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思考 谋划展望 奋力前行 ——凌源市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会纪实

张晶

<h3>  “时处隆冬北风寒,心系教育周身暖。杏坛精英八方聚,探索交流促科研”。为进一步加强凌源市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作用,2019年12月20日,凌源市“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会”在实验小学隆重召开。这既是对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一次思考总结会,也是阶段性科研成果的分享交流会,更是推动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动员会。</h3> <p class="ql-block">  凌源市教育局副局长荀立军同志,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宋艳辉同志,教育局教师教育科科长王福林同志,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孟凡伟同志出席了会议。</p> <h3>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教师进修学校的部分领导和研训员,全市63所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及基层校的教研组长代表共370多人。</h3> <h3>  会议由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主任张晶主持。</h3> <h3>  本次教育科研专题会首次尝试使用UMU互动培训学习平台,实现手机签到、课堂教学资源分享、在线问卷、互动提问评价等,让培训组织者轻松、快捷掌握会场最新状态,让参训教师线上线下轻松混合式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毫无疑问地推动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不但创新了培训模式,还提升了培训档次。</h3> <h3>  会上,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微课题”沙龙、微型培训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杨局长的讲话,令人鼓舞,发人深思。</h3> <h3></h3><h3><b> 一、提炼成果,让教育科研回归常态课堂教学 </b></h3><h3><b></b> 为了发挥“已结题课题”的资源优势,注重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会上为大家呈现了三节科研成果的展示课。</h3> <h3>  四合当中心小学的韩子龙主任做课前介绍。</h3><h3> </h3> <h3>  “微课”,教师依教材重难点自行制作,通过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的呈现,打破传统的格局,引发自主学习,给教学带来新的活力。</h3> <h3>  课前,学生自行观看微课《神奇的转化》,在复习“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和“三角形通过拼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为课上完成圆的转化奠基。帮助学生建立起“化曲为直”“极限”等抽象的数学思想。</h3> <h3>  课中,直观形象的“微课”让学生明白,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所拼成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明晰圆与长方形各部分所对应的关系。</h3> <h3>  课后,利用基础习题“微课”巩固本节内容,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h3> <h3>  而教师课后的实例讲授,通过“微课”呈现习题难点,实现差异化教学。</h3> <h3>  <b>简评:</b>这节课安老师大胆尝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融合。“微课”的应用既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无人辅导的问题,又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屏技术的灵活运用,可随时展示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帮其他学生打开思路,树立自信的同时激励其他学生。</h3> <h3>(二)做课教师:第一初级中学 刘岚峰 </h3><h3>他参与研究的课题:省规划课题《多元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h3><h3>授课内容:八年级语文课《昆明的雨》</h3><h3> 一初中的教学副校长徐超校长做课前介绍</h3> <h3>  一初中的“多元评价模式”重点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自学能力、团队意识、遵规守纪等九个维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日常行为习惯,采用“堂积分、日汇总、周评比、月评选,开学典礼表彰”的方式,鼓励学生人人争创“课堂主人”、“自学能手”、“智囊团队”、“文明守纪星”等九个荣誉称号。通过多元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目的。</h3> <h3>  自读课文的学习,注重学习方法的运用、提炼和总结,解决了授之以“渔”的“渔”的问题。</h3> <h3></h3><h3> 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揭示了本文以“雨”为线索,抓住昆明的物、人、景、事的描写,在词句段落品析中,体会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欢和想念的情感,学习“淡中有味”“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h3> <h3>  <b>简评:</b>这节课,多元评价贯穿始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努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h3> <h3>(三)做课教师:朝阳街小学 潘丽娜 </h3><h3> 她参与研究的课题:省学会课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布置的研究》授课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练习课</h3><h3> 朝阳街小学的付永达主任做课前介绍。</h3> <h3></h3><h3> 朝阳街小学数学老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创编《快乐学数学,老师创编我来做》校本课堂作业。主要遵循“三戒三关注”的原则,解决课堂作业布置随意性大,形式单一乏味,训练无层次性,无效或低效的问题……每套作业多角度、有梯度的设计,兼顾全体学生,努力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待优生吃得了。</h3> <h3></h3><h3> <b>简评:</b>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反馈信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潘老师能够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设计出集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为一体的分层训练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快乐、有趣,充满探究欲望!</h3> <h3>  <b>课堂教学展示小结:</b>这三节课的老师都努力让科研成果回归到常态下的课堂教学,向教育同仁展示的是课题研究实践层面的经验。他们勇敢地抛石引路,志在引发大家的思考,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不断地改进、提升。</h3> <h3>  <b>二、破解难题,让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b></h3><h3><b></b> 随着“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深入人心,“微课题”研究逐渐兴起,它因为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等特点,便于灵活有效地解决实践中具体问题,而深受教师喜爱。两个沙龙活动的主题均是在学校大课题引领下的“微课题”研究。</h3> <h3>  (一)小城子中心小学 </h3><h3>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h3><h3> 小城子中心小学以省级课题为依托,引领本校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从而更好的发挥了综合实践课程的育人价值。</h3> <h3>  首先规划可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 </h3><h3> 1、“设计制作”类方面,采用一人引领,辐射全乡方法,开展了《丝网花》课程,《挂毯》编织课程,《衍纸画》《剪纸》《种子粘贴》和《折纸》等手工制作课程。</h3><h3><br></h3> <h3>  2、“劳动技能”类方面。开发“小园丁科普农场”,通过在农场里的劳动体验,孩子们不但学会许多种植知识与方法,还体会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感恩。</h3> <h3>  3、“社会实践”方面,他们带领孩子参观酒厂,参加百合节,一起游览百亩油菜花。正是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好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得到培养。</h3> <h3>  4、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h3><h3> <b>小结:</b>农村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然“宝库”,小城子中心小学秉持“乡土淘宝”的理念,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动”起来。</h3> <h3>  (二)单位:实验小学 </h3><h3> 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之《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应对策略研究》</h3><h3> 在研讨中,实现小学的几位数学老师提炼出课堂动态生成的应对策略:一是精心预设,巧妙对比;二是容错融错,生成精彩;三是延迟评价,暂缓评价;四是顺水推舟,因势利导。</h3><h3> <b>小结:</b>课堂的动态生成,是常态化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教学情境,需要老师及时捕捉并能迅速应变,将它转化成下一步教学的有效资源,这是对老师素质能力的一种考验。</h3> <h3>  <b>沙龙小结:</b>沙龙是教育理念下的集体教研的一种形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每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可以通过多维的对话,产生多角度的思维碰撞,让原有经验得到了完善,真正实现了“小中见大”的研究目的。</h3> <h3>  <b>三、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b></h3><h3><b></b> 会上,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孟凡伟同志做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学校课程建设》的微型讲座。</h3> <h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学校课程建设是我们实现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的载体和主要途径。</h3> <h3>  此次讲座帮助大家打破了认识上和行动中的“瓶颈”,在深度学习、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踏实践行。</h3> <p class="ql-block">  会议最后,副局长针对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认识不足,形式化严重,管理不精细”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如下要求:校长要带头做科研;各校把科研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通过学习培训,打造教育科研团队,最终实现教研科研常态化。</p><p class="ql-block"> </p> <h3>  <b>“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b>面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新时代的召唤 ,责任的担当,凌源教育人将借此次会议的强劲东风,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进一步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为凌源教育插上教育科研和教育信息两个有力的翅膀,共同迈向教育现代化的美好明天。</h3>

教育

教师

学生

课题

课程

小学

科研工作

教学

实践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