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蜂蜜

神仙老头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舌尖上的蜂蜜</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我家的土蜂</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家的土</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蜂便展起薄薄的亮翅碧翼,唱着纯朴的春歌,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很通人性的在家人的眼前凝头一刹,又调皮的摇曳一下颈须,冥冥之中,好像给你道一声,它要出采花去了,然后,很有礼貌的点个头,绕一你圈,划道弧线便匆匆的离去!</font></h3> <p style="text-align: left;">我家养土蜂,历日弥久,一直延续</h3><p style="text-align: left;">到九五年,由于搬居,蜂才慢慢离</h3><p style="text-align: left;">去。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养的,我也说不清楚。但我只知道,这些蜂在我家已年深旷久。而且我家还是,本村唯一的养蜂户。还记得,蜂由起初的两窑子,到最多时候的七八窑子。可以说一年四季,我们都和蜂在打交道,每天眼前都有蜂的影子在晃动。蜂,几乎成了家庭生活的一部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土峰不像人家洋蜂那样金贵,有专</h3><p style="text-align: left;">门制作的蜂箱,夏有凉栅遮阳,冬有棉被御冷。有时候还用大车小车。搬过来搬过去,那里有美景奇花,主人就把它搬到那里,前呼后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衣食无忧;乐不思蜀,番番是福。眼馋肚饱,享于其口;风侣蝶伴,悠悠自在。</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土蜂呢,土生土长,夜不离窝。沒有那种,豪居妍窝,门户众多。它</h3><p style="text-align: left;">就住在自家的土窑两旁,父亲亲自打建的,方方约八十公分,深在六十公分左右的土窑子,和上些麦草泥,里边抹泥拉光,窑子中间竖上一根,不是很粗的木棒,窑囗用事先制作好的,类似于农村盘土炕,稍薄一点的泥基子,中间或角部留一个不大的小洞,作为蜜蜂出入口,这就是成千上万只蜂的家,我们叫它蜂窑子。这些蜂窑子,看起来不是那么亮眼,那么洋气。但却冬暖夏凉,终年宜居。蜂就在这里边起居生活,世世代代繁育生息,黙默无闻的采花生蜜。</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蜂虽然渺小,然而却非常伟大,无论沧桑巨变,地老天荒。它都不随波逐流,照常进行它该干的事情。白天无论这些蜂采蜜飞多远,天黑前准时回到自己的家。这时候只要你仔细观看,每只蜂的下翼都挂有大小不等,圆圆黄黄,略带粉色的两疙瘩,这就是蜂不俱途远,辛勤劳作的结晶……花蜜。特别春夏秋初,日日夜夜,天天如此!</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由于蜂每天都要早出晩归,也就在这个时间,我家院子的蜂特别多,有的匆匆进窝卸掉采蜜,又急忙出来,站在父母亲给蜂常年准备,垫有炭碴的水盆上,喝上几口甘水,展展腰,漱漱口,乘乘凉。歇歇脚;有的则从你头上绕发而过;有的则站在你的肩膀上,窃窃私语,饶有兴趣的向你诉说,它一天的</h3><p style="text-align: left;">所见所闻,结交识友。在加上院旁</h3><p style="text-align: left;">盛开的桃花杏花,枣花,梍花,等草木花卉;可以说,这时候满院</h3><p style="text-align: left;">子,蜂戏蝶恋,嗡鸣声誉;玄天幻境,交相辉咉。好一派锦华媚景!</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但不管院子有多蜂,只要你不有意</h3><p style="text-align: left;">招惹它,它都能和你友谊和善,相</h3><p style="text-align: left;">处如宾。倘若你故意伤害它,或触</h3><p style="text-align: left;">撞到它的底线,它绝对是毫不留</h3><p style="text-align: left;">情,奋起直追,穷赶不舍;有时还</h3><p style="text-align: left;">会群起而攻之,直至把你蛰的皮青</h3><p style="text-align: left;">脸肿,面目全非。</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蜂是一个神奇的动物,有时候</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不经意,一窑子蜂突然跑出去一</h3><p style="text-align: left;">半,而且还跑的不远,就在自家院</h3><p style="text-align: left;">的树枝上临时安家;还有的远道不</h3><p style="text-align: left;">约而来,栖息在附近树上的,自己</h3><p style="text-align: left;">便问父亲,这蜂在家好好的,为啥</h3><p style="text-align: left;">要跑到树上栖息。父亲才告诉我,</h3><p style="text-align: left;">这是一窑子蜂出现了两个蜂王,也</h3><p style="text-align: left;">就是人常说的一山不容二“虎”的</h3><p style="text-align: left;">道理一样,过不到一块,要分家</h3><p style="text-align: left;">了。那么蜂王又是何许人也呢,父亲说,蜂王其实和其它蜂并无两样,只不过比其它蜂若大一点而</h3><p style="text-align: left;">已。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群蜂所在的家,出现危及蜂继续生存的原因,蜂才出跑另谋生计。</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话又要说到收蜂,收蜂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危险差事,一般跑出</h3><p style="text-align: left;">来的蜂都先栖息在树上,人要先爬到树上,而且要事先准备好工具。在那个时候收蜂,又没有防护面罩之类的东西,更没有现代化的收蜂用具,收蜂时,父亲只能简单的扎一下袖口,拿上带把的竹罩笼,里边抹上些蜂蜜,树上折些带叶的软枝,爬到蜂栖息的下边,一手拿罩笼,一手用枝叶轻轻的扫爬在树枝上,形成类似奶牛乳头的蜂塔,并要先找到蜂王,诱其先上罩笼,经父亲的几番努力,其它蜂也就顺理成章的收进罩笼。这时候一串成千上万只蜜蜂,灰中透亮,夭夭蠕动;时儿就近飞舞,时儿又回群中;玲珑俊秀,十分可爱;在父亲的慢慢挑动下领回“家”中!</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安蜂的过程,类似以收蜂;事先清理好蜂窑子,然后在窑子中间,那根木棒和顶部涂些蜂蜜,在把挂在竹罩笼上的蜂,用软枝叶轻轻欲扫,便完成了收蜂安蜂的全过程。</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那么谁又见过,不请自来的土蜂呢?在这里我就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那还是一个春末夏初的季节,我曾亲眼目睹了这动人瞬间,突然院里嗡声四起。比往日蜂的数目聚增,而且是成群结队,一窝风的跑到自家备有的空蜂窑子,洋洋自入,甘心情愿;无任何前兆,不求任何动作;安土重居就象自家的窝巢一样。你说这奇不奇,这确实很神奇,或许这本来就是它的家,只是出去到外面的世界,旅游了一次而异!</h3> <h3>养蜂的人最高兴的莫非,收割蜂蜜的时候。然而,土蜂又不比洋蜂,产糖量低。一般一年也就一两次,若年份好,风调雨顺,花草旺盛,产蜜就多。收割就好。如遇不好的年份,产糖量就少。而我家的蜂蜜,不论年成好坏,一年只割一次。一般收割蜂蜜的时间,都在立冬时节左右。而且圴为晚十点以后,人宿夜静,蜂无出入时。搭上梯子,取下蜂窑门的泥基,点燃备好草熏把。父亲小心翼翼的,从不薄不厚,类似纱网一样蜜辫的一侧,边用火把熏,边用细柔的小条帚,扫蜂辫上未跑的蜂,就这样一层一层,一辫一辫的熏扫清铲,一块一块割下来放到盆中,最后留够到来年,能满足蜂自身生存的蜜辫,然后,彻底清除蜂窑子底部废碴,盖好窑门,封泥好周边除蜂出入的口,确保蜂安全过冬。</h3><h3>这时候一盆盆,略带黄色,闪闪发亮,舌尖上的尤物,未经加工,就很诱人。看上去就想啃几块,解解馋!</h3><h3><br></h3><h3>刚下来的蜜带辫叫蜜矿,还要经缜密细心的加工,才能成为人常说的蜂蜜。历久的经练,父母都成为加工蜂蜜的行家里手。</h3><h3>首先把割下的蜜矿,放到自家做饭的锅中,在用铲子把蜜矿倒烂,起火加热,然后在用较粗的纱布,过滤到盆中,剔除蜜矿碴,然后在用较细的纱布二次过滤,盆中的就是加工好的蜂蜜,纱布中的余碴叫蜜蜡。</h3><h3>蜜蜡,也叫黄蜡,放在盘子凉干后,类似一块陀螺。淡淡黄色,幽幽发光。是人们生活的常用品,也是农家纺织时用的必需品。</h3><h3><br></h3><h3>有了蜂蜜,有了快乐。甜了舌头,甜了我家,也甜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加之父母都是好心人,凡是亲戚朋犮,邻居,谁家办事,谁家娃娃生病做药引子,或者说感冒渴嗽,只要需蜂糖,到家吭一声,父母都会不要钱给他们。还说蜂糖是自家的,是吃的,又不是用来卖钱的,谁家还没有个七灾八难,若要钱,那还是亲邻好友吗!</h3><h3><br></h3><h3>这样的甜蜜生活,一直持续到九五前后,由于搬家,加上父母的年高岁大。</h3><h3>蜂,在无暇顾及,蜂也就慢慢跑掉了,这样甜蜜的日子也随之结朿,我家养蜂的历史,从此,也划上最后的句号!</h3> <h3>当年,正是因为我家有这么多蜂,我们才常年不断的有蜂蜜吃;正因为有蜂蜜,我家的生活才甜甜蜜蜜;虽然吃穿不如现在,但蜜,不论是过去,日今或者说往后,都是好东西。其质优醇厚,香甜甘凝,用途广范,药用价值极高,它不但医疗食用,蜜了舌尖,甜了嘴巴,更重要的是甜了,你心我心他心。试问,还有比这个结果,更重要的吗?还有比这样的日子,更让人高兴的吗?你信不信,不信拉倒,至少我感觉是这样!</h3>