛大厦那块,位于七一路与舜王大街交叉口的东北角;侯马汽车站在现在的历山路五龙大厦附近的三八路与舜王大街交叉口的东北角,那时还没有五龙大厦和历山路,现在的历山东路就是三八路。当时的垣曲县南北两道街,一个是电影院那边的一条街,当时那条街上边通到化机厂,地质纪念碑在地质队的院子里面,现在院子拆掉修路,唯有地质纪念碑位于大街路中央没有拆掉,青年山下还是一片庄稼地和果园,靠近亳清河边是露天游泳池。另一个就是现在的舜王大街,是垣曲通往济源和运城侯马的唯一山区公路,也就是现在去侯马的老公路。现在去运城可以走闻垣公路或者荷宝高速,而那时候不仅是公路只有一条崎岖山路,而且一天只有两班车去运城和侯马,也就是上午七点一班,中午十二点一班,那时乘坐公共汽车如果没有坐票就只能象沙丁鱼罐头一样站一路。</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原来的电影院大街那时叫人民路,而现在的人民路叫政府街,现在的七一路叫二道街,滨河市场到河边那边还不是街道,而中心广场北边的那道街是七一小学门前街称为七一路,到河边那段也没有打通,只是一个狭窄的小胡同。因此那时候的垣曲县范围也就是现在的黄河路以北,人民路以西,三八路以南,舜王大街以东这一片中心区域,外延的区域还都是平房。街道上的树木以芙蓉树为主,也就是开着漂亮的粉红色伞形花的合欢树,而在道路两边的树木主要是箭杆杨。</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不管是坐汽车还是坐火车,在初中毕业以前,我还从没有到过县城。我是在1982年的西滩中学毕业参加中考之后,第一次到县城参加稷山师范学校的面试和体检。当时体检在垣曲县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垣曲中医院那里,面试在教育局,也就是现在中心广场到垣曲县政府大院的那条半截胡同,当时教育局与工业局就在那条胡同两边,教育局在胡同东面的那个月亮门里面,二层楼屋的四合院里面,院子中间是一个小喷泉水池,养着荷花和金鱼。二楼是楼梯廊檐走廊,房顶是中式屋脊砖瓦结构。木头柱子用大红油漆刷过,似乎有描画的游龙盘柱金色鳞片和黑色纹络勾画,凸显着雕梁画栋的浓重文化气息。</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不知道什么原因,那年中考不计英语成绩我是全县排行榜的第三名,但是最后却没有被稷山师范录取,也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当别人都开学上学的时候,我却成了没人要的落榜生,而且连普通高中都没得上。</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面试时我住在大姑姑家,那时候县委大院除了现在的四层楼办公楼之外,也是一色的平房,办公楼两侧的马路两边是两组平房区,马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树,东西平房区大概有五六排平房,每排平房有五六户分成里外间套房的宿舍。办公楼后面的两组平房区中间是菜地,后面有一个小院子四合院,再过去就是县委大院的招待所。后来在菜地那片盖了有小院子的二层楼,大概住着县委领导之类。再后来临近舜王大街那边起了家属楼,东边临近的大院是县委政协礼堂和二层红楼和文化局档案馆等等,现在已经拆掉盖了垣曲县大礼堂。</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面试之后回家时还闹了个记忆犹新的大笑话,当时姑姑嘱咐我在路口等公共汽车回古城,那个路口就是现在的人民路与舜王大街交叉路口,与垣曲汽车站有一街之地,一眼也可以望见汽车从站里出来。但那时我只有不到十五岁,可能是左等右等半天不见汽车下来,也不知怎么想的,就沿着舜王大街往古城方向走着了,大概是觉得汽车过来再拦车也无所谓吧。但是因为我当时个子比较矮小,招手拦车时司机也没有停车就冲过去了。我也没有停下来,一直走觉得下趟车过来再拦车。就这么着一直走出了县城。</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那时候县城到坡底二中那片还是庄稼地,走到二中那块快到亳清河边有一个三岔路口,不知道怎么竟然过了桥往清源方向去了。大概走了好几里地,遇到一个工人师傅迎面骑自行车过来,问我道:“小娃,你去哪多家?”我说去古城哩。“憨娃唻,古城闻门远哩,你还走错方向啦”,师傅一面说一面停下来,“你坐我自行车后头,我带你到三岔口过桥外路口,你挡车走捎你着”。</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师傅将我带到坡底三岔口过了桥,然后往县城方向走了。那时的县城还不象现在这样四通八达,我也没有老老实实在路口等着,过路的车也十分稀少。我就沿着马路往皋落方向走了。从三岔口到皋落不到五里地,到了皋落也没有停下来等车,也没有人可以问怎么等车,就一路走走停停,上了皋落大陡坡,走过皋落岭,下了十里坡,不觉间就快到了长直。到了长直也没有停下来,看路边路标到王茅还有十公里,到古城二十公里。就这样一路走过长直王茅到下亳,过了亳清河到晁家坡,再过董家圪落到老李家奶奶家。从早上七点多出姑姑家门,一路走了六十里路,下午两三点钟到了奶奶家。一路没吃没喝没有停下来,到了奶奶家听说我从县城走回来,奶奶赶紧给我做饭,吃了一碗干面才觉得累了,躺着睡了一觉才过李家沟回到家。</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暑假里家里的窑洞因为连阴雨而坍塌成了危窑,全家冒雨临时搬到小圪垯顶上的大队部房子里安顿下来。从我记事起,家里大概有好几次搬家,先是在姨姨家隔壁的蛋娃家窑洞里面住过,和马双喜家住过一个院子,后来又搬到张国军家的院子里面住过一段时间,家里窑洞打好以后搬到南坡小学旁边的新家,住了不到十年就遇到大连阴雨损坏了窑洞。往年我们老家是寒露节气种麦子,那年快到十月一时,节气已到寒露后临近霜降,家里还在前胡同蓄水池那块地里赶种麦子。</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记得那天是九月二十八日,队里当大队干部的小战叔给带来最不好的消息,说我的录取通知书一直没有来,一定是让人冒名顶替了。那时村里人都知道我学习成绩很好,小战叔和帮忙种麦子的米生叔都给父亲说,让我去古城再上学去,大不了再考一次。我去西滩找了舅舅一起去古城,找他们村在一中高中教学的张老师,张老师的夫人是西滩大队有名的泼辣女干部,也是我们村彭家女,都是比较熟悉的乡亲。到古城找到张老师之后,说到高中已经开学快一个月了,而教材也不好找,张老师建议去古城初中复习一年,来年再考。到了古城一高就是古城初中,见到王建国副校长,恰好那天正在初三小考,王副校长和34班班主任说过以后,安排我立刻参加考试,还好考的不错,大概在班里仅次于大名鼎鼎的刘雷保同学吧,这样我就在古城初中34班复读一年,第二次中考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到了运城康杰中学168班。</h3><p style="text-align: left;"> 1983年8月底,我们34班的班主任薛兴强老师,带着古城初中考上康中和运中的几个同学刘雷保、刘永红、程兴兵、杨淑娟、文江和我一起坐公共汽车去运城康杰中学和运城中学报到。那是我们第一次冲出横岭关,走向外面的世界。到康中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垣曲籍学长文宏宾,然后寒假回家就一起坐火车从运城经安邑、水头、闻喜、东镇到礼元站,再换乘礼元到垣曲的火车,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享受学生票半价票待遇,也是第一次乘坐垣曲县到礼元的支线火车。</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垣曲火车三节半,一路鸣笛带冒烟。从礼元坐火车,途径冷口、烟庄、横岭关、马家窑到垣曲站是终点站,也是支线铁路线的终点。垣曲支线火车是十二冶有色金属公司的专线铁路,主要是进行货运,铁路客运为辅。</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垣曲-礼元支线火车,虽然只有44公里,但是穿越中条山需要经过四个山洞,最长的一个山洞火车运行两三分钟。垣曲支线火车的火车头是蒸汽机车,燃煤和蒸汽的烟雾滚滚,好似一条长龙一样随着火车有节奏的“吭哧吭哧”和火车轮轨之间的“咣噔——咣噔——”声一路奔腾。遇到钻山洞时必须将车窗玻璃关上,否则呛人的煤烟和飞撒的煤灰就会灌进车厢。因为是山区铁路而且弯多坡陡,蒸汽机车的运载能力有限,因此垣曲支线火车的货运和客运车厢都是三节半,车头带三节车厢和一个尾车守车车厢,这种三节半的支线火车就成为山区铁路一景和特色。普通火车那时的时速在40~80公里/小时,垣曲火车的时速大概只有20公里/小时。</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就是这样的火车,垣曲也成为最早有火车的山区小县,1964年铁路建成运行,到2007年退出铁路的历史舞台,垣曲火车站见证了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冷落和寂寞。垣曲县火车站运行的年代,乘坐火车是一种时尚,也是比运城侯马的汽车快捷的交通方式。垣曲-运城的半价学生票大概是一块五毛钱,全价车票也就两块九毛钱。我的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基本上都是乘坐过垣曲火车的。后来因为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私家公交车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才逐渐不再乘坐垣曲火车。</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记得那些峥嵘岁月,乘坐垣曲火车进入山区,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近乡情更浓,望着车窗外熟悉的一切,体会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乡土气息与情怀,感受着岁月流逝的无情,家人的一年一年的辛勤劳作和父母的逐渐老迈和如今已是阴阳两隔,爱恨交织更上心头。当年少小离家园,如今已是两鬓斑,乡愁绵绵不绝期,岁月沧桑谁人知?最恨是那游子意,千山万水隔亲情,自古忠孝难两全,得失成败谁关心?家乡山水再相逢,乡情乡音难忘怀,岁月悠悠年复年,沧桑巨变换新颜。</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垣曲火车站经历了光辉灿烂的岁月,寄托着曾经的旅客的万千遐思与感怀,垣曲家乡的沧桑巨变,尤其是小浪底水库蓄水之后的巨大变化,让垣曲这个古老的舜乡汤都再换新颜,中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让过去的感怀随风飘逝,未来的高铁规划也将让垣曲失去铁路梦想的二十多年再迎新梦,运晋高铁线路经过垣曲连接运城和晋城的梦想不再遥远。相信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梦想成真,让不知道垣曲火车故事的娃娃们圆了高铁梦,让垣曲连接外部世界的路途不再艰难,让未来的舜乡汤都儿女为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光辉灿烂的未来发展而自豪吧!</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12月22日冬至日于垣曲</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西口货物邮件装载通道</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月台和绿皮客车车厢</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树底下车站西北角废弃的槽罐车</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废弃的车站里面满目疮痍</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内荒草满目</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废弃的槽罐车和道岔扳道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工人家属院</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西边出口是通往山外的方向</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外边看废弃的绿皮客车车厢</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垣曲站候车室</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候车室内景已经变成练车场宣传</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路</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外边的石圪垯山</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石圪垯看车站区景色</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东边外景</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西边外景</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圪垯东边的公司家属院小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圪垯南边移民新村小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移民村</h3></font></h3>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amp;amp;timestamp=1576983054&amp;amp;ver=1&amp;amp;signature=7APp6atXRorHusX8e7QOOQW*oU7ndRq*ezXNfInx3dW-Y5lLXb9AjdH9nW1CfHvoRwDi37KLS8uFov5NnGmXSx63NftJuv9gVc*LyuJYE7aSqlZlGQkPT80P-OyQAP4oqAyoRxkAKuDStMjW9yxtOA=="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被历史遗忘了的垣曲火车站》.姚普俊</a><br></h3><h3>内容提要</h3><h3>  1965年,垣曲人拥有了火车,2007年,垣曲人告别了火车。漫步于荒芜的垣曲火车站,在杂草丛生的轨道旁和锈迹斑斑的车厢边,回味曾经的拥有和失去,火车,成为垣曲人心中的一个不舍情结。大山里,绿皮车厢的闪现和隐退都说明了垣曲一种特定事物的兴起和没落。时至今日,垣曲人一直怀有与大都市齐步腾飞的期望。那些场景震响于轨道两旁的车轮和吼叫长鸣的汽笛一直是垣曲人所盼望的。不为别的,只为在心中插上通往世界各地的飞翔梦!</h3><h3><br></h3><h3>  垣曲的火车始通于1965年,那是一个非常久远的记忆。垣曲的火车站的建立是因为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在垣曲开采铜业的缘故,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成立于1956年.铜的蕴含量在全国排名第六位。</h3><h3><br></h3><h3>  垣曲的火车站曾经全国有名,那是因为垣曲的火车只有三节半,车皮数量可怜的缘故是因为垣曲的高山峻岭影响到火车的爬坡能力,不得已而设计。</h3><h3><br></h3><h3>  垣曲的火车站只是一个终点,因为山脉的阻隔到垣曲便戛然而止。假使通往临近的车站所付出的代价不可想象,因此,垣曲尽管是一座小县城,但是拥有了终点站的权限。</h3><h3><br></h3><h3>  垣曲的火车终点是礼元,而礼元也只是一个小站。沿途径过马家窑,横岭关、烟庄、横水四个小站,全长44公里,最终与同蒲铁路相连。</h3><h3><br></h3><h3>  垣曲的火车到达礼元的时间现在人可能匪夷所思,因为需要两个小时,远不如现在汽车的快捷。随着闻垣高速的建成,垣曲驾车到侯马的时间也只是仅仅的几十分钟。</h3><h3><br></h3><h3>  垣曲最初通往礼元的火车票价你简直无法想象,只是你认为不起眼的3角钱。那个年代,北京站经石家庄、太原通往垣曲火车站的票价只有十多元。八五年,垣曲通往西安的票价仅为六元六角。</h3><h3><br></h3><h3>  由于连续亏损,垣曲的火车站2007年最终停运。然而,这一次停运,关闭了多少人热切的目光。同时,也终结了垣曲拥有火车的历史。从此,垣曲火车站走进荒芜的漫长岁月中。</h3> <h3><b>垣曲火车站,位于山西省垣曲县新城镇,建于1964年,2007年停运</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6-11-26 阅读3271</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垣曲火车站,位于山西省垣曲县新城镇,建于1964年,隶属于太原铁路局临汾铁路分局管辖,主要承担着客运和矿山物资的运输,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2007年垣曲人告别了火车。</h3><h3> 如今漫步在杂草丛生的站台旁,只有那锈迹斑斑的道轨,道岔和信号灯还在默默的坚守,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h3><h3> 详情请打开下面的链接</h3><h3><a href="https://m.meipian.cn/9gtcw8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希望的田野.美篇.垣曲火车站</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5.cn/28x8hyss?first_share_to=timeline&amp;first_share_uid=9630849&amp;from=timeline&amp;share_depth=1&amp;share_from=others&amp;share_user_mpuuid=d05de215616e859627ee0e88870fe64b&amp;user_id=9630849&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utm_source=timeline&amp;uuid=e8839c4546125b3799e0ffa081ff3504"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时光之旅——垣曲老火车站……》</a><br></h3> <h3><a href="https://k.sina.cn/article_2090512390_7c9ab00602000q20g.html&amp;ab=qiche&amp;http=fromhttp?from=timeline&amp;wm=13500_0055&amp;vt=4"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又回到插队时的山西垣曲火车站</a><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又回到插队时的山西垣曲火车站</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青网 11-09 02:32</h3><h3><br></h3><h3><b>夜宿车站冻得乱蹦</b></h3><h3> 提起垣曲老火车站,我是感慨万分。它原是客货两用车站,负责运输矿石、冶炼等物资,主要为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及十二冶服务。这里有全国闻名的大铜矿以及其它有色金属、矿石等,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通车了。以前,老火车站除了运输物资,还带拉客,如今已经荒废不用,这样坐车也就吹了。今天,再回垣曲,只能走公路,甚不方便。</h3><h3> 四十多年前,垣曲老火车站是接送外地人入垣曲的起点和终点,尤其在我们北京知青中,更是记忆犹新。</h3><h3> 记得在我插队的第二年年前我和同为知青的刘志忠回京探亲。那时,我们在华峰公社永兴大队插队。我们那里大多是梯田,很是偏僻。离公路将近十多里路,即使是走大河滩也得八里多地。</h3><h3> 当时,垣曲公共汽车一天就两趟。早上八九点一趟,下午一点到两点之间一趟。公路上其它车辆也是少得可怜。而垣曲火车站每天只有一趟客车。这趟客车每天下午1点钟左右进站,稍作停留,便立马驶出前往下一站,所以稍微晚一点儿就可能赶不上。至于你想怎么从十多里之外的生产队到这儿,那就得看你自己的本事了。</h3><h3> 我和刘志忠是第一次回京。面对崎岖的山路,七横八纵的羊肠小道,心中甚是犯难,只能凭借着大概的方向感和直觉硬走。路上根本看不见人,只是偶尔有一两个人。当我们左拐右拐好不容易才踏上通往县城的公路时,听老乡说今天上午的公交车已经开走了。</h3><h3> 归心似箭。无奈的我们只能见什么车拦什么车。那时,垣曲的柏油路不多,基本上都是铺着小碎石子的土路。天气干燥时,途经的汽车后面总能带起一团团黄土,好似漫天黄烟。即使坐在密封的大轿车里,到下车时也是浑身上下一身土,最后一个个跟小土贼儿似的从车上下来,除了牙是白的,哪儿都是黄的。</h3><h3> 我们运气不错,遇到了一个好说话的拖拉机司机师傅。他看我们是北京知青,也没怎么多说,便同意搭我们一段儿。就这样我和刘志忠一路摇摇晃晃坐着大拖拉机向县城驶去。</h3><h3> 我们插队的地方,离县城差不多得有三十五里地。从县城再到火车站还有五里地。到县城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奔向火车站。</h3><h3> 离火车站还有一里多地的时候,我们打老远就看见了火车。那时火车站地势比较高,而我俩从地势较低的县城赶来,所以远远地就看见火车。它正原地不动喷着白烟,整装待发。那个样子就好像正在等着我们似的。我和刘志忠相视一笑,心里那叫一个激动。</h3><h3> 谁知,这时火车竟然“突突突”缓缓开动了。一声汽笛长鸣,震碎了我们的心。我俩见此情景,也傻了,戳在原地一动没动,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然后,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浑身软下来瘫坐在地上。</h3><h3> 唉,怎么办?再回下头村,又得耽搁一天,而且第二天也未准能赶上火车。我俩把心一横,干脆不回村儿了,在这县城住一宿吧,这样第二天赶火车还保险点儿。于是,我们先到县城吃了饭,又在县城里转了转。</h3><h3> 70年代初的垣曲县城就那么两条大街,一条主干道。街面上有三四个饭馆,还有两个回民饭馆。当时,县城街面上还有一些百货公司、棉麻公司、菜店、副食品店、五金店等。这些店面的门窗颜色不大好看,都是鲜红色的,看着血了呼啦,感觉极不舒服。不可思议的是,那会儿的县城就已经有大礼堂和电影院了,比起我们插队的那个村强多了,还真有点县城的样儿。</h3><h3> 当时的革委会大院,也就是县政府所在地,还算宽敞。其它的那些地方单位,诸如印刷厂、木器厂、县广播站等等都小得可怜,所以我们很快就转完了一圈。吃完晚饭,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怎么办呢?我提议去看电影,或许这样时间过得还快些。</h3><h3> 两个小时后,从电影院走出来的人很快消失在夜色之中。此时,我俩又该何去何从呢?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在县汽车站忍一宿。</h3><h3> 晚上10点,我们两人赶到汽车站,整个汽车站已经空无一人,工作人员早已下班回家。但是,我们心里感觉还挺不错的,最起码有个地方能让我们忍一宿了。整个汽车站20多平方米,里面亮着灯。唯一的不足就是没生火。当然,暖气就更甭提了。屋里摆放着几条长椅,很是安静。</h3><h3> 夜里,随着气温越来越低,甭说睡觉,坐着都打哆嗦。我穿了棉裤,刘志忠只套了条秋裤。睡到半夜,冻得他起身在屋里乱蹦。还好,我俩仗着年轻,最终朦朦胧胧地熬到了天亮。我俩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坐等开往北京的火车了,心里那叫一个舒坦。</h3><h3> 也许有人会说:你们怎么不去旅馆或县招待所啊?是啊,谁不知道旅馆住着舒服,可我们身上就那么点钱。当时生产队工分低,10分工一天合二角六分。就算你干的活再多,也见不着多少钱。再者招待所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吗?咱也得有那介绍信啊。</h3><h3><b>买火车票要介绍信</b></h3><h3> 说起垣曲火车站,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是我去县化肥厂工作的前一年,同样也是准备年前回京探亲。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我独自一人回京。有了上次和刘志忠误车的教训,这次我早早地就动身出村,准时搭上了去往县城方向的公交车,然后直奔火车站。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心里瞬间感觉美滋滋的。恨不能马上回到家里,躺在温暖熟悉的炕头,尝尝久未吃到的母亲做的菜。</h3><h3> 说归说,想归想,当我真正到达火车站时,这里已经排了好长的队,全都是逢节赶着回家过年的。我迅速加入排队购票的人群中。此时,火车站内候车厅里的大喇叭喊了起来:“买去往北京的票,没有介绍信、证明一律不卖。”</h3><h3> 这下我可傻了眼,那颗着急似火的心也是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凉了大半截。寻思了半天,最后心想实在不行就买到高碑店或良乡的票吧,反正离家近一切都好办。</h3><h3> 排在我前面的五六个人中,也有两个北京知青。我上前搭话,一问他们竟然是临村王茅公社的。他们是北京农大附中那边来的知青。一个叫安保,一个叫斗斗。我问他们知道介绍信的事不?其中一人说道,我俩来之前早打听过了,所以有介绍信。两人瞅我这么问,便知道我肯定是不知介绍信这回事。于是,另一个知青爽快地说:“你没有介绍信或证明吧?没关系,我们这儿还有一张备用的证明呐,这上面还盖着公社的大章呢,就是没写内容。我俩已经有介绍信了,这证明给你吧。”说着,他便把那空白证明塞给了我。真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我竟然就这样买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h3><h3><b>四十年后重回故里</b></h3><h3> 大概在1973年底,我进入垣曲县化肥厂工作。我们当时定的是临时学徒,合同工。两年多后,我们又以知青名义困退回京。我也算是最早回京的那批人。时隔40年后,2016年5月,当我再次踏上垣曲的土地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h3><h3> 人一旦在一个地方待得时间长了,就难免会对那个地方产生感情,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产生很深的印记,对那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感到无比留恋。而一旦离开了那个地方,又会心存念想,想着想着就变成了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有时是支离破碎的,有时是大致完整的,挥之不去。于我而言,垣曲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好也罢,坏也罢,都是我的第二故乡。近八年插队光阴,我把人生中最好的一段青春年华倾注在了那里。</h3><h3> 回山西,回垣曲,是我多年的愿望。以前,上班没时间,上有老下有小,整天为生计奔波。如今退休了,说什么也得重走一回青春路。以前爱人总是听我念叨知青生活,念叨垣曲风土人情、插队如何艰苦,这回终于有机会让她见识见识了。</h3><h3> 其实,这次回垣曲,主要有几个目的:一是看望房东张老,他是我们村里生产队的老会计,参加过抗美援朝,崔永元的口述历史都采访过他;二是看看插队时的住处及其变化;再就是看看化肥厂的旧貌。当然,小浪底改造、当年的老县城以及垣曲老火车站,都计算在这次行程之中。</h3><h3> 我和爱人到垣曲之后,受到老房东家人的热情款待。想当年,咱也是落户点家里的壮劳力,能顶上半个儿子呢。当时“老会计”膝下子女最大才七八岁。如今,他们也已做爷爷做奶奶了。这次就是“老会计”的儿子开着车,陪着我们在垣曲转。</h3><h3> 当我们再次来到垣曲老火车站时,发现这里竟然没怎么变,除了40年前的候车大厅改成了驾校。火车站外面一片破破烂烂,站台上还有两三节旧车皮,铁轨锈迹斑斑,两旁杂草丛生,一副凄凉的样子。它与县城东峰山生活区简直格格不入,好像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h3><h3>我衷心希望垣曲火车站能够再次通车,通上高铁,跟上外面现代化的脚步。这样我们就可以常回去看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奋斗过的地方。</h3><p style="text-align: right;">供图/田春洁</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s.mbd.baidu.com/r/ub7qTKiSUE?f=cp&u=917118b960d53b14" target="_blank">晋南小村庄60年代就通了火车,几十年后,如今看它是个啥样子?</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晋南深山小村庄60年代就通了火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十年后,如今看它是个啥样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河乡土</p><p class="ql-block">2020-01-03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本地资讯创作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晋南的大山里,有个中条山铜矿,为开发铜矿资源,1957年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完成设计了礼垣支线。为南同蒲铁路的一条专用支线,始自闻喜县境内的礼元车站,途经绛县横水、冷口、横岭关、马家窑终至垣曲古堆村。</p><p class="ql-block"> 回想那个时代,国家能够拿出巨资为一个企业修建铁路,可想而知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铜矿那时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铁路全长44公里,本县境内仅8公里,建有桥梁,隧道、车站各一个。</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及组织施工。该支线按二级专用线设计兴建,限制坡度30‰,最小半径为200米,到发线有效长度为300米。线路上部使用铁轨采用43公分工业轨,轨枕采用二类木枕和三类钢筋混凝土枕,每公里设计使用1600根,桥涵载重量等级为22级。</p><p class="ql-block"> 当时设计牵引数为单机350吨,双级为700吨,1965年建成,总投资达4000万元,同年2月15日移交由铁道部正式通车营运。礼垣支线建成之初,因车站建在古堆,故定名为礼(元)古(堆)专用线。1972年改为现名垣曲站。</p><p class="ql-block"> 礼垣支线是用解放型机车牵引的。因该线路技术标准差,建成之后实际牵引定数为上行250吨,下行300吨,不能用双机车牵引。经北京铁路局临汾分局审算,该支线的实际通过能力为19.3对,其运输能力为:上行119.6万吨/年,下行为143.5万吨/年。</p><p class="ql-block"> 由垣曲站接轨的专用线2条,分别称为工业局专用线和有色金属公司专用线。工业局使用的专用线有效长度186米,197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有色金属公司专用线,除走行线外,共有6条,分别直通电厂、动力厂、厂矿,有效长度共计2919米。197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垣曲站为终点和始发车站,坐落于垣曲县城北部。有正线两道,渡线4道。该站于1964年建成,1965年2月15日,礼垣支线正式营运使用。垣曲站初名为古堆站,后因垣曲仅只有1个车站,且位于县城附近,随于1972年改为垣曲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流传一个顺口溜,说的是垣曲的火车三节半,绛县没有火车站,意思是这条铁路坡大湾多,车厢挂多了火车很吃力跑不动。当年我16岁从山东老家在河南兰考上火车,途经郑州、三门峡、潼关、运城、闻喜、礼元专线、坐着那绿皮火车叮咣叮咣经横水、冷口、横岭关、马家窑、才到了垣曲县。</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火车还没到冶厂,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往车门口挤,虽然垣曲就是终点站了,大家都还是希望第一个下车。有趣的是,火车快到火车站时,却必须要先减速、再停车,然后再缓缓地开进垣曲站。在车站那种见车不见人的等待,我至今记忆犹新。原来,这条铁路坡度太大,不减速就会有安全隐患,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垣曲的火车只有三节半的客运车厢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道路建设突飞猛进,先后修建了闻垣二级路,闻垣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快捷便利。礼垣铁路最终没有赶上时代的速度,已满足不了当今运输能力,于上世纪1992年的某一天停止了客运。再后来因维护成本高等,于2007年9月12日停止货运。这条铁路就彻底结束了它的使命。(摄影:黄赞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