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条河

夏日思雨

<h3>  家乡有条河,流经村中央,村南村北的人们在搭石桥上跳跃往来。每每路过就会想起奶奶,记不起有多少次奶奶就坐在河边,等我回家,送我离家。现在奶奶已离开我们18个年头,思念让我泪眼朦胧,奶奶!我想你。</h3><h3> </h3><h3> 八十年代的山村小学大多是代课老师,农忙时老师以农事为主,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从小学四年级,我转入乡中心小学,由于离家五里地,原本一直陪伴奶奶同寝的我需要住校,每周回家两次,除了周末,周三下午可提前一节课回家拿饭,每每归心似箭小跑着翻山越岭。当转过大队墙角第一眼准能看到奶奶,手持拐杖,坐在河南岸的大石头上左顾右盼。这时我总会雀跃的跳过小溪的搭石呼喊着“奶奶,奶奶……”。奶奶也总会满脸含笑的叫着我的乳名。时常一块糖果或点心塞在我手中,高高兴兴搀扶着奶奶回家,一路说说笑笑。</h3><h3> 从1992年我在县城读书到参加工作的几年里,无论是家与学校,还是工作地点都离家五十多里地,骑车需两个多小时,但我每周都回家,风雨无阻。因为奶奶仍坐在河边等我,仍旧呼喊着我的乳名。小河见证着奶奶对我的爱,也见证着奶奶的背越来越弯,步履越来越蹒跚。</h3><h3> 现在记不起从哪天起再回家,河边的石头还在,可奶奶已不能坐在那等我,奶奶已走不利索,很少出门了。再后来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没有了奶奶迎接的回家仪式,小河依然弯弯向东流,河水或平静或喧闹,河堤或生机或枯槁,曾经的搭石“桥”变身拱桥,无论怎样都是我最关注的,因为以前那里坐着奶奶,现在仿佛还有奶奶的影子:满头银发,苍桑的脸上笑意盈盈,依然身穿老式大襟褂,手持拐杖在左顾右盼……</h3><h3> 无论何时家乡那条浅浅的河永远承载着我对奶奶的思念。明天是2019年的冬至,也是对亲人祭拜的节日,思绪万千夜不能眠,剪辑片段记忆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h3><h3> </h3><h3>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